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优化教学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fyw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的学情分析是开展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思维、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在教学中应树立“以学定教”的理念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从学生的既有知识、学习兴趣、认知角度出发,整合教材资源,化繁为简,探索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从学生的“爱”与“怕”着手,巧妙记忆,化难为易,提高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出发,寻求生活中案例,贴近生活,学生思维自然绽放,提高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从视频试验着手,理解知识原理。
  关键词:以学定教;课堂教学;历史与社会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36-03
  一、困惑与思考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学生步入中学,起初对包罗万象的历史与社会课很感兴趣,但是,伴随着一次次的考试,课堂上的多样的“声音”,渐渐消失。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一个问题问下去如石沉大海,击不起一点波澜。教师不得不练就自问自答这个“绝活”,以便于把本堂知识讲完。这样的课堂教学浮于表面,不仅使学生的听课效率大大降低,甚至也打击了教师教学积极性,这样的恶性循环于教学不利。
  经历过初三中考,作者深深体会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比较尴尬的课程。中考有分数,但分数不高,一般情况下学生考的不好,就会追究责任。普遍认为只是翻翻书找答案的,还考的不好,是态度问题。事实上历史与社会知识内容庞杂,平时不学,考试是抱不了佛脚的。作为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既落实了课堂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
  “以学定教”作为一种理念与实践探索,强调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育观念,还是教学结构上,都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决定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发展规律以及原有基础上调节教学顺序的变化,并做出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而不是根据教材让他们填鸭式学习。
  二、尝试与改进
  在平时授课中,大多数教师更多地还是追求教学内容完整、准确,教学环节清晰、流畅,课堂就是按照自己既定的设计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虽然能较好地完成知识传授的目的,但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学生的思维是否有效被激活,则常常被忽略。作者结合七年级上册某些教学片段,探索如何有效分析学情,切实做到“以学定教”,优化课堂教学。
  (一)整合教材,化繁为简。教材的编写是具有一定的学科性,逻辑思维强。但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该如何有效的利用资源整合教材,才能使学生能更快的明白,理解。在讲到《大洲和大洋》这课时,有个知识点是:认识海陆分布特点。
  第一次教学设计:
  师:出示“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从太空看地球,惊奇发现,棕色的陆地被蔚蓝的海洋包围,所以,他说地球应该叫“水球”。到底师“地球”还是“水球”?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师:出示图“世界和陆地面积比较”,从图中比较:海洋和陆地面积?生:海洋占近70%,陆地占近30%,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师:出示图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任一半球海陆比例图。问:从半球上看,哪个水多?从任何一个半球上看,陆地和海洋哪个面积大?生1:东西半球看,东半球陆地多,西半球水多。生2:南北半球看,北半球陆地多,南半球称为水半球。师:东西半球看,东半球陆地多成为陆半球,西半球水多成为水半球;南北半球看,北半球陆地多称为陆半球,南半球水多称为水半球。从任一半球来看,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海洋和陆地分布不平均。
  反思:这部分内容并非本课重点,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宜5分钟左右完成。但在實际授课过程中发现,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比较清楚的认识海陆分布特点。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分析概括能力欠缺,在读图分析图时花费时间长,整个片段教学花了10分钟左右,占了整节课的四分之一。该如何既节省时间又能培养学生能力并落实知识点?作者搜索大量资料,找到视频文件《海洋和陆地》,进行第二次教学设计。
  第二次教学设计:
  师:播放视频《海洋和陆地》,问:从太空看地球,你发现了什么?生1:发现海陆面积的占比,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海洋七分陆地三分。生2:地球是个“水球”。生3:海陆分布不平均,相对来说,北半球、东半球陆地多,南半球、西半球海洋多。师:同学们归纳的很好,从视频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任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反思:第二次教学,视频时间为2分钟,视频中展现了地球和海洋的很多图片,影音结合,学生兴趣大。他们认真观看并记录,直观认识了海陆,并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两次设计教学目标都已达成,但从整堂课的布局和学生的兴趣度来看,引入视频更加高效,它摈弃了教师单一的讲授把复杂的知识通过视频,图、文、声音,三管齐下,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给课堂注入了活力。学生认识事物是有一定过程和规律,它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而这种认知过程往往是由感知事物直观现象而引发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教材内容的整合。由于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薄弱,接受能力欠缺,可适当增加一些帮助理解的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
  (二)巧妙记忆,化难为易。学生对历史与社会是又爱又怕,喜欢它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每节课都可以是纷繁多彩,能学到很多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同时,很怕“记”,一让学生背诵,他们就像霜打的茄子立马“歇菜”。那如何让学生爱上“记”?
