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将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儿童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我认为低年级识字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入手,教学中必须抛开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识字方法,大胆展开想象,努力挖掘生字中内含的“趣”,引导学生在趣中掌握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逐步学会独立识字。
一、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及其意义
随着教师的影响,知识经验的不断发展,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学习兴趣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表现出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1.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由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变为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感兴趣。
有研究材料表明,约从三年级起,学生更喜欢比较新颖的、困难的、需要动脑筋的、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
2.在对待学科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不分化的,以后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不同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对读、写、算都同样感兴趣。从中年级起,随着他们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影响,学生才表现出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仍然不稳定,容易受教师和家长的影响。
3.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的、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
在读物内容上,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约从中年级起,学生对描写英雄人物的战斗故事、带有惊险意味的读物、科普读物更感兴趣。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不仅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动力,发展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孩子天生对自己周围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求知的渴望,有着浓厚兴趣的学习正好满足孩子的这一需要。因为有兴趣的学习,才能解除心中的疑问,使孩子能感受自身的智慧力量。
大量事实证明,有广泛兴趣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极少。他们一般都有较高的积极性,善于思考发问,知识学得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智力发展也快。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往往不善于思考发问、死记硬背,久而久之,易产生厌学情绪。
二、利用多种趣味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文字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等与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
1.树立识字信心——多表扬
特级教师高林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低年级学生更加需要表扬和鼓励,往往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会有出色的表现;而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首先帮学生树立起学习生字的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表扬为主。
2.建立识字氛围——轻松愉快
低年级学生喜欢老师、听老师话,同时也对老师有种畏惧心理。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亲近学生,走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体验识字的快乐,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比如:在教学“大”时,教师和学生一起摆“大”字的姿势,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增强识字效果——直观教学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如:教学“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人在树旁边休息来识记“休”,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三、利用实践活动,带学生走向生活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个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可以举办各种识字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讲授新课时,要精心设计,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这样可以借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天南地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字在生活中无处不见。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地识汉字。
1.生活——积累汉字
“收集商标、广告、报刊的标题。”——给学生的作业。通过这样的作业,可以使自主识字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为。如:他们每天回家的路上,就会看到形形色色的门牌,有些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念道“苏州图书馆”、“麦当劳”、“中国建设银行”等。这样,学生在每天叽叽喳喳的认读中,又认识了不少汉字。
2.阅读——巩固汉字
很多家长为孩子订阅了报刊杂志,这些期刊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喜欢看。在学生有了一定识字量后,已不满足于课本提供的知识,他们要自己去阅读课外书。阅读课外书巩固了已经学会的生字,又新认识了许多汉字,进一步激起阅读的兴致,形成良性的循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积极的兴趣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我们要把无限的探究时间让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表现自我、多一点体会成功愉悦的机会,多一点鼓励,真正让学生手、脑、口并用,自始至终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去,使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进行,素质得到提高。
总之,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做好组织者的角色,识字教学也就有了活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学习方法,在自身努力和教师指导下,就有了学习的效率,形成这样的连锁反映,对学生来说形成了良好的识字素养,并有机地实现了三维目标。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我认为低年级识字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入手,教学中必须抛开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识字方法,大胆展开想象,努力挖掘生字中内含的“趣”,引导学生在趣中掌握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逐步学会独立识字。
一、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及其意义
随着教师的影响,知识经验的不断发展,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学习兴趣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表现出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1.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由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变为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感兴趣。
有研究材料表明,约从三年级起,学生更喜欢比较新颖的、困难的、需要动脑筋的、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
2.在对待学科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不分化的,以后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不同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对读、写、算都同样感兴趣。从中年级起,随着他们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影响,学生才表现出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仍然不稳定,容易受教师和家长的影响。
3.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的、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
在读物内容上,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约从中年级起,学生对描写英雄人物的战斗故事、带有惊险意味的读物、科普读物更感兴趣。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不仅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动力,发展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孩子天生对自己周围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求知的渴望,有着浓厚兴趣的学习正好满足孩子的这一需要。因为有兴趣的学习,才能解除心中的疑问,使孩子能感受自身的智慧力量。
大量事实证明,有广泛兴趣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极少。他们一般都有较高的积极性,善于思考发问,知识学得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智力发展也快。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往往不善于思考发问、死记硬背,久而久之,易产生厌学情绪。
二、利用多种趣味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文字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等与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
1.树立识字信心——多表扬
特级教师高林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低年级学生更加需要表扬和鼓励,往往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会有出色的表现;而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首先帮学生树立起学习生字的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表扬为主。
2.建立识字氛围——轻松愉快
低年级学生喜欢老师、听老师话,同时也对老师有种畏惧心理。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亲近学生,走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体验识字的快乐,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比如:在教学“大”时,教师和学生一起摆“大”字的姿势,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增强识字效果——直观教学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如:教学“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人在树旁边休息来识记“休”,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三、利用实践活动,带学生走向生活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个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可以举办各种识字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讲授新课时,要精心设计,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这样可以借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天南地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字在生活中无处不见。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地识汉字。
1.生活——积累汉字
“收集商标、广告、报刊的标题。”——给学生的作业。通过这样的作业,可以使自主识字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为。如:他们每天回家的路上,就会看到形形色色的门牌,有些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念道“苏州图书馆”、“麦当劳”、“中国建设银行”等。这样,学生在每天叽叽喳喳的认读中,又认识了不少汉字。
2.阅读——巩固汉字
很多家长为孩子订阅了报刊杂志,这些期刊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喜欢看。在学生有了一定识字量后,已不满足于课本提供的知识,他们要自己去阅读课外书。阅读课外书巩固了已经学会的生字,又新认识了许多汉字,进一步激起阅读的兴致,形成良性的循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积极的兴趣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我们要把无限的探究时间让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表现自我、多一点体会成功愉悦的机会,多一点鼓励,真正让学生手、脑、口并用,自始至终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去,使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进行,素质得到提高。
总之,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做好组织者的角色,识字教学也就有了活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学习方法,在自身努力和教师指导下,就有了学习的效率,形成这样的连锁反映,对学生来说形成了良好的识字素养,并有机地实现了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