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一切都是预设好的。如有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环节需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的答案是什么,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如何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这种教学形式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由于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性,使教学变成了知识灌输的过程。那么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叶澜教授曾经做过这样精辟的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同构共建,融为一体,这要求我们应当为生成去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
一、有效的预设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的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只有充分的预计,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预设主要应该思考三个问题。第一是教学目标的定位。这为整个师生互动确定了方向,为材料的选择与推进提供了一个停止的位置。第二是学生学习时的思考过程。这为起始材料的选择与环节的梯度把握提供了依据。第三是该学习内容的内涵与外在的逻辑结构是怎样的。这使知识结构接近于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动态的生成是有效课堂的体现
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生成可分为两种,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怎样预设才能有效生成:
首先要充分预设,灵活生成。如,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当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认为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时,除少数学生保持沉默外,许多学生都已经知道 了“是双数或各位上是0、2、4、6、8”的结论。这时,教师灵活的在“对未知的探索”与“对猜想的验证”这两种预设中,选择“对猜想的验证”,并通过“你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结论吗?”这一学习活动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成功地建构了知识意义,还经历了 “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形成结论”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2、灵动预设,机智生成。如: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一课的巩固练习为例,教师的教学预设分三个层次:第一层,简单应用,巩固认识;第二层,灵活运用,形成策略;第三层,综合运用,获取技巧。显然,这样的预设只考虑了学生课前的知识储备,忽略了学生课中“做数学”的经验积累——学生在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各数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和也能被3整除”的事实经验,这为学生灵活应用规律进行判断做好了策略上的准备。实际教学中,学生有可能主动跳出课前第一预设(巩固认识)和第二预设 (形成策略)而直接进人第三预设 (获取技巧),如果教师还机械地将学生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受到影响。这时教师可以机智地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进行整合,主动让学生到台前唱“主角”,通过质疑和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获得不同的发展,使原本机械的教学预设在师生的共同创造中变得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活力。
3、摒弃预设,创造生成。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课前预设时给学生一个条件,余下部分是整体图形的1/4,让学生摆出一种大三角形后得出单位“1”的概念。但在上课时意想不到的是,学生不仅摆出了大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1/4,而且还摆出了一个分散的图形,认为它也应该是整体的1/4。而这步在原先的教学预设中是根本不存在的。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果断的放弃了预设,让学生继续摆,通过比较的出:单位“1”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些图形,从而发散到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这样摒弃原先的预设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预设之外去捕捉精彩的生成
无论怎样完美的课堂,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它总会有偏差、有瑕疵。因为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预料到的,哪怕你预设再充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那么,在教师预设之外,如何捕捉精彩的生成,就要靠教师随机应变的把握了。
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的言语,才能充满智慧的火花,才能充满数学课所具有的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但如果某节课从头到尾都是非预设下的生成,要么是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造成的,要么也有可能是教师对课研究得不深入造成的。我认为一节课它体现的生成应该更多的是教师预设下的生成。生成,因预设而精彩,而那些“不曾预约的精彩” 只有教师对课堂上这些生成性因素进行巧妙把握,才能提升了我们课堂教学的价值,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也才能让学生的灵性得以真正释放。
作者单位:盐城市响水县张集中心小学
一、有效的预设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的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只有充分的预计,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预设主要应该思考三个问题。第一是教学目标的定位。这为整个师生互动确定了方向,为材料的选择与推进提供了一个停止的位置。第二是学生学习时的思考过程。这为起始材料的选择与环节的梯度把握提供了依据。第三是该学习内容的内涵与外在的逻辑结构是怎样的。这使知识结构接近于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动态的生成是有效课堂的体现
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生成可分为两种,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怎样预设才能有效生成:
首先要充分预设,灵活生成。如,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当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认为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时,除少数学生保持沉默外,许多学生都已经知道 了“是双数或各位上是0、2、4、6、8”的结论。这时,教师灵活的在“对未知的探索”与“对猜想的验证”这两种预设中,选择“对猜想的验证”,并通过“你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结论吗?”这一学习活动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成功地建构了知识意义,还经历了 “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形成结论”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2、灵动预设,机智生成。如: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一课的巩固练习为例,教师的教学预设分三个层次:第一层,简单应用,巩固认识;第二层,灵活运用,形成策略;第三层,综合运用,获取技巧。显然,这样的预设只考虑了学生课前的知识储备,忽略了学生课中“做数学”的经验积累——学生在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各数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和也能被3整除”的事实经验,这为学生灵活应用规律进行判断做好了策略上的准备。实际教学中,学生有可能主动跳出课前第一预设(巩固认识)和第二预设 (形成策略)而直接进人第三预设 (获取技巧),如果教师还机械地将学生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受到影响。这时教师可以机智地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进行整合,主动让学生到台前唱“主角”,通过质疑和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获得不同的发展,使原本机械的教学预设在师生的共同创造中变得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活力。
3、摒弃预设,创造生成。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课前预设时给学生一个条件,余下部分是整体图形的1/4,让学生摆出一种大三角形后得出单位“1”的概念。但在上课时意想不到的是,学生不仅摆出了大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1/4,而且还摆出了一个分散的图形,认为它也应该是整体的1/4。而这步在原先的教学预设中是根本不存在的。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果断的放弃了预设,让学生继续摆,通过比较的出:单位“1”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些图形,从而发散到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这样摒弃原先的预设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预设之外去捕捉精彩的生成
无论怎样完美的课堂,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它总会有偏差、有瑕疵。因为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预料到的,哪怕你预设再充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那么,在教师预设之外,如何捕捉精彩的生成,就要靠教师随机应变的把握了。
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的言语,才能充满智慧的火花,才能充满数学课所具有的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但如果某节课从头到尾都是非预设下的生成,要么是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造成的,要么也有可能是教师对课研究得不深入造成的。我认为一节课它体现的生成应该更多的是教师预设下的生成。生成,因预设而精彩,而那些“不曾预约的精彩” 只有教师对课堂上这些生成性因素进行巧妙把握,才能提升了我们课堂教学的价值,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也才能让学生的灵性得以真正释放。
作者单位:盐城市响水县张集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