  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一再强调记忆是有方法的,记性好是一种能力。学生对教师批评其为懒人,是不甚在意的。如果在整个班级其他同学都在努力背诵,并流利背出时,如果让其承认是能力问题,他们是会很难以接受的。压力促进了动力,在课堂背诵中,他们会很积极主动,当然效果会很明显。教师在遇到一些要背诵的知识点的时候,让学生寻求一些背诵的技巧,好记又好背,提高课堂效率。   片段:七大洲四大洋面积大小比较
  学生归纳排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师:给同学们一分钟时间,牢牢记住七大洲顺序?师:请同学尝试背诵,说说如何记忆?生1:……(记忆混乱)生2: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根据地图记忆,记住大洲面积顺序在图上的几何体记忆。(针对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同学,方法适用)。师: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有方法背诵?(在同学们都摇头后,老师亮出方法)亚非北(被)南美南极欧大洋,即亚非北(被)南美,南极,欧大(打)或者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把首字连在一起,用谐音和停顿来记忆。师:四大洋该如何记忆?生:(齐说)太大印北。师:出示世界地图,从图中看,四大洋相邻分别有几个大洲?分别是?生1:太平洋有五个,分别是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生2:大西洋有五个,分别是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生3:印度洋有四个,分别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生4:北冰洋有三个:分别是北美洲、欧洲、亚洲。生5:太大印北,五五四三。
  反思:学生对有“捷径”的记忆很感兴趣,效果好。记忆是有方法的,也是关联的。平时多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生活习惯,有些艰涩难记的名字或者地理名字,可以用通俗的语言文字甚至英文单词“巧妙记忆”。
  (三)贴近生活,自然绽放。《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本课程将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师该如何利用学生身边资源,让学生感觉“亲切”,更加“熟悉”,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笔者在《带着地图去旅行》的导入部分进行探索。
  第一次设计:片段:课堂导入复习引入:阅读地图,要知道地图的“语言”,你知道地图有哪些基本要素?生: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新课教学:带着地图定向越野(出示课题)师问:你认为越野需要看什么样的地图?生:……
  反思:教师以复习导入新课,本着复习旧知识,调动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入新课的目的。实际上,对教师的接下来的提问“你认为越野需要看什么样的地图?”效果欠佳。在同学们抢着回答地图基本要素之后,沉默了。主要原因是学生概念不清,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越野”。对农村中学的学生而言,知道什么是爬山探险,但不一定知道专业术语“”越野,至少是模糊不确定的,这样的导入激不起学生思维火花,反而使得课堂陷落到了异常沉闷的地步。该如何改进,既能调动学生兴趣,打破沉闷,又与课堂紧密相关。笔者询问相关学生,平时主要娱乐活动,发现学生宅在家里的比较多。大多属于写完作业就玩,基础知识薄弱,生活常识缺乏。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深深感觉要求过高等于没要求,必须从低起点入手,吸引学生眼球。笔者搜索相关时事热门资料,进行修改。
  时事导入:“2013年1月27日,温州3名驴友在乐清爬山,由于不熟悉地形,野外生存经验不足,一人不小心从山崖摔落。”和“2013年 6月23日驴友一行8人穿越温州苍南县莒溪大峡谷,随后在崎岖的山路上,14 岁的小驴友小温在峡谷中失踪。”
  反思:两条新闻导入新课,因为是新闻中曾经热播的话题,学生有些听到过,文中主人翁与他们年纪相仿。以此导入,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就一下子来了兴趣。山崖、地形、野外生存等概念出现在新闻中,跟生活实际相关联,教师适当的配以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第二次尝试导入效果非常好,主要原因在于引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可以更快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再者从学生认知角度,图文結合的新闻报道更加直观,引人入胜,历史与社会课本身是与社会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新闻的引入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习惯。这次改进取得的进展,深深体会在备课时,应注重用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什么知识感兴趣,对怎样的活动有好奇心。在学生学情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的引起共鸣。
  (四)科学依托,有理有据。《水上都市》威尼斯,这课正文有这样的描述“他们在岛屿的低洼处打上木桩,填上土,然后在上面盖起了楼房”,四条木桩如何能支撑如此沉重的房屋?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激发学生兴趣。无意中看到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节目中,释疑解惑,“一张A4纸能承受30千克的重物吗?”
