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3月5日,在南宁市隆安县隆安中学(以下简称隆中)的大礼堂内,人头攒动,来自南宁市的各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济济一堂,南宁市高中教学改革现场会隆安中学“合作课堂”观摩课正在进行中。
“我代表我们‘月下西楼组’展示第三题。我们认为,牡丹的性格简单概括就是‘富贵’。大家有不同意见吗?”
“我们‘翱翔组合组’反对,我们认为应该是‘高贵’而不是‘富贵’。”
“‘高贵’和‘富贵’有区别吗?”
“当然有!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外在的。‘高贵’能更好地展现牡丹卓尔不群、拒绝媚俗的个性。”……
这是隆安中学的黎耀良老师正在执教《牡丹的拒绝》一课。黎老师在学生当中走动,倾听、指导,针对学情与学生适时互动、精讲点拨。这是一堂新授课,学生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学习、展示、反馈、交流、测评,对满礼堂听课教师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视而不见。这是一堂耐人寻味的课,整个教学流程给人的感觉是生动流畅、优质高效,而听课教师们从该校学生端正、整洁的板书、图绘,从容大方的展示、辩论、演绎中,都真切地感受到了合作课堂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合作共进的教学理念。课后,不少教师反复回味着这种大容量、大训练量、大思维量的“三量”高效课堂,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个性化创意思维而深深感叹。一位老教师告诉记者:“我原先以为这样的课堂只是表面热闹,实地一看才知道,(合作课堂)在个性化思维的培养方面也做得非常好。”
自治区教科所原所长陈先乐一直跟踪了解隆中的课改,他说:“隆安中学未雨绸缪,敢为人先,值得肯定,精神可嘉。”
“未雨绸缪,敢为人先”,隆中人几年来坚持课改的勇气、进取精神以及为此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破冰教改
南宁市隆安县属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现有中小学校144所,全县普通中小学学生总数为39 922人,高中阶段入学率为60.5%。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隆中为代表的隆安教育曾经满载辉煌。但近20年来,由于优质的生源、师资不断外流,加上其他一些原因,隆中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低迷,家长怨声载道,师生人心浮动,学生因为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课堂教学模式僵化等原因,厌学情绪严重。为改变这种状况,隆安县委、县政府对全县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抓住2012年全区高中将实施新课改这个“先机”,由隆安中学试点探索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之路,全面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2009年,在南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的指导下,隆中破冰教改,着手实施“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从一片质疑,到激情碰撞、迷茫彷徨,再到理性反思、初见成效,隆中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经历了一段令人难忘的艰难历程。
2009年初春,听说学校要进行教学改革,老师们半是好奇半是怀疑:合作课堂是什么?听说在整个南宁市乃至全区都没有过实践的先例,这不是拿我们做实验、拿学生做实验吗?高一学生一入学就上合作课堂,我们能行吗?学生能适应吗?毕业班也要做,分数掉下来怎么办?!……问号一个接着一个,但校长刘虎认准了课改是唯一的自我救赎之路:不改是死,改却有可能闯出一条生路,为何不放胆一搏、大胆一试?!他的决心,其实是来自于他对合作课堂专家团队的深入了解,这是一支拥有多位教育学、心理学硕士、博士学位背景的专家团队,他们多年来奋斗在课改一线,首席专家林洁菁更是直接抽身于山东课改名校的培训专家团队,对课改培训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为了给课改制造舆论,刘虎先召开了一个全校教职工大会,给老师们吹吹课改的“微风”,让老师们有个心理适应和接受的过程;再请培训专家到学校做“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解读,跟老师们互动,让老师们初步体验合作课堂的“真经”,对即将到来的教学改革有个了解、树立信心;最后便是扎实的全真摸拟式培训——以合作课堂的理念和模式培训教师,这一招,彻底点燃了教师们的课改热情及壮志雄心。老师们已经是跃跃欲试了。但是,对于校长刘虎来说,全面课改有两难,一是培训经费如何落实,二是教学评价的改革如何跟进。他需要未雨绸缪。他找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寻求政策和财力支持,没想到,他竟一路畅通无阻!
