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升高校食堂满意度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 高校食堂改革25年来,学生对食堂的满意度一直不高。笔者从学生对高校食堂饭菜价格、种类、口味、整体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认为经营者应在控制成本、降低价格、增加饭菜品种等方面不断努力,切实提升学生对食堂的满意度。
  [关键词] 高校后勤;食堂经营管理;学生满意度
  [作者简介] 毛双英(1987—),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余颖婷(1990—),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魏雅兰(1989—),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
  
  学校食堂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校稳定和师生安全健康,因此高校管理者应关注师生对食堂的满意度。自1985年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我国高校食堂经营办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计划经济大包大揽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部分食堂职工带薪承包部分窗口阶段;部分职工停薪承包并上缴一定的承包费和部分窗口对外承包经营阶段;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部分对外承包经营阶段。从食堂发展的 4个阶段来看,各有利弊,在不同的时期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高校社会化改革之后的对外承包经营办法,对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改革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承包费用和国内外物价的上涨,学校、经营者、学生之间的就餐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出现了高校餐饮业管理和食堂经营困难的局面,学生对食堂的满意度一直不高,甚至有所下降。
  全国稳定看高校,高校稳定看食堂。本文试从学生利益出发,浅析食堂经营管理者如何以饭菜价格、食品卫生安全、菜肴样式为突破点,提升学生满意度,构建学生满意的高校食堂。
  一、调查问卷及分析
  高校食堂的服务群体为学生,为了了解学生对高校食堂的满意度,发现食堂经营管理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以南昌高校为立足点,以前湖高校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1.调查数据分析
  
  
  
  
  
  
  
