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运用,其目的是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来改革教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激励学生主动地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中学生数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想象能力的培养从而促成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当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其特有的要素和难度,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被视为攻坚任务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的情境,发挥最佳效应,从而培养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想象力。
【关键字】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提高;数学想象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教育设备出现在大家面前,同时一个新的课题无形中摆在了广大教师面前: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本文就如何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想象力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教育学生学会观察,增强直观体验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为数学教学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我们知道,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数学却是抽象枯燥的,若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对于中学生来讲,建立空间观念是较难的,必须要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的大量感性材料。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空间观念的建立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在新课改数学《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从最简单的图形辨认做起,先辨认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简单图形,在这基础上逐步认识这些图形。这就都属于了解的水平,所以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看到的图形与相应的知识联系起来,不断增强直观体验,认识图形。如“物体分类”,主要的任务是直观辨别物体的四种形状及其名称,结合学生日常见到的球、积木块、文具盒和茶叶罐等,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观察、触摸、分类和讨论等活动,形成对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直观感受,为了直观地辨别物体的形状,除了分类活动外,还通过由实物或模型说出它的形状,由形状说出生活中这种形状的实物的练习活动,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同时,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比如,在数学教学内容的引入时,可以通过媒体播放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先想象,各抒己见,给予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最后通过归纳再下结论。教师还应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新课标指出:“几何知识的教学,要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鼓励大胆质疑,发展空间观念学生初学几何知识,掌握的程度必定参差不齐,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空间想象力大相径庭,以致学生对知识的误解和掌握程度不是我们这些做老师的所能全部预见的,而且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因此鼓励学生对不能理解、不会理解和不同见解的大胆地提出来就非常重要了。学生质疑时,有时由于组织能力差,表达不清,做教师的要善于从中捕捉到学生想提的问题;有时学生提的问题自己不能立即回答的,决不能草率作答或闪烁其辞,因为很多时候,老师的几声点拔便可解开学生的心头之疑,学生之间也可以从中互相学习,互受启迪。事实上,很多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生动、新颖又富有启迪思维作用的问题往往是教者所考虑不到而由学生提出来的。例如:在教完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有同学问:老师你说四边形不稳定,为什么眼前的小黑板、桌面、窗框又这样稳定?原来这同学把稳定不稳定的前提忽略了,这三个图形的顶点已被固死,怎会不稳定?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遵循引探教学的原则,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知识的循序渐进,刻苦钻研,就能在几何教学中走出一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创新之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质疑中显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移位,理解图形与位置的关系
空间想象力的内容,就包括了对位置的确认、对路线图的认知、对图形的抽象再现等等,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树立空间观念,体验图形移位感、方向感,确立物体的位置,形成空间想象能力。这除了让学生观察,体验和描述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对位置关系,还要具体操作,加大实践活动。首先要再现生活经验,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具体观察物体所在位置,学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学看简单的路线图,尝试体悟物体的阴影是怎样形成的,并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别实物的阴影。如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和现代教育技术来说明方向盘、车轮、硬币等。其次,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通过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和量一量等活动,调动多种感官,这样易于空间观念的形成。
四、通过绘画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是空间图形,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需要把空间图形画在纸上或黑板上,由于纸和黑板的表面可以看作是平面,于是就要学习空间图形的直观图的画法。画直观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对立体图形的性质理解。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掌握绘制直观图的一般方法,有计划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立体图形画在平面上要有立体感,画的形状不能和实物一摸一样,是立体图形在平面内的投影。画出的图形既要有立体感又能表达出图形各主要部分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所以画好图形是学习的关键。首先,要从画平面开始,先画水平放置的平面,逐步画从不同角度观察的两个平面相交。教学时要强调画图要领,要求学生必须把图画准确,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起初可以采用边观察过画的。其次,要学好“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形的画法”,这是画好简单几何图形的基础。总之,只有把图画好,看起来才有立体感,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解决立体问题有很大帮助。另外,多看教科书上的图形,找其画图的规律,自己多练习,慢慢的就会把图画好。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他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在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特别是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务必要全身心地投入、全方位地参与,最终达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之,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想象力,不是一节两节课就能实现的,必须贯穿教学的始终;要注意克服学生中存在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充分挖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活跃的想象力因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学数学的想象力,创设丰富的情境,发挥最佳效应,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地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想象力。