隆安县委、县政府支持隆中的教育教学改革,采取了超常规的对策,“高看一等,厚爱三分”。首先是建立健全了县委常委会、县四套班子联席会及县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的制度。从此,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共同研究解决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先后通过了隆安县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初步方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对全县教改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具体措施、保障机制、组织领导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和具体的安排。其次是按照“教育项目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经费优先拨付”的原则,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依法落实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除了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还划拨出教改专项经费,仅近三年全县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专项经费便已达到了576万元。
隆安县教育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从自身的工作职能出发,按照全县课改一盘棋的改革思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全面提高全县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同时借鉴先进地区的教改经验,开拓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2009年,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赴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中学等课改先进省市学习、考察。校长、老师们被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成果所震撼,也从中看到了自身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希望。也正是在这一年,广西心理卫生协会教育咨询中心的专家林洁菁老师集近10年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切身体会独创的最新教改成果——“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进入了隆中领导班子的视野。
2009年初春,在寒假的凛冽寒风中,隆中开始了第一轮“合作课堂”教师技能培训,正式、全面启动了“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此后的两年间,他们聘请“合作课堂”的专家团队对全体教师前后进行了4次为期24天的全真模拟合作课堂培训。从进入课改的第一天起,校长刘虎便顶住升学的压力,要求全体教师、全部年级、所有学科以全部的热情、集体的智慧全力以赴做课改,不留一处死角,不允许有任何一位教师冷眼旁观。他的理由是,课改是关乎学校未来的大事,全体教师甚至包括全体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人,都要为课改的未来负责;只要有人冷眼旁观,不进入课改,课改就有可能受到或多或少的人为干扰。为了攻克课改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他要求全校上下必须齐心合力,众志成城。那是一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勇气和豪气,是一种认定了方向就必须做出成效的自信。通过培训,个别守旧教师的思想意识得到彻底转变,教改的信心和热情得到鼓舞。为了保障课改的顺利推进,他充分依靠并信任学校班子成员,集思广益制订出了详细、周密的课改实施方案,并将方案亲自呈递给教育主管部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他充分信赖学校的一线教师、学生班委,通过教师论坛、师生论坛等形式,让隆中的师生同舟共济做课改——在隆中,教师、学生是课改、学习的真正主人。 时任县长陈竑多次深入学校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并亲自组织人社局、编制办、财政局等部门到教育局调研,协调解决学校在课改过程中的教育发展规划、经费投入、教师招聘等问题。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赵祖明定点联系隆中,多次到该校了解课改进程,及时协调解决学校在课改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积极为课改工作出谋划策。县教育局局长周万隆与分管教学的副局长吴国壮等领导多次到隆中现场办公,开展课改调研,深入课堂听课,召开骨干教师座谈会,具体解决隆中的师资培训及课改资金短缺等问题,同时加大对该校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给隆中课改加油鼓劲、添砖加瓦。
有了县委、县政府的经费、政策保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刘虎校长在校内制订并完善了各项科学的管理措施:成立了合作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制订出学校实施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详细方案,形成了有关课改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最重要的是,他们从课改一开始便制订出了一套与课改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评价制度,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集体备课过程管理、领导班子团队管理以及学生学习小组建设等。
2009年春季学期一开学,隆中的全体教师便信心满满地投入到了集体备课、相互听评课、教学专题研讨等教研活动中,全校的课改氛围异常浓郁。初次接触合作课堂的学生,更是热情高涨——
“我平时不爱说话不够自信,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深……然而上台也是无法避免的,闭闭眼深呼吸,然后霍地离开座位开始展示……合作课堂就这样一次次地‘给我难题’,要我有勇气面对。可以这样说,没有合作课堂就没有勇敢大胆的我。”这是一个成绩薄弱的学生最初的“触电”。