  
  数据表明,49%的同学认为饭菜价格较贵,27%的同学认为非常贵,22%的同学认为饭菜价格适中,只有2%的同学认为饭菜价格便宜。对于饭菜口味,没有学生认为饭菜十分符合胃口,17%的学生认为较符合,68%的学生认为饭菜一般,15%的学生认为饭菜很不符合胃口。对于饭菜种类,只有1%的同学认为种类丰富,18%的同学认为较丰富,65%的同学认为一般,16%的同学认为饭菜种类太少。针对饭菜分量,没有学生认为饭菜饭量很多,只有15%的同学认为足够,68%的同学认为比较少,17%的同学认为饭菜完全不够吃。关于卫生问题,没有学生认为食堂卫生很好,只有19%的学生认为较好,68%的学生认为一般,13%的学生认为很差。就食堂就餐环境而言,只有1%的学生认为学校就餐环境很好,15%的学生认为较好,70%的学生认为一般,14%的学生认为环境很差。针对服务质量,只有1%的学生认为食堂服务质量很好,18%的人认为服务质量较好,78%的人认为服务一般,3%的认为服务很差。就学生对食堂的整体满意度而言,没有学生对高校食堂很满意,只有11%的学生对食堂较满意,67%的学生认为一般,22%的学生很不满意。
  经过调查分析,学生对高校食堂满意度较低的原因在于饭菜价格偏高,饭菜分量不够,饭菜、餐具、工作人员卫生状况较差,饭菜种类不丰富,不合胃口,就餐环境一般等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1)饭菜价格越便宜,满意度越高;(2)饭菜分量越合适,满意度越高;(3)饭菜口味越好,满意度越高;(4)饭菜更新频繁,种类越多,满意度越高;(5)食堂卫生状况越好,满意度越高;(6)服务人员的态度越好,满意度越高;(7)就餐的环境越优越,满意度越高。
  二、学生对食堂满意度不高的原因分析
  调查分析显示,学生对食堂满意度普遍不高,主要在于以下方面:饭菜价格较高,超出学生承受能力;饭菜种类少,难以满足学生需求;食堂工作人员,就餐环境及饭菜本身卫生安全问题堪忧;高校食堂垄断经营,经营者对学生的不满视而不见。
  三、提升学生对食堂满意度的建议
  提升学生对食堂的满意度,需从学生最关心的利益点着手,降低饭菜价格,保证食堂卫生安全,创新菜式,适当增加饭菜分量,引入竞争机制,激活高校食堂市场。具体措施如下:
  1.控制成本。2008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较上年上涨4.8%,食品价格类上涨12.3%。市场的价格变动直接导致食堂餐饮业产品的价格上涨,上涨幅度各有不同,可学生普遍反映食堂饭菜价格过高,或者以价格不变而减少份额的方式间接涨价,或者饭菜减质减量,远远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和满意程度。
  为了维护学校稳定,确保师生一日三餐能及时安全的供应,食堂经营者应在学生对食堂饭菜的定位、标准和价格认可的前提下,严格管理,精打细算,细化管理,查缺补漏,杜绝浪费,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成本核算。
  首先,食物质量必须保证优良。食物市场的采购质量控制可以通过编制采购规格说明书,规定其规格标准。规格标准是根据餐饮食堂的需要,对所采购的各种原材料做出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原料大小、色泽、品质等要求,做到货比三家,严格检查食物食材的质量关。
  其次,食物采购数量必须合理控制。合理控制食物市场的采购数量,在保证食堂日常生产、供应的基础上,将剩饭菜量减少到最小。采购数量的确定要根据食堂营业需要、资金情况、仓库及储存条件、原料特性、市场供应状况等因素具体而定。一般来说,容易变质的食物食材应经常购买,不易变质的食品原料定期购买。
  再者,食物采购价格必须合理。价格是成本控制的关键,食品原料采购应在确保原料质量,符合采购标准规格的前提下,尽量争取最低的价格。建立标准成本体系,是对成本进行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从标准成本出发,进行采购价格的控制,要求采购人员在充分比较市场的相对价格和质量条件下,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在实际采购过程中,应成立定价小组共同参与,坚持货比三家,择优选取,并且提倡价格公开化,接受大众的监督。
  2.增加饭菜品种。现行内地高校的大学生不再是原来局限于地方的学生,而是来自祖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食堂经营者应该认真分析所在学校的学生来源、偏好,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进行菜肴的研发,研发出价位适中、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各种地方菜。还可以针对大学生年轻、好奇心重的特点,在卖菜窗口增设全国地方的特色小吃,每隔一段时间就更换小吃的品种,另外在有条件的高校,在周末或重大节日期间可以开设自助餐,尽最大的努力吸引客源。
  创新菜式。食堂应该定期更新一些菜式。现行的高校食堂菜肴烹调方法有多种,但由于需要适应师生不同的口味需求,普遍将菜肴区分为煎炸类、焖煮类、炒制类、清蒸类,兼顾南北方的饮食习惯,同时又将东、西部地区菜肴味型分为咸鲜味和香辣、麻辣等味型。各高校在此基础上应作出烹制方法和味型的适度调整,合理安排每天菜肴供应,以适应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提高学生对食堂菜式口味的满意度。
  3.保证食堂卫生安全。高校食堂担负着为成千上万师生提供安全、优质的饮食的重任,其提供的食品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一位高校师生的身体健康,责任尤其重大。
  高校对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充分重视。食堂从业人员应定期体检并养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工作前先洗手,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戴首饰以及在加工间或销售场所吸烟等,严禁非本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防止投毒事件发生。及时对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及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食堂从业人员取消从业资格;对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病症的从业人员,应脱离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病症或痊愈后,方可重新上岗。制定《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方案》,以防中毒事件发生时,按应急处理机制使中毒人员得到及时救治。
  4.创造良好就餐环境。首先在食堂配套设施方面,如厨房设施,餐厅的桌椅、餐具等均由学校统一购置,以便形成整洁雅致的就餐环境。
  其次就学校食堂布置而言,分布不均、安排不合理会使得食堂显得过于拥挤,因此食堂可通过增加饭菜窗口,扩宽走廊,延长就餐时间等方法,为学生提供方便,提高学生对食堂就餐环境的满意度。
  5.引入竞争,激活高校市场。应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平竞争。引进数家规模相当、专业性强的饮食服务企业承包经营高校食堂,促使食堂经营者提高服务意识。同时在高校食堂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内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竞争意识。
  笔者认为校方还可以考虑由不少于三家规模相当的大型承包商承包主食堂,主要经营学生日常饮食中的主食,保证大部分学生的普遍口味和日常需要,由校方监管,确保食物的质量和卫生安全。而在小食堂特色食堂的建设上,可以与个体户签订协议,在确保食品优质的情况下形成特色小吃街模式,兼收各种风味的地方小吃,以满足现代学生对各种风味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林永庆.浅谈高校食堂核心管理体系与构建[M].改革开放,2010.
