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学生潜能。它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思维活动,他们通过思维操作活动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使学习技能达到熟练。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效果也较好;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学习效果也不好。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思维,单独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品质。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所谓思维的广阔性,指善于全面辩证地思考问题,表现在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时,善于用求异思维的方式,运用多方面知识和多维思路,提出多种答案或多种解决办法,即思考问题时,想得宽,想得远。
方法一:引导概括
为了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教师可用启发式教学,用引导概括的方法,引导学生思维覆盖全篇课文,而后提炼、概括文章内容。对课文覆盖面越大,即思考问题的范围越宽广,就越能辩证地分析问题。如教《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在学生初步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基础上,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概括故事内容。学生思考讨论后一致认为“骗”字概括这个故事内容最准确,因为,文中两个骗子是骗人的,皇帝、两个老大臣、内臣、骑士、百姓,他们既受骗,又骗人。总之,文中人物(除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孩)都围绕一个“骗”字活动。
由于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用一个字概括故事内容,而要概括得全面、准确,就必须把思维引向全篇课文,因此,引导学生概括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是行之有效的。
方法二:抓住“文眼”
“文眼”往往是体现文章主旨或脉络的关键性词句。它是一篇课文的窗户,抓到并打开这扇窗户,便能窥见全篇,整体把握。如林嗣环《口技》中开篇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教学时可设计问题:文章是怎样写口技人之“善”的?解读文章时抓住文眼“善”,便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学生只有放眼全文,扣住文中有关语句加以分析思考,才能理解本文是通过口技表演者的精彩表演(正面描写)及听众的反应(侧面描写)来突出口技人的技艺高超。所以,抓住“文眼”,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能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指善于迅速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时要求速度快,在转瞬间能把应想到的内容思考完毕,另一个方面,要求思考问题要做到合情合理。思考问题速度很快,但不合情理,这样的“快”,其实没有实际意义;思考问题合乎情理,但缓慢异常,这显然是思维质量不高的表现。所以,这两个方面全都做到,才可称之为思维敏捷。
方法:组织论辩
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人才。而这种快速反应能力的核心在于思维的敏捷性。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对同一问题理解不同,经常会引发争论,教师要善于抓住意见分歧,组织辩论。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深刻的思维,就是指人在思维过程中,对事物认识不满足于表象,善于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深入事物的内部本质,善于在平凡事物中发现重大问题,揭露事物发展规律,只有这样去认识事物,才可以说是真正认识该事物。不少学生犯有浅尝辄止的毛病,他们思考问题缺乏深度。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一:字斟句酌
如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学生觉得好懂,为了深化学生理解,可引导他们从语言文字入手,如“赫耳墨斯笑了”,这个“笑”字包含了什么意义?一般学生意识不到这个词还有什么挖掘价值,只是笼统回答“是嘲笑,表示轻蔑,看不起。意思是,堂堂的宙斯,也不过只值一个银元,没什么了不起。”也有人认为,这是“满足地笑”“得意地笑”。含义是,宙斯的像值一个银元,不少啦!针对学生的思考,教师不必立即进行评判,而是顺势提问:当雕像者说赫拉的像还要贵一些时,赫耳墨斯会不会这样想,没什么了不起,只值这几个钱?这一问,又可把学生思考推进一层,不仅真切深透地理解赫耳墨斯的笑,而且对赫耳墨斯妄自尊大的形象及寓意又有了更具体的把握。
一个“笑”字可以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层发展,通过讨论争鸣,可使学生养成透过字面去探究隐藏在字后的深层意义的习惯。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方法二:层层追问
如《变色龙》一文教学时,教师可提问:警官奥楚蔑洛夫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善变)怎么变的?在学生了解警官“善变”的性格及“变色”过程后,教师应追问:奥楚蔑洛夫善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宗”指什么?(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本质)是什么因素促使“变色龙”一变再变的?作者为什么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经过一番思考,学生认为:左右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的因素是将军的威势。作者讽刺的锋芒不仅指向一般灵魂卑劣的“变色龙”,还指向造成这种病态的根源——沙皇反动的专制统治。这种由易而难、层层递进的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一大良策。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和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它以独创性、求异性为表现特征。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思考问题时,往往能打破常规,冲破“模式”,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并能提出新颖、奇特、超常见解。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民族和国家需要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中学生最富朝气,思想活跃,充满好奇心,喜欢标新立异,这些都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有利条件。
方法一:多角度思考
有创造性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没有采取过的新角度,尤其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从而取得思维创新的效果。例如《由雪想到的》这一文题,要求学生进行几种立意,教师可对学生进行作文总体构思指导,训练过程如下:从雪的自然形态(形、色)的美→雪的变化→展开联想。
比如雪洁白无瑕,象征美好,瑞雪兆丰年;太阳出来就无法生存,见不得阳光,象征丑恶。冰雪消融,变成雾,升腾为彩虹,联想到人的变化,为社会作贡献;或变成水,流入阴沟,想到人的堕落。
这样,紧扣文题,给学生展示题目信息,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联想到相关人、事、物,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方法二:逆向思考
一些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见解,为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面发展,进行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創立新形象。在思考问题时,可以从正面去思考,也可以从反面去设想。一些成语,往往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意思较固定,但并不是就没有可议之处。
引导学生进行定向思维,对习以为常的事物和见解,从侧面、正面、反面、横向、纵向或其他角度思考,无疑是激发学生敢于打破传统,复制性的思维模式,具有时代感、创造性。每个人思考问题有自己的思路,由于某种因素的触发,而突破习惯性思维的羁绊,在头脑中会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建立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建立在掌握基本思维方法基础上。作为语文教师,应具有思维训练意识,在教学的各环节,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质量。
参考文献:
[1]戴汝潜.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1999-01.
