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及兄妹开荒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chao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天翻报纸,偶尔看到报上的一版征婚专栏,想探究一下当下青年的择偶标准,便细看了起来。那个照片上看去特别朴实单纯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介绍了自己的经历之后,提出了对男方的要求。她要求对方比她大10岁(她自己20刚过),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强调生活中只有爱情没有“面包”是万万不行的。我猜她的年龄要求大概是因为以她的揣测如此才能符合她的第二个要求。
   联想到前不久一个女孩在媒体上公开征集塔尖上的青年精英,同时与数个青年才俊(实力派人士)见面相亲。我努力使自己以理解的视角去看待这个愈加普遍的现象:在待嫁的女孩眼中,“面包”越来越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不如一次把话讲得明明白白:我就是想找个有钱人。有钱也不是什么罪过,何必忌言呢!不少把婚姻当成第二次投胎的女孩更是宣告,能少奋斗10年,不亦快哉!追求一份安逸富裕的生活,也是一个人无可非议的权力。但我不免有点担心,这样功利色彩浓厚的相亲,各怀心思的彼此能孕育出真诚的爱吗?而女孩子这样的将自己今后的人生寄托在男方此前独自奋斗的结果上,那么她在婚姻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份先天的被动,这是她先前有所心理准备的吗?而一个女孩要赢得对方的尊重(至少可说是双方平等),最主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独立的人格和自身的追求。这一切本该是一个成功婚姻的大前提,无论对方是穷是富。
   那次,看一篇实录,特别心酸。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嫁入了豪门,那可是真正的豪门——一个跨国的家族企业。可她没有任何的经济权和发言权。每当她想到自己的一双鞋子就是父母的一年用度,内心就非常煎熬。但她的鞋子是大家族的体面,而她的父母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明知她的先生同别的女人保持着暧昧关系,可她却不敢发出一声指责。因为她所有的一切包括她父母家的荣耀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这样的“面包”,早已变味了吧!
   最近,另一个新鲜的说法让我在初看时忍俊不禁。你知道“兄妹开荒”是什么意思吗?那是指夫妻双方白手起家共同创业这一类型的婚姻模式。其实,我们这一代乃至上两代也大都是“兄妹开荒”型的。因为那时贫富差别没有现在这么大,女孩也没什么大款可傍。我们大学毕业那会儿,虽已有几个万元户,可我们毕竟是从那个禁欲年代过来的,对于物质的追求总有那么一丝鄙薄。但也不尽然。有一次,我父亲托我给他的一个助教介绍男友,我和同事就召集了几个单身男性朋友,大家随便聊聊。那个女助教长得蛮漂亮,有两个男孩都对她有点意思。我呢,总觉得这该是单纯的对于个人的选择,也就没对她交待那两人的家庭背景(内心感觉这样做太市民气了)。结果她选择同一个媒体的男孩作一次接触。但她看到那个男孩并无出国的打算和条件,就此罢手了。后来我父亲告诉她,其实另一个男孩倒是全家除他之外都在美国,她很懊恼地说:“干吗早不告诉我?”当时还真有很多人搭婚姻这条船走出了国门。
   这些年,我们同学中的大多数,经历了“兄妹开荒”,渐渐有了一个富足的生活。刚结婚时那局促的空间、拮据的生活,也都成了温馨的回忆。我觉得,人有时还是应当有颗赤子之心,尤其是对于爱情。
其他文献
关于说话,有一个道理连小孩子都知道,就是要注意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因此,在一些严肃的场合,说者,正正经经,听者也正正经经,很少出彩,常常给人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但也有一些人,尤其是重要人物,他们却胆子比较大,为了避免压抑感,严肃场合也“胡说”,既不失体面,而且一扫郁闷气氛,场面活跃。  有一次聚会上,与会者个个严肃,场面气氛令人压抑。这时,卓别林要来了一把苍蝇拍子,追打一只在
期刊
