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术语在科技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术语有科技术语和社会科学术语之分。科技术语具有严密性、简明性、新颖性以及名词化等特点,语义单一,定义相对精确而固定,翻译时相对歧义较少。社会科学术语则具有深厚的语言和文化内涵,以及时代性与学科局限性等特点,翻译时容易产生歧义。
【关键词】: 文化传承;思维习惯;社会科学术语
社会科学术语的翻译可采用意译或直译加注的方法,以利于目的语读者真正理解其术语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同时还可根据术语构词法进行翻译创新。术语涉及的另一个问题是术语命名与翻译背后隐藏的民族思维习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等等。
有中国特色的术语指那些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风土人情而产生的特指名词。目前为止没有特定的理论定义,也有的学者称其为“国俗词语”。虽然没有正式统一的叫法,但是这些词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相同点,那就是中国特有的民族性和文化性很强。这类词语涉及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生活的方方面,反映着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变化。都是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在一定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而且随之时代和社会生活在不断变化,很多词是随着人们精神层面发生变化而体现出来的新术语、新词汇,是社会文化的缩影。而且反映着中国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正因如此,在词典编纂时要找出完全对应的日译词是极其困难的,特别是很用一个简练的译词概括其全部含义。而这些术语的翻译更要求准确、慎重。翻译这类术语时常常采用直译法,即借用原有汉字,并加译注予以说明。或变通借用法或解释性翻译等。本文就参与编纂《汉日大词典》时遇到的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术语为例来进行具体的论证。
一、有关国情的术语
1.直译加注
有中国特色的的术语采用直译的方法在构词和语法上都可以成立,但是通常会有信息的
丢失,或者由于日本受众不了解这些这些词语所包含的的深层信息而容易招致误解,这需要在后面加上适当注释,补偿直译带来的意义损失,以帮助日本受众更好的理解译文,增进他们对汉语文化知识的了解。当然有些早已经被日本的国语辞典收为词条的,一般情况下就不在加注。如:文化大革命、红卫兵、人民公社、大字报等等。但是一些不常见的词或新词就一定要加译注来补偿文化的信息。
如“五保户”一词指的是我国农村缺乏劳动力而又无亲属供养,接受保吃、保穿、保住、
保医疗、保葬等五种保障的住户。翻译时可以直译成「五保戸」、再加注:衣、食、住、医療、埋葬費などの五項目において、世話および保護を受けている在農産の身寄りのない労働力のない世帯をいう。
再如“三个代表”仅仅译成「三つの代表」,不熟悉中国国情的日本人肯定会不了解“代表”的具体内容,因此应当补加注释:江沢民が提唱したスローガン。中国共産党は「先進的生産力の要請」「先進的文化の発展」「広範な人民の根本的利益」の三つの代表であるべきだということ。再如“三峡工程”直译成「三峡プロジェクト」,在家注释:長江の三峡地区に、洪水防止や発電·水運の増強を目的とした多目的ダムの建設プロジェクト」。
还有一些风土人情的术语,一般采用直译法,再加上贴切易懂的译注即可。如“四合院”一词可以直接翻译成「四合院」,后面再加注:中国の北方、特に北京に多く見られる平屋の住宅形式で、中庭を囲んで四方に建物を配している。
2.归化
源于与目的语的某些表达虽然形式不同但内涵相当,或仅有少部分的信息损失,此时不
妨直接套用目的语中的表达方式。这种方法称为“归化”,“归化”照顾了目的语的文化习惯,为目的语受众扫除了理解障碍,读起来比较地道和生动。
例如“铁饭碗”、“大锅饭”,指的是不会被解雇以及无论干好干坏、干多干少、生活待遇上都是一个样的平均主义,既简单又通俗。在日语里找出与此完全对应的译词几乎不可能。但是中有一个近义词「親方日の丸」可变通借用。「日の丸」是日本国旗,是国家的象征。「親方日の丸」是用来讽刺那些自以为工作单位由国家做后盾,不用担心倒闭而缺乏责任心的政府官员和公务员。因此在翻译“铁饭碗”、“大锅饭”等词是不妨变通为「親方五星紅旗(ごせいこうき)(の平均主義)」。
