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国时期是我国新旧更替的特殊时期,也是我国教育由传统私塾教育向现代学校教育的过渡时期。探究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及编写对当代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及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以《开明国语课本》为对象,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探索其对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及课程教育的启发。
【关键词】: 民国 小学 语文教材 儿童本位 启示
一、引言
民国老课本热的现象一方面能够为孩子们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教育者的目光。有些研究者在指出民国老课本的优势的同时,也对当前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猛烈的批评,认为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有毒”,指出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有“四大缺失”,即“经典的缺失”、“事实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甚至有研究者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对于这些评价,只能说见仁见智,但是民国小学语文教材在出版六七十年之后再度流行也显示出了老课本的价值,也让人们反思现行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促进小学教育的改革。
本文选取《开明国语课本》为研究对象,探索教材编写中“儿童本位”的思想及对当前教材编写的启示。《开明国语课本》(初小),由叶圣陶先生编写,漫画家丰子恺插画,主要供初小学生使用。
“本位”指的是事物的根本或源头。“儿童本位”则指的是以儿童为本,以儿童为中心。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中坚持儿童本位就是要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关注儿童生活和儿童世界,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课文的选取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在以儿童为中心的同时也要对儿童行为和思想进行适当的引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二、 《开明国语课本》中儿童本位的分析
《开明国语课本》全书共四百多篇,在内容上,讲究简单平实,以小见大,自然地讲诉知识及道理;在课文的体裁上,形式多种多样,有小故事、童话、童谣、寓言等等,都符合儿童的阅读兴趣。在整部书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坚持从儿童的立场出发,根据儿童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同时也兼顾差异性,教材富有童心童趣,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又具有真实性。
这套教材的选文以自然及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和发生的事情为主,如《妈妈缝衣服》、《农人种田》、《桃花开了》、《柳条长》、《老鸦喝水》、《我望下面就是家乡》,这些课文是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组一组的田园景色,而课文的呈现以童谣、童话等文学形式,贴近儿童生活,又很有趣味性,同时大量动物拟人化的对话及语言也贴近儿童心理的发展,充满了想象力。如《小萤虫》这篇课文:
小萤虫,点灯笼,飞到西,飞到东,飞到河岸边,小鱼正做梦。飞到花园里,小鸟睡得浓。飞过张家墙,张家姐姐忙裁缝。飞过李家墙,李家哥哥做夜工。小萤虫,点灯笼,点着灯笼飞上天,做颗星儿住天空。
这篇课文以萤火虫为描写对象,用轻松愉快的歌谣为儿童展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萤火虫飞来飞去,看到河岸边鱼儿和花园里的小鸟都在睡觉,张佳姐姐和李家哥哥分别做着自己的事情,同时又把萤火虫比喻成灯笼和天上的星星,激发了儿童的想象力。丰子恺先生的配图也是几笔便勾勒出夜色下安静而又忙碌的意境。这篇小歌谣既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又可以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鼓励儿童观察生活。
叶圣陶先生在选取课文时既考虑了课文的趣味性,同时也注意儿童德育,思想的培养和良好习惯,性格品质及行为的引导。以教材开篇为例,教材第三课《先生早》只有简单的七个字:
“先生,早。”“小朋友,早。”
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表达出我国传统教育中尊师重道的理念,从小便培养孩子们尊敬老师的思想。插图则是两个小朋友向老师鞠躬问好,老师也问小朋友好,用图画交给小朋友鞠躬行礼,非常直观自然。
而教材的第一课和第二课则完全没有课文内容,第一课《早上起来》四格插画,分别是独自刷牙,独自洗脸,吃饭,妈妈带小朋友出门的内容,简单的插画便告诉儿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从课文的目录来看,从第一课《早上起来》到第十三课《明天会》讲述了儿童一整天在学校的活动和学习的过程,包括《早上起来》(清洁,吃饭)、《上学去》(入学)、《先生早》(尊师)、《来拍球》、《我拍白球》(游戏)、《大家看书》(读书)等等活动,知道放学回家《明天会》,插画是学生鞠躬向老师告别,老师面带微笑仿佛在告诉孩子们早些回家,明天继续来学习。课本知识的呈现方式并不是简单乏味的说教,而是通过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情景来告诉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礼仪,尊敬师长;学习和放松结合等等。简单易懂,生活气息浓厚的课文再加上活泼,生动有趣的配图,使得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并且能够引起儿童的兴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民国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本位思想的启示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受到热捧引发了公众对于现行语文教材的反思,从对《开明国语课本》的简单分析来看,民国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本位思想带给我们如下启示:
第一,小学语文教材要坚持儿童本位,不能成人化。有学者认为《开明国语课本》是民国时期最出色的教材之一,这套教材尊重孩子的天性,选取适合孩子阅读的内容,丰子恺先生的插画又充满童趣,课文中没有成人化的说教,课文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遵循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和心理发展的规律。这些特点都值得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者学习。
第二,小学语文教材要贴近儿童生活。教材的内容要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与时俱进。只有贴近儿童生活才能引起儿童阅读的兴趣,也能引起儿童对自己生活的理解和关照。
第三,是小学语文教材对儿童思想和行为的引导不能死板的说教,要以生动活泼的事例和故事讲述道理,让儿童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学会做人,学会
学习。
四、 结语
小学语文教材是儿童最重要的读本之一,小学语文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虽然儿童本位的概念和思想很早便提出来,但是从教材的编写上,并没有贯彻下来。叶圣陶先生在回忆这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经验时说:“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既是儿童,我们的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我想这便是儿童本位最好的表达吧。
参考文献:
[1] 薛寅俊.反对成人化: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本位的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D].温州大学, 2011,12.
