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口岸进境羊毛截获杂草疫情分析与对策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mansze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系统分析了2004~2012年江苏口岸进境羊毛中杂草的截获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结果表明,共截获38个科138个属268个种(属)13 868种次的杂草,其中检疫性杂草3个科11个属20个种(属)2 094种次。按照来源国家和地区统计,共从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羊毛中截获杂草,其中以澳大利亚截获杂草种次数最多,占到总截获种次的71.9%。根据以上杂草截获情况分析,建议从风险评估、检疫监管、检疫处理、疫情监测等多方面制定措施,建立防范外来杂草入侵的立体结构。
  关键词 进境羊毛;杂草;检疫;疫情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5-08598-02
  Abstrac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intercepted weeds from wool in Jiangsu port during 20042012,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Generally, we intercepted 38 families, 138 genus and 268 species of weeds, 13 868 speciestimes, including 3 families, 11 genus and 20 species of weeds, 2094 speciestimes in cargo quarantine.Intercepted weeds were from 19 countries and regions, among which Australia is the largest number of species of weeds , which accounting for 75% of speciestimes.According to weeds intercepted situation, we made some strategies about risk assessment, quarantine and supervision, quarantine treatment, surveillance to strengthen quarantine supervision exotic weeds.
  Key words Imported wool; Weeds; Quarantine; Eepidemic analysis; Strategies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损害,严重威胁我国农林生态环境的安全。据统计,我国外来入侵杂草有近200种,其中很多已被我国列为检疫性杂草[1]。进境货物无意间携带草籽入境是外来杂草入侵我国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对毛纺产品需求的持续高涨, 作为毛纺工业重要原料的羊毛需求缺口很大,大部分羊毛原料需要依赖进口,在境外原毛源源不断涌入的同时,大量的恶性杂草也随之传入我国,时刻威胁着我国农林牧业的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2]。鉴于此,笔者对2004~2012年间江苏各口岸进境羊毛中截获的杂草疫情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针对防范外来杂草的入侵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期为保证我国农林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提供借鉴。
  1 进境羊毛中携带杂草籽概况
  2004~2012年江苏口岸从进境羊毛从中共截获杂草38个科138个属268个种(属)13 868种次的杂草,其中检疫性杂草3个科11个属20个种(属)2 094种次,来源国涉及阿根廷、爱尔兰、澳大利亚、比利时、德国、法国、荷兰、美国、南非、乌拉圭、西班牙、新西兰、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1.1 截获杂草疫情分析
  经过统计(表1)发现,在所有截
  获杂草中禾本科截获的种次数最高为88种5 519种次,其次为菊科38种2 095种次、豆科32种1 728种次、锦葵科9种1 162种次。其中检疫性杂草按截获批次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刺苍耳(1 124批)、墙大麦(1 035批)、匍匐车轴草(966批)、毛燕麦(905批)。
  1.2 截获杂草来源国家分析
  2004~2012年江苏口岸从进境羊毛中截获的杂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表2)。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是截获杂草种类最多的3个国家,其中从进境澳大利亚羊毛中截获了9 970批次的杂草,占总截获批次的71.9%,从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进境羊毛中截获的检疫性杂草种批次数最多,占检疫性杂草总截获量的86.0%,因此应重点关注上述3个国家进境羊毛的检验检疫工作。
  1.3 不同年份杂草疫情分析
  2007年新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公布,检疫性杂草的种类数较以往大大提高,包括有41种(属)的检疫性杂草[3],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农业部发布第1600号联合公告,将整个异株苋亚属杂草全部列入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生物名录。
