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软件成为了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微时代自媒体软件种类繁多、输出量大、传播性快、渗透性强等特征促使高校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也呈现出了文化娱乐网络虚拟化、价值认知模糊迷茫化、价值追求个性多元化、价值取向功利现实化等新的趋势,使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一定的困境。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微时代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政教育由线下向线上的转变,提升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内容宽度、思想深度和人文温度,是当下做好网络思政工作之需。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网络思;路径探究
1 微时代大学生使用网络自媒体的现状分析
据数据调查分析,微时代背景下,100%的大学生在校园内选择使用手机和互联网等新型自媒体软件,他们的手机中主流的自助媒体软件有微博、微信、QQ、 抖音视频、创意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等 APP,且每天使用 自媒体的时间大部分在 4 个小时以上,使用时间较长,缺乏理性控制,除了在课余时间使用手机、电脑自媒体,在课堂上也频繁地看手机打游戏等,机不离手,“低头族”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业成绩。
1.1 沉溺网络虚拟世界,人生理想空虚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互联 网和自媒体裹挟着全球发展,无孔不入地影响着人们 的工作、学习与生活,高校大学生群体电脑、手机的使用率已经普遍,其用途也不再仅限于电话通讯和学习交流,更多的是通过电脑和手机等进行交友、娱乐、游
戏。一方面,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能够较好地使用互联网共享资源,快速便捷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知识,以及在虚拟社区中进行交友和娱乐;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学生不能理性地使用网络自媒体,长时间沉溺在网络游戏中,无心向学。湖南环境生物職业技术学院去年清退了一批因沉溺网游成绩未达标的学生,华中科技师范大学也将 18 名学生的本科学历转成专科,这两起事件一经媒体报道之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两起事件的背后,究其最终原因,是大部分学生缺乏人生理想,深陷在虚拟的网络社区和小众圈子中,在虚拟的 网络世界中寻求刺激和自我价值,并不能很好地将“现实中的我”和“虚拟中的我”进行有效整合,最终荒废了自己学业,毁了自己的前途。
1.2 缺乏网络舆情认知,价值观念模糊
微时代背景下,电视广播、报纸媒体等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已经逐渐被网络自媒体取代,网络自媒体成为了人们生活娱乐、工作交友的重要社交平台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流意识和思想价值的传播。微时代下的网络环境比较复杂,鱼龙混杂,这就会出现 一些居心叵测的不良分子在网络上恶意散布谣言、传播负面思想、散布消极言论,甚至故意诋毁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这就使得大学生在通过观看视频、浏览信息时,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言论的影响,容易遭受蒙蔽。大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三观还在塑造期,且缺乏一定的人生经历和社会阅历,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看法还缺乏相应的辨别能力,他们很容易被网络多元文化及价值观的影响,从而出现片面否定国家先进文化和主流思想、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现象,进而影响自身的价值观念。这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也是一种极大的冲击。
1.3 人际关系较为淡漠,集体意识淡薄
微时代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开放、共享、便捷的网络精神家园,但另一方面也相应地缩减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圈子,有很多学生在手机和互联网上非常活跃,但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却喜欢独来独往,缺乏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他们更多地注重个人主义,而淡化集体意识,如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常常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相对于为实现国家繁 荣昌盛、民族发展大业经久不衰的远大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当代大学生更注重当下,其价值实践也更为功利化和现实化,集体意识相对要淡薄一些。
2 微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2.1 网络思政教育主阵地受挤压,话语权下降
在大学生用网的情况调查中,数据显示,“娱乐消遣”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占比高达 71.9%。网络的泛娱乐化倾向,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网络中最为流行的是短视频、直播、微电影等新型传播方式,其以内容短小、娱乐性强、传播性快的特征对大学生群体有着极强的吸引力,网络环境存在的隐秘性、不稳定性使得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受到多方面的挑战,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网络大 V 散布一些违背主流思想的意识和价值观念产生的不良影响尤为凸出。这无疑会对传统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大学生长时间使用网络。
2.2 网络思政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吸引力不足
当前,各高校为了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质量,不断摸索开通了学校易班、微信微博公众号等网络媒介,并想尽办法让学生关注和阅读浏览,但真正的育人效果并不明显。大部分高校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把线下的思政内容生搬硬套到线上,并没有真正地深化其内容及创新发布话题和推文的形式,还是遵循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注重理论说教,缺乏创新,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大学生的注意,话题和推文点击率低。如借助易班平台开展端午节、中秋节等一些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目的是为了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但是由于活动推出的形式较为单一,吸引力不足。
3 微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 的路径探究
(1)主动占领“微平台”阵地,拓展网络思政工作的宽度微时代具有信息短小、扩散迅速、传播广泛等显著特征,易于被受众接受,因此,高校要正确把握自媒体网络的优势,搭建“微平台”,占领话语主阵地。
(2)积极开展“微主题”教育,挖掘网络思政工作的深度。高校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发育特征,积极开展系列形式创新、内容丰富、贴近时代的“微主题”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放在首位,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网络思政教育活动。如拍摄“我和我的祖国”短视频,组织学生线上观看爱国主义电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认同感;在线上开展党团知识竞赛、主题征文比赛、漫画书画比赛、微视频大赛等,引导大学生关注国家时事政治,提高思想政治意识。
参考文献:
[1] 刘辉.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智库时代,2019(20).
