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地图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yue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力争把系统的地理学科知识,用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地图和语言文字展现出来,引导学生熟悉我们生活中美妙的世界,认识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了解人类改造世界的非凡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分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开阔视野,放飞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学有所用,为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一、集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通过地图来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当然就是利用地图模象直观性强的特点,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由具体到抽象,或由抽象到地理知识具体化的过程。下面就“北美洲为什么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一例探讨如下:
  北美洲的气候是这一节的重、难点。首先,要精心设计和选用书上的插图和教学挂图。其次,指导学生精读每一幅插图,并按照教師设计的提示提问,让学生能从每一幅图中分析得出所求的答案。
  1.先利用《北美洲气候图》,学生归纳得出“北美洲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的结论。其他气候类型一带而过,不作具体论述。
  2.让学生找出北美洲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提出问题:北美洲三面临大洋,大部分地区在西风带内,西风带控制应该属于温带多雨带,为什么还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大?提示北极圈附近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较广。
  3.以上摆出了结果,又提出了问题,往下就是解决问题的程序和做法。
  (1)读《北美洲政区图》,通过对政区的阅读和分析,要求学生得出“北美洲的大陆轮廓北宽南窄,近似一个倒置的三角形”的结论,然后指导学生仔细看北美洲所处的纬度范围,知道北美洲的领土绝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但北美洲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热带、亚热带、极地气候和高山气候只是局部的。
  (2)读《北美洲地形图》,要求学生弄清北美洲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的根本原因,即尽管北美洲大部分地区位于西风带内,但由于西高大山系的阻挡,西风不能深入内地,其影响只限于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所以受西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的影响,也只限于大陆西部的狭长地带,而内陆和中部同纬度地区受不到西风的影响,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多在500毫米以下。由此,学生就可以知道北美洲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3)读《北美洲地形图》,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读图得出:中部平原广阔,极地冷空气南下畅通无阻,可直达东部沿海地区,而且还可以带来灾害性的寒潮天气,而加剧了冬季的寒冷程度;飓风北上,不仅造成灾害,更使冬夏温差增大(最大可达50度)。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稀少,气温和降水都表现为明显的大陆性特征。
  二、分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求学生应具有牢固的地理知识,并掌握教材的前后联系和内在联系。教材要熟、要点要清,这是前提条件之一。
  其次,教师除了应具备上述最起码的要求外,还要吃透教材,能熟练地将初高中教材融为一体,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所学的知识。
  再次,利用任何一幅地图上所反映的重要地理事物,精心设计开放性的题目,启发学生广开思路,朝各个可能的方向扩散思维。在开展多端思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三、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纵观多年的高考试题,命题者大多都以“图”引出问题,让考生分析作答。根据高考和教学的需要,这些年来我在教学上大胆改革,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尝试:
  (1)变“用图考知识”为“用图考能力”。如将一幅《西北地区的位置图和地形图》,包括注记原封不动地搬到试卷上,让学生分析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自然特征及发展畜牧业存在哪些生态问题。这种地图测试方式有利于学生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并作出判断。
  (2)提供“半成品图”,让学生自行“深加工”。学习“中国交通运输”,通常容易考《中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考查的内容也多是让学生答铁路干线名称和铁路枢纽名称。命题时可以渗透一些新课改理念,让学生在某一幅区域图中,自行设计一条铁路干线,并为铁路命名,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设计。这种呈现形式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三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在以后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受益。让其潜移默化地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把“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学生观,把学生看做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发展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笔者现从学生心理的角度,结合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的实际,对新课程理念的“学生观”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运用谈一些看法。  一、把握“同体效应”,把学生看做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举措,凸显了我们党开启政治体制改革新局面的决心。政治体制改革将积极稳妥地向“纵深推进”,据此,领导学应加强领导体制的民主化研究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已经呈现方法多元化的倾向,其中以解释学为甚,其他如现象学、存在主义、后现代解构主义方法也在介入之中。这种局面对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和思想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推动着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为此,一要大力发展信息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者的引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探求所学的内容,进而寻求规律,掌握语文知识技能,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语文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总目标、阶段目标中都对实践性学习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在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地建构研究性学习模式,适时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背景之下具有十分
以老庄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学派描绘了一幅自然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它包括人应该以“自然”为基本的生存状态,顺应自然,采取“无为”方式治国,追求小国寡民的目标模式等。自然主义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