能力较强的小组长却有另一番“甘苦”:“当我们组有展示任务大家都沉默时,我就想个笑话、趣闻逗逗大家,活跃气氛;当大家不讨论时,我就一个个‘拍’他们,换个说法引导他们加入讨论;当大家都不愿意上台展示时,尽管我不喜欢但还得硬着头皮亲自出马,做他们的表率。合作课堂锻炼了我,更让我有了责任心,有了集体荣誉感,身为组长就要带好组员,就是累了也得艰难地(往前)走。”
课改,挑战着学生的潜能,激活了他们的斗志和思维。但与此同时,问题开始显现,而且越来越多。教师们感到,随着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激情过后,冷静反思,自己所遭遇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便是那个根本无法逾越的“拦路虎”:“合作课堂”要求每个学科每节课都设计导学案,将学生的学习前置,以课前预习导学案来推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有限的,而所学的学科固定有那么多,学生到哪里去找时间来学习?最初,各科教师都努力争抢学生的时间,这样一来,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积极性、学习效益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显然,我们所提倡的课改,无论采用怎样的方式,效率、效益都不能回避、不可跨越。难道是此路不通?再回归传统课堂吗?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回不去、不想回了。最后,还是课改领导小组的老师们群策群力,找到了突破“拦路虎”的“法门”:导学案设计必须突出一个“精”字,要严格控制导学的“题量”。已经“沉陷”在课改当中的老师们,似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大家开始依靠教研组的智慧,发挥教研团队甚至是学生的力量,积极改进导学案,慢慢调试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努力坚持。一年下来,师生们终于适应了合作课堂这种大容量、大训练量、大思维量的快节奏课堂教学模式,课改成效初步显现。一是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变得富有活力、张力,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已经显现。教师让出课堂的主动权,在一旁精讲点拨;学生课堂游离现象减少,个性得到发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断加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二是全校教学质量显著提高。2009年当年便实现高考、会考的重大突破,此后更是渐入佳境。高考方面:该校本科上线率2009年为47.35%,2010年为74.1%,2011年为72.2%,2012年为74.1%,呈逐年上升趋势;会考通过率也有较大提高,并连续三年获得南宁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班工作成绩优秀奖”。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当记者与隆中的老师们回首课改三年的曲折来路,摸爬滚打,挑灯夜战,焦虑重重,思想交锋……他们已能淡然一笑面对之。尽管这三年,他们的日子跟校长刘虎一样不好过,但不好过的日子已经过去,未来的路将伴着师生的勤勉努力而洒满欢声笑语。
陪着学生们一路走来的李碧玲老师,曾有过这样一句肺腑之言:“无论任何事情,试过了不一定得到成功,但如果没试过,就一定不能得到成功。尽管合作课堂已经给我们的课堂、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诸多美好的变化,但我们会继续努力,在未来的路上不断拼搏,勇于尝试与实践,不管多猛的风雨多大的阻碍!”
2011年11月,在隆安县合作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上,南宁市教科所所长邓雅学表示:“隆安中学的课堂模式改革方向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是有先见的,是必须坚持的。”
渐次铺开
2010年11月,在隆中的一次家长会上,来自布泉乡的一位钟姓家长高兴地对孩子的班主任说:“我的孩子自小失去了母亲,性格非常内向且有点自闭,不爱跟人说话,连我这个做父亲的也很难跟他交流,没想到进入隆安中学还不满一个学期,居然懂得主动给我打电话,告知我天冷了要多注意身体,多穿衣服。孩子的性格开朗多了,国庆放假回来会主动找朋友一起去郊游。合作课堂给了我孩子一个表现的空间,让他在课堂上学会了团队合作,我很希望学校能坚持把合作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下去,把孩子放在这里读书,我放心。”
隆中课改的成功,给家长们吃了“定心丸”,激励了全体隆安教育人,更坚定了隆安县委、县政府做大课改的决心和信心。2011年春,隆安县教育局决定推广隆中“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成果。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隆安县教育局制订了在全县推广“合作课堂”教改的工作方案,决定以隆中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为样板,先将雁江镇初级中学、乔建镇初级中学、丁当镇初级中学、古潭乡初级中学等4所乡镇初中作为新的“合作课堂”教改试点校,待时机成熟再有组织、有步骤地向全县铺开。而该县县委、县政府当年便向四校划拨了30多万元教改专项资金,支持各校全力以赴投入新课程改革。 众所周知,对于乡镇学校来说,做课改最大的难题在教师。因而,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农村学校课改成功的关键。为此,隆安县教育局狠抓农村教师的队伍建设,严格把好农村教师的“进人关”“培养关”“用人关”,把建设师德高尚、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作为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五年来,该县共公开招聘农村教师178名。同时建立并完善了教师下乡支教、结对帮扶、培训培养等规章制度,尤其是建立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偏远乡镇学校的长效机制。2011年,隆安县教育局经过全盘考虑、全面统筹,结合多年来的支教帮扶活动情况,特别组织了47名学科骨干教师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离岗全职支教”活动。47名学科骨干教师脱离原来各自的教学工作岗位,真真正正下到所支援的农村学校蹲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离岗全职支教”教师的示范、辐射,使隆安县一些边远、薄弱学校的师资总体素质得到了较大较快的提高,对受援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离岗全职支教”活动还为缩小全县教师校际水平差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及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所被列入课改试点的乡镇初中,有3所地处偏远山区,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处于下游水平。课改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同时也把改革之初的苦闷、阵痛送给了他们。他们也曾犹豫、彷徨,甚至深感煎熬,但他们最终选择了坚持,借助专家和教师的集体智慧,走出去,请进来,激活了自己的创新潜能。
