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个默剧演员,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欢乐,然而,笑点爆出的表演背后,是艰难的自我救赎与治愈。
内心的伤痛
姚尚德的父母直到去世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夜之间儿子从阳光灿烂的小男孩变得不讲话、不笑了。他莫名抵触着家人,跟整个世界玩起了沒来由的自闭。他沉溺在痛苦的深渊,独自消化着不属于那个年龄的沉重,整个世界都是他的假想敌。陌生人离他不足30厘米,他都会惊慌发抖。
彼时,他12岁。那个夏天,是他人生中最深的梦魇。
那时他国小刚毕业,独自坐公车去新庄上国中暑期先修班,却坐过了站。到了台北,他打公用电话回家,母亲在忙早餐店的生意,不耐烦地说:“你去问警察啦!”这时,忽然下起大雨,他急忙冲到新公园的亭子躲雨。一个老人见他淋湿了,说要带他回家喝碗热汤。
喝了汤,他全身无力,昏睡过去。后来,姚尚德是被痛醒的,那时他对性完全懵懂无知,只知道好痛,直到痛昏过去。再醒来已经晚上十点多了,老人给了他100元台币坐出租车。他不敢直接回家,于是就坐出租车回到早上该下车的地方。父亲后来载他回去,他只敢讲故事的前半段,家人误以为老人收留了迷路的孩子,还说一定要谢谢人家。
带着受伤害过后的巨大自卑,姚尚德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尤其是跟母亲的关系跌至冰点。下意识里,他觉得母亲没有保护好自己。
用默剧打开自己
从台湾中正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姚尚德远走巴黎,在巴黎第三大学戏剧系学表演。
在大学里,姚尚德第一次接触了默剧。他至今尤记得浓妆之后,不必说话,却又在人群之中的感觉。二十几年来,他不说话,一直处于很孤单的状态,他本人就是一部默剧。他喜欢上了这种表演,隐隐感到自己内心对于重新走近人群的渴望。
第一次在街头表演默剧的那个晚上,姚尚德做了一个梦。当年被性侵的全过程悉数呈现,他一身冷汗地醒来,用了一个默剧的动作拍拍自己的肩膀,在心里对自己说:那个噩梦已经结束了。
而真正的结束还是要归功于默剧的表演。默剧需要通过身体表演,在表演时他能感受到身体是完整而且有自信的,而人们回馈的欢乐也让姚尚德找到了笑起来的动力。
2010年,姚尚德学成回国,导演并表演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孩子》,第一次把深藏多年的性侵阴影转化成舞台剧。他在舞台上独白:“想一想,或许你要原谅的不是那个侵犯你的人,你要原谅的是你的父母。你跟你的父母关系如何?或许你潜意识里责怪你的父母,他们没把你照顾好,才会发生那样的事,所以你开始对他们完全封闭。”说这段话时,画面里高高大大的姚尚德,声音却像受伤的小动物一样颤抖着,让人仿佛可以看见二十几年前那个被雨淋得湿透的无助小孩。
那次演出后,一个刚上大学的男生从观众席上走过来,给了姚尚德一个拥抱,并在他耳边说:“谢谢你,你讲出了我的故事。”男孩和姚尚德都流了眼泪。多年以来,姚尚德一直觉得自己活在水里,一直憋着,喘不过气。可是突然间,当他发现这么年轻的男生跟他有同样遭遇,他好像被推出水面,呼吸到了新鲜空气,看见世界还有其他人,幸或不幸。
那是重要转折点,总是与人疏离的姚尚德决定打开自己。隔年,他便开始以小丑默剧的形式到大陆、台湾各地演出。走进人群之后,他才知道世界上除了丑恶,还有善良与欢乐。
在孤儿身上找到自己
2011年,姚尚德在广西一个矿山表演时,从山崖跌落。当他曾经盼望的意外从天而降,他却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对生的渴望。一根横出来的树枝挽救了他,也让他把那段晦暗的过去丢进了深渊——既然过去无法改写,就用欢乐的现在一层一层地去覆盖。