【关键字】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提高;数学想象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教育设备出现在大家面前,同时一个新的课题无形中摆在了广大教师面前: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本文就如何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想象力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教育学生学会观察,增强直观体验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为数学教学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我们知道,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数学却是抽象枯燥的,若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对于中学生来讲,建立空间观念是较难的,必须要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的大量感性材料。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空间观念的建立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在新课改数学《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从最简单的图形辨认做起,先辨认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简单图形,在这基础上逐步认识这些图形。这就都属于了解的水平,所以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看到的图形与相应的知识联系起来,不断增强直观体验,认识图形。如“物体分类”,主要的任务是直观辨别物体的四种形状及其名称,结合学生日常见到的球、积木块、文具盒和茶叶罐等,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观察、触摸、分类和讨论等活动,形成对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直观感受,为了直观地辨别物体的形状,除了分类活动外,还通过由实物或模型说出它的形状,由形状说出生活中这种形状的实物的练习活动,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同时,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比如,在数学教学内容的引入时,可以通过媒体播放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先想象,各抒己见,给予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最后通过归纳再下结论。教师还应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新课标指出:“几何知识的教学,要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鼓励大胆质疑,发展空间观念学生初学几何知识,掌握的程度必定参差不齐,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空间想象力大相径庭,以致学生对知识的误解和掌握程度不是我们这些做老师的所能全部预见的,而且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因此鼓励学生对不能理解、不会理解和不同见解的大胆地提出来就非常重要了。学生质疑时,有时由于组织能力差,表达不清,做教师的要善于从中捕捉到学生想提的问题;有时学生提的问题自己不能立即回答的,决不能草率作答或闪烁其辞,因为很多时候,老师的几声点拔便可解开学生的心头之疑,学生之间也可以从中互相学习,互受启迪。事实上,很多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生动、新颖又富有启迪思维作用的问题往往是教者所考虑不到而由学生提出来的。例如:在教完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有同学问:老师你说四边形不稳定,为什么眼前的小黑板、桌面、窗框又这样稳定?原来这同学把稳定不稳定的前提忽略了,这三个图形的顶点已被固死,怎会不稳定?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遵循引探教学的原则,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知识的循序渐进,刻苦钻研,就能在几何教学中走出一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创新之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质疑中显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移位,理解图形与位置的关系
空间想象力的内容,就包括了对位置的确认、对路线图的认知、对图形的抽象再现等等,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树立空间观念,体验图形移位感、方向感,确立物体的位置,形成空间想象能力。这除了让学生观察,体验和描述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对位置关系,还要具体操作,加大实践活动。首先要再现生活经验,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具体观察物体所在位置,学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学看简单的路线图,尝试体悟物体的阴影是怎样形成的,并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别实物的阴影。如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和现代教育技术来说明方向盘、车轮、硬币等。其次,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通过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和量一量等活动,调动多种感官,这样易于空间观念的形成。
四、通过绘画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是空间图形,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需要把空间图形画在纸上或黑板上,由于纸和黑板的表面可以看作是平面,于是就要学习空间图形的直观图的画法。画直观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对立体图形的性质理解。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掌握绘制直观图的一般方法,有计划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立体图形画在平面上要有立体感,画的形状不能和实物一摸一样,是立体图形在平面内的投影。画出的图形既要有立体感又能表达出图形各主要部分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所以画好图形是学习的关键。首先,要从画平面开始,先画水平放置的平面,逐步画从不同角度观察的两个平面相交。教学时要强调画图要领,要求学生必须把图画准确,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起初可以采用边观察过画的。其次,要学好“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形的画法”,这是画好简单几何图形的基础。总之,只有把图画好,看起来才有立体感,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解决立体问题有很大帮助。另外,多看教科书上的图形,找其画图的规律,自己多练习,慢慢的就会把图画好。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他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在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特别是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务必要全身心地投入、全方位地参与,最终达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之,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想象力,不是一节两节课就能实现的,必须贯穿教学的始终;要注意克服学生中存在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充分挖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活跃的想象力因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学数学的想象力,创设丰富的情境,发挥最佳效应,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地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