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围绕“政治上引导、业务上指导、生活上关心”开展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做到“起点高、要求严、培训实”,使新教师在一年见习期内顺利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
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理论认识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所实现的变化与发展,这种变化与发展不仅体现在外在的教学行为上,也存在于教师内在的教学观念之中,是一个包括知、情、意、行在内的综合体系的完善。这一变化最初从某个局部开始,可能是专业知识结构的变化重组,趋向科学合理;可能是专业技能的提高与完善;可能是专业情感的升华与教育信念的坚定;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更较合理有效,最终都将指向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集中代表了教师发展的意义。我所理解的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不仅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地研究和批判性反思;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在师生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新入职教师主要指师范院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出任教职或其他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刚踏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教师。从教师职业生涯来看,新教师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一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它不仅决定着教师的去留,同时直接关系到新教师的未来发展。
二、新入职教师特点与专业化成长的现实困惑
(一)新入职教师特点
首先,新入职教师难以胜任教学工作岗位。就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新入职教师在学校里接受的主要是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而缺乏实践性知识。
其次,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新入职教师在头几年的教学中往往靠自己盲目探索或是盲目简单模仿,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三,新入职教师缺乏责任心。
第四,新入职教师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性。原因之一,在日常工作中,园长存有“三不”思想,即不放心、不放手、不信任,往往把幼儿园各项任务压在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师身上;原因之二,是出于青年教师自身心理的一种自我原谅,反正我们刚进园,反正我最小,不懂是正常的,错了也可原谅。
(二)新入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现实困惑
首先,对新教师来讲,面临的是—个全新的阶段,其间会有很对不适应,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理论与实践不断整合与反思。
其次,对新教师职业的憧憬和期望与现实的落差易使新入职教师降低职业信念。
另外,有些新入职教是无法适应现实教育环境,感到自己未做好专业准备或觉得职业选择错误,对教育工作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强烈的职业焦虑和挫败感。
三、新入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一)强化师德教育,是提高新教师素质的首要条件。
我们的做法是:第一,举办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题培训。第二,强化制度管理。第三,实施导师制。(二)锤炼教育教学基本功,是提高新教师素质的重要抓手。建立学习化校园,促教师专业化成长;同伴互助,创建浓郁学习氛围。
(三)分层培训为新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
1、对新教师培训:我们着重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给她们找一个好的师傅;其次,经常组织她们学习,如听讲座、听课、评课等;最后,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课堂教学比武等,为她们成长搭建平台。
2、开展园本培训及各种活动,促老教师专业化成长,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开展教育、教研活动,提高老教师的文化素质。
3、为新教师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首先,外出听课学习,即“外地学习一次,书面反思一次,当众汇报一次”。其次,承办研讨活动。研究要从本人实际出发,由小到大、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最后,与结对幼儿园互动。开展园园结对、师徒结对。形成了良性的“师徒链”。
(四)客观正确的评价为新入职教师提供成长动力
1、学校领导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强调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实施同事之间的评价;由评价者和评价对象配对,促进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扩大交流渠道;制订评价者和评价对象认可的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注重长期的发展目标。
2、强调对新入职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就是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较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评价。全面了解评价对象的工作表现,把握教师的发展倾向和发展需求,修正评价过程中的晕轮效应、趋同效应等引起的各种偏差。
3、评价也注重新入职教师的个体差异。由于新教师在个性心理、职业素养、教学风格、交往类型和工作背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评价应根据这种差异,确立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评价重点以及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每位新教师提出改进建议、专业发展目标和进修计划等。
新入职教师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应特别注意三个关键要素:一是“背景”,即人的行为要素要放在特定背景下评价才能得到真正理解;二是“个人感受”,质性评价必须理解评价对象个人丰富多彩的经历、愿望和想法;三是“定性资料”,不是寻找个人行为之间的定量关系,而是在纯自然的条件下观察、收集评价信息;与此同时,通过新入职教师自我反思的途径开展评价活动,要求教师学会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记录有关事件以及建立自我剖析档案,并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与合作,最终养成反思的习惯和形成良好的反思技能。
