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学科作为小学基础学科门类,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也是新课程中的最主要目的和要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的角色由指导者转化为引导者,但是如何让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就要看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引导的作用发挥的如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呢?
一、激发兴趣,引起探究需要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1、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鼓励、引导学生自行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在我执教的一年级《我做的玩具》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探究活动:师:“我小时候有许多玩具,你们有什么样的玩具?”学生们畅所欲言。紧接着我抓住这些学生的谈话,把他们引导到将要探究的活动中:“今天的题目是《我做的玩具》,当看到这个标题时,你有什么问题吗?这时学生自然形成:谁做的玩具呢?我可以用什么工具来做玩具呢?等等这些探究的需要,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精心设计好导语,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是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一席好的导语尤为关键。那么好的问题的提出既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有问题可提。教师可以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一句耐人寻味的反问句或者有兴趣的排比句生成问题,这非常有效。因为学生很喜欢观察教师,虽然可能一开始并不是有目的、有成效的回答,但我们应允许并鼓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美术教学《乘着大象》一课时,我在首次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尽快了解大象的形态一开始就问学生:你知道有关大象的哪些问题?学生有的知道问题不敢发言,有的回答问题不着边际,显现出兴致不高。在接下来的几次教学中,我及时进行了调整,先播放各种动物身体分解图,之后让学生用语言来拼图,让学生发现犬象和其他动物相比与众不同的地方。学生尽情地参与拼图游戏中,老师:“大耳朵应该在右下角”,“因为只有大象才有那么大的耳朵”……学生兴致盎然,自觉参与,主动探究的意识就加强了。
二、正确、有趣的启发式示范引导
启发式示范的巧妙运用,将正确性示范和“错误性”示范综合运用,这种示范要求教师示范的范围应该确定以具有普遍规律或程式的技法训练示范为主,而具有创意性、探索性的创作过程就要偏重于启发和引导。
在我所执教的五年级人教版《十二生肖》剪纸一课中,在教授完剪纸的基本知识后,课堂中有两次示范,第一次是教师正确快速地剪出某一动物的基本形;第二次示范是在这一动物的基础形上有意的剪出错误的剪纸纹样,以此提出质疑,好看与否学生自有判断。第一次正确示范是揭示课题,引起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第二次有意的错误示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用观察的眼睛找出问题所在,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发展审美能力。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关键处巧妙示范,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找到了结合点。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尝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全新的事物,如果只让学生使用“好看”、“不好看”等简单的词汇进行评价,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更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必须注意: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同学;面对学生的种种思维结果,或精彩或不尽人意的回答,教师必须以饱满的热情,充满信任的眼神,宽容的态度,多元化的激励评价和精当的讲解。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老师的评价如“很有自己的见解”、“你肯动脑筋”、“分析得很准确”等。这些激励性评价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都学得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涨。
总之,有效的引导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摆正自身角色,紧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美术学习引向自主和谐、多元发展的境界!
一、激发兴趣,引起探究需要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1、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鼓励、引导学生自行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在我执教的一年级《我做的玩具》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探究活动:师:“我小时候有许多玩具,你们有什么样的玩具?”学生们畅所欲言。紧接着我抓住这些学生的谈话,把他们引导到将要探究的活动中:“今天的题目是《我做的玩具》,当看到这个标题时,你有什么问题吗?这时学生自然形成:谁做的玩具呢?我可以用什么工具来做玩具呢?等等这些探究的需要,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精心设计好导语,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是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一席好的导语尤为关键。那么好的问题的提出既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有问题可提。教师可以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一句耐人寻味的反问句或者有兴趣的排比句生成问题,这非常有效。因为学生很喜欢观察教师,虽然可能一开始并不是有目的、有成效的回答,但我们应允许并鼓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美术教学《乘着大象》一课时,我在首次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尽快了解大象的形态一开始就问学生:你知道有关大象的哪些问题?学生有的知道问题不敢发言,有的回答问题不着边际,显现出兴致不高。在接下来的几次教学中,我及时进行了调整,先播放各种动物身体分解图,之后让学生用语言来拼图,让学生发现犬象和其他动物相比与众不同的地方。学生尽情地参与拼图游戏中,老师:“大耳朵应该在右下角”,“因为只有大象才有那么大的耳朵”……学生兴致盎然,自觉参与,主动探究的意识就加强了。
二、正确、有趣的启发式示范引导
启发式示范的巧妙运用,将正确性示范和“错误性”示范综合运用,这种示范要求教师示范的范围应该确定以具有普遍规律或程式的技法训练示范为主,而具有创意性、探索性的创作过程就要偏重于启发和引导。
在我所执教的五年级人教版《十二生肖》剪纸一课中,在教授完剪纸的基本知识后,课堂中有两次示范,第一次是教师正确快速地剪出某一动物的基本形;第二次示范是在这一动物的基础形上有意的剪出错误的剪纸纹样,以此提出质疑,好看与否学生自有判断。第一次正确示范是揭示课题,引起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第二次有意的错误示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用观察的眼睛找出问题所在,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发展审美能力。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关键处巧妙示范,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找到了结合点。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尝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全新的事物,如果只让学生使用“好看”、“不好看”等简单的词汇进行评价,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更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必须注意: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同学;面对学生的种种思维结果,或精彩或不尽人意的回答,教师必须以饱满的热情,充满信任的眼神,宽容的态度,多元化的激励评价和精当的讲解。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老师的评价如“很有自己的见解”、“你肯动脑筋”、“分析得很准确”等。这些激励性评价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都学得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涨。
总之,有效的引导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摆正自身角色,紧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美术学习引向自主和谐、多元发展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