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讲史来进行德育教育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尤其是中国的近代历史,它几乎就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谋求民族独立和发展的历史,其过程充满着艰辛和国人的奋斗足迹,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其突出代表。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天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进行全方面阐述,而且要把它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进步意义宣扬出来,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历史教学;德育;太平天国运动
[作者简介]钟建红(1979—),女,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历史二级教师。(江西赣州331300)
纵观中国的近代历史,它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谋求民族独立和发展的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大事件,洪秀全及其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其中之一。学习中国近代史,我们不可能不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大事,它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一历史事件的教学,我们一般是从它发生的原因(背景)、经过、结果、意义、其中的人物、失败或成功的原因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对于太平天国史的教学,我们亦可以采用这一基本定式。
首先,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来看,简言之,天灾人祸就是其发生的原因。天灾就不用多说了,人祸既包括清政府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也包括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造成大量农民破产。众所周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广西,那么这里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广西而不是其它地方?我们就得去探讨其发生的根本原因了。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在广西爆发,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当时的广西:它是清政府整个封建统治链条中较为脆弱的一环,它便于革命的发生、存在和发展。广西地区田赋苛重,而工商业向来不发达,并且天地会的反清活动在广西比较活跃,清政府鞭长莫及。综合这种种原因,广西作为太平天国首义的地区就不难理解了。对于太平天国教学涉及到的德育因素就是对其爆发原因的讲解,为什么有这么多农民铤而走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剥削压迫必然引起反抗这层来讲,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通过教学向学生揭示一个道理:当受到压迫、当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我们有权利发出自己的挑战。
从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和结果来看,从其爆发的1851年到最后失败的1864年,前后共经历了14年之久,其跌宕起伏、波澜壮阔至今让人唏嘘不已。太平天国运动分为前后两阶段,前期为它的兴盛阶段,为什么太平军能够以如此强势从广西打到南京,甚至北伐都打到了天津?在这里我们可以向学生揭示一点什么呢?那是因为在这过程中太平军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前期的太平军可以说是深得民心的,因而才有如此之强势。1856年,一场领导者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最终酿成大祸,“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太平天国的形势急转直下,开始由进攻转为防御。虽然后亦涌现出李秀成等杰出将领,却再也挽不回天国渐行远去的背影。是什么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小农阶级的局限性,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目光,贪图享乐,在取得一定成就后便固步自封;还有便是其理想的空想性,天国的目标很能激起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但是一旦得不到实现又容易产生失落感。当我们分析这些原因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这样的启示:要有长远目光;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目标要切合实际;要有团结奋斗的精神,不断追求完美,止于至善。
从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来看,它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在反封建的同时又肩负起了反抗外来侵略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来看,太平天国革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其主要目标在于反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农民的政治经济地位。太平天国运动展现了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为了实现他们的愿望,他们踊跃参与太平军,同清军作战。1864年天京城破,广大太平军与天京同生死的悲壮一幕确实可以给我们和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这并不会掩盖其过程所焕发出来的绚丽光彩。我们可以从这个层面出发,教导我们的学生去努力奋斗,先不要去管结果会怎么样,首先去拥有一个完美的过程,逐步地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历史人物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很好的素材,特别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其行为表现往往能够给学生一种榜样的力量。太平天国史中有两个人物应值得特别注意,一个是洪秀全,另一个是曾国藩。洪秀全,广东花县人,经历过三次科举考试的失败,偶尔得到了一本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由此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变,开始走上了反清的道路,最终成就了太平天国这一伟业。虽说太平天国的建立是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但我们肯定不能忽视洪秀全个人的巨大作用。洪秀全从一介科举落榜的失意者到太平天国的天王,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他个人的努力了。即使洪秀全有种种的不是,有许多的局限性,但是他的努力奋斗、敢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太平天国史中另一个必须提到的人非曾国藩莫属。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封建士大夫,曾国藩在近代史上做过几件大事,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又率先建立近代军事工业,掀起了洋务运动,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这两个历史人物呢?对洪秀全的评价,历来有褒有贬。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赞扬太平天国是“民族大革命”;毛泽东把洪秀全与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等一起列为“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63,6)。对洪秀全否定的人也有,曾国藩在其《讨粤匪檄》中说到:“逆贼洪秀全……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一为之所也?”对曾国藩的评价亦有褒有贬,著名史学家钱穆评价曾国藩说:“曾国藩,一可谓其通文武兼才德而有之矣。”(《国史新论》三联书店2001,6)梁启超对曾国藩的评价颇高:“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曾国藩全集·要揽》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否定曾国藩的人有孙中山:“不明春秋大义”、“汉子孙不肖”(《孙中山全集》人民出版社1981,10)。对洪秀全、曾国藩两个人物的评价都有褒有贬,我们应当怎样去评价他们呢?这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我想从对人物的评价教育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公正客观地说,洪秀全及其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反抗清政府的压迫,这点值得肯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又不能提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他所建立的太平天国仍旧是一个封建政权,这点应该给以否定。曾国藩,他残酷地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点应以否定;但是他又是一位极端“忠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其“忠”值得褒扬,他还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掀起了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这更是其巨大的历史功绩。对他们的评价应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公正客观地结合其所言所行来予以评价。
