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好音乐课要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初中生处于人一生中的青春发育期,初中生的发带处于变声期,嗓音发生了诸多变化,我们上音乐课要注意根据学一的生理特点,选用教材和教法。根据其独特的心理特征,选用不同题材和内容的教材和教法因人制宜,因材制宜。
关键词:营造氛围 情感 审美能力 培养
音乐随处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音乐作为艺术作品,它也有高低良莠之分,中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等的限制,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相对肤浅,常常受社会环境所左右。在当今通俗歌曲,摇滚乐的冲击下,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中学生心目中就是古董,因而加强引导,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以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新人势在必行。
本人在教学中就遇到这种情形,每当让学生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学生大多会露出不耐烦的表情,有的甚至会说,这首曲子一点儿也不好听,还不如放几首流行歌曲来劲呢。基于这一点,本人浅谈一下在音乐欣赏课的几点体会。
一、在初步感知阶段要营造氛围
让学生在经过引导的情感中能体会作品的意境,就更易产生情景感应效果。俗语说:“触景生情”。说明了氛围对人的情感的重要,营造什么样的氛围,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决定。设想教师能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调讲解,客观上就起到了营造氛围的作用,使学生在“音乐心理”中去感受作品。初中学生正直青春年少,富有理想和追求,学习音乐的动机会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想当歌星、有的想当舞蹈家、有的想做音乐大师;有的是自己爱好、有的是父母之命、有的是受明星效应的影响、有的则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褒奖和同学的称赞。面对学生的如此多层次的音乐学习动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轻松活泼的教学模式,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想学爱学并会学。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景、问题情景,以景激趣,以情启思。例如在讲授欣赏课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选曲时,为了使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速度、力度、音色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鼓励学生模仿天鹅的行走、跑步和翩翩起舞的姿态,仿效恶魔诡秘、奸诈和不怀好意的神情,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诠释《天鹅湖》的音乐特质以及所包含的丰富意境。在这种边听边唱边舞的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主动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自然地沉浸其中,陶醉于心。
二、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获得情感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在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作品,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音乐的要素)来进行情感。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音乐的变化。
3、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丰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中学生们青春期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
4、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5--10分钟,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已自由的发挥,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
三、音乐欣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过去的音乐欣赏活动,语言几乎成了表达、交流音乐感受的唯一工具。这种欣赏教学方式,仅能满足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需要,却往往让另一部分更善于运用其他表达方式的学生明显地处于“技不如人”的窘境。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将对参与音乐体验的表达活动缺少兴趣,丧失信心。在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中,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表达途径,如:表演、绘画、歌唱、朗诵、编讲故事等方式,这其中也包括语文表达。并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鼓励他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课内外相结合
要学好音乐欣赏,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从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从课内,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可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的;也可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可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接下来,一边让学生复听音乐作品,一边用生动的语言简介作品背景,从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学生领会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史故。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有了积极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再下一步,采用启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研究的价值意义,从而使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感受到研究学习的快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且提高。
总之,隨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发展,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需要专业技能强,而且更要有能力灵活地驾驭课堂。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及时研究、发现、探索、创新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彭剑飞的《音乐心育艺术》,2005年5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2]《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3]刘智强,《音乐与人生》,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关键词:营造氛围 情感 审美能力 培养
音乐随处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音乐作为艺术作品,它也有高低良莠之分,中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等的限制,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相对肤浅,常常受社会环境所左右。在当今通俗歌曲,摇滚乐的冲击下,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中学生心目中就是古董,因而加强引导,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以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新人势在必行。
本人在教学中就遇到这种情形,每当让学生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学生大多会露出不耐烦的表情,有的甚至会说,这首曲子一点儿也不好听,还不如放几首流行歌曲来劲呢。基于这一点,本人浅谈一下在音乐欣赏课的几点体会。
一、在初步感知阶段要营造氛围
让学生在经过引导的情感中能体会作品的意境,就更易产生情景感应效果。俗语说:“触景生情”。说明了氛围对人的情感的重要,营造什么样的氛围,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决定。设想教师能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调讲解,客观上就起到了营造氛围的作用,使学生在“音乐心理”中去感受作品。初中学生正直青春年少,富有理想和追求,学习音乐的动机会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想当歌星、有的想当舞蹈家、有的想做音乐大师;有的是自己爱好、有的是父母之命、有的是受明星效应的影响、有的则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褒奖和同学的称赞。面对学生的如此多层次的音乐学习动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轻松活泼的教学模式,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想学爱学并会学。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景、问题情景,以景激趣,以情启思。例如在讲授欣赏课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选曲时,为了使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速度、力度、音色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鼓励学生模仿天鹅的行走、跑步和翩翩起舞的姿态,仿效恶魔诡秘、奸诈和不怀好意的神情,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诠释《天鹅湖》的音乐特质以及所包含的丰富意境。在这种边听边唱边舞的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主动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自然地沉浸其中,陶醉于心。
二、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获得情感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在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作品,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音乐的要素)来进行情感。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音乐的变化。
3、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丰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中学生们青春期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
4、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5--10分钟,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已自由的发挥,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
三、音乐欣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过去的音乐欣赏活动,语言几乎成了表达、交流音乐感受的唯一工具。这种欣赏教学方式,仅能满足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需要,却往往让另一部分更善于运用其他表达方式的学生明显地处于“技不如人”的窘境。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将对参与音乐体验的表达活动缺少兴趣,丧失信心。在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中,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表达途径,如:表演、绘画、歌唱、朗诵、编讲故事等方式,这其中也包括语文表达。并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鼓励他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课内外相结合
要学好音乐欣赏,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从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从课内,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可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的;也可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可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接下来,一边让学生复听音乐作品,一边用生动的语言简介作品背景,从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学生领会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史故。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有了积极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再下一步,采用启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研究的价值意义,从而使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感受到研究学习的快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且提高。
总之,隨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发展,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需要专业技能强,而且更要有能力灵活地驾驭课堂。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及时研究、发现、探索、创新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彭剑飞的《音乐心育艺术》,2005年5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2]《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3]刘智强,《音乐与人生》,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