最为偏远的丁当镇初级中学,多年以来,不论是教育质量还是生源,都令人头疼。更糟糕的是,教学质量上不去,会直接导致招生困难,家长们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该校来读书;招生困难,便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终于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在如此被动的情况下,2011年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给该校教师注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了他们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他们在教务处的严格要求下,师师合作,更为主动、规范地编、备导学案,使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日趋规范、科学;他们改变了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教育方式,慢慢让出课堂主动权,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教育变得有了人情味,学生的主体地位慢慢得到了落实和提升;全体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慢慢变得深入、顺畅起来,师生关系日益融洽、和谐。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开始我确实觉得比较辛苦,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我变得自信、轻松了。以前教务处的领导要来检查教案及作业布置情况,我会为了应付检查加班抄教案,还特别不喜欢领导、老师来听我的课。现在我不再担心这些问题了,因为每一节课课前我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我现在很希望领导老师们多来听我的课……”
老师工作态度的转变,势必会引发学生的连锁反应。一位学生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同学都觉得,咱学校的老师好多了,他们就像我们的朋友。原来可不是这样子,许多老师上课时一脸灰,或者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我们看着都心烦。我性格比较内向,现在老师们在课堂上给了我很多时间和机会发言,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鼓励我勇敢地站起来发表个人看法,现在我终于能大胆地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发言了。而且,我还敢参加晚会,上学校舞台表演节目呢!”
……
课改实施一年多,四所学校一致的变化是: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变得强烈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变得自由、热烈了,学校的教学成绩开始提升了。
说起课改的成功经验,丁当镇初级中学校长黄作伟自豪地告诉记者:“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课题,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的确,学生的发展,才是我们课改最终的价值诉求,也是检验我们的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隆安县的教育教学改革,恰恰是抓住了这个关键,并正在将它变为现实。
丁当镇初级中学的一位农民家长告诉记者:“我的小孩现在是初二,成绩不太好,平时不太愿意跟我们说话,以前周末回到家,放下行礼就往外跑。但这一年有些变化了,回家能主动问候(家长)了,跟邻居相处更好了,总感觉他好像懂得尊重别人了。我去学校了解过,知道学校实行了课改,实行了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我不知道什么叫合作课堂,但我知道学校的这种改革是把学生放在了第一位,把孩子的成长放在了第一位。我不要求我的孩子能成大才,但我真希望我的孩子能得到更多锻炼,真正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新……真正的课改,我们的教育人哪一样都不想丢。
近年来,隆安县的教改实践及教学成果引起了区内各级教育部门及同类学校的关注,南宁市周边县区包括南宁二中、南宁三中在内的多所学校,桂林、钦州、玉林等地市的不少学校,纷纷慕名到隆中观摩“合作课堂”。
2011年3月,南宁市高中教学改革现场会在隆中召开;12月,以广西教育杂志社与广西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广西首届“合作课堂”精彩展示暨课改研讨活动(初高中部分)在隆中举行;2012年3月14日,在南宁市教育工作会议上,隆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赵祖明代表隆安县政府作了题为《以教学改革为抓手 全面推进隆安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主题发言,全面介绍了近年来该县以新课改为契机,扎实推进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优质均衡发展的经验;2012年下半年,隆安县新到任的县委、县政府领导一如既往地重视、支持该县的教育事业发展,县委书记吴朝晖、县长甘诚等主要领导上任伊始便到隆安中学了解该校的高中课改实施情况,勉励隆中人扎扎实实做课改,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有了历任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教育局局长周万隆对隆安的教育前景充满了信心,他表示,“合作课堂”教学改革,为隆安的教育注入了一股活水,使全县的教育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在全区高中实施新课改之际,隆安将继续扬教改之帆,乘风破浪,立足新起点,开拓创新,进一步全面提升隆安县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隆安课改,让我们充满期待。
(责编 欧孔群)
“我代表我们‘月下西楼组’展示第三题。我们认为,牡丹的性格简单概括就是‘富贵’。大家有不同意见吗?”