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理论认识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所实现的变化与发展,这种变化与发展不仅体现在外在的教学行为上,也存在于教师内在的教学观念之中,是一个包括知、情、意、行在内的综合体系的完善。这一变化最初从某个局部开始,可能是专业知识结构的变化重组,趋向科学合理;可能是专业技能的提高与完善;可能是专业情感的升华与教育信念的坚定;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更较合理有效,最终都将指向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集中代表了教师发展的意义。我所理解的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不仅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地研究和批判性反思;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在师生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新入职教师主要指师范院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出任教职或其他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刚踏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教师。从教师职业生涯来看,新教师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一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它不仅决定着教师的去留,同时直接关系到新教师的未来发展。
二、新入职教师特点与专业化成长的现实困惑
(一)新入职教师特点
首先,新入职教师难以胜任教学工作岗位。就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新入职教师在学校里接受的主要是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而缺乏实践性知识。
其次,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新入职教师在头几年的教学中往往靠自己盲目探索或是盲目简单模仿,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三,新入职教师缺乏责任心。
第四,新入职教师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性。原因之一,在日常工作中,园长存有“三不”思想,即不放心、不放手、不信任,往往把幼儿园各项任务压在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师身上;原因之二,是出于青年教师自身心理的一种自我原谅,反正我们刚进园,反正我最小,不懂是正常的,错了也可原谅。
(二)新入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现实困惑
首先,对新教师来讲,面临的是—个全新的阶段,其间会有很对不适应,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理论与实践不断整合与反思。
其次,对新教师职业的憧憬和期望与现实的落差易使新入职教师降低职业信念。
另外,有些新入职教是无法适应现实教育环境,感到自己未做好专业准备或觉得职业选择错误,对教育工作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强烈的职业焦虑和挫败感。
三、新入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一)强化师德教育,是提高新教师素质的首要条件。
我们的做法是:第一,举办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题培训。第二,强化制度管理。第三,实施导师制。(二)锤炼教育教学基本功,是提高新教师素质的重要抓手。建立学习化校园,促教师专业化成长;同伴互助,创建浓郁学习氛围。
(三)分层培训为新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
1、对新教师培训:我们着重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给她们找一个好的师傅;其次,经常组织她们学习,如听讲座、听课、评课等;最后,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课堂教学比武等,为她们成长搭建平台。
2、开展园本培训及各种活动,促老教师专业化成长,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开展教育、教研活动,提高老教师的文化素质。
3、为新教师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首先,外出听课学习,即“外地学习一次,书面反思一次,当众汇报一次”。其次,承办研讨活动。研究要从本人实际出发,由小到大、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最后,与结对幼儿园互动。开展园园结对、师徒结对。形成了良性的“师徒链”。
(四)客观正确的评价为新入职教师提供成长动力
1、学校领导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强调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实施同事之间的评价;由评价者和评价对象配对,促进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扩大交流渠道;制订评价者和评价对象认可的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注重长期的发展目标。
2、强调对新入职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就是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较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评价。全面了解评价对象的工作表现,把握教师的发展倾向和发展需求,修正评价过程中的晕轮效应、趋同效应等引起的各种偏差。
3、评价也注重新入职教师的个体差异。由于新教师在个性心理、职业素养、教学风格、交往类型和工作背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评价应根据这种差异,确立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评价重点以及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每位新教师提出改进建议、专业发展目标和进修计划等。
新入职教师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应特别注意三个关键要素:一是“背景”,即人的行为要素要放在特定背景下评价才能得到真正理解;二是“个人感受”,质性评价必须理解评价对象个人丰富多彩的经历、愿望和想法;三是“定性资料”,不是寻找个人行为之间的定量关系,而是在纯自然的条件下观察、收集评价信息;与此同时,通过新入职教师自我反思的途径开展评价活动,要求教师学会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记录有关事件以及建立自我剖析档案,并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与合作,最终养成反思的习惯和形成良好的反思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