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边远贫困山区支教中艺术教育的功能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教学存在低效、低质的现象,笔者认为艺术教育不仅是培养艺术修养的工具,在贫困山村的教育活动中有着更为实际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义务教育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本文就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名下的驻校社工杨凯芩在甘肃省陇南市礼县草坪乡九年制学校两年的艺术教育实践对其进行讨论,希望能够给偏远山区的教育活动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发。
  关键词:贫困山区;社工教育;儿童;艺术教育
  1 教育现状
  1.1 贫困地区教育现状(以草坪乡九年制学校为例)
  由于教学硬件匮乏、教师缺编、教育者素质不高,中国边远地区教学质量存在低效、低质的现象,加之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偏远山区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以礼县草坪乡九年制学校为例。草坪乡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距最近的县城113公里,山地面积占全县面积91%,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人口不足1万人。草坪乡九年制学校是本地唯一的学校,学制九年,在职员工26人、学生382个,教师的学历多为初高中毕业。经过调查与采访,笔者发现九年制小学的教师教学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大部分教师上课过于呆板,过度依赖教材。第二,教师无法对学生投入精力和耐心,没有培养学生潜能与自我认知的意识。
  1.2 该教育环境下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普遍问题
  (1)学校课程内容单一,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薄弱,致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消化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能力、创造能力。
  (2)乡村智能设备普及度高,学校课外生活贫乏,学生容易沉迷于游戏和网络,对事物缺少专注度以及耐心,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3)学生性格两极分化严重:性格强势的孩子容易有焦躁的行为习惯、难以合作,而内向的孩子自闭,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4)学生缺少对周围环境与自然的感知能力。
  (5)部分教师会采用恐吓、人身攻击和体罚的方法对待学生,学生无法消化负面情绪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语言暴力与体罚对于边远地区的教育来说是一个长期、广泛存在且被忽视的问题。
  2 贫困地区开展艺术教育的局限性和必要性
  2.1 在边远贫困山区开展艺术教育的局限性
  艺术教育的开展受制于:
  (1)校方。边远山区教学观念保守,普遍认为艺术作为“培养审美、陶冶情操”的学科在农村地区不适用、对学生的成长没有价值,使得贫困地区开设艺术教育受阻。
  (2)师资。有质量的教师资源严重短缺依旧是贫困地区艺术教育无法以正确的方法开展的阻力之一。
  (3)硬件资源。一方面受限于交通不便缺少硬件资源,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教育人才不足而引起的硬件资源浪费和搁置。
  2.2 在边远贫困山区开展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西方教育模式的启发:发达国家与地区十分强调教育的艺术性的重要,西方教育家鲁道夫史代纳认为“学龄前教育、基础教育更是艺术的教育”。
  華德福教育体系(Waldorf Education)提倡通过自然、不压迫、注重个体的教育养成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合作意识、社会意识和服务他人的意识。由英国教育家尼尔创办的夏山学校(Summerhill School)也强调学校应该教导学生如何去生活而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二者的教育方法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通过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学习事物规律,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感、安全感。这与边远贫困山区生长在自然环境下、家庭教育缺失、安全感缺失的学生们的教育现况有很高的匹配度。虽然对于中国边远山区的教育现状,这些例子有些过于理想,但是它给予了特殊地区特殊教育一种新的思路。
  (1)利用混龄编组的优势。大部分边远贫困地区的九年制学校天然的招生现状(即学生少、各年级年龄段分配不均)适合于混龄编组的教学模式。弱化年龄段之间的差别,让各个年级的学生共同劳动与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高年龄学生的责任心和领导、合作能力,学习在互相帮助的基础上平等相处。
  (2)利用自然优势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边远山区校舍条件有限、选址偏僻,使得学校与自然结合形成了开放的教育空间,是提供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活动、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学习的天然教室。
  (3)教师的立场由权威中心转化为陪伴和引导。华德福教育强调教育者与学生的距离,即“教师必须对教室内外负责”,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劳动与自然教学活动、学生的个人生活中更多地参与,更全面地观察学生、给予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一定的指导,在消灭课堂和课外的断层的同时补充部分原生家庭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陪伴的缺口。
  (4)利用艺术教育的普世性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边远贫困山区的学生辍学率极高,留守儿童会比同龄人更早地走向社会学习职业技能与建立家庭。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比起课本知识,学生更需要加深自我认识、学会适应环境和与人交往的技巧,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内,艺术教育可以在课堂知识之外补充学生精神、心理所需要的能量。
