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1、指导观察,开阔视野,真正做到“言之有物”;2、捕捉时机,提高学生起点水平;3、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4、重视评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关键词】写作兴趣 写作水平 写作能力 易于动笔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如何指导学生愉快作文、写好作文,无疑也成了众多语文老师一直探究的话题。我在近几年进行了一些尝试,着重采取了下列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指导观察,开阔视野,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即作文训练首先要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学会积累材料,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作文时做到言之有物呢?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他们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如繁星闪烁、琳琅满目。这就需要我们作指导,帮助他们去发现,去观察,去积累,去写作。因此,我多想办法,尽力改变这种现状。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变接受材料为发现材料
鲁迅先生曾说过:“要创作,第一要观察。”首先我指导学生结合实际,掌握观察的方法:瞄准观察点,确定观察的顺序,并抓住重点、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如:刚学写人时,我找了一位同学站在讲台前当模特儿,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抓住这位学生的外貌、衣着、神情的特点进行观察。初步掌握方法后,还让学生联系观察动、植物和其他方面的内容。
(二)为学生创设情境,丰富他们的生活
我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结合不同的活动地点开展习作。如:组织学生外出游览,指导学生写游览的文章;组织学生到郊外烧烤时,指导写《烧烤》;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时,指导学生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等等。此外,我还注意把握时机,抓住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场景及时指导学生习作,积累材料。有一次,我正在教室里跟同学们上语文课,当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课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突然呕吐,一股难闻的臭味充满了整个教室,旁边的同学马上向老师反映了这个情况,顿时,教室里出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场面:同学们立即行动起来,有的扫、有的铲、有的倒,还有的帮这位同学搽油……不到十分钟,课室里又变得安静了。自始至终,老师没用过半句话来指挥,同学们却做得那么主动,那么麻利、那么有条理。我看在眼里,乐在心上,激动不已,放下讲的课,及时指导学生写《记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因为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所以学生写起来感到亲切,接受材料变成了发现材料。
二、捕捉时机,提高学生起点水平
要求低、起步迟是制约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对于现代孩子和实验教材丰富而浓厚的生活素材,更应从学生一入学,抓住时机,及早起步。其具体做法有:
(一)听——说——写系列训练。“听”即听课文朗读,听课文录音,听配音故事,听有关歌曲、听相关简介等;“说”即在听后说。教师可针对选择比较重要的内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紧密的地方进行说的训练。“写”即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写句、写话、写文训练。
(二)读——说——写系列训练。“读”即阅读。主要可采取课内精读和课外自读。课内精读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把阅读的知识、方法渗透于阅读实践中授给学生,以读促写。课外自读主要指利用课余时间个人自读或自发以集体成小组自读。“说”即说出所读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事等主要内容。为此,可成立“小朋友说讲组”,坚持每周每生讲一次。“写”即说之后的写。一年级可以把不会的字用音节代替,写两三句话,二三年级可以写一两段话,然后逐步过渡到一篇文章。
三、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要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教师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写作心理环境,其具体做法有:
(一)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在平时我有目的收集课本上有关作家、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成就的故事、特写和日记,向学生介绍,并让学生联系作家、诗人的成才道路,学习名人精神,激发写作热情。如讲到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名句,我就适时穿插了诗人数次锤炼“绿”字的故事。另一方面,依据教材中给出的环境、情节、人物,有时配上乐曲,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故事续写、诗歌改写,切换角色等富有个性新意的作文创作。
(二)开展集体创作。对于学生共同熟悉的人或事或物,可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创作。具体做法是:1、合作审题。共分三步:第一步——交流理解;第二步——统一理解;第三步——审题讲演。2、合作组材。一般可采用“一谈二读三议”,谈——谈各自生活中听过、见过或做过的与本次作文有关联的人或事。小组成员在听的过程中感受生活,引起情感共鸣,并为同伴就材料的取舍、利弊进行参谋。读——读与文题有关的报刊、作文或课文。并推荐给同伴。议——议组员初步选定的素材。就材料是否典型生动、是否能突出作文中心等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以便组员进一步思考、提炼。3、合作定纲。组员将自己的作文提纲交给小组成员轮流阅读,请组员就命题、中心、写作顺序、写作详略等内容进行评议、修改,得到成员的一致认可后,才算确定了写作提纲。
四、重视评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长期以来,教师批改的程式化模式制约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致使作文批改效率低,学生只重分数,能力难以提高。因此,在作文实践中,我认为,提高批改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集体评议。习作完成后,我先浏览一番,对全班作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修改意见。然后找两篇文章(优等、中等各一篇),放在实物投影机上进行集体评议。先改“优”的一篇,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那些地方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不够?不够在哪里?让学生评议一番,再动笔修改。有了好的文章作示范,再改中等的一篇,学生很快就通过与优等的文章作对照比较,找出不足之处。如: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字词句段的毛病等。
(二)个别面批。个别面批最大的优点是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回归“自然”,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且表达得合乎规范,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师研修教材》 陆志平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胡明根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4
