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导学策略,训练习作技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zer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立足于课程理念精神,剖析如何采用习作导学策略,引发学生积极参与习作活动,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关键词: 导学策略 训练方法 习作技巧
  教师立足于2011年版语文课程理念精髓,优化习作导学策略,引发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表达与交流各自的感受。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要求,创造性地开拓学生的习作思维,引导学生娴熟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遣词造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生活中的客观现实,充分表达情感。在习作思维活动的支配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习作活动,训练学生掌握习作技巧,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一、营造愉悦的习作氛围,激发参与习作的兴趣
  习作活动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十分枯燥、无味,运用语言表达较困难,一旦教师布置习作活动时,心中便产生抵触、厌烦和惧怕的心理,习作题目一提出,很多学生面对题目,就会没有表达欲望,没有语言可以表达,或者是心中有千言万语却无从说起。针对这一现象,教师立足于课程理念的精髓,营造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习作活动的氛围,紧扣学生自我表达的需求,激励学生进行自主表达,让学生在愉悦的习作氛围中产生一股有话想说、必说的冲动,以及迫切参与写作的强烈欲望。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四时,教师先复习本组课文内容,讲述作者如何立意、选材、运用语言表达,如何采用修饰性词语、修辞手法、写作方法,并提出:“这一单元的每篇课文分别叙述了什么内容?获得什么启示?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篇课文的哪句话?为什么?”教师创设了已学的课文情境,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语句,表达欲望被激活,纷纷表达观点,进一步巩固文本作者如何表达语言的技巧。教师继续要求学生交流身边的故事,也可以交流平时收集的名人名言,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进行叙述。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交流、补充,教师巡视指导,此时,学生畅所欲言,描述内心和外在的世界,积极参与习作活动。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展习作思维
  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习作内容是否做到自由表达,是否做到真实感动读者。要达到以上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在习作中是否以真实的态度表达、抒发。教师要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关注生活实际,从生活中的人物、景物等,汲取和丰富习作素材,把生活的真实性叙述、描写下来,抒发心中的真实感受。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学生自由选取习作素材,充分发挥学生习作想象能力,自由地抒发心中的情感,把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尽情地抒发出来,标新立异地确立文章中心,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习作思维。
  例如,为了积累习作素材,教师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要求学生记录好活动的经过和感受,把记录下来的材料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并给予补充,从而丰富習作素材内涵。如,组织学生到大街上寻找商家招牌上的错别字,实施“啄木鸟”纠错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清扫公共卫生,开展环境卫生整洁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关爱孤寡老人,定期帮助孤寡老人整理家务,为灾区受灾学生捐款捐物,开展献爱心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活动,在基地活动中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动手参加生产劳动,并要求学生记录下每次参与活动的经过和感想,写好每次的日记。在关注生活实际的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习作素材的内涵。每次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教师要及时抓住习作契机,再指导学生把在参与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动笔写下来。在叙述活动内容时,教师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习作思维时空,联系活动中人与人、人与事的活动情景,构思各种活动情节,想象各种人或事物的心理活动,从立意到安排结构,从平铺叙述到形象描写,引发学生冲破时空限制,激发学生个性思维,发展学生习作想象能力。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二时,教师带着学生实地看看家乡景象,回到教室中观看多媒体呈现的家乡二十年前的景象,通过相互对比,开启了学生习作想象思维,学生自然就会感受到家乡今昔的变化,想象思维时空就会开阔:二十年后的家乡的交通、人民的精神和物质水平会发生哪些变化?将会以什么形象回到家乡、回到母校?如此等等。通过一番想象,学生交流、补充、启发,理清了习作想象思路,运用语言表达自然十分流畅,内容真实、贴切、形象,也会十分感动人、感染人。这种习作活动使学生的静止习作思维转化为动态的习作思维,表达的真情实感十分独特。
  三、运用多样策略,训练习作技巧
  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活动,从文本句子的解读活动中,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从而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在理解文本内涵的过程中,丰富和积累文本的语言;教师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学会有序观察的能力,能把观察到的事物运用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积极、有效激发学生观察、思考和运用语言表达的欲望。
  例如,教师在研读文本内涵时,要求学生多读并背诵文本语句,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句,学会纠正在发音、停顿、语气等方面的错误,逐步提高朗读课文的能力,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积累大量的好词好句和精美片段,领悟和掌握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技巧。对于文本中的空白处,如《穷人》结尾处的空白,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补白,渔夫和桑娜一家又增添西蒙的两个孩子后,生活情景如何?孩子之间是否相互关爱?通过补白活动,丰富文本内容,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或文本要求进一步进行仿写等小练笔活动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加以拓展,丰富文本的思想内涵,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与感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带领学生在春天季节里到校园或野外,指导有序观察野外或校园的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田野里的植物有了哪些变化?要求学生写好观察记录,在小组交流中进行好词好句评比。又如,教师出示“美丽的家乡”挂图,启发学生立足于画面内容,紧扣画中家乡各种景物进行思考想象、互动交流,再动笔叙述家乡的美丽景色。通过观察、交流与写作实践活动,静态的画面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变成动态的,学生写出的文章自然就活了。充满激情的有序观察,会使观察的事物充满生机,写出的内容自然真实、具体、贴切。
  本文系平和县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2015年度课题《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批准号:phxxjykt15-010)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要想通过多媒体课件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活力,媒体课件只有因需而用,使之有机融入语文课堂,确实为课堂教学服务,才能激发课堂教学活力,发挥最大功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多媒体课件 因需而用  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无疑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以“有声有色”的形象教学代替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抽象教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
摘 要: 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将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有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语文高尚情操的陶冶。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共同的学习任务为目标,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助性学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
摘 要: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世界的初期,对外界的事物极其感兴趣,情感异常丰富而脆弱。如何把握住学生的“情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情感 小学语文 重要作用  情感是语文教学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是影响教学活动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没有情感的教育,语文就失去神韵,失去灵魂,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今天,我们必须认识到情感的功能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是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他们对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就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要在40分钟的目标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尽量在“趣”字上做文章。其实,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多种,下面我就根据教学经验和体会,谈谈一些做法。  一、从课堂导入
1.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事实证明,要想学好语文,仅靠学习课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一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便会主动阅读课外读物。随着课外阅读量的不断增长,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便能随之大幅度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不够,我便向家长建议,给孩子买图文并茂的图画书。起初,学生只看图不认字,后来,他们慢慢愿意接受生字,尝试利用拼音拼读。  2.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要鼓励学
摘 要: 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成为改革的重点,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从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学现状出发,提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高年級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1.自主学习能力概述  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自主自觉地进行学习的能力,而不需要老师或家长等人的帮助就能够实现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