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鲁迅与周作人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ans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应该读书,校园应该有书香,读书的意义不言而喻。“开卷有益”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因为书籍有良莠之分,于是各种所谓的“必读书”书目闪亮登场。既谓“必读书”,当然以经典居多,但几千年人类文明史,积淀的经典也实在太多,读哪些经典呢?况且,读书是很个性化的事,是否真有人人“必读”之书?
  鲁迅、周作人兄弟出生于晚清的书香家庭,祖父读书做官,当然期盼子弟走科举之途。周氏兄弟于私塾读的自然都是应考之书,这些都是“必读书”。然而,他们的祖父似乎比较开明,允许鲁迅和周作人兄弟俩读许多与应试无关的杂书。或许因为读了许多的杂书,这就使他们不同于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童蒙时期的阅读趣味、知识结构以及相应的思想方法大概会影响终身。
  周作人在《鲁迅的青年时代》一书中称鲁迅少年时代爱读六朝散文:“文章则陶渊明之前有嵇康,有些方志如《洛阳伽蓝记》与《水经注》,还有六朝译本的佛经他也喜欢。”他认为,鲁迅这种非正宗的阅读兴趣是植根于具有异端传统的“苟欲有所救挽,则必逆于时趋”的叛逆精神。
  鲁迅、周作人及黄侃都是章太炎的学生。曹聚仁曾回忆道:“章师(章太炎)推崇魏晋文章,低视唐宋古文。季刚(黄侃)自以为得章师的真传。我对鲁迅说:‘季刚的骈散文,只能算是形似魏晉文;你们兄弟俩的散文,才算是得魏晋的神理。’他笑着说:‘我知道你并非故意捧我们的场。’”
  五四时期的好友刘半农曾经送给鲁迅一副对联:“托尼学说,魏晋文章。”意思是鲁迅在思想上服膺托尔斯泰和尼采,而文字风格崇尚魏晋文章。这副对联为鲁迅所认可,他引刘半农为知己。
  魏晋六朝文共同的特点是舒卷自如,平易而具风骨。这一传统的承继,由章太炎开其端,周氏兄弟续其后,影响从晚清到五四及新文学中散文风尚的形成。简而言之,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冷峻深刻的一路,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冲淡逸雅的一路。
  魏晋六朝之文章,在或华丽、或质朴的形式之下,都隐藏着对传统的反抗和自我的期许。面对黑暗血腥的现实,同样是心灵的苦痛,作家与作品却可分为两途:一类是“非圣无法”、桀骜不驯;一类是吟风弄月、醉生梦死。前者是抗争,后者为隐逸,这也是五四以后鲁迅与周作人的分途。
  鲁迅的立足点是在风沙扑面、豺狼当道的黑暗现实下,文人生存处世,所仗的只在挣扎与战斗;所要求的审美风格是粗犷而非精致。在鲁迅看来明朝性灵小品的流行,是文人消极避世软弱性的表现。因此,他不满周作人、林语堂倡导的那些说琐事、吟风月的散文小品。
  周作人则认为“明朝的名士的文艺诚然是多有隐遁的色彩,但根本却就是反抗的”;明朝的统治是如此暴虐,晚明文人的遁世隐逸从根本上说是种无奈的选择,一味谴责隐逸者消极避世而无视其隐含的反抗一面,这是有失偏颇的。他认为,五四以来书写性灵的散文小品,隐含着现实的反抗精神。
  同样由魏晋六朝文发端,却形成两种不同的人格与文学风格。周作人的散文简素而不乏丰腴,质直而不失雅丽;鲁迅则峭拔峻切,入木三分,有寸铁制敌、摧枯拉朽般的凌厉气势。作为一名斗士,鲁迅“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这是他与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作家的根本区别。
  读书成就了鲁迅与周作人,不同的读书趣味与方式又造就了二者的不同。解构主义文论家保罗·德曼认为,阅读就是对语言修辞的解读,是通过不断揭示语言在字面以外的其他指涉意义,来解构文本原先被解读出来的确定意义。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践言性”的话语,而你所得到的意义取决于你阅读文本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发现,是创造,是精神生命的成长。读书大体不必拘泥于何者书“必读”,关键在于怎么读,读到了什么。
其他文献
教师预设问题,要避免潜在的“话语霸权”.教师的问题预设和学生对问题的自我生成能力不应该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教师提出预设问题时,要善于改变预设,丰富预设,收获生成;学生
阅读应该是深入到骨髓里的,从外显上来说,它是在人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时,不经意之间就能展示出来的修养。从内在来说,它是集智力、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合成思维能力,是知识的积淀和自我筛选、吸收的内化。诚然,多次反复高强度的机械训练会得到阅读知识,学生能记忆知识,会用固定的“公式”去处理问题,但阅读的自我深化和机械的阅读训练所得出的阅读结果是有本质性的区别的,后者并不能真正走到
期刊
在卖火柴小女孩眼里,梦想是飘香的烤鹅,是奶奶温暖的双臂.在邓亚萍眼里,梦想是坚持心中永不服输的信念,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里,梦想是“杂
期刊
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都是时代的产物.”教育主张亦是如此.“活动单导学”作为如皋本土生长起来的教育主张,是如皋多年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是
期刊
蝴蝶的飞舞,树叶的生长,花儿的绽放,海螺的声音,这一切都是美好的,都是转瞬即逝的宝贵.我是多么不希望它们只在这世上稍作停留就消失不见,像昙花一现般短暂.就算再次遇见了,
期刊
寻着徐老师做培训时记录下的笔记,我开始上网查找那些早一步在教学一线践行吟诵教学的名师足迹.朱畅思老师、薛瑞萍老师的吟诵教学带给我很多的启发.2013年6月,我带着社团班
期刊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人生是悲剧性的,但其悲剧却令人同情、感慨而不遗憾.本文以个性特征、作品特征、个人理想为切入点,探讨柳永人生悲剧的原因,即要归因于个人的主观“选择”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语言运用得当则能表情达意,沟通畅达,反之,轻则表述不清,重则造成误解.语言是一项技能,更是一门艺术.而在运用语言之时所具备的内在素养、处置技巧
期刊
苏轼是能够在看透世界的阴暗面后依然热爱世界的哲学家.他的哲学观的炼成主要来自三方面: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和人生经历.
一天,兴趣班下课时,我走在大街上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看见地上躺着一块黑黑的长得怪怪的橡皮擦,于是我把它当宝贝一样拾了起来带回了家,迫不及待想写作业时试试.rn正当我拿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