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尹珊珊:中央戏剧学院教师,专栏作家,电影研究学者。
在南方出生的我到北京之前都很少吃面,如果泡面不算面的话,而这几年来却越发与面亲近,实在不晓得该吃什么的时候,或者已经到了深夜、别的地方都打烊的时候,又或者是一个人走在街上饥肠辘辘的时候就会想:上熟悉的地方搞碗面吃吧!
很多人对于日式拉面的了解都是从面爱面和味千拉面开始的,更新鲜的是其中叉烧肉的做法,清淡却香甜,薄薄的一片让人心满意足。一个大大的碗、浓浓的汤底还有木头平勺看起来都很有食欲。以前我出健身房之后,很喜欢走到盈科太平洋百货楼上吃一碗地狱拉面,也就是很辣的那种,红彤彤,叫做血池地狱,大雪纷飞的夜里一下子就暖和起来,可以接着跑去隔壁的酒吧街狂饮一通,这才是正宗的大学生活呢!
在日本,拉面馆就跟北京的成都小吃一样到处都是,每间店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方,很好吃的拉面馆门面可能很小,一天也就限量售出60碗,没有分号,来得早就吃得到,我有个好朋友去日本没别的原因:她提前搜了十几个著名小馆的地点逐一去排队吃一轮,其中两间都是家族开了很多年的拉面店,问她好吃么,她泪汪汪地说终于理解了电影中“好吃得令人为难”的形容是多么准确,她都被那有着丰富口感层次的面汤感动得快给跪了,出门的时候一直说谢谢,谢谢。
锅烧乌冬也是我的心头好,相对于拉面来说这个更加清淡,炎炎盛夏的绝佳选择。在北京有四间我最喜欢的日本料理,我考量他们的标准第一是鱼生的质量,第二是有没有锅烧乌冬,有的店“过于高端”没有这种质朴的主食,那就不如不去啦。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吃日本菜,有两间店都吃了12年,刺身吧台的师傅从学徒早就成了厨师长,看我从短发变长发,身边的人换了一个又一个,从读书到工作,从孤单的姑娘到大肚婆。当然大部分的时候我都是一个人去坐在吧台,慢悠悠地看本书或者看手机,然后每次都点几乎一样的东西:四份鱼生,一碗锅烧乌冬,一壶清酒。
我最爱的国内面条是陕西面:臊子面、油泼面——和日食面相比面身真是筋道太多了,无论是扯面还是手擀面都透着浓浓的新鲜麦香。北京三联书店旁边的黄河水面馆全天24小时提供正宗的陕西面食,在三联看完书之后就跑来这里饱餐一顿,便宜得令人目瞪口呆,这里总是人头涌涌,还有很好吃的大米面皮。
后来有一个叫做面兑面的连锁馆子也得到了盛赞,它是混合了中国几大派别的面食,四川、陕西、山西的面。它仿照日本的拉面馆设计,吧台温暖又独立,每个座位都有筷子筒、茶杯和杂志,口味一流,比那些脏不拉叽的传统小面馆看起来干净舒心多了——很多面馆的面味道也不错,但环境真是龌龊得无法说,比价钱更屌丝,油腻腻的桌凳,四条腿儿还晃荡,调味罐也好像从启用开始就没洗过,亚克力醋瓶早就刮花得可以当魔术贴,好不容易有盏紫外线灯吧,铁丝网积的灰好像三个壮汉都搓不干净一样……
“一碗拉面的温暖”是多么具体细致的感受,半颗卤蛋也能让人立即回温。城市越大,需要的强心针剂量其实越小,处方也越简单,我们都该找到可以速效慰藉自己的方法:一杯烈酒、半支烟、一杯柠檬茶、一罐冰咖啡,一场演出或是一碗热腾腾的叉烧卤蛋拉面——来得容易,起效快,迅速补充丢失的心灵能量,在异乡我们都要学会好好照顾自己,找到类似的捷径。
回头想想其实自己挺不容易的,特别是做了妈妈之后,我甚至羡慕我的妈妈,至少我给她带去的担忧是个基础值,并不至于要她担忧我挂科、被人骗或者找不到工作等等,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我又是多么艰难地在摸索和历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我把自己好用的方式分享给你们。
而在此之后,也许就有一个像拉面一样的男生在敞开双臂等待着你。
在南方出生的我到北京之前都很少吃面,如果泡面不算面的话,而这几年来却越发与面亲近,实在不晓得该吃什么的时候,或者已经到了深夜、别的地方都打烊的时候,又或者是一个人走在街上饥肠辘辘的时候就会想:上熟悉的地方搞碗面吃吧!