姚尚德试着打开自己,其中包括修复与母亲的关系。他曾经在外地演出时,给母亲买了一个玉镯,当时他没有当面送给母亲的勇气,委托朋友帮忙送去。但朋友拒绝了他,对他说:“你敢于对陌生人友善,却不敢对自己的至亲流露真情,这说明你还没有痊愈。你要迈出这一步。”三个月后,他终鼓足勇气回家,把玉镯塞到母亲手里,转身就离开了。不管怎样,如此示爱让他还是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
2012年9月底,姚尚德获邀在TEDx Taipei演讲。那时,他的母亲正因为大肠癌末期住院。演讲隔天,他去医院,想跟母亲分享这个好消息,“妈妈”却迟迟叫不出口。拖了好久,他才告知母亲自己的演讲很成功,母亲笑了,以微弱的声音说:“很好,很好。”可这竟是母亲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30几年来,我好像从没看过母亲的笑,那个笑容印象好深喔。那一刹那,好像她认可你了,那么多年来,自以为接近仇恨的情绪当下就没了。”不恨了,不哭了,姚尚德真正感觉到心里没有了抱怨的轻松与快乐。
3年后,父亲也去世了。直到他们离开,都不知道儿子曾经的遭遇。失去了父亲母亲,姚尚德除了化身小丑把欢笑传播出去,他还强烈地想要有个孩子——给他全然的爱,不让他受伤害,弥补自己丧失的童年。
由于领养条件受限,姚尚德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在广西,姚尚德发现一家专门照顾瑶族贫困家庭的孤儿院,在这些孩子身上,他看到了自己。因为每个孩子身上都背负太多受伤的情结,被父母遗弃,身体有疾病,他们是如此不容易快乐。
于是,姚尚德教他们默剧。几个月后,他看到孩子们在变化。默剧妆给了孩子们一个像墙一样的东西,他们在这堵墙的保护下,可以跟陌生人接触,慢慢学会笑。他们笑了,姚尚德的心底就开出一朵又一朵的花来。
渐渐地,这些孩子都喜欢上了胖胖的小丑叔叔姚尚德,扳着小指头计算着他到来的时间。那个永远在角落里冷眼旁观的乐乐,在一年后,悄悄地坐到姚尚德身边。姚尚德用表演的方式递给他一个空杯,示意他喝水,可乐乐小心翼翼地接过杯子,假装将水送到嘴边,突然向他的脸上泼去。姚尚德配合地跳起来,抹脸上、身上的水。乐乐笑出声来……然后,福利院的阿姨和姚尚德都哭了。他们曾经以为,乐乐是没有笑肌的,就像姚尚德曾经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再说话一样。
三年里,姚尚德只要有时间就去这家孤儿院义务教学,甚至像父亲似的,义务负担其中几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
姚尚德一边出走,一边试着写作,2015年,他的《小丑不流泪》出版了。往事,以孤绝的自溺与天真浪漫的语调,和盘托出。小丑不再流泪,却看哭了太多人。他说:“写完这本书,像把一口陈年老痰咳了出来。不见得完全走出阴影,但摊开了,对很多与我相同经历的人,会是出口,而我们都不是独自一人了。”
直到书出版后,姚尚德的哥哥和姐姐才知道他曾经经历了什么。姐姐给他打来电话,哭着对他说:“这些年来,姐姐一直在追问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弟弟有一天突然就不跟我说话了。我一直都没有找到答案。傻孩子,姐姐哪里知道你过得这么辛苦。”直到这时,姚尚德才突然发现,自闭整整29年的自己让家人承受了多少痛苦。
2018年4月,姚尚德被蔡康永说服,来到了综艺节目《奇葩大会》的现场。胖胖的身材、滑稽的小丑装,即兴而游刃有余的喜剧表演,令在场的观众无不捧腹。直到主持人讲及他的经历,全场泪目。
有人问姚尚德:“还恨当年那个性侵你的老人吗?”他说:“那个恨不会比我从观众当中得到的爱来得大,所以,恨已经无所谓了。”
美国导演伍迪·艾伦说过: “什么是喜剧?就是退一步去看痛苦。所谓喜剧,就是悲剧加上时间。”没有哪句话,比这一句,更足以概括姚尚德。