“我们‘翱翔组合组’反对,我们认为应该是‘高贵’而不是‘富贵’。”
“‘高贵’和‘富贵’有区别吗?”
“当然有!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外在的。‘高贵’能更好地展现牡丹卓尔不群、拒绝媚俗的个性。”……
这是隆安中学的黎耀良老师正在执教《牡丹的拒绝》一课。黎老师在学生当中走动,倾听、指导,针对学情与学生适时互动、精讲点拨。这是一堂新授课,学生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学习、展示、反馈、交流、测评,对满礼堂听课教师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视而不见。这是一堂耐人寻味的课,整个教学流程给人的感觉是生动流畅、优质高效,而听课教师们从该校学生端正、整洁的板书、图绘,从容大方的展示、辩论、演绎中,都真切地感受到了合作课堂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合作共进的教学理念。课后,不少教师反复回味着这种大容量、大训练量、大思维量的“三量”高效课堂,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个性化创意思维而深深感叹。一位老教师告诉记者:“我原先以为这样的课堂只是表面热闹,实地一看才知道,(合作课堂)在个性化思维的培养方面也做得非常好。”
自治区教科所原所长陈先乐一直跟踪了解隆中的课改,他说:“隆安中学未雨绸缪,敢为人先,值得肯定,精神可嘉。”
“未雨绸缪,敢为人先”,隆中人几年来坚持课改的勇气、进取精神以及为此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破冰教改
南宁市隆安县属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现有中小学校144所,全县普通中小学学生总数为39 922人,高中阶段入学率为60.5%。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隆中为代表的隆安教育曾经满载辉煌。但近20年来,由于优质的生源、师资不断外流,加上其他一些原因,隆中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低迷,家长怨声载道,师生人心浮动,学生因为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课堂教学模式僵化等原因,厌学情绪严重。为改变这种状况,隆安县委、县政府对全县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抓住2012年全区高中将实施新课改这个“先机”,由隆安中学试点探索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之路,全面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2009年,在南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的指导下,隆中破冰教改,着手实施“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从一片质疑,到激情碰撞、迷茫彷徨,再到理性反思、初见成效,隆中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经历了一段令人难忘的艰难历程。
2009年初春,听说学校要进行教学改革,老师们半是好奇半是怀疑:合作课堂是什么?听说在整个南宁市乃至全区都没有过实践的先例,这不是拿我们做实验、拿学生做实验吗?高一学生一入学就上合作课堂,我们能行吗?学生能适应吗?毕业班也要做,分数掉下来怎么办?!……问号一个接着一个,但校长刘虎认准了课改是唯一的自我救赎之路:不改是死,改却有可能闯出一条生路,为何不放胆一搏、大胆一试?!他的决心,其实是来自于他对合作课堂专家团队的深入了解,这是一支拥有多位教育学、心理学硕士、博士学位背景的专家团队,他们多年来奋斗在课改一线,首席专家林洁菁更是直接抽身于山东课改名校的培训专家团队,对课改培训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为了给课改制造舆论,刘虎先召开了一个全校教职工大会,给老师们吹吹课改的“微风”,让老师们有个心理适应和接受的过程;再请培训专家到学校做“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解读,跟老师们互动,让老师们初步体验合作课堂的“真经”,对即将到来的教学改革有个了解、树立信心;最后便是扎实的全真摸拟式培训——以合作课堂的理念和模式培训教师,这一招,彻底点燃了教师们的课改热情及壮志雄心。老师们已经是跃跃欲试了。但是,对于校长刘虎来说,全面课改有两难,一是培训经费如何落实,二是教学评价的改革如何跟进。他需要未雨绸缪。他找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寻求政策和财力支持,没想到,他竟一路畅通无阻!
