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石林县教体局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大赛,刚刚参加工作的我第一次接触高三的复习课,毫无经验可寻,常常观摩网上的复习课学习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本次赛事中我抽中了在1607班上《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框体的一轮复习课。1607班是一个文科普通班,该班级的学生基础较差,基础知识掌握得也不好,因此在一轮复习中,我采用了较为传统的“考纲考点展示——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核心考点——课堂练习和习题讲解”的一轮复习课模式进行教学,并在同层次班级1608班进行了磨课。结果在磨课的过程中发现两个较大的问题: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这一知识点的理论知识由于十分贴近人们的生活,在生活中每天都在接触价格的涨和跌,因此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理解起来较为容易,但是由于我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核心知识点的讲解任务落在了教师身上,忽略了学生主体性地发挥,在讲解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缺乏认真听一遍的热情,因此学生的氛围较为沉寂;对于价格变动带来的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和均衡价格的图像变动这一知识点,由于理论性较强,对于学生而言属于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也是带着这种担忧导致了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控课堂,导致了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眉飞色舞,感觉很生动很精彩,学生却是在下面看着PPT中变动的图像略显格格不入,反倒像个局外人一般在看着教师表演,最终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当开始课堂训练时,学生面对变化多端的曲线图时大部分同学都无从下手,最终整堂课学生没有参与感,教师缺失十分的疲累,显然是一堂失败的复习课。
经历了磨课过程中的挫败感,我开始思考这堂课失败的根本原因。反复思考后总结发现我的这堂课缺乏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因此在正式讲公开课之前我打破了自己之前复习课的常规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在新的教学设计中,我将第一部分核心知识点的理论知识点分配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复习,并初步构建思维导图,整合本框的理论知识,并将构建的知识在展台上进行展示和讲解,我仅仅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补充。这一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由于将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极大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构建不同的思维导图,对于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针对较为晦涩难懂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则分配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生活中的“猪周期”分析猪肉价格涨跌带来的需求变化和供给变化并制作曲线图,结合生活中的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对母婴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影响制作曲线图,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图像的点平移和线平移图。经过这一次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的调整,最终解放了教师,也释放了学生,教师讲得少,学生探究得多,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奠教学别样精彩的基础
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课堂教学
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自主学习、能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课堂教学应当满足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能力培养、三观形成的重要阵地,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点,更要关注活生生的、有思考和情感的真实的学生主体,尊重他们的看法、想法,保障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孔子的“愤悱术”也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剥夺学生思考和产生质疑的权利,教师要学会在学生欲知还未知,欲言还未能的困惑状态时,再不失时机地点拨和引导学生,才能让学生有所体会、有所顿悟。当老师给予学生信任,将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思考、去探究去展示,甚至去犯错,这种学生与知识之间的碰撞才会印象更加深入。一言堂的课职能是波澜不惊,效果平平的,但是老师如果充满智慧和信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学生奉献给老师的才会是无尽的潜力和对学科的求知热情。
二、创设情境激活教材,创教学别样精彩的阵地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教学应该使学习在于现实生
活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古希腊神话中力大无穷的安泰,离开了大地就软弱无力,不堪一击,同样,生活就是教材的阵地,只有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去体验教材知识,与教材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教学才能活力四射。示范课案例中较为成功之处就在于我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用学生熟知的且时政中比较热的“猪周期”、“二胎政策”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用教材中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再利用生活中的问题来辅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通过教师的智慧,捕捉大生活中的寶贵的教学资源,并用于情境创设,真正地用活教材。这种情境式的教学方式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也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学科知识对于自己考试之外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巧妙引领,做教学别样精彩的“助产士”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接生婆”和“助产士”,认为学生获得真理的过程就像“接生婆”帮助产妇分娩婴儿那样,要靠学生自身的力量去孕育真理、生产真理。他强调要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通过教师的智慧引领,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学记》中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引导学生不应该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是答题学生得出结论。如果教师为了“圆满”完成预设的教学过程而一味地抢时间、赶课堂进度、生硬施教则学生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教师的步伐被动接受知识的输入,而不能主动地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去慢慢地发现真理、掌握真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人天生就是有当家作主的主体性需要的,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去生产知识而是强迫学生接受知识,会让学生失去求知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像苏格拉底那样做学生思想的“助产士”,为课堂教学中的别样精彩“接生”,在课堂中架设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
