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提问是思想品德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它也是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本文首先阐明了我对思想品德课堂上有效提问意义的认识,然后总结了部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
一、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意义
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提问是思想品德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诱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思想品德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假问题充斥课堂
有些老师为了营造所谓的“热闹的课堂”和“师生互动”体现学生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会提出一些无关痛痒、没有思考意义的假问题。譬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明白了吗”这样的提问。这些问题的“虚假的、无实际意义的提问”暴露出教师对所教知识理解不深,对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没有很好的研究。
2.课堂提问过多、过紧
有些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一堂课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有点难度,就会自己把问题的答案给出来。或者着急找出成绩好的同学来回答问题,根本不去询问其他同学,也不给同学留出足够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这样,只有问题没有思考,没有启发,没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使得问题成为装饰,没有任何价值。
3.课堂问题过偏
问题过偏有两重含义:一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太难,使得学生无从下手。或者老师提出的问题太过于简单,使得学生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回答出正确的答案。这些问题都不能使学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和心理的满足感。二是老师只偏重提问成绩好的同学,其他学生则成了观众。时间久了,上课时只会有几位成绩好的同学思考,而其他同学失去了学习、思考的兴趣,对学习也会失去兴趣。
4.课堂提问没有反馈
课堂上,有些老师提出问题后,对学生的回答只注重答案的正确与否,对学生的不全面的回答不加以任何评价和指导,学生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也无法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样无疑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回答问题的信心。也使得提问没有任何意义。
三、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针对以上所述情况,我认为要实现课堂有效提问,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所提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少一些假问题
所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所问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问题的内容应是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教师要围绕这些内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提问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数量
课堂上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数量。问题的深度上,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只有难易适度的问题,才能展开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能引导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数量上要适当,教师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3.提问不宜过偏,应具有层次和梯度
所提问题要结合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并预计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和对答案的处理方法,切忌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在突破重点、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较明确的认识。
4.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让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有良好的收效。所以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来,而不只是部分学生的思考。因此,提问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停顿一段时间后,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无论是否发言,每一个学生都有时间进行思考,思维也就得到了训练。
5.课堂提问后要及时给予反馈
提问后要注意学生的回答。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教师要给予认真的分析和评价,强化学生的学习。避免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依据“三维”目标要求,确定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坎上。
【参考文献】
[1]顾彭飞.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理解与感悟.中学教学参考.2010(20)
[2]吴俊开.浅析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学周刊.2011(07)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新河中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
一、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意义
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提问是思想品德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诱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思想品德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假问题充斥课堂
有些老师为了营造所谓的“热闹的课堂”和“师生互动”体现学生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会提出一些无关痛痒、没有思考意义的假问题。譬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明白了吗”这样的提问。这些问题的“虚假的、无实际意义的提问”暴露出教师对所教知识理解不深,对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没有很好的研究。
2.课堂提问过多、过紧
有些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一堂课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有点难度,就会自己把问题的答案给出来。或者着急找出成绩好的同学来回答问题,根本不去询问其他同学,也不给同学留出足够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这样,只有问题没有思考,没有启发,没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使得问题成为装饰,没有任何价值。
3.课堂问题过偏
问题过偏有两重含义:一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太难,使得学生无从下手。或者老师提出的问题太过于简单,使得学生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回答出正确的答案。这些问题都不能使学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和心理的满足感。二是老师只偏重提问成绩好的同学,其他学生则成了观众。时间久了,上课时只会有几位成绩好的同学思考,而其他同学失去了学习、思考的兴趣,对学习也会失去兴趣。
4.课堂提问没有反馈
课堂上,有些老师提出问题后,对学生的回答只注重答案的正确与否,对学生的不全面的回答不加以任何评价和指导,学生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也无法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样无疑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回答问题的信心。也使得提问没有任何意义。
三、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针对以上所述情况,我认为要实现课堂有效提问,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所提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少一些假问题
所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所问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问题的内容应是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教师要围绕这些内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提问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数量
课堂上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数量。问题的深度上,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只有难易适度的问题,才能展开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能引导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数量上要适当,教师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3.提问不宜过偏,应具有层次和梯度
所提问题要结合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并预计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和对答案的处理方法,切忌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在突破重点、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较明确的认识。
4.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让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有良好的收效。所以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来,而不只是部分学生的思考。因此,提问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停顿一段时间后,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无论是否发言,每一个学生都有时间进行思考,思维也就得到了训练。
5.课堂提问后要及时给予反馈
提问后要注意学生的回答。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教师要给予认真的分析和评价,强化学生的学习。避免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依据“三维”目标要求,确定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坎上。
【参考文献】
[1]顾彭飞.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理解与感悟.中学教学参考.2010(20)
[2]吴俊开.浅析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学周刊.2011(07)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新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