  3 驻校社工杨凯芩的艺术教育实践
  3.1 概况
  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成立于2006年,致力于改善西部农村教育、促进社区发展。志愿者杨凯芩于2015年至2018年在该基金会扶持的草坪乡九年制学校作为驻校社工①进行了大量义务教育之外的艺术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3.2 具体实施
  经过长期的关注与采访,笔者挑选了其中在艺术设计教学方面具有代表性和价值的项目展开讨论。
  (1)对生命与自然的认知:以创作为手段。华德福教育体系中有不少和自然相关的教学实践,比如通过把原材料制作成实物让学生体会“过程”带来的乐趣、培养耐心、条理性、责任心以及协作能力。杨凯芩也组织了一系列以“过程体验”为核心的教育实践。以蛋糕制作的过程为例:学生在动手之前先了解原材料是如何得来的,之后进行蛋糕的设计并协力完成,制作完成后需邀请其他同学、老师以及村民来品尝蛋糕。这种“创作——实践——共同评价”的模式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规划、执行与合作、领导能力。   (2)培养对细节、生活、美的观察能力:绘画兴趣小组。杨凯芩让孩子们尝试运用非传统的媒介创作,包括在石头上、地板上、木板上、泡沫上、塑料上、意外打碎的镜子上作画,学习蓝晒、泥塑,利用荧光棒和长时间曝光进行光绘(杨凯芩会告诉孩子们“有一个叫做毕加索的老爷爷也会用这种方式作画”),利用牛奶、洗洁精进行红黄蓝墨水的实验。这一系列研究材质和绘画本身的艺术性探索打开了学生们的思维,让孩子感受到了“作画”本身并非纸和笔而已。
  (3)学会自我表达、自我推销,加强自我认同:手工小组。杨凯芩组织了制作蝴蝶结的兴趣小组,因为材料有限,杨凯芩加入了面试机制,让学生们先了解原材料的样子进行设计,并且挑选认真、有想法的学生入组学习制作。社工和教师会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解决一些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鼓励他们将做好的作品送给自己的朋友、亲人,增强他们的分享意识。蝴蝶结小组作为一个纯粹的基础的设计教育尝试,不仅是一次审美锻炼,更是培养学生如何重视一件事(面试机制让学生明白有的机会需要自己争取)、如何为一件事准备、如何思考材料的特性,并且将自己的想法体现在设计上。并且男生也可以通过制作蝴蝶结这样所谓“女性化”的饰品,消除性别歧视。
  (4)学会了解周围的人,培养共情能力、沟通能力:“山间游乐场”摄影实践。2015年,杨凯芩向外界征集了多部闲置相机并将学生分组,以记名借出的形式让学生认领相机,指导他们一些拍照的基本方法,引入一些简单的摄影史并制定一些个人和多人的阅读计划。该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记录自己的生活,通过拍摄来加深与自己身边的人的感情交流,给学生带来了自我表达的机会和观察身边的事物、环境的机会。其中租借相机制度、调配药水冲洗胶片、举办小型摄影展、制作手工书等一系列工作都使学生得到了锻炼。
  “山间游乐场”所产出的大量照片一时间吸引了许多媒体的曝光和部分众筹资助。为了避免过早的曝光和对孩子生活和社工项目的影响,杨凯芩选择结束这个项目,回归漫长的整理和记录。笔者认为照片只是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照片背后的意义、拍摄过程中学生对自我的挑战与磨砺。该摄影项目始于杨凯芩带领孩子对艺术教育的探索,结束于杨凯芩对孩子们的保护,是一次珍贵的尝试。
  (5)戏剧表演练习与剧本创作。草坪乡九年制学校为寄宿学校,在晚上住宿但没有晚自习的时候,社工会组织学生选题,表演他们感兴趣的剧目,教师也会参与表演和讨论。除此之外,还会做一些故事接龙的游戏,锻炼学生感受画面、描述自己的感受的能力。此类艺术戏剧实践也给了学生理解文学、利用语言表达想法、通过场景解读信息的实际应用机会。
  值得提到的是:兴趣小组种类繁多,除了本章详细展开的摄影实践、创作小组、绘画小组、蝴蝶结小组,还有木工小组、音乐(吉他、唱歌)小組、读书小组等等,都本着顺应学生自然天性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加以锻炼的目标有序进行,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3 积极影响
  (1)给学生认识材料、认识身边的事物的机会,掌握将所见之物内化并创造新的产物的思维方法。
  (2)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度。
  (3)打破学生长期在刻板教育下形成的思维定式。
  (4)培养学生自我表达、自我观察的能力,不再羞于自我表达,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感。
  (5)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对于教师(或社工)而言,能更好地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得到了许多课堂上不会有的教学反馈,更好地观察到学生的性格、行事方式与心理状态。
  (7)培养了个人兴趣,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4 结语
  边远地区的环境对农业、生物、自然科学的学习都具有先天的优势,但是由于学前教育的缺失,过早学习一些死板的知识,反而使学生受限于刻板的教育模式。艺术教育不仅是审美教育,杨凯芩的社工项目通过教师(或社工、志愿者)的介入与学生共同创作、陪伴学习的方式培养孩子自我表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和人交往的能力。相比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正确的价值观的树立以及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和人生道路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杨凯芩所践行的艺术教育在当下中国基础教育上脱离了纯粹审美塑造和艺术熏陶的功能和语境,有了更加贴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可能性。
  注释:①社工,社会工作,由social work翻译而来,指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活动。在国际社会,这类活动还被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活动。此职业概念引入支教项目后被称为“驻校社工”,需要注意的是,区别于正式教师,社工的职能实际相对独立,作为教学的辅助工作存在。此概念与支教不同。
  参考文献:
  [1] 高宇琪.贫困地区开展儿童绘画艺术教育的探索[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
  [2] 王美丽.华德福幼儿园活动设计及其当代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 杨宗球.边远贫困地区师资的现状及对策[N]. 贵州日报,2005.