很多人对于日式拉面的了解都是从面爱面和味千拉面开始的,更新鲜的是其中叉烧肉的做法,清淡却香甜,薄薄的一片让人心满意足。一个大大的碗、浓浓的汤底还有木头平勺看起来都很有食欲。以前我出健身房之后,很喜欢走到盈科太平洋百货楼上吃一碗地狱拉面,也就是很辣的那种,红彤彤,叫做血池地狱,大雪纷飞的夜里一下子就暖和起来,可以接着跑去隔壁的酒吧街狂饮一通,这才是正宗的大学生活呢!
在日本,拉面馆就跟北京的成都小吃一样到处都是,每间店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方,很好吃的拉面馆门面可能很小,一天也就限量售出60碗,没有分号,来得早就吃得到,我有个好朋友去日本没别的原因:她提前搜了十几个著名小馆的地点逐一去排队吃一轮,其中两间都是家族开了很多年的拉面店,问她好吃么,她泪汪汪地说终于理解了电影中“好吃得令人为难”的形容是多么准确,她都被那有着丰富口感层次的面汤感动得快给跪了,出门的时候一直说谢谢,谢谢。
锅烧乌冬也是我的心头好,相对于拉面来说这个更加清淡,炎炎盛夏的绝佳选择。在北京有四间我最喜欢的日本料理,我考量他们的标准第一是鱼生的质量,第二是有没有锅烧乌冬,有的店“过于高端”没有这种质朴的主食,那就不如不去啦。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吃日本菜,有两间店都吃了12年,刺身吧台的师傅从学徒早就成了厨师长,看我从短发变长发,身边的人换了一个又一个,从读书到工作,从孤单的姑娘到大肚婆。当然大部分的时候我都是一个人去坐在吧台,慢悠悠地看本书或者看手机,然后每次都点几乎一样的东西:四份鱼生,一碗锅烧乌冬,一壶清酒。
我最爱的国内面条是陕西面:臊子面、油泼面——和日食面相比面身真是筋道太多了,无论是扯面还是手擀面都透着浓浓的新鲜麦香。北京三联书店旁边的黄河水面馆全天24小时提供正宗的陕西面食,在三联看完书之后就跑来这里饱餐一顿,便宜得令人目瞪口呆,这里总是人头涌涌,还有很好吃的大米面皮。
后来有一个叫做面兑面的连锁馆子也得到了盛赞,它是混合了中国几大派别的面食,四川、陕西、山西的面。它仿照日本的拉面馆设计,吧台温暖又独立,每个座位都有筷子筒、茶杯和杂志,口味一流,比那些脏不拉叽的传统小面馆看起来干净舒心多了——很多面馆的面味道也不错,但环境真是龌龊得无法说,比价钱更屌丝,油腻腻的桌凳,四条腿儿还晃荡,调味罐也好像从启用开始就没洗过,亚克力醋瓶早就刮花得可以当魔术贴,好不容易有盏紫外线灯吧,铁丝网积的灰好像三个壮汉都搓不干净一样……
“一碗拉面的温暖”是多么具体细致的感受,半颗卤蛋也能让人立即回温。城市越大,需要的强心针剂量其实越小,处方也越简单,我们都该找到可以速效慰藉自己的方法:一杯烈酒、半支烟、一杯柠檬茶、一罐冰咖啡,一场演出或是一碗热腾腾的叉烧卤蛋拉面——来得容易,起效快,迅速补充丢失的心灵能量,在异乡我们都要学会好好照顾自己,找到类似的捷径。
回头想想其实自己挺不容易的,特别是做了妈妈之后,我甚至羡慕我的妈妈,至少我给她带去的担忧是个基础值,并不至于要她担忧我挂科、被人骗或者找不到工作等等,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我又是多么艰难地在摸索和历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我把自己好用的方式分享给你们。
而在此之后,也许就有一个像拉面一样的男生在敞开双臂等待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