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女儿在我办公桌上写家庭作业,忽然,她伸出右手说:“妈妈,我大拇指上有个东西,硬硬的,中指上也有,好痛!”我一看,在那只稚嫩、白皙的小手上竟然长着两个硬邦邦的茧子。毫无疑问,那是写作业留下的痕迹。那一刻,我心中有一根弦被拨动了,作业留给孩子的究竟是什么?是这样一个略显突兀的茧子,还是帮助孩子发展心智的梯子?这引起了我对作业问题的深刻反思。
作为一位数学教师,我一直认为,对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一直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就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学生通过对各种习题的练习,将所学知识内化的一个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做好作业,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对于教师而言,作业就像一把尺子,能量出学生的问题与不足,也可以量出教师教学的纰漏。如今,不知何时开始,作业却步入令人尴尬的境地:学生厌作业、烦作业;教师为批改而焦头烂额,为学生拖欠作业而揪心冒火。如何扭转这一不良局面,使学生爱上作业、爱上数学?增“质”远胜于加“量”,我认为可以考虑从几个方面入手,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以求作业“外化于形”而“内化于心”。
一、从灵活处理教材入手:合理删添,让作业成为学生乐于享受的美餐
教材是专家们的智慧结晶。教材上的作业设计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并不是为某一个班或某一部分学生量身定做的,它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基础,灵活处理教材,补充教材,修改教材,做教材的“主人”。
例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P20~21“4的乘法口诀”。
教材在练一练中安排了三道题,第一题求相同加数的和以及乘法算式;第二题主要是有关4的乘法算式;第三题结合图形填写算式。学生在掌握4的乘法口诀后,解决这些问题不存在困难,于是第一、二题我精选了其中一部分题目之后,又增设了如下问题:
此题的设计,使学生体验到知识应用的灵活性,沟通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数学认知水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从调动学生创造性入手:自主设计,让作业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
教师偶尔将设计权让位于学生,让学生自编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为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认真理解教材,并回顾课堂学习的主要知识、重难点,思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可能要搜集本学科、跨学科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相关资料,从而找出问题的最佳提问角度和答案。这样就促使学生认真听课,也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增添了学习信心。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P73~74“一天的时间”。
在学了24时计时法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主设计题目,部分学生的作业设计得很精彩,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智慧。
生1:爸爸要出差了,他下午17:00下班,从单位到火车站大约需要1小时,爸爸能赶上19:00出发的火车吗?
生2:爸爸明天就要乘飞机回来了,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爸爸12:40从某城出发,下午13:40到达,你知道我们离某城几千米吗?
生3:我今天早上6:20起床,穿衣用10分钟,洗脸刷牙用15分钟,吃早饭20分钟,我能赶上7:00的公交车吗?
生活是智慧生成的源泉,学生能把数学作业与生活世界相联结,并且在数学作业与生活的联结处,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如此精彩,会看到学生的智慧在不断闪现。自主参与作业设计,改变了学生被动作业的局面,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自主作业还能够充分展示学生才艺特长、张扬个性,使全体学生各尽所长、各尽其思、各展其能。自主作业,真正成了学生展示智慧与个性的舞台,成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乐园,成了学生生命智慧成长的地方。
三、从学生的适应性入手:关注差异,让作业成为学生树立自信的阶梯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受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必须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作业,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P47~48“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在学了新知之后,我出示了两道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一道题进行解答。
①把下面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再求出它的周长。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8厘米、宽4厘米),可以拼成什么图形?要求拼出的图形,不用量也能计算出周长。
第①题是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较基本题型,简单的拼摆给学生直观的视觉,从而检查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第②题既能检查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情况,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等。以下就是学生在作业中拼摆出的图形:
总之,对数学作业,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对于成绩较落后的学生,通过作业让其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对于优秀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更应该在作业过程中发展思维。这样就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从作业中有所收获,让作业使每一个学生树立起自信的阶梯。
四、从增加趣味性入手:形式新颖,让作业成为学生的益智游戏
作业需要一定量的积累,但如果盲目加大作业量,试图通过大量的操练使学生记住知识、熟练技能,其作业必定低效。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形式上还需费一番工夫。“趣”则“趋”,形式新颖的、富有趣味性的作业形式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学中玩,玩中学,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五、从强化合作互动入手:智慧抽奖,让作业成为学生自主激励的乐园
思维提升题一直是学生所畏惧的,我们面对的是基础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为了尽可能避免“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我尝试每天在家庭作业中安排一题“智慧题”。
完成方式除了独立完成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完成:
1.组建“智囊团”。三五个学生成立一个“智囊团”,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共同完成智慧作业。
2.求助“亲友团”。让家长也参与孩子的智慧作业,形成愉快的合作伙伴。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成了增进亲情的过程。
讲评方式:每次作业都请一位“小老师”进行讲评,讲评后把正确的作业放进抽奖箱,每周进行一次抽奖仪式。作业被抽中的学生就成为本周的“智慧幸运星”,可以得到一份小小的礼品。通过这样的活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包括学习困难生)都可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推敲,只有尽可能地优化每一个环节,才能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作业的效果。
