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一,它的成功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理解和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笔者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谈谈一些认识。
关键词: C语言 启发式教学 高职教育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目前大多数高校把C语言作为第一门计算机语言进行教学。由于它的抽象性,初学者往往不易理解,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将启发式教学应用于C语言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喜爱。
一、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路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学生苦恼的问题,大多集中在不知如何读书;教师上课的内容太多,进度太快,难以接受;对于多媒体教学不适应,上课的内容有过眼即忘的感觉,等等。这些问题鲜明反映出处于中学与大学转变时期的学生们的状态。许多学生还不明白如何利用大学的自由气氛去自我学习。这是我们的高职教学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对现行的高职教育,人们普遍赞同,它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推理、比较、鉴别和分析,使学生练就审美力,养成判断力,增强想象力,掌握一技之能。高职教育要上课,但上课不是目的;要熟记知识,但记忆亦不是目的,因为知识是无法穷无尽的;要学习专业,但掌握专业技巧同样不是目的,因为时代日新月异,一个人的一生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作为大专院校,教育的真正目在于通过包括上课、争辩、交流、实践、考试等环节养成学生有独力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敢于动手实践的勇气。让学生觉得他们所学到的东西,是靠他们自己的智力和主动动手操作,而不是作为被动的听课者而学到的,我们的教学也就是真正成功的教学了。
培养学生阅读程序和编程能力,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目的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和编写程序的基础,而启发式教学是正是培养这些能力,进而提高学生阅读程序、编写程序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应该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目的。运用启发式教学要紧紧围绕这一目的,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设计、组织、提出合适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实际问题并通过程序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高职的C语言课程中,教师讲授的时候,学生往往能够明白,但是一旦要求自己独立分析一段程序,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怎样分析,这是许多学生的通病。作为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努力增强教学的启发性,并从思维方法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教学是否具有启发性,不能只从形式上看,不能只追求课堂的热闹,提问的次数,学生发言的人次、时间,而要从实质上看教学是否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活动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提问不一定都具有启发性,过于简单浅显的问题和过于复杂深奥的问题,都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对于简单问题,学生不用去想,而复杂深奥的问题,学生又无从去想。运用启发式教学,也不一定每个问题都要求学生立即正确回答,更不必因为学生对有的问题不能立即回答或答得错误,就觉得启发失当。相反,在费力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加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C语言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来统帅课堂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有一个故事叫《乌鸦喝水》,它所阐述的道理颇耐人寻味。乌鸦想出了办法——填石子,所以喝到了水。打个比方,学生好比乌鸦,知识好比是水。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拿着一瓶知识之水让“乌鸦”喝,而是要培养“乌鸦”想方设法喝到水。因此,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已经不在于能不能把知识之水送进“乌鸦”嘴里,而在于会不会引导“乌鸦”在瓶子很高、瓶口又小,喝不着瓶子里的“知识之水”的情况下开动脑筋,想出办法,解决问题。对于高职教育的教师来说,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有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高职教育的学生底子薄,学习兴趣不浓,不会自主学习等特点,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这对高职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深入学生,认真组织好每一堂课,方能达到高职教学的目的。
1.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认真备课,熟练运用启发式教学。
对于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绝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懂它,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使学生从传统的“听而有得”的被动局面转移到“思而有得”的主动局面中来。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必须要教好每一堂课。教师要善于启发,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接受知识,得到能力、智力的培养训练。那么应该如何设计好一堂课,就是每个高职教师值得深究的问题。学生最先接触知识的是教材,因此教材是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依据。运用启发式教学必须深入理解分析教材,熟练掌握教材与内容知识的组织形式,并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能力水平、学习习惯了如指掌,才能在课前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设计、组织好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根据情况的变化,因势利导,启发得当,从而在学生理解错误的时候,引向正确;在学生不能回答问题的时候,启迪思路;在学生体会肤浅的时候,导向深入;在学生意见相持的时候,心中有数。总而言之,即使课堂情况发生意外变化,教师也能够驾驭整个课堂,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要熟练运用启发式教学,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综合使用提问、讨论与讲解、讲述等方法,增强教学的启发性。