还有一些经济术语如:“承包制”、“自负盈亏”、“横向经济联合”、“外向型经济”、“三角债”等可以分别翻译成「請負制」、「損益自己負担」、「横の経済連係」、「輸出型経済」、焦げ付き債務の連鎖反応」。
3.解释性翻译
有一些词有深层含义而且由于在构词和语法的限制而不能采用直译后加注释的方法,通
常只能解释性的去翻译,才能把原文的是指含义阐释性的翻译出来,这是往往会失去源于的一部分修饰效果,但这是翻译本身的局限性所致。如“下岗”:「もち場を離れる」;“钉子户”:「都市開発による立ち退きを拒否した住民」。
二、中医术语
中医术语是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医学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能任意改变其组成的固定词组或句子,意义基本固定,言简义丰,浓缩性强,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些特点给中日术语的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好在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日本人自古便学习并吸取了我国的中医理论,所以很多中医术语在日语当中早有译名,我们在词典编纂是只要大量的查阅日语的中医资料,都可以找到对应的翻译。中医术语通常采用
1.原文照写,译后采用音读方式。
例如药名和穴位名: 当归——当帰(とうき),陈皮——陳皮(ちんぴ),半夏——半夏(はんげ)。太冲——太衝(たいしょう),太渊——太淵(たいえん)。
还有中医基础理论术语以及一些手法功法:心气虚——心気虚,清热解毒——清熱解毒阴阳——陰陽,滋阴润燥——滋陰潤燥(じいんじゅんそう)。 2.采用日语训读方式
有相当一部分中医术语是以训读直译的方式传入日语的,对这部分术语,翻译时应处理成日语训读方式。如:
命门之火—— 命門の火, 胞衣不下——胞衣下らず,阳损及阴——陽損すれば陰に及ぶ等。
对于没有传入到日语中, 并且日语中找不到与其意义相近的术语, 而且汉字难以理解其义, 翻译时一般采用解释性意译,写上原文, 后面释性的意译方式。如:清热生津——清熱生津(せいねつしょうせい)(体内の熱を下げ、唾液·体液の分泌を促進する),清热退蒸——清熱退蒸(せいねつたいせい)(内熱を去る),抑木扶土——抑木扶土(肝を抑制し、脾を補強する)等。
三、中国菜名
我国的菜名特别是宴席上的菜谱,往往根据会根据盛在盘上之后的形象
起一些华贵、吉利的菜名,如“孔雀开屏”、“双龙戏珠”、“凤凰展翅”等。至于这些菜用什么做和怎么做的,只有品尝之后才知道。而日语的菜名往往根据材料和烹调方法而定。因此翻译中国菜时,需弄清楚材料和基本烹调方法,如炒、炸、蒸、烤、炖等然后再译出,千万不可照搬汉字。如: 清炒虾仁——むきエビ炒め, 软炸里脊——ロースの衣揚げ, 醉蟹——かにの酒漬け, 拔丝山药——山芋の飴煮, 天下第一菜——おこげ料理。
因为日本全国各地都有中国餐馆,一些中国菜也很受日本人的欢迎,从而有了一批固定的名称。如:榨菜——ザーサイ,茴香——ウイキョウ,塌菜——タアサイ,豆苗——トービョウ,米粉——ビーフン,芹菜——キンサイ等。一些菜名也有固定的译名,如:北京烤鸭——北京ダック,涮羊肉——羊肉のしゃぶしゃぶ,麻婆豆腐——マーボ豆腐,叉烧肉——チャーシュ等。这些已经有固定译名的,一般直接用固定译名。
还有一些中国特有的食品,在日本没有固定的译名的一般原文照写,并采用音读方式,再适当加注释的翻译策略。如油条——油(ヨウ) 条(ティヤオ)(棒状に揚げたパン)酱豆腐——醤(チャン) 豆腐(ドゥフ)(発酵させた塩味豆腐)。
以上通过在《汉日大辞典》编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分析了其翻译方法。可以看出这些术语的翻译在本着准确性、简洁性和同时,也要注意本国文化的补注。总之,由中国特色的术语的翻译原则要讲究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我国信息发展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尽量及保存中国特色保留原文化的内容,又要日语的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 陈楚祥.语言国情学与双语词典编纂.[J].辞书研究,1988.
