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设计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ui410843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2)
  摘 要:文章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为导向,以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为例,按照“1+2+1”模式对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完善,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实践效果较好,培养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可、好评。
  关键词:城乡规划;培养方案;“1+2+1”模式;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21-0034-02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 employment, this paper sets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Henan as an example, and proposes to adjust the curriculum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1 + 2 + 1" mode to revise and consummate the training program to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jor. Students trained by this system not only show a better effect in practicing but also receive high evaluation.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raining program; "1+2+1" mode; qbtain employment
  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在国内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作为独立学院,在其社会认可度不高的情形下,就业率、就业质量已经成为影响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独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脱颖而出,是独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负责人员需要思考、研究的问题。文章以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为例,从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角度对其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并付诸于实践,取得了实效。
  一、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新科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出发点,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重点考虑了几个要点:一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出发点;二是提高手绘能力及软件运用、作图能力;三是提高学生社会实践、适应社会能力。
  结合高校转型发展,新科学院人才培养使学生掌握城乡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毕业时能在专业规划设计机构、管理机构、研究机构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及其相关的开发与管理、研究与教育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1+2+1”培养模式确定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新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制定了“1+2+1”的培养模式[1]。前一个“1”为通识教育,所有学生入校第一学年进行通识教育,侧重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2”指突出分流,就是中间两个学年,对全体学生进行分流培养,按照就业意向[2](一部分学生选择就业,而另一部分选择考研或考公务员)进行分流;后一个“1“为实践环节,包括两块内容:一是安排即将就业的学生进入实习基地进行实地实践,将所学理论得以运用,二是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三、以就业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
  (一)授课顺序的调整
  城乡规划专业的许多课程之间,都有严格的先后修读顺序,诸如大一时必须开设两学期的绘画课程,才能保证大二、大三时的手绘课程,建筑设计的先修课程是建筑制图、建筑概论、建筑初步等。科学合理的授课顺序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在进行课程安排时,还要考虑每个学期的学时分配是否合理,使学生学习压力适中。
  (二)适时增删课程和课时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对与专业需求发展脱节的课程进行删减,对同类课程进行整合。如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其内容可整合进入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城市建设史中。
  我国目前城镇化建设发展,有着巨大的人才需求,为使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服务社会,同时又符合新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的,进行了课程的增设。如在2013版的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小城镇规划与设计课程,增加了管理学的课程,以拓寬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培养的人才既能做规划又能管理,满足社会“做规划的人不懂管理,做管理的人的不懂规划”的人才缺口。
  (三)加强基础课程教育
  城乡规划专业高考招生时,对学生绘画没有要求,多数学生都没有绘画基础,而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离不开手绘表达和电脑绘图,学生考研时多数高校都对手绘有较高的要求,工作中很多的岗位也对工作者的绘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授课安排时,可将相关课程的授课内容综合起来统一考虑,如绘画、建筑制图、建筑初步等课程,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城乡规划专业绘图的技巧和规范。
  (四)调整课程类别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的需求,新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中有些选修课和必修课之间,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可进行适当地调整和变化。
  (五)增设专业方向,设置课程模块
  结合学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培养方案中专业方向设定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1. “1+2+1”的培养模式,在中间两年,按照学生的就业意向,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或就业、或考研,目标不同,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不同。2. 增设课程模块,可按设计类、工程类、管理类、房地产类进行分类,发挥专业限选课的作用,给学生创造按兴趣自由选择课程的空间。规定每一类的必修最低学分,培养综合性人才。   (六)就业创业类课程的增设
  培养方案中第一学期设定的课程除了传统的外语、政治、体育、高数等公共课,还增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第六学期增设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都作为必修课,此类就业系列课程的开设很有必要,能够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开始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当高年级临近就业时,具有良好的知识储备、积极应对的技能,对就业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四、重视实践环节
  城乡规划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不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会熟练使用各种相关软件,同时还要多进行实地实践,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将现实表达出来,因此实践、实习课程至关重要。新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从四个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力的提高。