要增强教学的启发性,主要是看教师能否提出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激发思维积极活动问题。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思考,急于思考,便于思考。因此教师的启发性还必须得法、适当,否则学生就不知从何入手。当然,运用启发教学,不是整堂课都是教师问,学生答,要根据教材知识点特点和学生情况,把问答、讨论与讲解、讲述配合使用,以问题突出重点,以讨论发散难点,再以讲解解决问题与难题,以讲述覆盖知识点,启发学生思维积极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讲授“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时,在分析三种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分析出它们的共同点,小结出特点,教师结合以前所学过知识,通过讲述循环结构的定义和应用场合,进一步展示循环结构的三个要素(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循环条件及循环体),在此基础上分析典型案例问题,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循环变量的初值是多少?怎样创建循环终止条件?怎样找出循环体语句?随后教师介绍实现循环结构的三种语句(for语句,while语句,do-while语句),以及各自的语法和执行过程,并分别实现三个案例(为了进一步的教学,最好在黑板上板书),接下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三种语句都可以实现循环结构,那么用哪一个更好?有什么样的区别?怎样选择合适的循环语句?最后怎样找出循环的三要素?再通过两个实例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且独自完成程序的设计,并通过师生点评和总结,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最后让学生思考“我们的时钟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运行,要用程序解决此问题,应该怎么办?”引发下节课的内容“循环嵌套”。
这样讲述与启发提问归纳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既节省了时间,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如果“启不得法”便会“启而不发”。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并巧妙运用方可收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之功效。那么,究竟如何启发才能奏效呢?下面是本人在C语言程序教学的几种方法:
1.以旧带新,比中见异,对比教学。
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在比较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比如在讲循环转移语句(break与continue语句)时就可以使用如下的两个程序段: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也就是通过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结语
先进的教学方法能赋予启发以丰富的内涵。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明确: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认识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已经由向学生奉送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发现真理。特别是像C语言程序设计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课程,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教学过程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启发,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我们
的课堂教学将会出现全新的局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朱建芳,李学军主编.易学易教C语言.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8.
[3]胡秋梅.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及其教师角色探讨.科技广场,2007.6:154.
[4]张春燕,张丽.面向能力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研究.时代教育,2007.7:16.
关键词: C语言 启发式教学 高职教育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目前大多数高校把C语言作为第一门计算机语言进行教学。由于它的抽象性,初学者往往不易理解,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将启发式教学应用于C语言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喜爱。
一、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路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学生苦恼的问题,大多集中在不知如何读书;教师上课的内容太多,进度太快,难以接受;对于多媒体教学不适应,上课的内容有过眼即忘的感觉,等等。这些问题鲜明反映出处于中学与大学转变时期的学生们的状态。许多学生还不明白如何利用大学的自由气氛去自我学习。这是我们的高职教学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对现行的高职教育,人们普遍赞同,它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推理、比较、鉴别和分析,使学生练就审美力,养成判断力,增强想象力,掌握一技之能。高职教育要上课,但上课不是目的;要熟记知识,但记忆亦不是目的,因为知识是无法穷无尽的;要学习专业,但掌握专业技巧同样不是目的,因为时代日新月异,一个人的一生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作为大专院校,教育的真正目在于通过包括上课、争辩、交流、实践、考试等环节养成学生有独力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敢于动手实践的勇气。让学生觉得他们所学到的东西,是靠他们自己的智力和主动动手操作,而不是作为被动的听课者而学到的,我们的教学也就是真正成功的教学了。
培养学生阅读程序和编程能力,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目的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和编写程序的基础,而启发式教学是正是培养这些能力,进而提高学生阅读程序、编写程序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应该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目的。运用启发式教学要紧紧围绕这一目的,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设计、组织、提出合适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实际问题并通过程序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高职的C语言课程中,教师讲授的时候,学生往往能够明白,但是一旦要求自己独立分析一段程序,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怎样分析,这是许多学生的通病。作为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努力增强教学的启发性,并从思维方法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教学是否具有启发性,不能只从形式上看,不能只追求课堂的热闹,提问的次数,学生发言的人次、时间,而要从实质上看教学是否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活动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提问不一定都具有启发性,过于简单浅显的问题和过于复杂深奥的问题,都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对于简单问题,学生不用去想,而复杂深奥的问题,学生又无从去想。运用启发式教学,也不一定每个问题都要求学生立即正确回答,更不必因为学生对有的问题不能立即回答或答得错误,就觉得启发失当。