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育是我国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培养终身体育思想的重任,其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革高校体育教育的思路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育改革;终身体育
一、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很明确将高校体育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影响和学生家长理念的影响,目前高校体育教育在观念、目标、体制、内容和方法上依然沿用应试教育教育的模式。
(一)体育教育观念不深
我国改革后的教育理念赋予了高校体育教育更加深刻的理念,不再将体育教育仅仅是作为调节、丰富课程的内容设置,而更多的是强调通过体育教育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但学校和学生二者对这方面的观念理解的还不够深入透彻,因此也未能够贯彻这种思想。目前的高校虽然有对体育教育明确了授课计划,但思想观念上还是依然认为体育教育只是一门选修课而非基本课程,而且体育教育也没有列入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范围,所以也就没有能够引起学生和校方的重视。另外,高校对体育课程的设置比较过于简单化,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自身的体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二)课程内容结构单一
体育教育课程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校方和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就是学校规定的每周2节课程,课外参加的体育活动、社会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活动则被认为是课外群体活动,因此,也就没有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要求的进行锻炼;另一方面,体育教育的内容结构比较单一,更多的体育教学只是一味的灌输某些体育项目的运动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而未能将体育心理学知识、保健学知识、人体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等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对体育学科有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浪潮下,体育教育更加停留于竞技技术和身体素质发展这样的简单知识结构中。
(三)缺乏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育老师的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虽然能保证教学活动的进行游刃有余,但是容易形成惯性,束缚创新的思维方式,固化教学模式,不能随机应变。长久发展下去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负面的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会导致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体育教师过分的强调技术教学,并基于竞技性的运动训练模式为主,更多的是强调以老师教学为主,一味地要求学生机械被动的服从,关心自己教学目标的完成,而忽视了对学生潜能和兴趣爱好的挖掘,很少去考虑自己所传授的东西是否对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有起价值作用。
(四)缺乏有效的教学成果评价体系
受体育教育不是一门基本科、不纳入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科、也不纳入升学考试科等思想观念的影响,无论是校方还是老师都没有制定出一套有效的评估标准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就算是有制定一些考核环节,但都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多大的意义,没能对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锻炼意识、锻炼行为、心理耐受力、团队精神和竞争能力等发展要素施加综合评判,不能对学生认真对待和学好体育科起激发作用,也没能起到促使老师创新教学方法的作用,长远发展下去,就会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五)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差
目前,大多高校的体育教师的体育理论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还是处于低下水平,他们大多都是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培养起来的,接受的知识大多是属于技术型和训练型的,不能很好把握运动心理学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方法方式具有随意性,不能形成系统科学性。更有些体育教师本身并不是体育科班出身,而是出于校方缺乏相关体育课程教学人员而安排顶班的。
二、改革高校体育教育的思路
针对我国体育教育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重新审视高校体育发展策略,创新思维,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发展。
(一)树立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新理念
首先,随着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老旧的传统观念已经慢慢不适应现代的人才教育需求而应该逐渐被淘汰掉。体育教育观念争取与否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所以,作为校方应该采取措施、制定相关的制度完善教育理念,合理改革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模式和教学方法,使这几方面都能在平衡和谐的系统之内发展。其次,需要适当的增加体育教育的课时,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才能适应“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最后,高校要建立课外体育活动激励评价制度,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上组织的体育竞技比赛,通过鼓励他们多参加这样的社会体育活动,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体育的意义,并体会体育锻炼带来的价值。
(二)构建和优化体育课程系统
针对目前体育教育课程结构比较单一枯燥的情况,作为校方要对课程系统进行重新设置优化。体育教育的课程内容是比较多且复杂的,所以需要老师对这些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兴趣程度进行安排,有必要的话可以发放课程安排问卷,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点,以此来对授课的内容进行改进。校方尽可能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内容,内容不一定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运动技能,可以适当覆盖到养生保健、人体科学等实用性比较强的内容,让学生觉得所学的东西是真正能对他们的生活工作起作用的,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到每个个体的身体差异性,而现行的体育教育考核制度正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一些先天不足的学生还是采用了同样的考核标准,这将大大挫伤他们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所以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体育健身和健心的价值理念,制定出注重个体发展、注重能力评价的评价体系。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既要考评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程度,又要关注学生是否在体育教育中获得身心的平衡健康发展,慢慢淡化考试的选拔功能。
(四)改变教学方法
现在的体育教学方法还是停留在老师讲解,学生听课的这种“授与受”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位置,照着老师的教学方式走,颠倒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所以,为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从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来改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老师的辅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要教相关的运动技能技巧,还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方法,学会主动学习。此外,教师要学会运用讨论式、启发式和发现式的教学方法,灵活的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促进、引导作用,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完善知识结构,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针对高校体育教师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低和专业性比较差等现象,校方要整合资源,建立起一直素质高、具有较高体育教育价值观和教学质量观的师资队伍。
三、结语
我国正处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体育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重要的提高全民参与终身体育锻炼觉悟性的重要历史使命,所以高校要树立正确体育教育观念,采取有效合理的发展策略,全面高质量的完成体育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 杨荔平.浅析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1(17):130.
[2] 苏英.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思考[J].体育世界,2010(6):49.