隆安县委、县政府支持隆中的教育教学改革,采取了超常规的对策,“高看一等,厚爱三分”。首先是建立健全了县委常委会、县四套班子联席会及县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的制度。从此,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共同研究解决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先后通过了隆安县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初步方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对全县教改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具体措施、保障机制、组织领导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和具体的安排。其次是按照“教育项目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经费优先拨付”的原则,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依法落实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除了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还划拨出教改专项经费,仅近三年全县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专项经费便已达到了576万元。
隆安县教育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从自身的工作职能出发,按照全县课改一盘棋的改革思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全面提高全县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同时借鉴先进地区的教改经验,开拓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2009年,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赴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中学等课改先进省市学习、考察。校长、老师们被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成果所震撼,也从中看到了自身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希望。也正是在这一年,广西心理卫生协会教育咨询中心的专家林洁菁老师集近10年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切身体会独创的最新教改成果——“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进入了隆中领导班子的视野。
2009年初春,在寒假的凛冽寒风中,隆中开始了第一轮“合作课堂”教师技能培训,正式、全面启动了“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此后的两年间,他们聘请“合作课堂”的专家团队对全体教师前后进行了4次为期24天的全真模拟合作课堂培训。从进入课改的第一天起,校长刘虎便顶住升学的压力,要求全体教师、全部年级、所有学科以全部的热情、集体的智慧全力以赴做课改,不留一处死角,不允许有任何一位教师冷眼旁观。他的理由是,课改是关乎学校未来的大事,全体教师甚至包括全体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人,都要为课改的未来负责;只要有人冷眼旁观,不进入课改,课改就有可能受到或多或少的人为干扰。为了攻克课改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他要求全校上下必须齐心合力,众志成城。那是一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勇气和豪气,是一种认定了方向就必须做出成效的自信。通过培训,个别守旧教师的思想意识得到彻底转变,教改的信心和热情得到鼓舞。为了保障课改的顺利推进,他充分依靠并信任学校班子成员,集思广益制订出了详细、周密的课改实施方案,并将方案亲自呈递给教育主管部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他充分信赖学校的一线教师、学生班委,通过教师论坛、师生论坛等形式,让隆中的师生同舟共济做课改——在隆中,教师、学生是课改、学习的真正主人。 时任县长陈竑多次深入学校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并亲自组织人社局、编制办、财政局等部门到教育局调研,协调解决学校在课改过程中的教育发展规划、经费投入、教师招聘等问题。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赵祖明定点联系隆中,多次到该校了解课改进程,及时协调解决学校在课改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积极为课改工作出谋划策。县教育局局长周万隆与分管教学的副局长吴国壮等领导多次到隆中现场办公,开展课改调研,深入课堂听课,召开骨干教师座谈会,具体解决隆中的师资培训及课改资金短缺等问题,同时加大对该校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给隆中课改加油鼓劲、添砖加瓦。
有了县委、县政府的经费、政策保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刘虎校长在校内制订并完善了各项科学的管理措施:成立了合作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制订出学校实施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详细方案,形成了有关课改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最重要的是,他们从课改一开始便制订出了一套与课改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评价制度,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集体备课过程管理、领导班子团队管理以及学生学习小组建设等。
2009年春季学期一开学,隆中的全体教师便信心满满地投入到了集体备课、相互听评课、教学专题研讨等教研活动中,全校的课改氛围异常浓郁。初次接触合作课堂的学生,更是热情高涨——
“我平时不爱说话不够自信,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深……然而上台也是无法避免的,闭闭眼深呼吸,然后霍地离开座位开始展示……合作课堂就这样一次次地‘给我难题’,要我有勇气面对。可以这样说,没有合作课堂就没有勇敢大胆的我。”这是一个成绩薄弱的学生最初的“触电”。
