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sp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沟通师生的纽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桥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用积极的情感去叩开学生心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使认知和情感有机协调,水乳交融,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地理教学成为学生真正向往的积极愉快的活动。
  一、地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爱因斯坦说过:“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学生对地理学习如果有积极情感,他们将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之中,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地理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领域,才能促进他们“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从而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综合素质。
  二、地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1.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初中地理教科书,文字流畅、生动,图像美观、简明,漫画幽默、辛辣,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趣味性、审美性强。在地理教学中,挖掘情感因素,并通过一定的形式表露出来,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富有情感的地理知识比考试分数的刺激更直接,更能吸引人,它们是推动学生学习更持久、更深入的强大动力。如,在介绍洋流对航海的作用时,我举了哥伦布两次从伊比利亚半岛出发到达美洲,却因路线不同而造成时间上的差异的例子。学生的好奇心很快被激发出来,积极性也提高了。
  2.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情感。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科学合理的并具有一定趣味性、启发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情境,能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如,学习“气候的主要特点”时,可将学生课前在网上搜集的全国各地美食、服饰、动植物等制作成PPT展示,提出一些问题,如:从小生活在南方的人常常爱吃米饭,而从小生活在北方的人却偏爱各类面食,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国川、湘、黔等地方的人们为何喜欢吃辣椒?我国西北地区的人们头上为什么总是戴着纱巾?从这些平时随处可见的生活现象中产生的问题,充分激起了学生的热情,课堂讨论的气氛也变得很热烈,学生上课情绪也高涨起来,对相关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乡土教材。地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乡土教材介绍的是学生生活的地区的地理环境、人口状况、经济发展模式等。教学时,利用典型案例,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和反思,树立建设家乡的理想。通过让学生欣赏家乡的优美图片,陶冶学生的情操。
  4.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情感。地理教学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口、动手。通过活动,学生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技能,丰富了学习地理的情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观点、想法等,教师不要直接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勇于修正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自己谈收获、疑惑,教师尽可能地让其他学生释疑,引导学生继续提出新的疑问。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健康情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5.用饱含真情的语言感染学生。教师的地理知识渊博,容易为学生所叹服。教师要用饱含真情的话语,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把学生引入地理学习的殿堂。如学习“大陆性气候”时,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学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以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引入,再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分析这种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最终得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结论。
  6.走向大自然,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身走进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情感。走向大自然既可以以当地景观为目标,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外地景点去考察。
  7.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把教学需要的资源搬到课堂上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学习“洋流”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模拟环球旅行,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呈现各种景观,让学生思考所呈现的各种景观是受到哪些洋流的影响。学生在快乐的探索过程中自然而然完成学习任务。
  8.恰当评价。对学生的回答以及学生提出的看法、疑惑等,教师要进行具体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和恰如其分的评价。遵循正面教育的原则,多些表扬,少些批评,通过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说出学生的优点时要准确、具体,让受到表扬的学生能保持和发扬,也让待表扬的学生有努力的方向。我们也要善于从学生的不足中,看到学生的进步,发掘出闪光点,使所有的学生都拥有积极的情感。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其他文献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程与计算机高度整合,应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有机、高效地融为一体,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语文学习服务。教师在民主平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引导,促进教与学的形态由灌输型向自主互动学习型转变,真正实现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这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时代人才的有效途径,更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潮流。为此,
十八大报告对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了全面总结和科学概括,指出,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们党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
<正> 共产国际作为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从一九一九年诞生至一九四三年解散的二十四年中,曾给中国革命有益的指导和极大的帮助。在大革命时期,它竭力促成国共合作,声援五
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问题的有效性;二是有效提问的策略与方法.有效提问既要强调教师的精心预设,还要关注其能否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反应灵活生成.  怎样提问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数学课堂有效问题应体现以下原则  1.问题设计要体现科学性.  教师必须对课标和教材准确理解、充分掌握,对概念准确理解和把握,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设计问题,而不要超过
<正> 近几年来,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随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淮阴市农业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昔日的“洪水走廊”,如今变成了稻麦粮
追及相遇问题在运动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这类问题对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又能较好地体现高考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所以在历年、各地高考第一道计算题中不时出现。  一直以来,由于这类问题涉及两个研究对象,有能不能相遇、相遇几次、何时何地相遇等情况,使得问题看起来繁琐复杂,不少学生理不出头绪,无从下手,难以学好。笔者觉得运用坐标法求解追及相遇问题,教学效果很好,特写出来,供大家
师范专科学校是培养中学师资的一个基地,学校要有一个良好的风气,其中学风是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师专的学风建设,培养和树立良好学风,对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师专的培养目标,是一
我们先来看两组例句: Ⅰ组中的两个“有”都是动词:一个表领有;一个表存在。这是大家所公认的。问题是Ⅱ组中的“有”,分歧就大了。有的说是动词表比较(如吕叔湘先生等),有
<正> 教育信念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牢固见解和强烈责任感。它不是对教育工作的一般了解和好恶,也不是人的事业心的一般表现,而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上的深刻
俄国教育家乌早斯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这说明人们往往是通过比较认识事物的。比较是历史思维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归纳、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