编辑 张秀格 [email protected]
内心的伤痛
姚尚德的父母直到去世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夜之间儿子从阳光灿烂的小男孩变得不讲话、不笑了。他莫名抵触着家人,跟整个世界玩起了沒来由的自闭。他沉溺在痛苦的深渊,独自消化着不属于那个年龄的沉重,整个世界都是他的假想敌。陌生人离他不足30厘米,他都会惊慌发抖。
彼时,他12岁。那个夏天,是他人生中最深的梦魇。
那时他国小刚毕业,独自坐公车去新庄上国中暑期先修班,却坐过了站。到了台北,他打公用电话回家,母亲在忙早餐店的生意,不耐烦地说:“你去问警察啦!”这时,忽然下起大雨,他急忙冲到新公园的亭子躲雨。一个老人见他淋湿了,说要带他回家喝碗热汤。
喝了汤,他全身无力,昏睡过去。后来,姚尚德是被痛醒的,那时他对性完全懵懂无知,只知道好痛,直到痛昏过去。再醒来已经晚上十点多了,老人给了他100元台币坐出租车。他不敢直接回家,于是就坐出租车回到早上该下车的地方。父亲后来载他回去,他只敢讲故事的前半段,家人误以为老人收留了迷路的孩子,还说一定要谢谢人家。
带着受伤害过后的巨大自卑,姚尚德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尤其是跟母亲的关系跌至冰点。下意识里,他觉得母亲没有保护好自己。
用默剧打开自己
从台湾中正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姚尚德远走巴黎,在巴黎第三大学戏剧系学表演。
在大学里,姚尚德第一次接触了默剧。他至今尤记得浓妆之后,不必说话,却又在人群之中的感觉。二十几年来,他不说话,一直处于很孤单的状态,他本人就是一部默剧。他喜欢上了这种表演,隐隐感到自己内心对于重新走近人群的渴望。
第一次在街头表演默剧的那个晚上,姚尚德做了一个梦。当年被性侵的全过程悉数呈现,他一身冷汗地醒来,用了一个默剧的动作拍拍自己的肩膀,在心里对自己说:那个噩梦已经结束了。
而真正的结束还是要归功于默剧的表演。默剧需要通过身体表演,在表演时他能感受到身体是完整而且有自信的,而人们回馈的欢乐也让姚尚德找到了笑起来的动力。
2010年,姚尚德学成回国,导演并表演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孩子》,第一次把深藏多年的性侵阴影转化成舞台剧。他在舞台上独白:“想一想,或许你要原谅的不是那个侵犯你的人,你要原谅的是你的父母。你跟你的父母关系如何?或许你潜意识里责怪你的父母,他们没把你照顾好,才会发生那样的事,所以你开始对他们完全封闭。”说这段话时,画面里高高大大的姚尚德,声音却像受伤的小动物一样颤抖着,让人仿佛可以看见二十几年前那个被雨淋得湿透的无助小孩。
那次演出后,一个刚上大学的男生从观众席上走过来,给了姚尚德一个拥抱,并在他耳边说:“谢谢你,你讲出了我的故事。”男孩和姚尚德都流了眼泪。多年以来,姚尚德一直觉得自己活在水里,一直憋着,喘不过气。可是突然间,当他发现这么年轻的男生跟他有同样遭遇,他好像被推出水面,呼吸到了新鲜空气,看见世界还有其他人,幸或不幸。
那是重要转折点,总是与人疏离的姚尚德决定打开自己。隔年,他便开始以小丑默剧的形式到大陆、台湾各地演出。走进人群之后,他才知道世界上除了丑恶,还有善良与欢乐。
在孤儿身上找到自己
2011年,姚尚德在广西一个矿山表演时,从山崖跌落。当他曾经盼望的意外从天而降,他却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对生的渴望。一根横出来的树枝挽救了他,也让他把那段晦暗的过去丢进了深渊——既然过去无法改写,就用欢乐的现在一层一层地去覆盖。