  [2]苏阜力.关于高等院校食堂经营办法的探索与思考[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4).
  [3]欧阳晓琦,石文远.深化我院食堂社会化改革的对策与分析[J].高校后勤研究餐饮改革,2007,(3).
  [4]陆金友,倪智明.浅析高校食堂价格机制[J].高校后勤研究,2004,(5).
  [5]肖诗秀.大学食堂采购和成本的经营管理[J].科技月刊,2005,(8).
  [6]惠志祥.对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
  [责任编辑:上官涛]
其他文献
寻乌县地处江西最南端,2005年以来,该县把移民搬迁工程与小城镇建设巧妙结合起来,主要在南桥镇集市旁进行集中安置。2009年,成立了江西省第一个行政移民村——金桥移民村,同年成立金桥移民村党支部。目前,该村居民来自4个乡(镇),已有移民319户,常住人口1504人。寻乌县采用“独特村庄独特管”的思路,创新管理机制,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二委一会六站”管理模式。如今的移民村,在“二委一会六
期刊
在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史上,有两个雄浑的大字光辉闪耀——人民。  90年风雨砥砺、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这90年,是植根人民依靠人民激流勇进筚路蓝缕的90年;  90年始终如一、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这90年,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懈奋斗、开拓进取的90年。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成立
期刊
近年米,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亲切指导下,吉安县始终把改善农村条件、最大程度地消除贫困作为统领全局的工作重点,把不断增强扶持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目标,以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产业扶贫、劳动力培训为主抓手,积极改善贫困乡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促进贫困农户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使全县农村贫困面貌发生明显改观:“十一五”期间,全县贫困人口由8.7万减少到4.1万,重点村人均纯收入
期刊
根据统一安排,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在吉安县敦厚镇廖家村开展定点包村扶贫工作。四年来,常委会机关及包扶工作组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真抓实干,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廖家村村级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势头强劲,农民创收致富能力迈上新台阶,人均年收入由2007年约680元增加到3600余元,增长近5倍。常委会机关还秉承“大扶贫、大扶持”理念,始终关心敦厚镇经济社会发展,到位支持建设发展资金近千万元,解决了
期刊
[提要] 避灾移民搬迁工作就是把居住在自然灾害频发区的群众移民安置到安全的地方居住生活,避免因自然灾害给群众带来生命和财产损失。同时,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在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扶持下,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关键词] 地质灾害;移民搬迁;调查  [作者简介]廖谦(1992—),男,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生
期刊
根据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部署,1月至4月,省政协副主席郑小燕率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调研组,就“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专题赴九江、赣州、上饶、吉安、抚州5个设区市、10个县(市)、20个乡(镇)和30个村(社区)开展调研。听取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情况介绍,召开了市、县相关职能部门、乡(镇)、村(社区)负责人及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50余次,走访了村(居)民家庭,并赴四川省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期刊
[提 要] 充分挖掘保护紅色资源,加快推进紅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是传承紅军精神、弘扬紅色文化的需要,也是推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加快老区群众脱贫增收的需要。近年来,旺苍县充分发挥当地独特的紅色资源优势,探索出了一条紅色资源保护与开发互促共进的新路。  [关键词] 紅色资源;旺苍县  [作者简介]曾 楚(1984—),男,中共旺苍县委办公室。(四川旺苍 628200)    旺苍县地处川北米仓山南麓,
期刊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江西师范大学对黎川县洵口镇洵口村进行了重点帮扶。通过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以项目带动、科技支撑,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资金扶持。四年来,洵口村在组织建设、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农村村貌等方面发生了可喜变化,全村人均纯收入由包扶前的962.5元增加到3075元,村级集体收入由包扶前的4.3万元增加到9.6万元,贫困户由54
期刊
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概况  江西省莲花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未,起初基本上是农民自发的行动或者带有官办的色彩,发展较慢,过程一直比较艰难。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步伐加快,县、乡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越来越关注、重视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行业日益宽泛,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民专
期刊
近年来,“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日前,温家宝表示,农村建设应保持农村的特点,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  《求是》杂志发表温家宝总理重要文章,纵论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  2012年1月16日出版的第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重要文章:《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  文章系统回顾总结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