  教学片断:
  师:一张纸能承受30千克的重量吗?生:不能,可能可以……(各种声音)。师:视频实验验证,(截取视频观看:把一张A4纸等分分成六份,卷成圆柱体,均匀放置围成一个圈,上面放上玻璃然后再加砝码,最后试验结果一张A4纸能承受90.8千克重量。)
  通过试验,我们发现一张A4纸能承受多少重量?生:90.8千克。师:威尼斯人的祖先在岛屿的低洼处打上木桩,填上土,然后在上面盖上楼……
  反思:以视频实验讲解,答疑解惑,避免纸上谈兵,激发学生兴趣,理解书本原理,学生的理解更深入。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
  三、成效与反思
  (一)初显成效,兴致高昂。教学是一个不断探讨研究,不断完善的过程,并没有固定不变,万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而课堂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沉闷的课堂会使得乏味的知识更加乏味,学生对其很难产生兴趣。学生需要的是生动活泼,能够激起求知欲的课堂。一个月过去了,学生不仅觉得地理很好学,很好背,而且很有趣。课间能看到部分同学,拿出地图来“辨认”,像脑垂体的南极洲,东北方面有只乌龟拖着一串脚印的是大洋洲……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也是一份巨大的宝藏。尤其是成绩相对薄弱的同学,上课就能记住知识点,增强了学习自信心。教师将“以学定教”的观念牢记心中,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挖掘这份“宝藏”,优化课堂教学,以求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二)路还很长,积极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生的成长是缓慢的过程。学生也是不同的个体,有其独特性。教师应抛弃备课“备三年,用十年甚至更久”的观念。教材在变,学生在变,时代也在变化。一切都在变化,教师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变化发展。
  1.多学习勤反思。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向老教师取经,也可以向区里市里优秀教师取经,也可以向书籍、网络取经。历史与社会教师的队伍中,不乏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创新能力强的老师。如:地理教师罗春改编《小苹果》,红遍全国,在上新课的时候可以有效利用。很多老师都有微信,可以加一些跟学科有关的,如《中国教育报》《历史大学堂》《中国人文地理》《中国人文历史》等,每天有意识的增加一点阅读量,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教师在生活中要多搜集一些素材,运用到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更加生活化,通俗易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事备而后动。孙膑指出:事备而后动,主张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才能用兵作战。教师教书也是这样,进课堂前,要充分备好课。有些教师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缩减备课时间,上课前只是从别的教师那边拿来课件。在教师不熟悉课件的情况下,用课件教书,会让学生跳跃的理解,不符合认知规律,听的云里雾里,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教师要备一节课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不断的磨课,不断的修改。而一节普通的常态课备课时间,可能不足十分之一。
  教师要尊重课堂,尊重学生,做个有备而来的老师,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这样才能在备资源时,更有效的利用資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的有味道,在紧张的学习中,真正做到轻负高质。
  优化课堂教学是不断探索的过程,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树立“以学定教”理念,每堂课增加一点点亮点,积少成多,让学生不仅爱历史,也爱历史与社会课,在课堂中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
  [2]赵林刚:《基于有效学情分析,实现教学课堂优化》,《西藏教育》,2012年12月。
  [3]鲍银霞:《以学定教的基本内涵和实质》,《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4月版。
  [4]韦国锋:《“以学定教”的十年研究》,《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12月版。
  [5]贺亚敏:《以学定教 活力四射—历史与社会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新课程》2011年1月版。
其他文献
摘要:中美的法律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点毋庸置疑。本文通过对美国著名案例“辛普森案”和中国 “杜培武案”进行比较,深层次挖掘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认为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法的认知、法治和人治等方面,掌握了差异之后,我国应适当借鉴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法律文化中的闪光点,结合国情,进一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文化。  关键词:法律文化;法律制度;程序正义  中图分类号:DF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要求国家治理者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念,善于以法治凝聚力量以作用于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进程。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各项内容中,法治改革也是其他各领域改革能够规范进行、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而在依法治国的五个步骤——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中,司法和行政执法在推进国家法治改革与建设道路上的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法治建设;司法改革;行政执法;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社会保障支出是衡量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一国政府治理国家理念的重要体现。2007年到2012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不断增长,主要原因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支出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的增长、社会保障支出的刚性特征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支出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09-02  
期刊
摘要:作为教师,应该是学生快乐学习的组织者,终身发展的奠基人,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关注他们的整体发展。本文是记笔者的一次山东昌乐二中之行,探寻在昌乐二中的教育“桃花源”。  关键词:教育;昌乐二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45-01  带着困惑与迷茫我来到山东省昌乐二中,在近一周的学习时间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激发真情、表露实感,对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鍵词:作文教学;兴趣;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中国式过马路的交通违法者遍地皆是。这种对法律的不尊重,折射出中国人内心极度缺乏法律信仰。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缺失、长期封建专制造成的强权崇拜以及当今法律制度不健全、司法腐败等。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而中国要想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必须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让法律信仰、法治精神深入中国公民的骨髓。  关键词:法律信仰缺失;法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
期刊
摘要:国家要求我们培养出德、智、体、美、劳五好学生。我想,之所以把德放在前面,并不是因为这样顺口,而是国家对此极为重视的表现。什么是“孝”呢?孝就是善事父母。进行“孝”的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本文即针对“孝”的教育展开几点论述。  关键词:“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65-01  想到孝,我不禁联想到两个案例。案例一:几
期刊
摘要:语文是一门囊括万物、包罗万象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学习亦是一种全景式的、多元化的、多方面的学习。而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只有课堂和课本这一狭小封闭的天地。因此,冲破束缚,走向丰富,走出课堂,走向自然和社会,已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学习的奥妙在于大量的阅读、积极地背诵、不断的积淀。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兴趣;课内指导;课外延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也再次成为教师们所议论和探索的焦点之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想构建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需要结合物理教学的现状以及新课标对物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构建高效率的课堂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环节,是在学生和新知识之间创设的较为理想的诱发情境,把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欲望激发起来,使学生明确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的最终目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去学习理论知识。因此,可以说,一节成功的导入将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导入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新的教学理念也要求使用不同的导入法,这也是物理教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