(责编侯艳星)
作为一位数学教师,我一直认为,对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一直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就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学生通过对各种习题的练习,将所学知识内化的一个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做好作业,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对于教师而言,作业就像一把尺子,能量出学生的问题与不足,也可以量出教师教学的纰漏。如今,不知何时开始,作业却步入令人尴尬的境地:学生厌作业、烦作业;教师为批改而焦头烂额,为学生拖欠作业而揪心冒火。如何扭转这一不良局面,使学生爱上作业、爱上数学?增“质”远胜于加“量”,我认为可以考虑从几个方面入手,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以求作业“外化于形”而“内化于心”。
一、从灵活处理教材入手:合理删添,让作业成为学生乐于享受的美餐
教材是专家们的智慧结晶。教材上的作业设计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并不是为某一个班或某一部分学生量身定做的,它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基础,灵活处理教材,补充教材,修改教材,做教材的“主人”。
例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P20~21“4的乘法口诀”。
教材在练一练中安排了三道题,第一题求相同加数的和以及乘法算式;第二题主要是有关4的乘法算式;第三题结合图形填写算式。学生在掌握4的乘法口诀后,解决这些问题不存在困难,于是第一、二题我精选了其中一部分题目之后,又增设了如下问题:
此题的设计,使学生体验到知识应用的灵活性,沟通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数学认知水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从调动学生创造性入手:自主设计,让作业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
教师偶尔将设计权让位于学生,让学生自编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为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认真理解教材,并回顾课堂学习的主要知识、重难点,思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可能要搜集本学科、跨学科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相关资料,从而找出问题的最佳提问角度和答案。这样就促使学生认真听课,也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增添了学习信心。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P73~74“一天的时间”。
在学了24时计时法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主设计题目,部分学生的作业设计得很精彩,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智慧。
生1:爸爸要出差了,他下午17:00下班,从单位到火车站大约需要1小时,爸爸能赶上19:00出发的火车吗?
生2:爸爸明天就要乘飞机回来了,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爸爸12:40从某城出发,下午13:40到达,你知道我们离某城几千米吗?
生3:我今天早上6:20起床,穿衣用10分钟,洗脸刷牙用15分钟,吃早饭20分钟,我能赶上7:00的公交车吗?
生活是智慧生成的源泉,学生能把数学作业与生活世界相联结,并且在数学作业与生活的联结处,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如此精彩,会看到学生的智慧在不断闪现。自主参与作业设计,改变了学生被动作业的局面,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自主作业还能够充分展示学生才艺特长、张扬个性,使全体学生各尽所长、各尽其思、各展其能。自主作业,真正成了学生展示智慧与个性的舞台,成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乐园,成了学生生命智慧成长的地方。
三、从学生的适应性入手:关注差异,让作业成为学生树立自信的阶梯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受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必须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作业,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P47~48“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在学了新知之后,我出示了两道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一道题进行解答。
①把下面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再求出它的周长。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8厘米、宽4厘米),可以拼成什么图形?要求拼出的图形,不用量也能计算出周长。
第①题是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较基本题型,简单的拼摆给学生直观的视觉,从而检查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第②题既能检查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情况,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等。以下就是学生在作业中拼摆出的图形:
总之,对数学作业,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对于成绩较落后的学生,通过作业让其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对于优秀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更应该在作业过程中发展思维。这样就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从作业中有所收获,让作业使每一个学生树立起自信的阶梯。
四、从增加趣味性入手:形式新颖,让作业成为学生的益智游戏
作业需要一定量的积累,但如果盲目加大作业量,试图通过大量的操练使学生记住知识、熟练技能,其作业必定低效。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形式上还需费一番工夫。“趣”则“趋”,形式新颖的、富有趣味性的作业形式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学中玩,玩中学,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五、从强化合作互动入手:智慧抽奖,让作业成为学生自主激励的乐园
思维提升题一直是学生所畏惧的,我们面对的是基础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为了尽可能避免“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我尝试每天在家庭作业中安排一题“智慧题”。
完成方式除了独立完成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完成:
1.组建“智囊团”。三五个学生成立一个“智囊团”,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共同完成智慧作业。
2.求助“亲友团”。让家长也参与孩子的智慧作业,形成愉快的合作伙伴。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成了增进亲情的过程。
讲评方式:每次作业都请一位“小老师”进行讲评,讲评后把正确的作业放进抽奖箱,每周进行一次抽奖仪式。作业被抽中的学生就成为本周的“智慧幸运星”,可以得到一份小小的礼品。通过这样的活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包括学习困难生)都可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推敲,只有尽可能地优化每一个环节,才能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作业的效果。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