[2] 张明.民国小学语文教材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 2013,5.
【关键词】: 民国 小学 语文教材 儿童本位 启示
一、引言
民国老课本热的现象一方面能够为孩子们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教育者的目光。有些研究者在指出民国老课本的优势的同时,也对当前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猛烈的批评,认为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有毒”,指出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有“四大缺失”,即“经典的缺失”、“事实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甚至有研究者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对于这些评价,只能说见仁见智,但是民国小学语文教材在出版六七十年之后再度流行也显示出了老课本的价值,也让人们反思现行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促进小学教育的改革。
本文选取《开明国语课本》为研究对象,探索教材编写中“儿童本位”的思想及对当前教材编写的启示。《开明国语课本》(初小),由叶圣陶先生编写,漫画家丰子恺插画,主要供初小学生使用。
“本位”指的是事物的根本或源头。“儿童本位”则指的是以儿童为本,以儿童为中心。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中坚持儿童本位就是要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关注儿童生活和儿童世界,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课文的选取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在以儿童为中心的同时也要对儿童行为和思想进行适当的引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二、 《开明国语课本》中儿童本位的分析
《开明国语课本》全书共四百多篇,在内容上,讲究简单平实,以小见大,自然地讲诉知识及道理;在课文的体裁上,形式多种多样,有小故事、童话、童谣、寓言等等,都符合儿童的阅读兴趣。在整部书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坚持从儿童的立场出发,根据儿童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同时也兼顾差异性,教材富有童心童趣,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又具有真实性。
这套教材的选文以自然及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和发生的事情为主,如《妈妈缝衣服》、《农人种田》、《桃花开了》、《柳条长》、《老鸦喝水》、《我望下面就是家乡》,这些课文是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组一组的田园景色,而课文的呈现以童谣、童话等文学形式,贴近儿童生活,又很有趣味性,同时大量动物拟人化的对话及语言也贴近儿童心理的发展,充满了想象力。如《小萤虫》这篇课文:
小萤虫,点灯笼,飞到西,飞到东,飞到河岸边,小鱼正做梦。飞到花园里,小鸟睡得浓。飞过张家墙,张家姐姐忙裁缝。飞过李家墙,李家哥哥做夜工。小萤虫,点灯笼,点着灯笼飞上天,做颗星儿住天空。
这篇课文以萤火虫为描写对象,用轻松愉快的歌谣为儿童展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萤火虫飞来飞去,看到河岸边鱼儿和花园里的小鸟都在睡觉,张佳姐姐和李家哥哥分别做着自己的事情,同时又把萤火虫比喻成灯笼和天上的星星,激发了儿童的想象力。丰子恺先生的配图也是几笔便勾勒出夜色下安静而又忙碌的意境。这篇小歌谣既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又可以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鼓励儿童观察生活。
叶圣陶先生在选取课文时既考虑了课文的趣味性,同时也注意儿童德育,思想的培养和良好习惯,性格品质及行为的引导。以教材开篇为例,教材第三课《先生早》只有简单的七个字:
“先生,早。”“小朋友,早。”
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表达出我国传统教育中尊师重道的理念,从小便培养孩子们尊敬老师的思想。插图则是两个小朋友向老师鞠躬问好,老师也问小朋友好,用图画交给小朋友鞠躬行礼,非常直观自然。
而教材的第一课和第二课则完全没有课文内容,第一课《早上起来》四格插画,分别是独自刷牙,独自洗脸,吃饭,妈妈带小朋友出门的内容,简单的插画便告诉儿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从课文的目录来看,从第一课《早上起来》到第十三课《明天会》讲述了儿童一整天在学校的活动和学习的过程,包括《早上起来》(清洁,吃饭)、《上学去》(入学)、《先生早》(尊师)、《来拍球》、《我拍白球》(游戏)、《大家看书》(读书)等等活动,知道放学回家《明天会》,插画是学生鞠躬向老师告别,老师面带微笑仿佛在告诉孩子们早些回家,明天继续来学习。课本知识的呈现方式并不是简单乏味的说教,而是通过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情景来告诉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礼仪,尊敬师长;学习和放松结合等等。简单易懂,生活气息浓厚的课文再加上活泼,生动有趣的配图,使得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并且能够引起儿童的兴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民国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本位思想的启示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受到热捧引发了公众对于现行语文教材的反思,从对《开明国语课本》的简单分析来看,民国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本位思想带给我们如下启示:
第一,小学语文教材要坚持儿童本位,不能成人化。有学者认为《开明国语课本》是民国时期最出色的教材之一,这套教材尊重孩子的天性,选取适合孩子阅读的内容,丰子恺先生的插画又充满童趣,课文中没有成人化的说教,课文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遵循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和心理发展的规律。这些特点都值得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者学习。
第二,小学语文教材要贴近儿童生活。教材的内容要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与时俱进。只有贴近儿童生活才能引起儿童阅读的兴趣,也能引起儿童对自己生活的理解和关照。
第三,是小学语文教材对儿童思想和行为的引导不能死板的说教,要以生动活泼的事例和故事讲述道理,让儿童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学会做人,学会
学习。
四、 结语
小学语文教材是儿童最重要的读本之一,小学语文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虽然儿童本位的概念和思想很早便提出来,但是从教材的编写上,并没有贯彻下来。叶圣陶先生在回忆这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经验时说:“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既是儿童,我们的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我想这便是儿童本位最好的表达吧。
参考文献:
[1] 薛寅俊.反对成人化: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本位的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D].温州大学, 2011,12.
[2] 张明.民国小学语文教材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 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