在历史教学中,除了教学生基本的常识和理论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道德价值观、人生观。我觉得这点的意义最重要,对学生来说这将是他们终生受用的。建构和谐社会,历史教育(德育教育)义不容辞。
[责任编辑:李志敏]
[关键词] 历史教学;德育;太平天国运动
[作者简介]钟建红(1979—),女,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历史二级教师。(江西赣州331300)
纵观中国的近代历史,它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谋求民族独立和发展的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大事件,洪秀全及其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其中之一。学习中国近代史,我们不可能不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大事,它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一历史事件的教学,我们一般是从它发生的原因(背景)、经过、结果、意义、其中的人物、失败或成功的原因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对于太平天国史的教学,我们亦可以采用这一基本定式。
首先,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来看,简言之,天灾人祸就是其发生的原因。天灾就不用多说了,人祸既包括清政府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也包括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造成大量农民破产。众所周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广西,那么这里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广西而不是其它地方?我们就得去探讨其发生的根本原因了。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在广西爆发,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当时的广西:它是清政府整个封建统治链条中较为脆弱的一环,它便于革命的发生、存在和发展。广西地区田赋苛重,而工商业向来不发达,并且天地会的反清活动在广西比较活跃,清政府鞭长莫及。综合这种种原因,广西作为太平天国首义的地区就不难理解了。对于太平天国教学涉及到的德育因素就是对其爆发原因的讲解,为什么有这么多农民铤而走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剥削压迫必然引起反抗这层来讲,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通过教学向学生揭示一个道理:当受到压迫、当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我们有权利发出自己的挑战。
从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和结果来看,从其爆发的1851年到最后失败的1864年,前后共经历了14年之久,其跌宕起伏、波澜壮阔至今让人唏嘘不已。太平天国运动分为前后两阶段,前期为它的兴盛阶段,为什么太平军能够以如此强势从广西打到南京,甚至北伐都打到了天津?在这里我们可以向学生揭示一点什么呢?那是因为在这过程中太平军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前期的太平军可以说是深得民心的,因而才有如此之强势。1856年,一场领导者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最终酿成大祸,“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太平天国的形势急转直下,开始由进攻转为防御。虽然后亦涌现出李秀成等杰出将领,却再也挽不回天国渐行远去的背影。是什么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小农阶级的局限性,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目光,贪图享乐,在取得一定成就后便固步自封;还有便是其理想的空想性,天国的目标很能激起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但是一旦得不到实现又容易产生失落感。当我们分析这些原因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这样的启示:要有长远目光;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目标要切合实际;要有团结奋斗的精神,不断追求完美,止于至善。
从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来看,它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在反封建的同时又肩负起了反抗外来侵略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来看,太平天国革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其主要目标在于反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农民的政治经济地位。太平天国运动展现了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为了实现他们的愿望,他们踊跃参与太平军,同清军作战。1864年天京城破,广大太平军与天京同生死的悲壮一幕确实可以给我们和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这并不会掩盖其过程所焕发出来的绚丽光彩。我们可以从这个层面出发,教导我们的学生去努力奋斗,先不要去管结果会怎么样,首先去拥有一个完美的过程,逐步地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历史人物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很好的素材,特别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其行为表现往往能够给学生一种榜样的力量。太平天国史中有两个人物应值得特别注意,一个是洪秀全,另一个是曾国藩。洪秀全,广东花县人,经历过三次科举考试的失败,偶尔得到了一本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由此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变,开始走上了反清的道路,最终成就了太平天国这一伟业。虽说太平天国的建立是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但我们肯定不能忽视洪秀全个人的巨大作用。洪秀全从一介科举落榜的失意者到太平天国的天王,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他个人的努力了。即使洪秀全有种种的不是,有许多的局限性,但是他的努力奋斗、敢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太平天国史中另一个必须提到的人非曾国藩莫属。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封建士大夫,曾国藩在近代史上做过几件大事,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又率先建立近代军事工业,掀起了洋务运动,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这两个历史人物呢?对洪秀全的评价,历来有褒有贬。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赞扬太平天国是“民族大革命”;毛泽东把洪秀全与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等一起列为“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63,6)。对洪秀全否定的人也有,曾国藩在其《讨粤匪檄》中说到:“逆贼洪秀全……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一为之所也?”对曾国藩的评价亦有褒有贬,著名史学家钱穆评价曾国藩说:“曾国藩,一可谓其通文武兼才德而有之矣。”(《国史新论》三联书店2001,6)梁启超对曾国藩的评价颇高:“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曾国藩全集·要揽》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否定曾国藩的人有孙中山:“不明春秋大义”、“汉子孙不肖”(《孙中山全集》人民出版社1981,10)。对洪秀全、曾国藩两个人物的评价都有褒有贬,我们应当怎样去评价他们呢?这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我想从对人物的评价教育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公正客观地说,洪秀全及其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反抗清政府的压迫,这点值得肯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又不能提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他所建立的太平天国仍旧是一个封建政权,这点应该给以否定。曾国藩,他残酷地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点应以否定;但是他又是一位极端“忠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其“忠”值得褒扬,他还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掀起了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这更是其巨大的历史功绩。对他们的评价应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公正客观地结合其所言所行来予以评价。
在历史教学中,除了教学生基本的常识和理论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道德价值观、人生观。我觉得这点的意义最重要,对学生来说这将是他们终生受用的。建构和谐社会,历史教育(德育教育)义不容辞。
[责任编辑:李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