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批判性阅读教学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_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知识不如教思维,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停一停”“换一换”“合理化”,让学生从“不思考”“在思考”变成“会思考”“有品质地思考”和“批判思考”,从而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基本链条,让批判性思维真正走进课堂,走近儿童,本文以《夸父追日》为例,谈一谈儿童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批判性阅读教学。
  缘起:课堂上的嘀咕
  《夸父追日》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神话故事。在我们惯常思维和教学中,向往光明、坚持不懈、勇于牺牲、无私奉献是对夸父的基本共识,本学期在讲解《夸父追日》时,却遇到了问题。
  课堂上,当笔者提出“你们喜欢夸父吗?喜欢他什么?”学生们一个个正按照预期答案赞颂夸父时,突然耳边响起一声嘀咕:“我不喜歡。”追问再三,那个男生才吞吞吐吐地说:“夸父不是在做傻事吗?他怎么能跑得过太阳呢。”他的话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并议论纷纷,也引起了我对既有观点的重新思考和检视:面对孩子“另类”的理解,该如何应对?如何利用呢?笔者开始思索。
  很快,笔者就有答案:抓住这个难得生成,尝试运用批判思维,带领学生进行分析论证。于是,课下我给学生留了一份特殊作业——找资料,说说你心中的夸父。看到他们眼睛里有光彩闪动,我知道作业留对了。
  批判:让思维更深一步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就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学生的观点泾渭分明,展开争论。学生在辩论,我在观察分析:三年级学生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很多学生都有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和明显的从众心理,而批判性思维就是对思维的再思考,这是学生们欠缺的,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缺失的。
  课标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鉴于此,笔者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先后出示了两份观点不同的资料,带领学生进一步阅读思考。
  资料一:肯定夸父,有三项。①《山海经·海外北经》一句话:“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②陶渊明写的《读山海经》: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③成语:夸父追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资料二:质疑夸父。①《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不量力”就是自不量力,是说夸父去追太阳,明明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还非要去做。②神话: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都成功了,可夸父却失败了,他是个失败者,他的精神还值得赞颂吗?③歇后语:夸父追日——自不量力。
  在认真阅读资料后,继续展开讨论,同时我又请学生做个“反转游戏”,以同理心站在和自己观点相对的角度再进行一次辩论。就这样,学生的思考更具思辨性了。有的学生继续坚持对夸父的肯定:不以成败论英雄,人要有梦想,敢于追求,即使不成功,也会给后人和读这个故事的人带来鼓舞;也有同意列子看法的,认为夸父自不量力,去做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可喜的是,还有新的思想出现:我们要向夸父一样有梦想,敢于追求,不管结果如何,在追求的过程中,不去思考成功与否,但也要学会量力而行。思维质量明显较之前有了质的提高。这是允许不同的声音,启发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结果。
  道理越辩越明,学生们渐渐懂得:同一个故事,要允许有不同声音,不同的观点。这样,看待事物才更全面,故事也才让人回味无穷,我们的思维也会更加具有理性和独特性。这样的观点一旦在学生的脑海里生根发芽,就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成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引导:回归本体理解神话
  思辨过后,笔者继续出示资料,让学生在与各种资料对话的同时,回归神话本体,进一步了解神话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资料三:起源说:据说北方“成都载天”居住着一个巨人族——夸父族,这个民族都是身材高大、力大无比、善于奔跑的巨人。当看到冬季漫长,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山头的积雪还没有溶化,又匆匆从西边落下去,族人们就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久高挂在天空,不断地给大地带来光明和温暖,那该多幸福啊!于是就推选出一名英雄,去追赶太阳,他的名字就叫“夸父”。
  夸父决心不辜负族人的希望,于是他跨出大步,风驰电掣般朝西方追去。他一直追到禺谷,也就是太阳落山的地方,那一轮又红又大的火球就展现在夸父的眼前,他是多么地兴奋,想立刻伸出自己的一双巨臂,把太阳捉住带回去。可是他已经奔跑了一天了,干渴难忍,他便俯下身去,两口就把黄河、渭河里的水喝干了,可还不能解渴,他就又跑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还没到达目的地,就累渴而死。虽然夸父失败了,但他向往光明、执着追求的精神和毅力一直被人们称赞,激励着许多有梦想的人不断进取。