演讲是说话的艺术,具有时间限制和一遍过的特点,演讲者没有多少可以重复回旋的余地,但许多好的演讲能够做到让人印象深刻,使人回味无穷,如林肯的《在葛底斯堡的演讲》、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等,原因是什么呢?从演讲的角度讲,如果别人没有听清楚听明白,内容再丰富,再精彩,也是无济于事的。让人听得清听得明白,才是演讲者要考虑的头等大事。而要让人听得明白,就要让演讲的主题鲜明有力,顺序清晰合理,内容集中
期刊
生命的极限因精神的存在而得以超越,人类的情感通过精神的传承而经久不衰。上帝可以用意外和命运来掌控人类生命的长短,但是思想会让逝去的灵魂永生,智慧会让有限的生命更加精彩!  ——江 洋  最近听说一句话:“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女博士这个名词在人们的脑中已有了一个固有的形象,被归为第三类人。所以当我见到江洋博士的时候,心里着实愣了一下,就像炎炎夏日的午后飘过一阵
期刊
为什么中秋节没有卡片,互相寄赠给自己牵念的人呢?好像圣诞节或情人节,明明是忙碌的,甚至有点疏离,却全然不必在意。可以理直气壮地问:你现在好吗?开心或者沮丧?有没有一点想念?   月圆的时候,我的想念如同沙滩的潮汐。   中秋节,我想寄张卡片,给那个也有明月一般皎洁面容的女孩,并且问一问:还在爱着他吗?那个要得很多,给得很少,总是长不大的男孩。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我见到她的容颜,曾因
期刊
“危言劝人”就是在劝说的时候,根据被说服对象的心理,针对对象的认识、态度等问题,指出问题的严重后果:或者给他指出出路,或者用晓之利害的方法,使其放弃或改变原先的立场,达到说服对象的目的。社会心理学把这种方法叫做“诉诸恐惧”。它是利用恐惧引发出的力量和“返回效果”,来达到足以使之改变原有的态度、认识的一种说服方法。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为了说服别人,“危言劝人”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方法,要使这种
期刊
1. 初识诚信   独生女的家庭环境养成了我独占的习惯,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我贪心好胜,一旦不如人,就心生嫉妒。不过,我会戴上矜持的面具,比如,说些冠冕堂皇的话来掩饰自己的小心眼。好话说得快,反悔得更快,这样的事常常在我身边上演。   唉,随便举个例子吧。   上小学时,有了一支漂亮的自动笔,带去表姐家。表姐看了爱不释手,要我给她,我随口就答应了。心想,做人应该慷慨大度,小笔一支,
期刊
一如球场上那位坐冷板凳的队员,看着别人精彩的表演,是期待他人受伤下场顶上,还是耐心等待教练青睐,或者转身走开,寻找自己的天地呢?候补的位子实在尴尬。   已经是凌晨1∶47了,手机短信的铃声尖锐地响起,我刚刚入睡,很不情愿地伸手去翻看。“我睡不着,有没有在写稿?”我知道刚与女友和好的宝宝又碰到情感问题了,正在犹豫要不要回这条短信,手机又响了起来,“要不要接?”不知是尚未清醒还是根本不想接,铃
期刊
从小到大,我一直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古老名言。可是,出社会之后,我慢慢发现,这句名言也有行不通的时候。因为老板毕竟不是上帝,为了让公司获得最大的利益,老板往往只注意到自己的收成好不好,而忽略了员工的“收成”是否和“付出”成正比。   尤其是在这个“人人为己”的年代,老板光是应付那些“会吵会闹”的员工,就已经一个头两个大了,哪还有多余的力气去关心那些默默耕耘的人呢?   如果你
期刊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为一些“怪”现象所困惑,如优秀出色的人被排斥、性格迥异的人成为密友铁哥们儿……说这些现象怪,是因为这些现象看起来有悖常理,难以令常人理解。其实,存在就是合理的,在这些“怪”现象后面都有其合理的原因。在此,笔者就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因素来谈谈对几种“怪”现象的理解。    “怪”现象之一:白璧微瑕比白璧无瑕的人更令人喜爱      某女孩在班上可谓是德貌兼备、能力超群,可
期刊
近日,笔者应邀到某中学做青少年心理卫生保健知识讲座。青少年听众思维活跃,中规中矩地照本宣科难对其胃口,而且讲座时间安排在下午,为了避免听众产生厌倦情绪,除了将枯燥的专业知识趣味化、感性化、生活化,还必须考虑如何先声夺人,在开场阶段就牢牢吸引住听众的注意力。实战时,笔者巧用正在热播的欧洲杯作为切入点,通过精心设计的开场白,逐步将青少年听众的注意力引向主题,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很高兴在这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