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师德”不放松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ge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学为人师。学校也只有牢牢咬定“师德”不放松,才能保证学校的长治久安和旺盛的生命力。
  
  一、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在我校最近搞的一次问卷调查中,超过85%的学生认为“好教师”的标准应该包括“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在问卷调查中98%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关注程度对自己的成长有影响,73%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关注程度对自己的成长影响很大。那么,我校是如何培养教师的“师爱”的呢?
  1.加强舆论宣传。我校订阅了《人民教育》、《江苏教育》、《河北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班主任》、《邢台教研》、《中国教育报》等10多种教育报刊,每有感人至深的优秀文章,我们都利用例会时间组织教师学习,从思想上向教师灌输爱生如子的观念。
  2.开展师生互助和互找优点活动。为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师爱意识,本学期我们组织开展了师生互助和互找优点活动。具体做法是,任课教师按比例分包学生,每周至少和分包学生座谈一次,既可以一起座谈也可以分批座谈;既可以谈学习也可以谈思想、谈生活。通过座谈沟通师生思想,密切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感情。每两周搞一次师生互找优点活动 ,通过活动激励强化师生的互信、互助、互爱意识。
  3.开展“师生情”演讲比赛。本学期,我们准备搞一次“师生情”演讲比赛,通过讲述师生学习、生活中真实的、感人的故事,使浓浓的师生情得到进一步凝聚和升华,进而成为师生积极进取的无限动力。
  因此,我们说,师爱可以有力地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
  
  二、重才能,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学高为师。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不断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才能的教师呢?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
  2.坚持授人以“渔”。现代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创新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不是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知识。
  3. 提高授课艺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有才能的教师总是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情境,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4. 掌握现代技术,不断满足学生需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时代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一个有才能的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网络知识,从教师的角度多方搜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资源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5.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代教育要以人为本,不能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教师必须尽可能运用多元化的评估技术、力求科学、客长,学生每有优秀表现或重大违纪,我们就及时记录在册然后请学生和家长签名,这样家长能够及时、详细地了解到孩子在校的纪律、学习、劳动等各方面的表现。同时我们也通过电话、手机及时和有关家长进行联系,了解到学生在家的各种表现。这些为我们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我们长期坚持这种信息交换,通过与家长的联系,彼此达成共识,共同优化育人环境。
  
  三、乐教勤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
  
  教师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为之感到欣慰。人的一生是应该有个明确的目的,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
  为了引导教师走向这一最高境界,我校利用橱窗开辟了“前辈在我心中” “梁中优秀教师”“梁中学子”三个板块,把教育界前辈、表现优秀的教师和近几年走进高校的梁中学生的照片放在橱窗内,并附事迹介绍。使广大教师深切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先辈为榜样。另外,为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我们把学校的一些空地分给他们种菜,下午第四节课校领导和教师一起锻炼身体,老师本人或直系家属有重大疾病(意外伤害)领导班子成员都亲自前去慰问。这些措施都极大地感动了教师,激发了他们以校为家、校荣我荣的意识,从而乐教勤业。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城县梁村学区)
其他文献
【摘要】信仰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它会激励人们跳出自身利益的狭隘天地,它会使受到日常生活习惯和琐碎物质利益窒息的灵魂,重新恢复那种开朗、那种雅致、那种高尚。  【关键词】道德教育 信仰 心灵 真实 根基    一、当前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课时的要求和各种德育活动的安排,到庞大严密的组织和众多的人员投入,可以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和政府像我们这样重视道德教育,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我们的道德教育实
期刊
现代教育大力提倡量化管理,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分值显示。但在实践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体会,虽然学校制度、条例及与之相配套的检查等这些硬管理手段很齐备,但仅仅作为被动管理,一旦有所松懈,便会乱作一团,且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一种软管理的手段,作为对硬管理的一个有效的补充呢?    一、“软管理”的前提是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把握学生的“自然群落”    在接到一个新班级时,适时
期刊
【摘要】教师必须在平时的语言教学中重视对课文的阅读,让学生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体味文章的语言情感,理解文章感悟的内涵。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教学;精读背诵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学科的特殊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文的阅读,让学生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体味文章的语言情感,理解文章感悟的内涵。  
期刊
【摘要】和谐是当今时代压倒一切的主题。有了和谐,就有了发展。如何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和谐的班集体、和谐的教学模式、和谐的教育合力,事关合格人才的培养,因此是每一个教师尤其是中学校长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和谐校园构建    要构建和谐校园,就要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实施和谐教育。和谐教育的实质,是力求使学校教育诸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
期刊
生活实践型的真实情境作文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回归现实,回归生活,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让学生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为此,我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开展活动、展现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捕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要从抓住学生身上发生的细微小事引导学生入手    我班有一个身材瘦小的男孩,他很聪明,只在将精力放在听觉上,稍一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总是对答如流;而一旦将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挖掘,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组织课堂讨论,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下面就如何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谈谈我的体会。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创设良好探究氛围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在组建学习小组时,以前后两座四人一组或同桌一组。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和同桌讨论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创新的途径,养成创新的习惯,是必要而且可能的。    一 、发扬民主    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从而保持心理自由,以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分析理解问题,充分地表现和发展自己的发散思维,而无须压
期刊
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基础交流领域的深刻改革,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摆在首要位置。大力加强德育,强调成才先成人,以“学会做人”为主要内容,弘扬传统美德和党史的优良传统,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持以学科德育为渠道,抓住知识点和教育点的结合,把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更加生动、扎实、
期刊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实在是落后而又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做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