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十余年的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地感觉到,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大。所谓情感,它是人的大脑对事物与人的需要和观点之间的反映。人是认知与情感合一的高级动物,一刻也不能没有情感,“哀莫大于心死”就是这个道理。而语文教学是作品、老师、学生三者的情感交流。《文心雕龙》说:“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一篇文章的教学,没有“理”就没有灵魂,而没有“情”就没有血肉,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既要讲清文章的“理”,更要说清文章的“情”。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土壤上。知识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情感,才能表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含情感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集。”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特性的学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接受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模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过程,不论是诗歌、散文、小说,甚至议论文、说明文,无不抒发了作者的美好情感。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课文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把握创作者的独特体验和心理轨迹,然后把握作者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意识,从而用美好的情感来教育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也亢奋起来,达到好的目的。
二、在教学中要创设情感场
1、以读激情。文学是借助语言来描写的,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作为语文教师应具备饱含情感色彩的语言,成功的表情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输入,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的、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活生生的形象,对作品内容心领神会,从而收到“其义自现”的效果。如《听潮》一文,文章重在一个“听”字,示范朗读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读,将学生带到大海边,体味大海睡时的宁静、醒时的喧闹、怒时的雄壮。
2、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有人说: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演员,还是一位高明的导演,他能根据教材创作出戏来,设计出闪烁着灵气和光彩的教学环节。上课时,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但绝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教师中心”式的管理,而是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面对一个问题,学生如有自己的看法,鼓励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见解,冲破知识的“禁区”。作为教师来说,不能心存偏见,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用商量的语气、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肯定的手势,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
三、挖掘教材的语文因素,感悟真、善、美
现行语文教材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世界,这其中有诗歌的意境美、小说的形象美、散文的构思美等等,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无不是情的喷涌与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的脉搏。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偷偷”、“钻”用得非常好,非常形象,可引导学生感受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又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有“吃茴香豆”情节,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了一个迂腐、可笑的形象,可通过“多乎哉,不多也”一句,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以孔乙己为代表的读书人的毒害。
四、要使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合一”,融为一体
要使学生动情,教师首先要动情,进入教材的艺术境界。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情感,除了“情感场”的创设外,还要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的参与意识得到充分的调动。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应作传情人,以火去点燃火,以心去发现心。
总之,情感教育不但是对学生的知识活动有很多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关系。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没有情感教育,语文教育就失去了神韵。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土壤上。知识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情感,才能表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含情感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集。”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特性的学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接受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模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过程,不论是诗歌、散文、小说,甚至议论文、说明文,无不抒发了作者的美好情感。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课文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把握创作者的独特体验和心理轨迹,然后把握作者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意识,从而用美好的情感来教育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也亢奋起来,达到好的目的。
二、在教学中要创设情感场
1、以读激情。文学是借助语言来描写的,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作为语文教师应具备饱含情感色彩的语言,成功的表情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输入,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的、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活生生的形象,对作品内容心领神会,从而收到“其义自现”的效果。如《听潮》一文,文章重在一个“听”字,示范朗读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读,将学生带到大海边,体味大海睡时的宁静、醒时的喧闹、怒时的雄壮。
2、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有人说: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演员,还是一位高明的导演,他能根据教材创作出戏来,设计出闪烁着灵气和光彩的教学环节。上课时,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但绝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教师中心”式的管理,而是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面对一个问题,学生如有自己的看法,鼓励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见解,冲破知识的“禁区”。作为教师来说,不能心存偏见,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用商量的语气、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肯定的手势,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
三、挖掘教材的语文因素,感悟真、善、美
现行语文教材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世界,这其中有诗歌的意境美、小说的形象美、散文的构思美等等,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无不是情的喷涌与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的脉搏。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偷偷”、“钻”用得非常好,非常形象,可引导学生感受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又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有“吃茴香豆”情节,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了一个迂腐、可笑的形象,可通过“多乎哉,不多也”一句,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以孔乙己为代表的读书人的毒害。
四、要使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合一”,融为一体
要使学生动情,教师首先要动情,进入教材的艺术境界。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情感,除了“情感场”的创设外,还要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的参与意识得到充分的调动。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应作传情人,以火去点燃火,以心去发现心。
总之,情感教育不但是对学生的知识活动有很多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关系。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没有情感教育,语文教育就失去了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