能力较强的小组长却有另一番“甘苦”:“当我们组有展示任务大家都沉默时,我就想个笑话、趣闻逗逗大家,活跃气氛;当大家不讨论时,我就一个个‘拍’他们,换个说法引导他们加入讨论;当大家都不愿意上台展示时,尽管我不喜欢但还得硬着头皮亲自出马,做他们的表率。合作课堂锻炼了我,更让我有了责任心,有了集体荣誉感,身为组长就要带好组员,就是累了也得艰难地(往前)走。”
课改,挑战着学生的潜能,激活了他们的斗志和思维。但与此同时,问题开始显现,而且越来越多。教师们感到,随着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激情过后,冷静反思,自己所遭遇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便是那个根本无法逾越的“拦路虎”:“合作课堂”要求每个学科每节课都设计导学案,将学生的学习前置,以课前预习导学案来推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有限的,而所学的学科固定有那么多,学生到哪里去找时间来学习?最初,各科教师都努力争抢学生的时间,这样一来,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积极性、学习效益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显然,我们所提倡的课改,无论采用怎样的方式,效率、效益都不能回避、不可跨越。难道是此路不通?再回归传统课堂吗?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回不去、不想回了。最后,还是课改领导小组的老师们群策群力,找到了突破“拦路虎”的“法门”:导学案设计必须突出一个“精”字,要严格控制导学的“题量”。已经“沉陷”在课改当中的老师们,似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大家开始依靠教研组的智慧,发挥教研团队甚至是学生的力量,积极改进导学案,慢慢调试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努力坚持。一年下来,师生们终于适应了合作课堂这种大容量、大训练量、大思维量的快节奏课堂教学模式,课改成效初步显现。一是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变得富有活力、张力,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已经显现。教师让出课堂的主动权,在一旁精讲点拨;学生课堂游离现象减少,个性得到发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断加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二是全校教学质量显著提高。2009年当年便实现高考、会考的重大突破,此后更是渐入佳境。高考方面:该校本科上线率2009年为47.35%,2010年为74.1%,2011年为72.2%,2012年为74.1%,呈逐年上升趋势;会考通过率也有较大提高,并连续三年获得南宁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班工作成绩优秀奖”。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当记者与隆中的老师们回首课改三年的曲折来路,摸爬滚打,挑灯夜战,焦虑重重,思想交锋……他们已能淡然一笑面对之。尽管这三年,他们的日子跟校长刘虎一样不好过,但不好过的日子已经过去,未来的路将伴着师生的勤勉努力而洒满欢声笑语。
陪着学生们一路走来的李碧玲老师,曾有过这样一句肺腑之言:“无论任何事情,试过了不一定得到成功,但如果没试过,就一定不能得到成功。尽管合作课堂已经给我们的课堂、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诸多美好的变化,但我们会继续努力,在未来的路上不断拼搏,勇于尝试与实践,不管多猛的风雨多大的阻碍!”
2011年11月,在隆安县合作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上,南宁市教科所所长邓雅学表示:“隆安中学的课堂模式改革方向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是有先见的,是必须坚持的。”
渐次铺开
2010年11月,在隆中的一次家长会上,来自布泉乡的一位钟姓家长高兴地对孩子的班主任说:“我的孩子自小失去了母亲,性格非常内向且有点自闭,不爱跟人说话,连我这个做父亲的也很难跟他交流,没想到进入隆安中学还不满一个学期,居然懂得主动给我打电话,告知我天冷了要多注意身体,多穿衣服。孩子的性格开朗多了,国庆放假回来会主动找朋友一起去郊游。合作课堂给了我孩子一个表现的空间,让他在课堂上学会了团队合作,我很希望学校能坚持把合作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下去,把孩子放在这里读书,我放心。”
隆中课改的成功,给家长们吃了“定心丸”,激励了全体隆安教育人,更坚定了隆安县委、县政府做大课改的决心和信心。2011年春,隆安县教育局决定推广隆中“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成果。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隆安县教育局制订了在全县推广“合作课堂”教改的工作方案,决定以隆中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为样板,先将雁江镇初级中学、乔建镇初级中学、丁当镇初级中学、古潭乡初级中学等4所乡镇初中作为新的“合作课堂”教改试点校,待时机成熟再有组织、有步骤地向全县铺开。而该县县委、县政府当年便向四校划拨了30多万元教改专项资金,支持各校全力以赴投入新课程改革。 众所周知,对于乡镇学校来说,做课改最大的难题在教师。因而,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农村学校课改成功的关键。为此,隆安县教育局狠抓农村教师的队伍建设,严格把好农村教师的“进人关”“培养关”“用人关”,把建设师德高尚、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作为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五年来,该县共公开招聘农村教师178名。同时建立并完善了教师下乡支教、结对帮扶、培训培养等规章制度,尤其是建立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偏远乡镇学校的长效机制。2011年,隆安县教育局经过全盘考虑、全面统筹,结合多年来的支教帮扶活动情况,特别组织了47名学科骨干教师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离岗全职支教”活动。47名学科骨干教师脱离原来各自的教学工作岗位,真真正正下到所支援的农村学校蹲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离岗全职支教”教师的示范、辐射,使隆安县一些边远、薄弱学校的师资总体素质得到了较大较快的提高,对受援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离岗全职支教”活动还为缩小全县教师校际水平差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及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所被列入课改试点的乡镇初中,有3所地处偏远山区,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处于下游水平。课改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同时也把改革之初的苦闷、阵痛送给了他们。他们也曾犹豫、彷徨,甚至深感煎熬,但他们最终选择了坚持,借助专家和教师的集体智慧,走出去,请进来,激活了自己的创新潜能。