[2] 創医会学術部.漢方用語大辞典[M].東京:日本燎原社,1995.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纂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 王志军.试析国内汉日新词词典的词条翻译问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6).
【关键词】: 文化传承;思维习惯;社会科学术语
社会科学术语的翻译可采用意译或直译加注的方法,以利于目的语读者真正理解其术语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同时还可根据术语构词法进行翻译创新。术语涉及的另一个问题是术语命名与翻译背后隐藏的民族思维习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等等。
有中国特色的术语指那些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风土人情而产生的特指名词。目前为止没有特定的理论定义,也有的学者称其为“国俗词语”。虽然没有正式统一的叫法,但是这些词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相同点,那就是中国特有的民族性和文化性很强。这类词语涉及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生活的方方面,反映着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变化。都是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在一定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而且随之时代和社会生活在不断变化,很多词是随着人们精神层面发生变化而体现出来的新术语、新词汇,是社会文化的缩影。而且反映着中国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正因如此,在词典编纂时要找出完全对应的日译词是极其困难的,特别是很用一个简练的译词概括其全部含义。而这些术语的翻译更要求准确、慎重。翻译这类术语时常常采用直译法,即借用原有汉字,并加译注予以说明。或变通借用法或解释性翻译等。本文就参与编纂《汉日大词典》时遇到的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术语为例来进行具体的论证。
一、有关国情的术语
1.直译加注
有中国特色的的术语采用直译的方法在构词和语法上都可以成立,但是通常会有信息的
丢失,或者由于日本受众不了解这些这些词语所包含的的深层信息而容易招致误解,这需要在后面加上适当注释,补偿直译带来的意义损失,以帮助日本受众更好的理解译文,增进他们对汉语文化知识的了解。当然有些早已经被日本的国语辞典收为词条的,一般情况下就不在加注。如:文化大革命、红卫兵、人民公社、大字报等等。但是一些不常见的词或新词就一定要加译注来补偿文化的信息。
如“五保户”一词指的是我国农村缺乏劳动力而又无亲属供养,接受保吃、保穿、保住、
保医疗、保葬等五种保障的住户。翻译时可以直译成「五保戸」、再加注:衣、食、住、医療、埋葬費などの五項目において、世話および保護を受けている在農産の身寄りのない労働力のない世帯をいう。
再如“三个代表”仅仅译成「三つの代表」,不熟悉中国国情的日本人肯定会不了解“代表”的具体内容,因此应当补加注释:江沢民が提唱したスローガン。中国共産党は「先進的生産力の要請」「先進的文化の発展」「広範な人民の根本的利益」の三つの代表であるべきだということ。再如“三峡工程”直译成「三峡プロジェクト」,在家注释:長江の三峡地区に、洪水防止や発電·水運の増強を目的とした多目的ダムの建設プロジェクト」。
还有一些风土人情的术语,一般采用直译法,再加上贴切易懂的译注即可。如“四合院”一词可以直接翻译成「四合院」,后面再加注:中国の北方、特に北京に多く見られる平屋の住宅形式で、中庭を囲んで四方に建物を配している。
2.归化
源于与目的语的某些表达虽然形式不同但内涵相当,或仅有少部分的信息损失,此时不
妨直接套用目的语中的表达方式。这种方法称为“归化”,“归化”照顾了目的语的文化习惯,为目的语受众扫除了理解障碍,读起来比较地道和生动。
例如“铁饭碗”、“大锅饭”,指的是不会被解雇以及无论干好干坏、干多干少、生活待遇上都是一个样的平均主义,既简单又通俗。在日语里找出与此完全对应的译词几乎不可能。但是中有一个近义词「親方日の丸」可变通借用。「日の丸」是日本国旗,是国家的象征。「親方日の丸」是用来讽刺那些自以为工作单位由国家做后盾,不用担心倒闭而缺乏责任心的政府官员和公务员。因此在翻译“铁饭碗”、“大锅饭”等词是不妨变通为「親方五星紅旗(ごせいこうき)(の平均主義)」。