相反,在费力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加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C语言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来统帅课堂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有一个故事叫《乌鸦喝水》,它所阐述的道理颇耐人寻味。乌鸦想出了办法——填石子,所以喝到了水。打个比方,学生好比乌鸦,知识好比是水。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拿着一瓶知识之水让“乌鸦”喝,而是要培养“乌鸦”想方设法喝到水。因此,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已经不在于能不能把知识之水送进“乌鸦”嘴里,而在于会不会引导“乌鸦”在瓶子很高、瓶口又小,喝不着瓶子里的“知识之水”的情况下开动脑筋,想出办法,解决问题。对于高职教育的教师来说,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有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高职教育的学生底子薄,学习兴趣不浓,不会自主学习等特点,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这对高职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深入学生,认真组织好每一堂课,方能达到高职教学的目的。
1.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认真备课,熟练运用启发式教学。
对于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绝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懂它,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使学生从传统的“听而有得”的被动局面转移到“思而有得”的主动局面中来。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必须要教好每一堂课。教师要善于启发,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接受知识,得到能力、智力的培养训练。那么应该如何设计好一堂课,就是每个高职教师值得深究的问题。学生最先接触知识的是教材,因此教材是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依据。运用启发式教学必须深入理解分析教材,熟练掌握教材与内容知识的组织形式,并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能力水平、学习习惯了如指掌,才能在课前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设计、组织好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根据情况的变化,因势利导,启发得当,从而在学生理解错误的时候,引向正确;在学生不能回答问题的时候,启迪思路;在学生体会肤浅的时候,导向深入;在学生意见相持的时候,心中有数。总而言之,即使课堂情况发生意外变化,教师也能够驾驭整个课堂,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要熟练运用启发式教学,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综合使用提问、讨论与讲解、讲述等方法,增强教学的启发性。
要增强教学的启发性,主要是看教师能否提出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激发思维积极活动问题。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思考,急于思考,便于思考。因此教师的启发性还必须得法、适当,否则学生就不知从何入手。当然,运用启发教学,不是整堂课都是教师问,学生答,要根据教材知识点特点和学生情况,把问答、讨论与讲解、讲述配合使用,以问题突出重点,以讨论发散难点,再以讲解解决问题与难题,以讲述覆盖知识点,启发学生思维积极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讲授“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时,在分析三种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分析出它们的共同点,小结出特点,教师结合以前所学过知识,通过讲述循环结构的定义和应用场合,进一步展示循环结构的三个要素(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循环条件及循环体),在此基础上分析典型案例问题,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循环变量的初值是多少?怎样创建循环终止条件?怎样找出循环体语句?随后教师介绍实现循环结构的三种语句(for语句,while语句,do-while语句),以及各自的语法和执行过程,并分别实现三个案例(为了进一步的教学,最好在黑板上板书),接下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三种语句都可以实现循环结构,那么用哪一个更好?有什么样的区别?怎样选择合适的循环语句?最后怎样找出循环的三要素?再通过两个实例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且独自完成程序的设计,并通过师生点评和总结,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最后让学生思考“我们的时钟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运行,要用程序解决此问题,应该怎么办?”引发下节课的内容“循环嵌套”。
这样讲述与启发提问归纳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既节省了时间,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如果“启不得法”便会“启而不发”。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并巧妙运用方可收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之功效。那么,究竟如何启发才能奏效呢?下面是本人在C语言程序教学的几种方法:
1.以旧带新,比中见异,对比教学。
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在比较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比如在讲循环转移语句(break与continue语句)时就可以使用如下的两个程序段: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也就是通过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结语
先进的教学方法能赋予启发以丰富的内涵。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明确: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认识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已经由向学生奉送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发现真理。特别是像C语言程序设计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课程,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教学过程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启发,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我们
的课堂教学将会出现全新的局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朱建芳,李学军主编.易学易教C语言.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8.
[3]胡秋梅.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及其教师角色探讨.科技广场,2007.6:154.
[4]张春燕,张丽.面向能力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研究.时代教育,2007.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