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新课程下思品教育存在的问题
1、用旧知识教育新学生。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据有关资料分析,现代社会的大学毕业生,5年后就有一半知识陈旧;10年之后,基本过时。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必须不断进行自身的“继续教育”,过去那种“一本教案用半生”的做法,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还有很多老师喜欢照本宣科,所用的讲义已经泛黄,有的都“破烂不堪”了,“讲义用了一年又一年,一点新知识也没有,听着也没意思。”现在学生有电脑的很多,不像以前那样信息闭塞了,很多知识大家可以上网自学。而有些老师图省事从网上摘点资料作讲义,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自然不会买账。
2、用题海战追求记分数。人们望子成龙心切,极力把子女送进升学率高的学校,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上好的小学、好的中学,继而获得上大学的“入门证”。正是人们的这种高期望心理和环境氛围,反过来又促使学校拼命打时间战,题海战,抓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给“应试教育”推波助澜。学校,老师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成绩。靠什么来提高学生成绩呢?只有靠使人疲劳的题海。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做题还是做题。
3、用满堂灌束缚新思维。一直以来,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成了被罐输的“容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学生对政治课越学越没劲,只是被动地应付。“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轻视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轻视学生心理世界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只强调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记忆。而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七彩的经验世界,对同一个问题表现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决策略,教师不能简单按照自己或课本中的逻辑来对学生的理解做出非对即错的评价,而应透视学生的理解,洞察他人的思考方式和经验,做出相应的教学引导、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二、新课改应创新教学方法
(一)重视前奏,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精炼、贴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思维和求知欲,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课进行前,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多媒体导入法。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导入时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引用动画图片、诗歌朗诵、歌曲等形式,达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引用故事导入法。中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他们熟悉的或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给学生听,也能提升其兴致,进而导入新课。
(二)注重课中,引导教学课堂的活跃化。现代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实施教学改革,优化课堂结构,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下功夫。“座谈会”教学法。教师应巧妙设置话题,引导他们畅所欲言。这样上课时学生的热情往往相当高,大家踊跃发言。针对具体问题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会感觉意犹未尽。这时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渴望课堂教学的延续。“辩论赛”教学法。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知识,一方面使学生更加全面展示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成就感。在辩论开始前,教师应适当点拨,启发引导,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示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辩论结束时,教师应当对本次辩论进行及时的总结。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针对正反两方的同学的表现,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客观且具有知识延伸性的评价。“辩论式”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不仅掌握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小舞台”教学法。在思品课中偶尔插入小品,能让同学们在身心放松的同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学生一方面能够将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表演出来,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望,另一方面又能引发思考,使学生真正领会到在不同的社会场所,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应该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
三、新课程教学方式的体会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发学生兴趣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且尽可能大大超出学生的预期,让学生怀着由惊奇引起的理智感上的震动进行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
2、师生情感交融。学生的学科情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一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在老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
3、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思想品德老师应以学生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从关注学习过程到关注学习结果,从关注教材内容的组织设计到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设计,从关注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到关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从关注外部管理到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行动。
4、相互沟通,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学生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进行控制,在讨论中对立的观点的冲突,在交流中建立更完整的表达,合作学习可将知识负担分布到各个学生上、从而可以使学生完成单个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培养合作能力。
5、教学方式多样化。思想品德教学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多谋体的教学资源,辅之以图表,影视图片等手段尽量使教学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习思维、培养学生能力,采用多种手段,要求学生勤思多学,大胆实践创新,把学生从学习兴趣中迸发出来的高涨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的自觉性,逐步地引向对学习内容的探究,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一、新课程下思品教育存在的问题
1、用旧知识教育新学生。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据有关资料分析,现代社会的大学毕业生,5年后就有一半知识陈旧;10年之后,基本过时。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必须不断进行自身的“继续教育”,过去那种“一本教案用半生”的做法,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还有很多老师喜欢照本宣科,所用的讲义已经泛黄,有的都“破烂不堪”了,“讲义用了一年又一年,一点新知识也没有,听着也没意思。”现在学生有电脑的很多,不像以前那样信息闭塞了,很多知识大家可以上网自学。而有些老师图省事从网上摘点资料作讲义,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自然不会买账。
2、用题海战追求记分数。人们望子成龙心切,极力把子女送进升学率高的学校,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上好的小学、好的中学,继而获得上大学的“入门证”。正是人们的这种高期望心理和环境氛围,反过来又促使学校拼命打时间战,题海战,抓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给“应试教育”推波助澜。学校,老师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成绩。靠什么来提高学生成绩呢?只有靠使人疲劳的题海。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做题还是做题。
3、用满堂灌束缚新思维。一直以来,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成了被罐输的“容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学生对政治课越学越没劲,只是被动地应付。“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轻视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轻视学生心理世界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只强调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记忆。而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七彩的经验世界,对同一个问题表现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决策略,教师不能简单按照自己或课本中的逻辑来对学生的理解做出非对即错的评价,而应透视学生的理解,洞察他人的思考方式和经验,做出相应的教学引导、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二、新课改应创新教学方法
(一)重视前奏,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精炼、贴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思维和求知欲,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课进行前,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多媒体导入法。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导入时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引用动画图片、诗歌朗诵、歌曲等形式,达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引用故事导入法。中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他们熟悉的或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给学生听,也能提升其兴致,进而导入新课。
(二)注重课中,引导教学课堂的活跃化。现代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实施教学改革,优化课堂结构,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下功夫。“座谈会”教学法。教师应巧妙设置话题,引导他们畅所欲言。这样上课时学生的热情往往相当高,大家踊跃发言。针对具体问题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会感觉意犹未尽。这时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渴望课堂教学的延续。“辩论赛”教学法。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知识,一方面使学生更加全面展示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成就感。在辩论开始前,教师应适当点拨,启发引导,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示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辩论结束时,教师应当对本次辩论进行及时的总结。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针对正反两方的同学的表现,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客观且具有知识延伸性的评价。“辩论式”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不仅掌握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小舞台”教学法。在思品课中偶尔插入小品,能让同学们在身心放松的同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学生一方面能够将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表演出来,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望,另一方面又能引发思考,使学生真正领会到在不同的社会场所,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应该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
三、新课程教学方式的体会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发学生兴趣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且尽可能大大超出学生的预期,让学生怀着由惊奇引起的理智感上的震动进行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
2、师生情感交融。学生的学科情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一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在老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
3、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思想品德老师应以学生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从关注学习过程到关注学习结果,从关注教材内容的组织设计到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设计,从关注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到关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从关注外部管理到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行动。
4、相互沟通,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学生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进行控制,在讨论中对立的观点的冲突,在交流中建立更完整的表达,合作学习可将知识负担分布到各个学生上、从而可以使学生完成单个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培养合作能力。
5、教学方式多样化。思想品德教学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多谋体的教学资源,辅之以图表,影视图片等手段尽量使教学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习思维、培养学生能力,采用多种手段,要求学生勤思多学,大胆实践创新,把学生从学习兴趣中迸发出来的高涨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的自觉性,逐步地引向对学习内容的探究,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