  科学说:夸父真的能够追到太阳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就在于他违背了客观规律。地球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就是白天,背离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加上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夸父看到的太阳西行,实际上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另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在绕太阳公转,之间存在着66.5°的夹角。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不变,这样就使太阳直射点只能在南、北纬23.5°之间移动,所以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气温越低,也就是说北方要比江南寒冷。因此,即使夸父跑得再快,再力大无比,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神话说:神话是古代先民以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集体创造的部落故事,为后人传颂。
  人类的童年时期,处在丰富的新奇感中,万事万物都让当时的人类感到不可思议。他们没有办法解释的问题,就只能依靠天马行空的想象。神话里的神,也就是大部分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他们大都具有超人和超自然力量。人类有英雄崇拜的情节,神话就是这种崇拜情结的最直接体现。原始人对大自然,总是自感渺茫、无力应对,对各种不确定性,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因而会将许多自身无力达到或应对的问题,依靠想象出的英雄和神话中的“神”来完成愿望。   学生思考:“三份资料,你读出了什么?你眼中的神话是怎样的?以后你会怎样读神话?”通过比较分析,鼓励学生通过推理,找到自己认为合理的答案。以此为基点,再一次走进文本,此时,事实、逻辑和情理基本达成一致了,学生对神话的学习和研究的热情也被进一步点燃。
  这节课后,笔者总结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语文思辨性阅读程式:第一步遇到问题“停一停”嘀咕嘀咕,开始怀疑;第二步看待问题“换一换”思维方式,换一换考虑角度;第三步解决问题寻求“合理化”,将各种观点进行解构重构、对比改良和完善,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方法,自己的解决方案。
  运用:程式形成思维链条
  在三年级另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中,笔者运用这种解读文本的方式,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板块:比较故事,发展思维。
  遇到问题“停一停” 笔者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远古神话盘古开天地,联系现在,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生:宇宙是怎么形成的?世间万物是怎么来的?神话里讲的,真有可能发生吗?
  师:你的小脑瓜里思考的这些问题,世界上许多民族的老祖先也思考过,我们一起读一读。
  出示资料一:各国创世神话。
  中国神话: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埃及神话:很久很久之前,世界上什么都没有,只是一片茫茫的瀛(yíng)海,叫努恩。他后来生下了太阳神拉。太阳神拉起初是一枚发光的蛋,浮在水面上,太阳神拉打破蛋壳,创造了天地,创造了众神,创造了人类,最后自己化身为世界万物。
  伊朗神话:很久很久以前,神阿胡拉·马兹达用金刚石创造了宇宙,那是一个卵形物体,很像一颗巨大的鸟蛋,蛋黄就是广袤的大地,蛋壳就是无尽的天空,在这个无限广大的卵形宇宙之中,神让万物孕育了三千年。
  印度神话:很久很久以前,一个金黄色的巨蛋从水面冒出,漂流了很久很久,后来,从蛋中生出了宇宙的始祖——大梵天。这位大神将金蛋一分为二,分别称为苍天和大地。为使天地分开,大梵天又在它们之间安排了空间,这位始祖开辟了大陆,确定了东南西北的方向,奠定了年月日的概念,宇宙就这么形成了。
  看待问题“换一换” 笔者讲解:神话,你们有发现吗?(适度讲解“宇宙卵”“英雄创世”“垂死生化”等神话)有问题吗?抛出批判性话题:我们现代人都相信科學,还有必要去读神话故事吗?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后,学生纷纷表示:现代我们还要读神话,因为神话神奇有趣;神话让我们了解祖先;神话告诉我们是从哪里来……
  解决问题寻求“合理化” 在讨论基础上,笔者继续抛出批判性话题:你觉得神话和科学很远吗?连线:
  远古神话 现代科学
  盘古开天地 小行星撞地球
  女娲补天 卫星雷达
  嫦娥奔月 宇宙大爆炸
  千里眼顺风耳 人类登月
  …… ……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联想到什么?谈一谈你的看法。
  生:以前认为远古神话和现代科学离得很远很远,原来里面有这么多惊人的巧合,让人觉得好神奇。
  师:有意思的神话,还有许多秘密等你发现,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我们也来做个神话小研究吧,和小伙伴一起写出属于自己的答案。
  结束语
  笔者通过一系列的课堂讲解,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解读文章内涵,从而更加合理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湾学校)
其他文献