[2] 董超.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
作者简介:柴玲玲,女,山东协和学院,研究生,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网络思;路径探究
1 微时代大学生使用网络自媒体的现状分析
据数据调查分析,微时代背景下,100%的大学生在校园内选择使用手机和互联网等新型自媒体软件,他们的手机中主流的自助媒体软件有微博、微信、QQ、 抖音视频、创意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等 APP,且每天使用 自媒体的时间大部分在 4 个小时以上,使用时间较长,缺乏理性控制,除了在课余时间使用手机、电脑自媒体,在课堂上也频繁地看手机打游戏等,机不离手,“低头族”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业成绩。
1.1 沉溺网络虚拟世界,人生理想空虚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互联 网和自媒体裹挟着全球发展,无孔不入地影响着人们 的工作、学习与生活,高校大学生群体电脑、手机的使用率已经普遍,其用途也不再仅限于电话通讯和学习交流,更多的是通过电脑和手机等进行交友、娱乐、游
戏。一方面,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能够较好地使用互联网共享资源,快速便捷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知识,以及在虚拟社区中进行交友和娱乐;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学生不能理性地使用网络自媒体,长时间沉溺在网络游戏中,无心向学。湖南环境生物職业技术学院去年清退了一批因沉溺网游成绩未达标的学生,华中科技师范大学也将 18 名学生的本科学历转成专科,这两起事件一经媒体报道之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两起事件的背后,究其最终原因,是大部分学生缺乏人生理想,深陷在虚拟的网络社区和小众圈子中,在虚拟的 网络世界中寻求刺激和自我价值,并不能很好地将“现实中的我”和“虚拟中的我”进行有效整合,最终荒废了自己学业,毁了自己的前途。
1.2 缺乏网络舆情认知,价值观念模糊
微时代背景下,电视广播、报纸媒体等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已经逐渐被网络自媒体取代,网络自媒体成为了人们生活娱乐、工作交友的重要社交平台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流意识和思想价值的传播。微时代下的网络环境比较复杂,鱼龙混杂,这就会出现 一些居心叵测的不良分子在网络上恶意散布谣言、传播负面思想、散布消极言论,甚至故意诋毁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这就使得大学生在通过观看视频、浏览信息时,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言论的影响,容易遭受蒙蔽。大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三观还在塑造期,且缺乏一定的人生经历和社会阅历,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看法还缺乏相应的辨别能力,他们很容易被网络多元文化及价值观的影响,从而出现片面否定国家先进文化和主流思想、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现象,进而影响自身的价值观念。这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也是一种极大的冲击。
1.3 人际关系较为淡漠,集体意识淡薄
微时代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开放、共享、便捷的网络精神家园,但另一方面也相应地缩减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圈子,有很多学生在手机和互联网上非常活跃,但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却喜欢独来独往,缺乏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他们更多地注重个人主义,而淡化集体意识,如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常常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相对于为实现国家繁 荣昌盛、民族发展大业经久不衰的远大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当代大学生更注重当下,其价值实践也更为功利化和现实化,集体意识相对要淡薄一些。
2 微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2.1 网络思政教育主阵地受挤压,话语权下降
在大学生用网的情况调查中,数据显示,“娱乐消遣”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占比高达 71.9%。网络的泛娱乐化倾向,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网络中最为流行的是短视频、直播、微电影等新型传播方式,其以内容短小、娱乐性强、传播性快的特征对大学生群体有着极强的吸引力,网络环境存在的隐秘性、不稳定性使得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受到多方面的挑战,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网络大 V 散布一些违背主流思想的意识和价值观念产生的不良影响尤为凸出。这无疑会对传统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大学生长时间使用网络。
2.2 网络思政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吸引力不足
当前,各高校为了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质量,不断摸索开通了学校易班、微信微博公众号等网络媒介,并想尽办法让学生关注和阅读浏览,但真正的育人效果并不明显。大部分高校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把线下的思政内容生搬硬套到线上,并没有真正地深化其内容及创新发布话题和推文的形式,还是遵循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注重理论说教,缺乏创新,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大学生的注意,话题和推文点击率低。如借助易班平台开展端午节、中秋节等一些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目的是为了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但是由于活动推出的形式较为单一,吸引力不足。
3 微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 的路径探究
(1)主动占领“微平台”阵地,拓展网络思政工作的宽度微时代具有信息短小、扩散迅速、传播广泛等显著特征,易于被受众接受,因此,高校要正确把握自媒体网络的优势,搭建“微平台”,占领话语主阵地。
(2)积极开展“微主题”教育,挖掘网络思政工作的深度。高校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发育特征,积极开展系列形式创新、内容丰富、贴近时代的“微主题”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放在首位,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网络思政教育活动。如拍摄“我和我的祖国”短视频,组织学生线上观看爱国主义电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认同感;在线上开展党团知识竞赛、主题征文比赛、漫画书画比赛、微视频大赛等,引导大学生关注国家时事政治,提高思想政治意识。
参考文献:
[1] 刘辉.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智库时代,2019(20).
[2] 董超.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
作者简介:柴玲玲,女,山东协和学院,研究生,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