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积累了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了丰厚的文化素养,在实际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才会得心应手、恰如其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丰富的语文知识积累,学生写起作文来会感到非常难,搜肠刮肚,难以下笔。曾有一个小笑话说秀才为了写一篇文章、苦思冥想,皱着眉头想了两天也写不出来。秀才娘子见了说:“你写文章怎么比我生孩子还难?”秀才说:“你们女人生孩子是肚子里有,我是肚子里没有呀!”是呀,肚子里没有,怎么能“倒”出来呢?平常不留心、不做准备,临时抱佛脚,这是许多学生作文课上的表现。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我时常提醒学生,要处处留心学语文。
一、做有心人,处处留心皆学问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要学好语文、写好文章也非一日之功,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关键看你是不是有心人。上学期,学生都发了一本《弟子规》,一次上课前,我有意的问学生:你们都有《弟子规》,那么,“弟子”是什么意思?“规”是什么意思?合起来的意思是------没有回答的声音。隔了一段时间,我又问起这个问题,有回答上来的,有照着书念的。“弟子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学生一味被动的学习,认为交上作业就是完成学习任务了,对躺在眼皮底下的知识不管不问,这时候,老师的提醒是至关重要的,要教育他们养成留心生活的习惯。
国庆节期间,校园中设置了大宣传栏,上面是一段歌颂祖国的优美文字,来来往往的学生视而不见,我就及时提醒学生,经过宣传牌时,停下脚步念念,最好把它记下来。反复诵读,学以致用。有几个学生下课马上把这段话抄在了积累本上。
二.立足课堂,博闻强识、厚积薄发
中国画历来以写意画为主,讲究“胸中有丘壑”,能在书房里画出重峦叠嶂的山峰肯定不止一次见过大山。初中生课程多,时间少,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怎样更有效的利用这45分钟的时间,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发现新的信息,从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告诉学生。比如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所用到的古诗文“行百者半九十”,“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学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时我就适时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欣赏总理的《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的求索、追随。
……
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我让学生去赏析小诗《一碗油盐饭》,并与《乡愁》比较异同。同时还让学生赏析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欣赏美的同时,揣摩其写法。通过所写的赏析文字看出,学生的能力是无穷的,关键在是否挖掘、怎样去挖掘。
三.课下拓展,坚持读书做笔记
从初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每天读书、写读书笔记。规定的内容是课本之外的东西,(课内的文章课堂上已反复读过)体裁不限,内容健康,篇幅较长的可以每天看一章节,化整为零,短的文章一天一篇。看过之后先在笔记本上概括所读文章的内容,再谈自己的感悟体会,然后摘录一些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或语段。为方便检查,每篇读书笔记前面都标明了年月日和星期。有时学生还标明出处、作者,制成卡片的形式来保存、运用。
写是检查的依据,读和记才是真正的用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按要求坚持去做,形成课下拓展的好习惯,收获的不但是现在的语文成绩,而且将受益终生。两年多的实践证明,此法是可行的,整体学生的成绩、写作水平一直是名列前茅。
四.与时俱进,有效利用手机、网络等工具
学生带手机上学,有利也有弊。每逢节假日,我就发动学生创作“手机文学”。每一个有手机的学生必须给老师发短信,短信的内容必须是原创,然后老师给每一条短信打分,选出优秀的短信在课堂上点评,使手机成为一个教育学生的有益平台。
道口烧鸡,驰名中外。在介绍家乡特产时,学生巧妙的借助网络,把文章写得详细具体,清楚明了,把道口烧鸡的历史、配料、制作方法等都做了介绍,仿佛色香味俱佳的烧鸡就在你面前,不由得让人垂涎欲滴。
知识的积累,素材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好的方法,更需要长期的坚持,学习、积累、写作、运用相结合。
一、做有心人,处处留心皆学问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要学好语文、写好文章也非一日之功,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关键看你是不是有心人。上学期,学生都发了一本《弟子规》,一次上课前,我有意的问学生:你们都有《弟子规》,那么,“弟子”是什么意思?“规”是什么意思?合起来的意思是------没有回答的声音。隔了一段时间,我又问起这个问题,有回答上来的,有照着书念的。“弟子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学生一味被动的学习,认为交上作业就是完成学习任务了,对躺在眼皮底下的知识不管不问,这时候,老师的提醒是至关重要的,要教育他们养成留心生活的习惯。
国庆节期间,校园中设置了大宣传栏,上面是一段歌颂祖国的优美文字,来来往往的学生视而不见,我就及时提醒学生,经过宣传牌时,停下脚步念念,最好把它记下来。反复诵读,学以致用。有几个学生下课马上把这段话抄在了积累本上。
二.立足课堂,博闻强识、厚积薄发
中国画历来以写意画为主,讲究“胸中有丘壑”,能在书房里画出重峦叠嶂的山峰肯定不止一次见过大山。初中生课程多,时间少,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怎样更有效的利用这45分钟的时间,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发现新的信息,从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告诉学生。比如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所用到的古诗文“行百者半九十”,“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学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时我就适时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欣赏总理的《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的求索、追随。
……
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我让学生去赏析小诗《一碗油盐饭》,并与《乡愁》比较异同。同时还让学生赏析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欣赏美的同时,揣摩其写法。通过所写的赏析文字看出,学生的能力是无穷的,关键在是否挖掘、怎样去挖掘。
三.课下拓展,坚持读书做笔记
从初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每天读书、写读书笔记。规定的内容是课本之外的东西,(课内的文章课堂上已反复读过)体裁不限,内容健康,篇幅较长的可以每天看一章节,化整为零,短的文章一天一篇。看过之后先在笔记本上概括所读文章的内容,再谈自己的感悟体会,然后摘录一些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或语段。为方便检查,每篇读书笔记前面都标明了年月日和星期。有时学生还标明出处、作者,制成卡片的形式来保存、运用。
写是检查的依据,读和记才是真正的用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按要求坚持去做,形成课下拓展的好习惯,收获的不但是现在的语文成绩,而且将受益终生。两年多的实践证明,此法是可行的,整体学生的成绩、写作水平一直是名列前茅。
四.与时俱进,有效利用手机、网络等工具
学生带手机上学,有利也有弊。每逢节假日,我就发动学生创作“手机文学”。每一个有手机的学生必须给老师发短信,短信的内容必须是原创,然后老师给每一条短信打分,选出优秀的短信在课堂上点评,使手机成为一个教育学生的有益平台。
道口烧鸡,驰名中外。在介绍家乡特产时,学生巧妙的借助网络,把文章写得详细具体,清楚明了,把道口烧鸡的历史、配料、制作方法等都做了介绍,仿佛色香味俱佳的烧鸡就在你面前,不由得让人垂涎欲滴。
知识的积累,素材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好的方法,更需要长期的坚持,学习、积累、写作、运用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