[2]谭兴茂.新课标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2006-02.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一中学)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所谓思维的广阔性,指善于全面辩证地思考问题,表现在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时,善于用求异思维的方式,运用多方面知识和多维思路,提出多种答案或多种解决办法,即思考问题时,想得宽,想得远。
方法一:引导概括
为了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教师可用启发式教学,用引导概括的方法,引导学生思维覆盖全篇课文,而后提炼、概括文章内容。对课文覆盖面越大,即思考问题的范围越宽广,就越能辩证地分析问题。如教《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在学生初步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基础上,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概括故事内容。学生思考讨论后一致认为“骗”字概括这个故事内容最准确,因为,文中两个骗子是骗人的,皇帝、两个老大臣、内臣、骑士、百姓,他们既受骗,又骗人。总之,文中人物(除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孩)都围绕一个“骗”字活动。
由于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用一个字概括故事内容,而要概括得全面、准确,就必须把思维引向全篇课文,因此,引导学生概括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是行之有效的。
方法二:抓住“文眼”
“文眼”往往是体现文章主旨或脉络的关键性词句。它是一篇课文的窗户,抓到并打开这扇窗户,便能窥见全篇,整体把握。如林嗣环《口技》中开篇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教学时可设计问题:文章是怎样写口技人之“善”的?解读文章时抓住文眼“善”,便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学生只有放眼全文,扣住文中有关语句加以分析思考,才能理解本文是通过口技表演者的精彩表演(正面描写)及听众的反应(侧面描写)来突出口技人的技艺高超。所以,抓住“文眼”,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能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指善于迅速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时要求速度快,在转瞬间能把应想到的内容思考完毕,另一个方面,要求思考问题要做到合情合理。思考问题速度很快,但不合情理,这样的“快”,其实没有实际意义;思考问题合乎情理,但缓慢异常,这显然是思维质量不高的表现。所以,这两个方面全都做到,才可称之为思维敏捷。
方法:组织论辩
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人才。而这种快速反应能力的核心在于思维的敏捷性。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对同一问题理解不同,经常会引发争论,教师要善于抓住意见分歧,组织辩论。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深刻的思维,就是指人在思维过程中,对事物认识不满足于表象,善于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深入事物的内部本质,善于在平凡事物中发现重大问题,揭露事物发展规律,只有这样去认识事物,才可以说是真正认识该事物。不少学生犯有浅尝辄止的毛病,他们思考问题缺乏深度。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一:字斟句酌
如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学生觉得好懂,为了深化学生理解,可引导他们从语言文字入手,如“赫耳墨斯笑了”,这个“笑”字包含了什么意义?一般学生意识不到这个词还有什么挖掘价值,只是笼统回答“是嘲笑,表示轻蔑,看不起。意思是,堂堂的宙斯,也不过只值一个银元,没什么了不起。”也有人认为,这是“满足地笑”“得意地笑”。含义是,宙斯的像值一个银元,不少啦!针对学生的思考,教师不必立即进行评判,而是顺势提问:当雕像者说赫拉的像还要贵一些时,赫耳墨斯会不会这样想,没什么了不起,只值这几个钱?这一问,又可把学生思考推进一层,不仅真切深透地理解赫耳墨斯的笑,而且对赫耳墨斯妄自尊大的形象及寓意又有了更具体的把握。
一个“笑”字可以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层发展,通过讨论争鸣,可使学生养成透过字面去探究隐藏在字后的深层意义的习惯。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方法二:层层追问
如《变色龙》一文教学时,教师可提问:警官奥楚蔑洛夫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善变)怎么变的?在学生了解警官“善变”的性格及“变色”过程后,教师应追问:奥楚蔑洛夫善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宗”指什么?(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本质)是什么因素促使“变色龙”一变再变的?作者为什么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经过一番思考,学生认为:左右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的因素是将军的威势。作者讽刺的锋芒不仅指向一般灵魂卑劣的“变色龙”,还指向造成这种病态的根源——沙皇反动的专制统治。这种由易而难、层层递进的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一大良策。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和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它以独创性、求异性为表现特征。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思考问题时,往往能打破常规,冲破“模式”,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并能提出新颖、奇特、超常见解。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民族和国家需要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中学生最富朝气,思想活跃,充满好奇心,喜欢标新立异,这些都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有利条件。
方法一:多角度思考
有创造性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没有采取过的新角度,尤其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从而取得思维创新的效果。例如《由雪想到的》这一文题,要求学生进行几种立意,教师可对学生进行作文总体构思指导,训练过程如下:从雪的自然形态(形、色)的美→雪的变化→展开联想。
比如雪洁白无瑕,象征美好,瑞雪兆丰年;太阳出来就无法生存,见不得阳光,象征丑恶。冰雪消融,变成雾,升腾为彩虹,联想到人的变化,为社会作贡献;或变成水,流入阴沟,想到人的堕落。
这样,紧扣文题,给学生展示题目信息,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联想到相关人、事、物,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方法二:逆向思考
一些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见解,为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面发展,进行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創立新形象。在思考问题时,可以从正面去思考,也可以从反面去设想。一些成语,往往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意思较固定,但并不是就没有可议之处。
引导学生进行定向思维,对习以为常的事物和见解,从侧面、正面、反面、横向、纵向或其他角度思考,无疑是激发学生敢于打破传统,复制性的思维模式,具有时代感、创造性。每个人思考问题有自己的思路,由于某种因素的触发,而突破习惯性思维的羁绊,在头脑中会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建立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建立在掌握基本思维方法基础上。作为语文教师,应具有思维训练意识,在教学的各环节,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质量。
参考文献:
[1]戴汝潜.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1999-01.
[2]谭兴茂.新课标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2006-02.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