在四川凉山州西昌市,攀钢的“钢铁大脑”正指挥着整个工厂低耗、高效、安全地运转,一年成本节省1700万元,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帮助下,钢铁正在“用数据炼成”。  在浙江杭州的犀牛智造工厂里,服装的颜色、尺码、图案都可以自由定制,消费者甚至第二天就能在淘宝买到成品,而过去服装行业的生产效率只能做到1000件起订、15天交付。  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的数字化蔬菜工厂里,菜农变成了在“智慧大棚”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Project单元,是涵盖多种形式的综合语言实践板块。其目的在于通过形式多样的综合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综合运用前四个单元所学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译林出版社,2013a)。和其他单元不同,Project综合前四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对于学生而言是难度最大的单元。笔
从核酸检测开始,治疗新冠肺炎到底要花多少钱?  在医保报销外加财政兜底的情况下,一些新冠肺炎患者并不清楚自己的治疗费用是多少,而对于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一线医护人员来说,由于治疗的病例不尽相同,他们估算的治疗费用也可能千差万别。  个体的感知可能是模糊的,但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负责人披露的一组数据足以展现对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投入:截至3月15日,全国确诊患者结算人数超过4.4万人,涉及总费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统编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有两个罐子,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谦虚宽容。它们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变成了文物,铁罐却完全氧化,不见踪影。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课堂回放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天真,比较喜欢阅读寓言
亲历者赵慕兰 原中关村管委会委员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从初期小、散、乱到如今的发展壮大,除了民营企业自身重视技术创新外,政策这一外因的推动不可忽视。1988年,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闻名中外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它的发祥地,中关村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国最早一批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史。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了原中关村管委会委员、中关村管委会研究室主任赵慕兰。赵慕兰回忆,在那
今年,“新基建”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凌云表示,“新基建”是推动合肥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强劲新引擎,合肥发力“新基建”具有雄厚的基础,未来将抓住这一国家战略机遇,努力建成国际领先
这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  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國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站在2021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会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既正逢其时,又意味深长。这不仅意味着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促进共
摘要:“互联网 ”时代,学校教育应转变小学生英语阅读方式。可利用“光影阅读”激发兴趣,活用“有声阅读”培养听力,借用“网絡平台”形成语感,巧用“微信互动”指导阅读,善用“博客跟帖”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开启这样的阅读新生态,必将提高英语阅读的实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 ;英语阅读;新生态;实效性  英语作为一种常用的语言,想要打好语言基础必然离不开大量的阅读积累,这是任意一种语言学习必备的功课。新课程
曾经的“华夏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成为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见证;  “雄安第一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展现出科技高效和低碳环保的“雄安质量”,不仅荣获建筑行业最高荣誉“鲁班奖”,也成了百姓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在全球亿万“云监工”的注视下,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仅用十余天便完成高质量交付,不仅是扭转武汉抗疫局面的关键节点,也在全球施工建造史上留下浓墨重
四角楼国际珠宝创意园的环保系统  高架桥下堆石头,形状、颜色各异,小的不过拇指,大的半人高,这是惠州博罗县小金村的一景。这些宝石原石来自世界各地,巴西的玛瑙、南非的水晶、墨西哥的黑曜石……在这里经过切割、打磨、抛光等一系列加工步骤,制成工艺品之后,大多再次出口。  连很多惠州本地人都不知道这条产业链的存在,这种“低调”背后,是当地宝石加工业令人担忧的发展状况。  驶离一处高架桥下的原石堆放地,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