[3] 杨华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体育教学的现代化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育改革;终身体育
一、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很明确将高校体育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影响和学生家长理念的影响,目前高校体育教育在观念、目标、体制、内容和方法上依然沿用应试教育教育的模式。
(一)体育教育观念不深
我国改革后的教育理念赋予了高校体育教育更加深刻的理念,不再将体育教育仅仅是作为调节、丰富课程的内容设置,而更多的是强调通过体育教育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但学校和学生二者对这方面的观念理解的还不够深入透彻,因此也未能够贯彻这种思想。目前的高校虽然有对体育教育明确了授课计划,但思想观念上还是依然认为体育教育只是一门选修课而非基本课程,而且体育教育也没有列入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范围,所以也就没有能够引起学生和校方的重视。另外,高校对体育课程的设置比较过于简单化,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自身的体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二)课程内容结构单一
体育教育课程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校方和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就是学校规定的每周2节课程,课外参加的体育活动、社会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活动则被认为是课外群体活动,因此,也就没有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要求的进行锻炼;另一方面,体育教育的内容结构比较单一,更多的体育教学只是一味的灌输某些体育项目的运动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而未能将体育心理学知识、保健学知识、人体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等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对体育学科有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浪潮下,体育教育更加停留于竞技技术和身体素质发展这样的简单知识结构中。
(三)缺乏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育老师的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虽然能保证教学活动的进行游刃有余,但是容易形成惯性,束缚创新的思维方式,固化教学模式,不能随机应变。长久发展下去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负面的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会导致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体育教师过分的强调技术教学,并基于竞技性的运动训练模式为主,更多的是强调以老师教学为主,一味地要求学生机械被动的服从,关心自己教学目标的完成,而忽视了对学生潜能和兴趣爱好的挖掘,很少去考虑自己所传授的东西是否对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有起价值作用。
(四)缺乏有效的教学成果评价体系
受体育教育不是一门基本科、不纳入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科、也不纳入升学考试科等思想观念的影响,无论是校方还是老师都没有制定出一套有效的评估标准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就算是有制定一些考核环节,但都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多大的意义,没能对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锻炼意识、锻炼行为、心理耐受力、团队精神和竞争能力等发展要素施加综合评判,不能对学生认真对待和学好体育科起激发作用,也没能起到促使老师创新教学方法的作用,长远发展下去,就会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五)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差
目前,大多高校的体育教师的体育理论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还是处于低下水平,他们大多都是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培养起来的,接受的知识大多是属于技术型和训练型的,不能很好把握运动心理学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方法方式具有随意性,不能形成系统科学性。更有些体育教师本身并不是体育科班出身,而是出于校方缺乏相关体育课程教学人员而安排顶班的。
二、改革高校体育教育的思路
针对我国体育教育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重新审视高校体育发展策略,创新思维,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发展。
(一)树立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新理念
首先,随着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老旧的传统观念已经慢慢不适应现代的人才教育需求而应该逐渐被淘汰掉。体育教育观念争取与否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所以,作为校方应该采取措施、制定相关的制度完善教育理念,合理改革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模式和教学方法,使这几方面都能在平衡和谐的系统之内发展。其次,需要适当的增加体育教育的课时,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才能适应“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最后,高校要建立课外体育活动激励评价制度,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上组织的体育竞技比赛,通过鼓励他们多参加这样的社会体育活动,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体育的意义,并体会体育锻炼带来的价值。
(二)构建和优化体育课程系统
针对目前体育教育课程结构比较单一枯燥的情况,作为校方要对课程系统进行重新设置优化。体育教育的课程内容是比较多且复杂的,所以需要老师对这些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兴趣程度进行安排,有必要的话可以发放课程安排问卷,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点,以此来对授课的内容进行改进。校方尽可能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内容,内容不一定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运动技能,可以适当覆盖到养生保健、人体科学等实用性比较强的内容,让学生觉得所学的东西是真正能对他们的生活工作起作用的,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到每个个体的身体差异性,而现行的体育教育考核制度正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一些先天不足的学生还是采用了同样的考核标准,这将大大挫伤他们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所以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体育健身和健心的价值理念,制定出注重个体发展、注重能力评价的评价体系。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既要考评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程度,又要关注学生是否在体育教育中获得身心的平衡健康发展,慢慢淡化考试的选拔功能。
(四)改变教学方法
现在的体育教学方法还是停留在老师讲解,学生听课的这种“授与受”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位置,照着老师的教学方式走,颠倒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所以,为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从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来改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老师的辅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要教相关的运动技能技巧,还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方法,学会主动学习。此外,教师要学会运用讨论式、启发式和发现式的教学方法,灵活的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促进、引导作用,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完善知识结构,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针对高校体育教师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低和专业性比较差等现象,校方要整合资源,建立起一直素质高、具有较高体育教育价值观和教学质量观的师资队伍。
三、结语
我国正处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体育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重要的提高全民参与终身体育锻炼觉悟性的重要历史使命,所以高校要树立正确体育教育观念,采取有效合理的发展策略,全面高质量的完成体育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 杨荔平.浅析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1(17):130.
[2] 苏英.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思考[J].体育世界,2010(6):49.
[3] 杨华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体育教学的现代化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