  (一)课内实验
  城乡规划专业很多课程都有课内实验,课内实验536共有学时,对课内实验学时进行合理化发分配,制定更为合理、完善的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充分发挥课内实验课程的作用,让学生在期间得到应有的实践,以期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
  (二)教学实习
  新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实习15周,合理安排教学实习的时间,和相关课程紧密结合,达到先理论、后实践。协调各个学期教学实习之间的关联性,整合实习内容,增加综合性实习。
  (三)课外实践
  为增加学生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的机会,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新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还增设了学生课外的实践、实习,大一至大三,三个学年六个学期,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增加学生两周的社会实践、实习。大一两学期的实践由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教师,布置相关专题,学生按照专题进行实践;大二学年两学期期末实践由思政教研室教师指导,学生按专题进行;大三学年由专业课教师指导实践,按专题进行。效果较好。
  (四)毕业实习
  新科学院城乡规划毕业实习包括毕业生产实习(4周)、毕业设计(12周),毕业生产实习时间,学生可以到实习基地或自由联系单位,进行实践,并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毕业设计时间,学生按照所选课题,进行调研、规划、设计、作图,之后进行毕业设计答辩。毕业实习严格要求,严格挑选具备指导能力的老师进行实习指导,控制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保障质量。
  五、培养方案实施效果
  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调整之后,已有三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较高,学生考研率,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都居学校专业就業首位,得到内部一致好评。我们对就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得到社会用人单位认可,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沈国彬.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苏州大学,2012(5).
  [2]梅宪宾.独立学院“1+2+x”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研究——以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JYB2015062。
  作者简介:王秀鸽,研究生学历,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城规系系主任,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临沂大学为例,分析了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难题,论述了对电子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给出了解决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难题的对策。该研究对于其他开设机械类专业的同类高校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125-02  Abstract: Takin
期刊
摘 要:文章探讨了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阶段,人文地理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社会调查的必要性及其具体的操作步骤。作者认为,通过该教学环节的实施,将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力培养及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人文地理教学;社会调查;民族预科  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155-03  Abstract: Setting the b
期刊
摘 要:文章以《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作为研究依据,结合国家对发展党员工作的总要求,对高校发展党员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研究。文中以广州商学院发展党员信息化平台建设实践为例,详细论述平台建设的总体要求、功能设计和平台建设如何开展。  关键词:高校;发展党员工作;信息化;《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180-
期刊
摘 要:高校的贫困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更多关注的是怎样合理、公平、高效地分配各项资助资源,而对贫困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本课题拟从公益积分制度出发,探寻贫困生日常教育与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在公益实践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解决贫困生心理、心态以及诚信问题。  关键词:贫困生教育;公益积分;公益积分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
期刊
摘 要:精细化职业指导强调“精”“细”二字,具有专业化、全程化、具体化或个性化等特征。文章以广东某高职院校为例,从专业化职业指导工作团队、全程化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具体化不同学生群体的职业指导和个性化职业咨询服务等四个方面,深入论述高校实施精细化职业指导的策略。  关键词:精细化职业指导;全程化;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202-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调整。曹妃甸作为新的经济开发区对河北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河北地方高校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  关键词:地方高校;培养模式;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文化体系完善和发展,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影响结合的因素分析,从而寻找二者的结合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
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030)  摘 要: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要建设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高校,未来不仅需要关注来华留学生的数量,更应该注重国际教育的质量,重点打造高水平的国际学位项目,来吸引优质的留学生来华攻读学位,从而在国际教育的舞台上,树立我国优质高教教育的国际品牌和形象。文章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介绍该校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
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重庆 400054)  摘 要:高校新生专业导论课开设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获得清晰的专业认识、饱满的学习热情及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最终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导论课开设的教学效果,文章从专业导论课重在启蒙引导、课程条件建设、教学方法灵活及课程考核科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以期为建设科学、规范、系统化的专业导论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期刊
(苏州市职业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摘 要: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江苏开放大学开设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历教育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基层人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新专业,开放大学又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形式,精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第一重要任务。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