姚尚德试着打开自己,其中包括修复与母亲的关系。他曾经在外地演出时,给母亲买了一个玉镯,当时他没有当面送给母亲的勇气,委托朋友帮忙送去。但朋友拒绝了他,对他说:“你敢于对陌生人友善,却不敢对自己的至亲流露真情,这说明你还没有痊愈。你要迈出这一步。”三个月后,他终鼓足勇气回家,把玉镯塞到母亲手里,转身就离开了。不管怎样,如此示爱让他还是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
2012年9月底,姚尚德获邀在TEDx Taipei演讲。那时,他的母亲正因为大肠癌末期住院。演讲隔天,他去医院,想跟母亲分享这个好消息,“妈妈”却迟迟叫不出口。拖了好久,他才告知母亲自己的演讲很成功,母亲笑了,以微弱的声音说:“很好,很好。”可这竟是母亲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30几年来,我好像从没看过母亲的笑,那个笑容印象好深喔。那一刹那,好像她认可你了,那么多年来,自以为接近仇恨的情绪当下就没了。”不恨了,不哭了,姚尚德真正感觉到心里没有了抱怨的轻松与快乐。
3年后,父亲也去世了。直到他们离开,都不知道儿子曾经的遭遇。失去了父亲母亲,姚尚德除了化身小丑把欢笑传播出去,他还强烈地想要有个孩子——给他全然的爱,不让他受伤害,弥补自己丧失的童年。
由于领养条件受限,姚尚德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在广西,姚尚德发现一家专门照顾瑶族贫困家庭的孤儿院,在这些孩子身上,他看到了自己。因为每个孩子身上都背负太多受伤的情结,被父母遗弃,身体有疾病,他们是如此不容易快乐。
于是,姚尚德教他们默剧。几个月后,他看到孩子们在变化。默剧妆给了孩子们一个像墙一样的东西,他们在这堵墙的保护下,可以跟陌生人接触,慢慢学会笑。他们笑了,姚尚德的心底就开出一朵又一朵的花来。
渐渐地,这些孩子都喜欢上了胖胖的小丑叔叔姚尚德,扳着小指头计算着他到来的时间。那个永远在角落里冷眼旁观的乐乐,在一年后,悄悄地坐到姚尚德身边。姚尚德用表演的方式递给他一个空杯,示意他喝水,可乐乐小心翼翼地接过杯子,假装将水送到嘴边,突然向他的脸上泼去。姚尚德配合地跳起来,抹脸上、身上的水。乐乐笑出声来……然后,福利院的阿姨和姚尚德都哭了。他们曾经以为,乐乐是没有笑肌的,就像姚尚德曾经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再说话一样。
三年里,姚尚德只要有时间就去这家孤儿院义务教学,甚至像父亲似的,义务负担其中几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
姚尚德一边出走,一边试着写作,2015年,他的《小丑不流泪》出版了。往事,以孤绝的自溺与天真浪漫的语调,和盘托出。小丑不再流泪,却看哭了太多人。他说:“写完这本书,像把一口陈年老痰咳了出来。不见得完全走出阴影,但摊开了,对很多与我相同经历的人,会是出口,而我们都不是独自一人了。”
直到书出版后,姚尚德的哥哥和姐姐才知道他曾经经历了什么。姐姐给他打来电话,哭着对他说:“这些年来,姐姐一直在追问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弟弟有一天突然就不跟我说话了。我一直都没有找到答案。傻孩子,姐姐哪里知道你过得这么辛苦。”直到这时,姚尚德才突然发现,自闭整整29年的自己让家人承受了多少痛苦。
2018年4月,姚尚德被蔡康永说服,来到了综艺节目《奇葩大会》的现场。胖胖的身材、滑稽的小丑装,即兴而游刃有余的喜剧表演,令在场的观众无不捧腹。直到主持人讲及他的经历,全场泪目。
有人问姚尚德:“还恨当年那个性侵你的老人吗?”他说:“那个恨不会比我从观众当中得到的爱来得大,所以,恨已经无所谓了。”
美国导演伍迪·艾伦说过: “什么是喜剧?就是退一步去看痛苦。所谓喜剧,就是悲剧加上时间。”没有哪句话,比这一句,更足以概括姚尚德。
编辑 张秀格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