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整体教学是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它体现了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的完整性,有利于把语篇中所包含的语言结构、语言功能和语言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语篇的整体输入和输出,实现了语篇语境一体化,就给课文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根本的变化,它把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溶于一体,贯穿于课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一条语言习得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下面谈谈笔者在课文整体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第一阶段 (Pre-reading)----整体输入过程
(一)课前预习,是课文整体输入的前提,它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要统筹安排,要有预习计划,要提出预习的要求,以期达到预习的目的。
1. 应用生词表,正确拼读生词,掌握其音、形、义,培养学生“听其音,见其形”的能力。
2. 通读课文,应用注释,弄清大意。
3. 划出语言点、重点句,提出疑难点,并能初步理解。
4. 整理词组、重点句型、疑难句型,并抄录于预习本上,以便检查记忆。
(二)从视听说入手,对课文进行整体的理解。根据不同课型可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如:
1. 主题背景介绍法:主要向学生介绍课文的话题内容和有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内容有个总体印象,激发其阅读的欲望,同时也有助于理解课文,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如在教学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上《Basketball》一课时,就可采取这一方法。
2. 自由讨论法:教师自行设计或运用每课“Pre-read”中的开放型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可以促进推断力和想象力以及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但教师应该多准备一些问题,在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时点拨,避免学生走过场,冷场。
3. 内容预测法: 在自由讨论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兴趣,给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这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4. 新课导入法:新课导入就是把课文的主题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提供的语言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导入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一些影响文章内容理解的关键词语(注意不是所有生词),帮助学生扫除语言上的障碍。方法有:提问,讲故事,设置悬念,联旧引新,直观演示法,图示引导法等。
第二阶段(While-reading)----局部探究过程
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决定了阅读教学按以下程序进行:扫读→跳读→细读。这一程序符合阅读的心理规律及英语教学规律。
(一)扫读(Skimming)----理解课文表层意思
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技巧和获取文章整体信息的能力。为使学生尽快进入情景,阅读前教师可用提问诱导法,就课文内容设置一个个问题,步步深入求得对整篇课文的理解。例如,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上Unit2 Topic3 SectionD有关SARS的文章,就可以这样提问:
1.What’s the name of the serious disease?
2. How serious is it?
3. What did most students do during those days?
4.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event?
通过这样问题的设置,学生不仅整体获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又能增强学以致用的快感,激发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在问题的讨论中,我们的德育目标“关注健康,远离疾病”也顺利得以实现。
(二)跳读(Scanning)----获取文章特定信息
跳读是指为获得特定的信息而进行的符号辨认过程。课文的跳读一般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迅速在文中找到有关问题的范围,提高其阅读速度。
例外,传记类文章也可以时间为轴线,让学生通过找出相应时间数字,快速找出相关信息,以填空形式完成后,文章的脉络与中心也随之清晰。
(三) 细读( Close-reading)----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该环节要求学生领会课文主旨, 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了解课文各段落的主要意思和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以及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先给学生预设目标,引导他们观察和获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具体事实和信息。然后通过填图,填表格,回答问题和列举事件(物)细节等方式检测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情况。比如,在教学《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一课时,教师可通过问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please write down the writer’s ideas in the form
What we should do? What we shouldn’t do?
这样作者意图与文章的中心也一清二楚。
(四)解析(Explaining)----突破语言知识点
正确理解词句意义,掌握语言基础知识是阅读时获取信息的必备条件。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对语篇进行整体理解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知识方面的问题,但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生词问题还是理解问题,都应鼓励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课教学是为了培养阅读技能而不是为了教语法。因此,语言知识的讲解要求简明扼要。
第三阶段(After-reading)----综合运用过程
这是课文整体教学从局部又进入整体的阶段。该环节的任务是对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使信息的吸收得到强化和巩固,同时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这一阶段的操练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语言的交际功能,要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练习,从而提高语篇的综合能力,如概括归纳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要提高逻辑分析能力,首先需提高逻辑词语的把握能力,识别一些体现逻辑关系的连接词,如转折、承接、因果、目的关系的词以及表时间关系的词。提高对这些词的识别能力有助于理清文章的脉络,提高理解能力,因此教学中对这方面的指导十分必要!
具体操作如下
1. 填空
2. 复述课文
① 根据插图或简笔画复述
② 根据段落大意复述
③ 接力式复述
④ 提供关键词复述
3. 改写或仿写,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总之,课文整体教学改变了以往课文教学时对字、词、句的讲述法和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讲读法,课文整体教学使学生既能够“见树”又能“见林”,符合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同时教师能够更合理、更科学地安排教学,精讲精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课文整体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各种思维能力。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课文整体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从而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真正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这一质的转变。
收稿日期:201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