  2004~2012年,江苏口岸的杂草截获种类数及种次数逐年增加,特别是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截获种次数从2006年开始逐年增加,到2012年共截获11个种(属)的检疫性有害生物674种次(表3)。
  2 存在问题及对策
  进境羊毛携带杂草疫情一般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携带率很高,几乎每批受检的羊毛均发现杂草籽,截获率接近 100%;二是隐蔽性较强,从截获杂草籽的位置来看,大多是混杂于羊毛深层中,不易被发现[4];三是疫情种类复杂,来源广泛,检疫处理难度较高;四是下脚料和污水中杂草籽疫情较多,由于进口羊毛大多打包严实,不易散落,经过洗涤和梳条后,多数杂草籽进入下脚料和污水中[5]。根据以上特点分析,羊毛中携带外来杂草传入我国的风险依然较高,因此对进境羊毛中的杂草疫情建议从风险评估、检疫监管、检疫处理、疫情监测等多个方面制定措施,建立起防范外来杂草入侵的立体结构。   2.1 加强进境杂草疫情宣传,形成检企合力
  对于外来有害生物特别是外来恶性杂草的危害性,应加大舆论媒体的宣传力度,使企业和社会明确外来杂草对我国农、林、牧业以及生态环境的危害性,从而使进口羊毛企业在装卸、运输、储存、加工以及疫情监测等过程中积极配合检验检疫部门开展外来杂草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同时,积极向相关企业宣传检验检疫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企业防范有害生物入侵的意识,引导企业在与外国客户签订贸易合同时明确我国的检验检疫要求,避免因为携带疫情原因影响货物通关甚至退运或者销毁,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2.2 建立进境羊毛携带杂草风险评估分析制度
  对于不同来源国家的羊毛携带的杂草疫情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其传入、定植、传播、扩散的风险高低,对于入侵风险性较高和危害性较大的杂草采取特殊处理措施,对在我国已经分布和发生危害的杂草制定有效的防除措施,控制或消除其危害。同时采取风险监控和风险警示等措施,将进口羊毛过程中造成的外来杂草的传入和扩散风险最小化[6]。
  2.3 加强进境羊毛检验检疫监管力度
  通过对进境羊毛携带杂草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进境羊毛加工过程中的下脚料、废弃物、包装物以及污水的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疫情扩散的风险较高,因此,建议加强口岸局和流向地局之间的沟通联络机制。进境羊毛在口岸局实施现场查验和外包装消毒后,由加工厂所在地局对其加工过程实施后续监管,可借鉴调运到异地加工的进口粮食的“初审联系单+调运联系单”沟通联络机制。通过建立口岸局和流向地局之间的联络机制,一方面可保证对进口羊毛从进境口岸到运输过程再到生产加工过程以及最后的下脚料销毁的全程监管;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出现进口羊毛流向混乱的情况。
  2.4 提高进境羊毛检疫处理的有效性
  目前,在入境口岸对进境羊毛检疫处理通常采用常规熏蒸剂熏蒸的方法,由于进境羊毛基本都处于压缩打包状态,杀灭各种有害生物特别是杂草籽的效果也不太理想,而热处理、辐照处理虽有效但对货物本身品质可能会带来较大影响[6]。鉴于此,建议对口岸检疫处理方法的有效性进行相关试验和论证,有针对性地采用有效的检疫处理方式,提高口岸对进境原毛携带的有害生物的灭杀率,降低其传播扩散风险。
  2.5 提高截获杂草的鉴定能力 统计分析表明,进境羊毛中杂草籽种类、含量和检出率都很高,而且来源广泛,一直是杂草检疫的重点,但由于目前口岸一线从事杂草检疫鉴定的专业型人才较少,截获的杂草常常无法鉴定到具体的种。因此建议一方面加强杂草鉴定方面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如将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应用到杂草鉴定工作中,提高鉴定到种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加强口岸一线检疫鉴定人员杂草鉴定技术的培训,加强口岸一线杂草鉴定人才培养,提高口岸检疫鉴定能力,因为只有准确鉴定,才能为风险分析和检疫处理等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2.6 加强杂草的疫情监测与防控工作
  一方面加强我国进境羊毛中携带危险性杂草疫情的数据分析和动态跟踪,对在原产国家为恶性杂草而在我国尚无分布的种类进行重点关注,通过风险分析后对入侵我国风险较高的杂草种类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7]。另一方面加强进境羊毛口岸及周边地区杂草的疫情监测与防控,对进口羊毛的进境口岸、运输路线、堆放场地、生产加工、下脚料的销毁采取全程监管,对进口羊毛的运输途径和加工厂附近定期开展疫情调查,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外来杂草的定植和扩散。
  参考文献
  [1] 万方浩,郑小波,郭建英.重要农林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与控制[G].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69-796.
  [2] 顾志军,徐金祥,朱明道,等.主要国家进口羊毛携带杂草籽风险评估及其管理措施[J].植物检疫,2009(5):50-52.
  [3] 吴海荣,钟国强,胡学难,等.浅析我国新颁布进境检疫杂草名录的特点[J].植物检疫,2008,22(4):231-233.
  [4] 李平,赵玉田.澳大利亚羊毛流通体系及对我国羊毛流通建议[J].中国畜牧杂志,2005,41(1) :58-60.
