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清华大学历史系和三联书店合编的《清华历史讲堂初编》已经于今年3月出版。
历史学是清华大学历史最悠久、成就最辉煌的学科之一。著名学者王国维、粱启超、陈寅恪、吴晗、周一良等先后在这里任教,长期以来,形成了“融汇中外、博古通今”的学术传统。1952年院系调整,历史系并入北京大学等学校。1993年历史系恢复重建,2003年,历史系与思想文化研究所合并,成立新的历史系,原有力量得到了充实和整合,从此开始了崭新的发展历程。李伯重、张国刚 两位教授先后担任历史系主任以来,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等各个方面更是突飞猛进。在开展教学和科研之余,为扩展学生的视野,开展学术交流,清华大学历史系广邀海内外知名学者来此作专题讲演。《清华历史讲堂初编》收录了2005年度在此讲演的李学勤、张国刚、彭林、葛兆光、李零、汪晖、阎步克、吴宗国、刘北成、晁福林等17位教授的讲稿。全书分“考古与历史”“制度与思想”“中国与世界”“理论与反思”四个部分。内容涉及考古学与先秦史、礼学、官僚与政治制度、学术思想、中外关系和中外交流、历史人类学以及对重要的理论概念的反思等方面,全面体现了清华历史系“融汇中外、博古通今”的风格。
研究学问之境界,在于深入浅出,平实之处见精深,谈笑之间,尽道其妙。这17位演讲者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先学者,演讲的题目全部是其多年来的研究心得或最新成果。但对于这些精深的原创性学术探索,各位演讲者都以比较通俗的,有时甚至是诙谐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言简意赅,将其皇皇大著的主旨所在浓缩于不到两个小时的演讲之中,言语之间颇能体现出他们的功力。各篇均以现场录音为底本,整理成文时秉持实录精神,不避口语色彩,力求原汁原味。因此,在这本书中,读者基本上见不到晦涩难懂的语句,倒是可以看到很多细腻的描述,简单扼要的评点,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对于了解某些演讲者风格的读者来说,看到那些活灵活现的语言甚至不难浮现出当时演讲者的音容笑貌,或能体会到现场的那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对于无缘亲临现场的朋友们来说,可以通过本书轻松地了解和掌握演讲者在相关领域研究的精髓所在,可谓省时省力。对于这一点,读者只要将《初编》中收录的葛兆光先生的讲稿与其论文《大明衣冠今何在》(《史学月刊》2005年第10期)及《想象异域悲情——朝鲜使者关于季文兰题诗的两百年遐想》(《中国文化》第二十二期)对照一下。不难发现,讲稿的内容更加完整、系统,同时语言更为通俗易懂而且略带诙谐,也更加引人入胜。
清华大学历史系计划每年出版一辑《清华历史讲堂》,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精彩的、深入浅出的学术讲演通过这一系列丛书奉献给无缘身临其境的广大读者。
历史学是清华大学历史最悠久、成就最辉煌的学科之一。著名学者王国维、粱启超、陈寅恪、吴晗、周一良等先后在这里任教,长期以来,形成了“融汇中外、博古通今”的学术传统。1952年院系调整,历史系并入北京大学等学校。1993年历史系恢复重建,2003年,历史系与思想文化研究所合并,成立新的历史系,原有力量得到了充实和整合,从此开始了崭新的发展历程。李伯重、张国刚 两位教授先后担任历史系主任以来,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等各个方面更是突飞猛进。在开展教学和科研之余,为扩展学生的视野,开展学术交流,清华大学历史系广邀海内外知名学者来此作专题讲演。《清华历史讲堂初编》收录了2005年度在此讲演的李学勤、张国刚、彭林、葛兆光、李零、汪晖、阎步克、吴宗国、刘北成、晁福林等17位教授的讲稿。全书分“考古与历史”“制度与思想”“中国与世界”“理论与反思”四个部分。内容涉及考古学与先秦史、礼学、官僚与政治制度、学术思想、中外关系和中外交流、历史人类学以及对重要的理论概念的反思等方面,全面体现了清华历史系“融汇中外、博古通今”的风格。
研究学问之境界,在于深入浅出,平实之处见精深,谈笑之间,尽道其妙。这17位演讲者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先学者,演讲的题目全部是其多年来的研究心得或最新成果。但对于这些精深的原创性学术探索,各位演讲者都以比较通俗的,有时甚至是诙谐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言简意赅,将其皇皇大著的主旨所在浓缩于不到两个小时的演讲之中,言语之间颇能体现出他们的功力。各篇均以现场录音为底本,整理成文时秉持实录精神,不避口语色彩,力求原汁原味。因此,在这本书中,读者基本上见不到晦涩难懂的语句,倒是可以看到很多细腻的描述,简单扼要的评点,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对于了解某些演讲者风格的读者来说,看到那些活灵活现的语言甚至不难浮现出当时演讲者的音容笑貌,或能体会到现场的那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对于无缘亲临现场的朋友们来说,可以通过本书轻松地了解和掌握演讲者在相关领域研究的精髓所在,可谓省时省力。对于这一点,读者只要将《初编》中收录的葛兆光先生的讲稿与其论文《大明衣冠今何在》(《史学月刊》2005年第10期)及《想象异域悲情——朝鲜使者关于季文兰题诗的两百年遐想》(《中国文化》第二十二期)对照一下。不难发现,讲稿的内容更加完整、系统,同时语言更为通俗易懂而且略带诙谐,也更加引人入胜。
清华大学历史系计划每年出版一辑《清华历史讲堂》,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精彩的、深入浅出的学术讲演通过这一系列丛书奉献给无缘身临其境的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