还有一些经济术语如:“承包制”、“自负盈亏”、“横向经济联合”、“外向型经济”、“三角债”等可以分别翻译成「請負制」、「損益自己負担」、「横の経済連係」、「輸出型経済」、焦げ付き債務の連鎖反応」。
3.解释性翻译
有一些词有深层含义而且由于在构词和语法的限制而不能采用直译后加注释的方法,通
常只能解释性的去翻译,才能把原文的是指含义阐释性的翻译出来,这是往往会失去源于的一部分修饰效果,但这是翻译本身的局限性所致。如“下岗”:「もち場を離れる」;“钉子户”:「都市開発による立ち退きを拒否した住民」。
二、中医术语
中医术语是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医学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能任意改变其组成的固定词组或句子,意义基本固定,言简义丰,浓缩性强,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些特点给中日术语的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好在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日本人自古便学习并吸取了我国的中医理论,所以很多中医术语在日语当中早有译名,我们在词典编纂是只要大量的查阅日语的中医资料,都可以找到对应的翻译。中医术语通常采用
1.原文照写,译后采用音读方式。
例如药名和穴位名: 当归——当帰(とうき),陈皮——陳皮(ちんぴ),半夏——半夏(はんげ)。太冲——太衝(たいしょう),太渊——太淵(たいえん)。
还有中医基础理论术语以及一些手法功法:心气虚——心気虚,清热解毒——清熱解毒阴阳——陰陽,滋阴润燥——滋陰潤燥(じいんじゅんそう)。 2.采用日语训读方式
有相当一部分中医术语是以训读直译的方式传入日语的,对这部分术语,翻译时应处理成日语训读方式。如:
命门之火—— 命門の火, 胞衣不下——胞衣下らず,阳损及阴——陽損すれば陰に及ぶ等。
对于没有传入到日语中, 并且日语中找不到与其意义相近的术语, 而且汉字难以理解其义, 翻译时一般采用解释性意译,写上原文, 后面释性的意译方式。如:清热生津——清熱生津(せいねつしょうせい)(体内の熱を下げ、唾液·体液の分泌を促進する),清热退蒸——清熱退蒸(せいねつたいせい)(内熱を去る),抑木扶土——抑木扶土(肝を抑制し、脾を補強する)等。
三、中国菜名
我国的菜名特别是宴席上的菜谱,往往根据会根据盛在盘上之后的形象
起一些华贵、吉利的菜名,如“孔雀开屏”、“双龙戏珠”、“凤凰展翅”等。至于这些菜用什么做和怎么做的,只有品尝之后才知道。而日语的菜名往往根据材料和烹调方法而定。因此翻译中国菜时,需弄清楚材料和基本烹调方法,如炒、炸、蒸、烤、炖等然后再译出,千万不可照搬汉字。如: 清炒虾仁——むきエビ炒め, 软炸里脊——ロースの衣揚げ, 醉蟹——かにの酒漬け, 拔丝山药——山芋の飴煮, 天下第一菜——おこげ料理。
因为日本全国各地都有中国餐馆,一些中国菜也很受日本人的欢迎,从而有了一批固定的名称。如:榨菜——ザーサイ,茴香——ウイキョウ,塌菜——タアサイ,豆苗——トービョウ,米粉——ビーフン,芹菜——キンサイ等。一些菜名也有固定的译名,如:北京烤鸭——北京ダック,涮羊肉——羊肉のしゃぶしゃぶ,麻婆豆腐——マーボ豆腐,叉烧肉——チャーシュ等。这些已经有固定译名的,一般直接用固定译名。
还有一些中国特有的食品,在日本没有固定的译名的一般原文照写,并采用音读方式,再适当加注释的翻译策略。如油条——油(ヨウ) 条(ティヤオ)(棒状に揚げたパン)酱豆腐——醤(チャン) 豆腐(ドゥフ)(発酵させた塩味豆腐)。
以上通过在《汉日大辞典》编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分析了其翻译方法。可以看出这些术语的翻译在本着准确性、简洁性和同时,也要注意本国文化的补注。总之,由中国特色的术语的翻译原则要讲究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我国信息发展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尽量及保存中国特色保留原文化的内容,又要日语的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 陈楚祥.语言国情学与双语词典编纂.[J].辞书研究,1988.
[2] 創医会学術部.漢方用語大辞典[M].東京:日本燎原社,1995.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纂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 王志军.试析国内汉日新词词典的词条翻译问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