2019年石林县教体局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大赛,刚刚参加工作的我第一次接触高三的复习课,毫无经验可寻,常常观摩网上的复习课学习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本次赛事中我抽中了在1607班上《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框体的一轮复习课。1607班是一个文科普通班,该班级的学生基础较差,基础知识掌握得也不好,因此在一轮复习中,我采用了较为传统的“考纲考点展示——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核心考点——课堂练习和习题讲解”的一轮复习课模式进行教学,并在同层次班级1608班进行了磨课。结果在磨课的过程中发现两个较大的问题: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这一知识点的理论知识由于十分贴近人们的生活,在生活中每天都在接触价格的涨和跌,因此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理解起来较为容易,但是由于我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核心知识点的讲解任务落在了教师身上,忽略了学生主体性地发挥,在讲解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缺乏认真听一遍的热情,因此学生的氛围较为沉寂;对于价格变动带来的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和均衡价格的图像变动这一知识点,由于理论性较强,对于学生而言属于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也是带着这种担忧导致了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控课堂,导致了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眉飞色舞,感觉很生动很精彩,学生却是在下面看着PPT中变动的图像略显格格不入,反倒像个局外人一般在看着教师表演,最终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当开始课堂训练时,学生面对变化多端的曲线图时大部分同学都无从下手,最终整堂课学生没有参与感,教师缺失十分的疲累,显然是一堂失败的复习课。
经历了磨课过程中的挫败感,我开始思考这堂课失败的根本原因。反复思考后总结发现我的这堂课缺乏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因此在正式讲公开课之前我打破了自己之前复习课的常规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在新的教学设计中,我将第一部分核心知识点的理论知识点分配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复习,并初步构建思维导图,整合本框的理论知识,并将构建的知识在展台上进行展示和讲解,我仅仅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补充。这一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由于将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极大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构建不同的思维导图,对于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针对较为晦涩难懂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则分配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生活中的“猪周期”分析猪肉价格涨跌带来的需求变化和供给变化并制作曲线图,结合生活中的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对母婴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影响制作曲线图,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图像的点平移和线平移图。经过这一次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的调整,最终解放了教师,也释放了学生,教师讲得少,学生探究得多,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奠教学别样精彩的基础
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课堂教学
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自主学习、能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课堂教学应当满足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能力培养、三观形成的重要阵地,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点,更要关注活生生的、有思考和情感的真实的学生主体,尊重他们的看法、想法,保障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孔子的“愤悱术”也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剥夺学生思考和产生质疑的权利,教师要学会在学生欲知还未知,欲言还未能的困惑状态时,再不失时机地点拨和引导学生,才能让学生有所体会、有所顿悟。当老师给予学生信任,将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思考、去探究去展示,甚至去犯错,这种学生与知识之间的碰撞才会印象更加深入。一言堂的课职能是波澜不惊,效果平平的,但是老师如果充满智慧和信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学生奉献给老师的才会是无尽的潜力和对学科的求知热情。
二、创设情境激活教材,创教学别样精彩的阵地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教学应该使学习在于现实生
活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古希腊神话中力大无穷的安泰,离开了大地就软弱无力,不堪一击,同样,生活就是教材的阵地,只有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去体验教材知识,与教材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教学才能活力四射。示范课案例中较为成功之处就在于我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用学生熟知的且时政中比较热的“猪周期”、“二胎政策”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用教材中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再利用生活中的问题来辅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通过教师的智慧,捕捉大生活中的寶贵的教学资源,并用于情境创设,真正地用活教材。这种情境式的教学方式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也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学科知识对于自己考试之外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巧妙引领,做教学别样精彩的“助产士”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接生婆”和“助产士”,认为学生获得真理的过程就像“接生婆”帮助产妇分娩婴儿那样,要靠学生自身的力量去孕育真理、生产真理。他强调要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通过教师的智慧引领,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学记》中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引导学生不应该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是答题学生得出结论。如果教师为了“圆满”完成预设的教学过程而一味地抢时间、赶课堂进度、生硬施教则学生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教师的步伐被动接受知识的输入,而不能主动地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去慢慢地发现真理、掌握真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人天生就是有当家作主的主体性需要的,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去生产知识而是强迫学生接受知识,会让学生失去求知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像苏格拉底那样做学生思想的“助产士”,为课堂教学中的别样精彩“接生”,在课堂中架设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