  [5] 谢京国,鞠波,张芳青,等.进口原羊毛携带杂草籽情况调查分析和防控措施[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6) :92-95.
  [6] 李昌敏,沈虓,罗凯明.上海外高桥口岸从进境羊毛中截获的杂草种类[J].植物检疫,2012,26(4): 81-84.
  [7] 伏建国,杨静,安榆林,等.江苏口岸杂草检疫及监管[J].植物检疫,2007,21(6):386-387.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为探讨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及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运用“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在晋中榆次区东阳试验基地设置玉米肥效试验。[结果] 所有处理中处理⑥(N2P2K2)产量最高达15 990 kg/hm2,处理①(N0P0K0)不施肥时产量最低为10 973 kg/hm2,产量差异显著;比较不同氮、磷、钾肥用量下的玉米产量,发现在其他种肥料不变的条件下单一提高另一种肥料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藏羊羔羊夏季的育肥提供参考。[方法]选用6月龄欧拉型藏羊羔羊90只分为放牧组(对照组)和放牧补饲组(试验组),在夏季牧草旺盛期进行补饲育肥,研究青藏高原夏季不同育肥方式对藏羊羔羊育肥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羔羊的净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羔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胴体净肉重和胴体净肉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试验组羔羊的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石松扦插繁殖的方法。[方法]采用扦插基质、插穗长度、插穗类型、浸水时间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对石松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扦插繁殖平均成活率为59.12%;“插穗类型”因素对扦插成活率影响较大,“插穗长度”因素具有一定的影响,“扦插基质”、“浸水时间”2个因素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扦插苗茎生长的平均长度为2.17 cm,平均粗度为0.13 cm,生根数量为0,扦插苗生长缓慢,生
期刊
摘要 对杂草稻几种典型性状及危害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危害重的杂草稻落粒性不一定比常规稻强;刚收获的杂草稻种子有一定的休眠期且种子活性期长,而常规稻无休眠期且种子活性期有限;上年杂草稻多的田块,若不采取措施,直播稻、套播稻田杂草稻的危害可达28%以上,甚至99%以上;埋于土下未出苗的杂草稻及常规种子经1季水稻生长后,会碳化而失去活力;采用诱发杂草稻,在前茬小麦收获后及时用41%草甘膦3 000
期刊
摘要 2013年5~6月对泾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动物种类为3门47种(属),平均密度为238.8 ind/L,平均生物量为18.98×10-3 mg/L。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该河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关键词 丹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中图分类号 S9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5-086
期刊
摘要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木耳害虫的植物源农药。[方法]采用平皿加药法和子实体喷药法,分别研究了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苦参碱4种植物源农药对木耳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在稀释200倍浓度时,4种植物源农药对木耳菌丝抑制作用均较大,且抑制率均随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降低,其中印楝素对木耳菌丝的抑制率最高,苦参碱和除虫菊素其次,鱼藤酮的抑制率相对较低;鱼藤酮对木耳子实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
期刊
摘要 1980~2012年昌都地区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雷暴日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昌都地区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为人们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雷电灾害防御的对策。结果表明, 昌都地区雷暴日数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呈现西北—东南向中南部地区的逐渐递减;雷暴日数有明显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表现为呈逐年代减少的趋势,1980年以来,雷暴日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减
期刊
摘要 [目的]揭示肌肉生长抑制素与氨基酸营养的关系,为阐明鹅肌肉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吉林白鹅MSTN基因,通过饲喂4种不同的日粮氨基酸模型研究不同日粮氨基酸模型对1~28日龄和29~56日龄的吉林白鹅MSTN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28 d,A组胸肌MSTN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 A组和C组腿肌MSTN mRNA表达量显著高
期刊
摘要 对山楂(Crataegus L.)在北方的分布区域及高寒地区田间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探讨,为其引种栽培及扩大产业范围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山楂;产区;高寒地区;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5-08545-02  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 region of hawthorn in north Chi
期刊
摘要 [目的]探明深翻晒垡对防治根结线虫的影响。[方法]对烤烟移栽前2个月至移栽前7 d进行不同时间、不同深度的深翻晒垡7个处理,对其农艺性状、经济效益、根结线虫数量、根结线虫发病率、防效进行统计。[结果]移栽前2个月进行的20、40 cm的土壤深翻晒垡处理,从根结线虫发生程度、上等烟、均价、产量、产值综合考虑,表现较好;在防效方面,各处理间差异不大。[结论]深翻晒垡对防治根结线虫、增加经济效益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