最为偏远的丁当镇初级中学,多年以来,不论是教育质量还是生源,都令人头疼。更糟糕的是,教学质量上不去,会直接导致招生困难,家长们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该校来读书;招生困难,便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终于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在如此被动的情况下,2011年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给该校教师注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了他们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他们在教务处的严格要求下,师师合作,更为主动、规范地编、备导学案,使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日趋规范、科学;他们改变了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教育方式,慢慢让出课堂主动权,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教育变得有了人情味,学生的主体地位慢慢得到了落实和提升;全体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慢慢变得深入、顺畅起来,师生关系日益融洽、和谐。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开始我确实觉得比较辛苦,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我变得自信、轻松了。以前教务处的领导要来检查教案及作业布置情况,我会为了应付检查加班抄教案,还特别不喜欢领导、老师来听我的课。现在我不再担心这些问题了,因为每一节课课前我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我现在很希望领导老师们多来听我的课……”
老师工作态度的转变,势必会引发学生的连锁反应。一位学生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同学都觉得,咱学校的老师好多了,他们就像我们的朋友。原来可不是这样子,许多老师上课时一脸灰,或者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我们看着都心烦。我性格比较内向,现在老师们在课堂上给了我很多时间和机会发言,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鼓励我勇敢地站起来发表个人看法,现在我终于能大胆地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发言了。而且,我还敢参加晚会,上学校舞台表演节目呢!”
……
课改实施一年多,四所学校一致的变化是: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变得强烈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变得自由、热烈了,学校的教学成绩开始提升了。
说起课改的成功经验,丁当镇初级中学校长黄作伟自豪地告诉记者:“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课题,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的确,学生的发展,才是我们课改最终的价值诉求,也是检验我们的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隆安县的教育教学改革,恰恰是抓住了这个关键,并正在将它变为现实。
丁当镇初级中学的一位农民家长告诉记者:“我的小孩现在是初二,成绩不太好,平时不太愿意跟我们说话,以前周末回到家,放下行礼就往外跑。但这一年有些变化了,回家能主动问候(家长)了,跟邻居相处更好了,总感觉他好像懂得尊重别人了。我去学校了解过,知道学校实行了课改,实行了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我不知道什么叫合作课堂,但我知道学校的这种改革是把学生放在了第一位,把孩子的成长放在了第一位。我不要求我的孩子能成大才,但我真希望我的孩子能得到更多锻炼,真正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新……真正的课改,我们的教育人哪一样都不想丢。
近年来,隆安县的教改实践及教学成果引起了区内各级教育部门及同类学校的关注,南宁市周边县区包括南宁二中、南宁三中在内的多所学校,桂林、钦州、玉林等地市的不少学校,纷纷慕名到隆中观摩“合作课堂”。
2011年3月,南宁市高中教学改革现场会在隆中召开;12月,以广西教育杂志社与广西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广西首届“合作课堂”精彩展示暨课改研讨活动(初高中部分)在隆中举行;2012年3月14日,在南宁市教育工作会议上,隆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赵祖明代表隆安县政府作了题为《以教学改革为抓手 全面推进隆安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主题发言,全面介绍了近年来该县以新课改为契机,扎实推进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优质均衡发展的经验;2012年下半年,隆安县新到任的县委、县政府领导一如既往地重视、支持该县的教育事业发展,县委书记吴朝晖、县长甘诚等主要领导上任伊始便到隆安中学了解该校的高中课改实施情况,勉励隆中人扎扎实实做课改,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有了历任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教育局局长周万隆对隆安的教育前景充满了信心,他表示,“合作课堂”教学改革,为隆安的教育注入了一股活水,使全县的教育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在全区高中实施新课改之际,隆安将继续扬教改之帆,乘风破浪,立足新起点,开拓创新,进一步全面提升隆安县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隆安课改,让我们充满期待。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