  [4] 夏山学校主页[DB/OL].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mmerhill_School summerhillschool.co.uk.
  [5] 粘巴达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pg/粘巴达假日学校[DB/OL].
  作者简介:甘甜(1994—),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其他文献
摘 要:彼得·多伊格的画作既充斥着浓浓的自然主义风情,但又没有完全脱离平面抽象时代的表达方式。那些风景既具象又抽象,既传统又浪漫,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而在他的梦幻世界里,白色雪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他的技法是分割现实与梦境的凭据之一。本文以他的创作经历和冬日主题主要画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灵感与创作浅谈其不同雪景画作的风味各异,并通过此研究来总结该如何借鉴学习以更好地发掘内心来创作。  关键词:彼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学生的特点,笔者发现目前课程设置存在不足,提出贯通基础造型能力学习与艺术史思想观念学习的课程设置。学生经过高考补习班的强化培训考进高校,能力单一,缺乏基本的美术史审美素养,目前造型实践与美术史理论课程设置相互分离。针对这个问题,对设计专业的素描、色彩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把造型基础训练的素描色彩课堂写生改成对美术史的经典大师作品的临摹学习。  关键词:学生特点;课程设置;造型
期刊
摘 要: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系列微电影是以春节为时间点所创作的贺岁微电影广告片。此系列广告片不仅起到了品牌效应,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本文以《把乐带回家之猴王世家》广告微电影为例,分析其创作中所蕴含的音乐文化内容以及引起的社会现象,从中探究微电影所能引起的文化共鸣,并为未来的微电影与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电影;音乐文化;社会现象  1 微电影的流行与《猴王世家》的诞生 
期刊
摘 要:被需值教育指提升学生被需要的素养和价值的教育,是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独创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学校办学以来,以需求为导向,践行被需值教育,以“被需值”为文化基因,通过系列举措培育“三动”(动手、动脑、动口),“四会”(会学习、会交往、会生活、会工作)的高素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本文主要从实施过程与成效、存在问题与对策、未来建设与发展等方面来阐述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学生素养培育工作,以期为高职院校培育德
期刊
摘 要:钢琴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更多钢琴演奏技巧,提高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音乐作品。本文以《指尖下的音乐》为例,对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灵动展示钢琴中的心灵艺术。  关键词:钢琴教学;心灵艺术;展示;《指尖下的音乐》  0 引言  钢琴是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传统乐器,经过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调查式新闻的结构性解析,力求从共鸣情感与客观论证双重角度分析视听语言的隐喻性修辞功能。通过对《新闻周刊》的案例分析,剖析视听语言在视觉隐喻、强调、渲染与劝说的电视表达手段,进一步探究电视调查式新闻的结构性表达。  关键词:调查式新闻;视听语言;结构表达;视觉隐喻  电视艺术语言表达的声像性及新闻、美学双重属性共同制约着包括电视深度报道在内的电视专栏创作与表达,通过视听语言的结构性
期刊
摘 要:博物馆儿童艺术教育在全球如火如荼地展开,它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与课堂教育有着本质区别,颠覆了我们过去“参观——聆听——接受”的博物馆教育模式,强调体验、感知、参与,调动每一个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笔者考察了美国与欧洲各大博物馆,采访了大英博物馆馆长欧文·芬克儿和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郑勤砚,总结了西方博物馆在儿童美育方面作出的各种有趣的可借鉴的尝试,以便为中国儿童博物馆艺术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
期刊
摘 要:2011年11月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上,那坡黑衣壮的一首《壮乡三月风光美》一鸣惊人,引起了各地政府、各界人士的关注,纷纷提出要打造“黑衣壮”文化品牌,吸引了一大批中外民风研究学者、音乐家等前往采风学习。那坡“过山腔”婉转悠扬、犹如天籁,其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音阶调式、旋律色彩及节奏节拍三个方面。  关键词:那坡“过山腔”;音乐特点;《壮乡三月风光美》  那坡县在广西境内,与靖西县相连,
期刊
摘 要:河北省武安市土山诚会是农业社会中产生的一种迎神赛社,其历史悠久,形态独特,文化价值高。作为“中国节日影像志”项目之一,《土山诚会》的拍摄过程展现了田野调查和影像拍摄的互动关系,对于影视人类学的影像志创作路径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节日影像志;《土山诚会》;创作实践  河北省武安市西土山乡东、西土山两村联合举行的土山诚会是农业社会中产生的一种迎神赛社。其历史悠久,形态独特。土山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法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从课程设置、教材的选用和师资队伍的培养三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优化课程目标、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材建设,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素质等几点建议,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有效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乃至推进全国法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法语人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