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课改的实施,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多年从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此有一定的体会。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想法。
1.数学教育应当关注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
教师具有丰富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是搞好问题解决教学的知识基础。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将教师的知识变成学生的知识必须通过一个媒介,那就是课堂教学。教师的实践知识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表现,因此我们需要探索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在实践中寻找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践知识的有效教学途径。但遗憾的是目前对这方面的关注并不多。在数学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更关注数学内容的变化,在教学研讨中也是对概念课、定理公式法则课等命题性知识的教学比较重视,在公开课及教学大赛等教学研究中对习题课、复习课的关注不足。而实际上,中小学教师在问题解决的教学实践上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例如通过题组训练、开放题培养学生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重新组织头脑中的命题系统,通过变式教学促进学生对深层数学结构的认识。这些都是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成功促进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形成的经验。而数学教育领域的研究者、教研员对这些教学实践的研究、推广还不够。现实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在初三集中搞题海战术的方式还很盛行,这使得问题解决教学非常低效。因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
2.设计探究问题,诱发思维灵感
理想的数学课堂是学生火热思考、自我超越、自我完善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上要不断进行思维碰撞,努力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课堂模式,这就为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提出了更高要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留出“空白”,给学生的思考让位,同时也要注重问题的思维价值。以《合并同类项》教学案例为例进行分析,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授课教师首先以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简单的事物进行分类作为导入,让学生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将其分类的概念引入数学新知。不少学生在归类时要么会重复,要么会遗漏,有些甚至不能按照自己划分的分类标准进行归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确定分类标准,再进行归类。如:按照系数正负归类、按照指数相同的类进行划分等。
3.开展“集中”批改,提高作业批改效率
有效教学强调的是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追求最优化学习策略,因此在作业批改中,我尝试通过“集中”批改的方式,提高了作业批改的时间和速度,使作业批得快、批得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在批改数学作业时,我不是追求单纯意义上作业批得快和多,而是通过同类型的多题作业的统一批改,节约作业批改时间,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又快又好地批改出一类与之相似、相近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同类型作业的批改比较中,掌握解题技巧,加深对知识要领的理解,并主动地将之进行模拟、迁移,从而达到提高作业批改效率的目的。“集中”批改在节约时间和提高速度方面的优势很明显,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批改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收到了“批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真真正正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作业批改的效率,达到了在最短时间内把作业批改得又快又好,实现学习的最优化目标。
4.合理分工使合作学习更有效
有效的合作离不开合理的分工,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几个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后,教师有的放矢地给学生明确分工,让每个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第一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等。再由小组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并在一定时间后进行角色转换,使每个学员都有愉快的体验。学生在确认了各自的角色后,有序地进行分工操作。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思想压力减轻了,自信心增强了,动手实践的机会也增加了。他们在融洽、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5.教师要有题组教学的意识,并逐步提高题组教学的能力
题组教学是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对某一类问题加以巩固理解和深化,还可以让学生明晰概念、解决难题,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得心应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题组教学不同于题海,它或举一反三,或举三返一,把多个问题或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多种情况放在一起一次解决。这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都有重要意义。题组的选择与编制是由题组的作用和教师的意识决定的,当某一内容、技能、思维方法的掌握适合使用某种题组教学的时候,当使用题组教学能够降低难度的时候,而教师又有这方面的意识,便会编制相关题组用于教学,以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题组教学有利于加深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题组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题组教学的意识,否则就会觉得题组很少,用处不大。教师如果有这方面的意识,就会看到题组随处可编,并且题组教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方法无法相比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题组教学,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6.实施有效的评价
让学生参与评价是提高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措施。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1.数学教育应当关注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
教师具有丰富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是搞好问题解决教学的知识基础。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将教师的知识变成学生的知识必须通过一个媒介,那就是课堂教学。教师的实践知识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表现,因此我们需要探索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在实践中寻找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践知识的有效教学途径。但遗憾的是目前对这方面的关注并不多。在数学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更关注数学内容的变化,在教学研讨中也是对概念课、定理公式法则课等命题性知识的教学比较重视,在公开课及教学大赛等教学研究中对习题课、复习课的关注不足。而实际上,中小学教师在问题解决的教学实践上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例如通过题组训练、开放题培养学生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重新组织头脑中的命题系统,通过变式教学促进学生对深层数学结构的认识。这些都是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成功促进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形成的经验。而数学教育领域的研究者、教研员对这些教学实践的研究、推广还不够。现实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在初三集中搞题海战术的方式还很盛行,这使得问题解决教学非常低效。因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
2.设计探究问题,诱发思维灵感
理想的数学课堂是学生火热思考、自我超越、自我完善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上要不断进行思维碰撞,努力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课堂模式,这就为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提出了更高要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留出“空白”,给学生的思考让位,同时也要注重问题的思维价值。以《合并同类项》教学案例为例进行分析,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授课教师首先以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简单的事物进行分类作为导入,让学生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将其分类的概念引入数学新知。不少学生在归类时要么会重复,要么会遗漏,有些甚至不能按照自己划分的分类标准进行归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确定分类标准,再进行归类。如:按照系数正负归类、按照指数相同的类进行划分等。
3.开展“集中”批改,提高作业批改效率
有效教学强调的是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追求最优化学习策略,因此在作业批改中,我尝试通过“集中”批改的方式,提高了作业批改的时间和速度,使作业批得快、批得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在批改数学作业时,我不是追求单纯意义上作业批得快和多,而是通过同类型的多题作业的统一批改,节约作业批改时间,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又快又好地批改出一类与之相似、相近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同类型作业的批改比较中,掌握解题技巧,加深对知识要领的理解,并主动地将之进行模拟、迁移,从而达到提高作业批改效率的目的。“集中”批改在节约时间和提高速度方面的优势很明显,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批改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收到了“批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真真正正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作业批改的效率,达到了在最短时间内把作业批改得又快又好,实现学习的最优化目标。
4.合理分工使合作学习更有效
有效的合作离不开合理的分工,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几个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后,教师有的放矢地给学生明确分工,让每个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第一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等。再由小组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并在一定时间后进行角色转换,使每个学员都有愉快的体验。学生在确认了各自的角色后,有序地进行分工操作。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思想压力减轻了,自信心增强了,动手实践的机会也增加了。他们在融洽、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5.教师要有题组教学的意识,并逐步提高题组教学的能力
题组教学是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对某一类问题加以巩固理解和深化,还可以让学生明晰概念、解决难题,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得心应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题组教学不同于题海,它或举一反三,或举三返一,把多个问题或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多种情况放在一起一次解决。这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都有重要意义。题组的选择与编制是由题组的作用和教师的意识决定的,当某一内容、技能、思维方法的掌握适合使用某种题组教学的时候,当使用题组教学能够降低难度的时候,而教师又有这方面的意识,便会编制相关题组用于教学,以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题组教学有利于加深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题组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题组教学的意识,否则就会觉得题组很少,用处不大。教师如果有这方面的意识,就会看到题组随处可编,并且题组教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方法无法相比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题组教学,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6.实施有效的评价
让学生参与评价是提高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措施。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