3、《心理学》(第三版) 章志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 马云鹏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关键词】写作兴趣 写作水平 写作能力 易于动笔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如何指导学生愉快作文、写好作文,无疑也成了众多语文老师一直探究的话题。我在近几年进行了一些尝试,着重采取了下列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指导观察,开阔视野,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即作文训练首先要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学会积累材料,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作文时做到言之有物呢?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他们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如繁星闪烁、琳琅满目。这就需要我们作指导,帮助他们去发现,去观察,去积累,去写作。因此,我多想办法,尽力改变这种现状。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变接受材料为发现材料
鲁迅先生曾说过:“要创作,第一要观察。”首先我指导学生结合实际,掌握观察的方法:瞄准观察点,确定观察的顺序,并抓住重点、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如:刚学写人时,我找了一位同学站在讲台前当模特儿,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抓住这位学生的外貌、衣着、神情的特点进行观察。初步掌握方法后,还让学生联系观察动、植物和其他方面的内容。
(二)为学生创设情境,丰富他们的生活
我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结合不同的活动地点开展习作。如:组织学生外出游览,指导学生写游览的文章;组织学生到郊外烧烤时,指导写《烧烤》;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时,指导学生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等等。此外,我还注意把握时机,抓住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场景及时指导学生习作,积累材料。有一次,我正在教室里跟同学们上语文课,当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课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突然呕吐,一股难闻的臭味充满了整个教室,旁边的同学马上向老师反映了这个情况,顿时,教室里出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场面:同学们立即行动起来,有的扫、有的铲、有的倒,还有的帮这位同学搽油……不到十分钟,课室里又变得安静了。自始至终,老师没用过半句话来指挥,同学们却做得那么主动,那么麻利、那么有条理。我看在眼里,乐在心上,激动不已,放下讲的课,及时指导学生写《记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因为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所以学生写起来感到亲切,接受材料变成了发现材料。
二、捕捉时机,提高学生起点水平
要求低、起步迟是制约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对于现代孩子和实验教材丰富而浓厚的生活素材,更应从学生一入学,抓住时机,及早起步。其具体做法有:
(一)听——说——写系列训练。“听”即听课文朗读,听课文录音,听配音故事,听有关歌曲、听相关简介等;“说”即在听后说。教师可针对选择比较重要的内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紧密的地方进行说的训练。“写”即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写句、写话、写文训练。
(二)读——说——写系列训练。“读”即阅读。主要可采取课内精读和课外自读。课内精读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把阅读的知识、方法渗透于阅读实践中授给学生,以读促写。课外自读主要指利用课余时间个人自读或自发以集体成小组自读。“说”即说出所读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事等主要内容。为此,可成立“小朋友说讲组”,坚持每周每生讲一次。“写”即说之后的写。一年级可以把不会的字用音节代替,写两三句话,二三年级可以写一两段话,然后逐步过渡到一篇文章。
三、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要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教师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写作心理环境,其具体做法有:
(一)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在平时我有目的收集课本上有关作家、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成就的故事、特写和日记,向学生介绍,并让学生联系作家、诗人的成才道路,学习名人精神,激发写作热情。如讲到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名句,我就适时穿插了诗人数次锤炼“绿”字的故事。另一方面,依据教材中给出的环境、情节、人物,有时配上乐曲,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故事续写、诗歌改写,切换角色等富有个性新意的作文创作。
(二)开展集体创作。对于学生共同熟悉的人或事或物,可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创作。具体做法是:1、合作审题。共分三步:第一步——交流理解;第二步——统一理解;第三步——审题讲演。2、合作组材。一般可采用“一谈二读三议”,谈——谈各自生活中听过、见过或做过的与本次作文有关联的人或事。小组成员在听的过程中感受生活,引起情感共鸣,并为同伴就材料的取舍、利弊进行参谋。读——读与文题有关的报刊、作文或课文。并推荐给同伴。议——议组员初步选定的素材。就材料是否典型生动、是否能突出作文中心等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以便组员进一步思考、提炼。3、合作定纲。组员将自己的作文提纲交给小组成员轮流阅读,请组员就命题、中心、写作顺序、写作详略等内容进行评议、修改,得到成员的一致认可后,才算确定了写作提纲。
四、重视评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长期以来,教师批改的程式化模式制约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致使作文批改效率低,学生只重分数,能力难以提高。因此,在作文实践中,我认为,提高批改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集体评议。习作完成后,我先浏览一番,对全班作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修改意见。然后找两篇文章(优等、中等各一篇),放在实物投影机上进行集体评议。先改“优”的一篇,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那些地方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不够?不够在哪里?让学生评议一番,再动笔修改。有了好的文章作示范,再改中等的一篇,学生很快就通过与优等的文章作对照比较,找出不足之处。如: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字词句段的毛病等。
(二)个别面批。个别面批最大的优点是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回归“自然”,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且表达得合乎规范,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师研修教材》 陆志平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胡明根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4
3、《心理学》(第三版) 章志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 马云鹏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