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中,学生常常苦于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我们常常会看到这种类型的文章:写父爱母爱,就写自己生病了父母如何悉心照顾,或者写下雨天父亲给自己送伞;写陌生人之间的关爱,就写扶老奶奶过马路,或者车上让座;写件开心的事,就写获奖了,或者过“六一节”;等等。似乎只有非常态的生活事件才会有浓烈的情感表达。那么,写作文一定就要感人肺腑,神奇无比吗?怎么才能写出非比寻常的常态生活作文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常态生活作文教学的一些策略。
一、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然而,现在的孩子却缺乏生活体验,他们的生活被固定化了,周一到周五上学、放学、睡觉,周六周天则是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培训班。这种计划中的生活犹如一潭死水。情感体验匮乏,习作时自然就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怎么在一成不变的常态生活中找到写作的乐趣,采撷写作的素材呢?
1. 用心观察生活。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平时认真观察周围的一切,待到写作时,方知生活处处皆景致,时时可入文。如:写人,可以写父母、兄弟姐妹、同学、老师、环卫工人、公交车乘客等;写景,可以写校园、小区、公园、旅游景点等;叙事,可以写上课、课间、做家务、逛街等;状物,可以写教学楼、书包、文具盒、超市等。
2. 用笔记录生活。每一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看似重复的生活,却有着不重叠的轨迹。如果不及时用笔记录下来,这些不一样的“精彩”就会随着时间的逝去渐渐在我们记忆里淡化。这就要求我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平日发生的事情、观察到的事物,哪怕是看到的文章,用笔记录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
3. 用脑思考生活。生活是本博大精深的无字书,我们会观察、会记录,还要会思考。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观察者就有一千种不同的感悟。作文有了感悟,就有了灵魂,有了生命。因此,我们要学会引导学生在平凡的人和事中,发现不一样的美,发掘不一样的哲理和智慧,用“事件感悟”的模式将这些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来。比如,可以写观察日记:明天周一了,晚上狂补作业。感悟: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昨日不努力,今日徒伤悲。可以写剪贴日记:粘贴一枚农民埋头插秧的邮票。感悟:有付出才有收获。学习也一样,今日不断耕耘,他日才能硕果累累。还可以写读书日记、气象日记等等。
用心观察,用笔记录,用脑思考,生活的浪花千万朵,写作的素材便无穷尽。常态生活作文就是从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事中来,同一件事,心情、感悟不同,就会翻出不一样的浪花。
二、聚焦:一花一叶总关情
1. 选材聚焦。就是选材要小。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一看到“敬佩”两个字,有的学生立即将目光投向周恩来总理、雷锋叔叔、航天英雄,定位太高,人物不熟悉,只能通过查阅资料展开习作。有的学生从默默工作的清洁工阿姨、兢兢业业的交警叔叔等入笔,这些人固然也可以,但不常接触,想写出真情实感,难!其实,身边的人物很多,如一起学习的小伙伴、学识渊博的老师、辛苦工作的父母等都可以入手写。聚焦一两件反映人物品质的事,写出真情实感,这就是常态生活作文。
2. 细节聚焦。很多学生寫作文都是在凑字数,好不容易凑满字数送上来,教师评价“表达不够生动,内容不够具体”。明明一件事完完整整写出来了,怎么就不够具体呢?因为下笔没有落到实处,细节没有聚焦。只有通过聚焦细节,才能将文章写得生动、有温度。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都是关于父母之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抓住不同人物的语言描写,父亲的话,儿子的话,他人的话,互为映衬,互为承接。一句“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将父子之间的信任、爱通过语言描写得淋漓尽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聚焦父亲和母亲不一样的评价语言,写出父母对孩子同样深的爱。这些就是细节。细节可以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也可以是时间、物件、地点、天气的聚焦,当写作聚焦到细节的时候,作文就有亮点,有情感。
3. 情感聚焦。就是将浓墨重彩花在主人公身上,无关的次要人物少费笔墨。如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作文:体现人和人之间关爱的事情。一位学生题为《那一声“咳咳咳”》作文,从日常生活中母亲早早起床给“我们”备早餐,抓住母亲一入秋就咳嗽声不断这个细节,将母亲关爱孩子的画面与声声咳嗽联结在一起。但学生花很多的笔墨写自己每次听到母亲咳嗽时的担忧、劝母亲吃药等内容,虽然做到选材聚焦和细节聚焦,却没抓住情感聚焦。既然是写母亲对孩子的关爱,笔者认为应该花大部分的笔墨描写母亲关爱孩子时的神态、语言、动作,而孩子的语言、神态、动作则应该是一种衬托描写,在关键处做点睛之笔即可。
三、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
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写,所呈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观察的角度不同,笔下的世界就不一样。
1. “五感”互调。同一件事,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角度来写,角度不一样,写出来的内容也就完全不同。如写炒菜:可从味觉上写品尝多次炒菜,一次比一次美味;可从嗅觉上写炒菜的香味;可从听觉上写炒菜的声音,不同的人炒菜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母亲是噼里啪啦,热油热炒,节奏稳当,父亲是稀里哗啦,手忙脚乱,我是哐当哐当,锅跌碗碎;还可从视觉上写炒菜的颜色搭配;等等。
2. 人、物交换。写人的文章可以从物的角度来写。如写理想:可用拟物的手法,写毛毛虫变成蝴蝶,追求理想,不畏艰难;还可用一条河流的形成来自喻,道阻且长,我心悠然。物即人,人即物,物我相融。再比如前面举的炒菜例子,可以从“花菜历险记”“盘子的新来客”“厨房里的看客”等角度来写。还有环保类的文章也可以尝试用拟人的手法,从物的角度写。比如:“鱼的病例本”“河流的哭泣”“老鼠的信”“蟑螂的建议书”等。
3. 人、人互换。写人写事的文章可以从不同的人物角度来写。再来看看炒菜的例子,可从父亲、母亲的角度来写“我”学会炒菜,主题是“吾家有儿初长成”,父母欣慰孩子的成长。再比如《友谊树》,好友俩人一起在村子里的树下玩,人成长,树成长。分离、再聚。这棵树承载着俩人昔日友情的回忆。可先从A角度写俩人的事情,分离后,切换成B角度来写多年后的相思、再聚。
王崧舟老师说:“作文就是将易逝的生命兑换成耐久的文字。作文,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生命成长。”是啊,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很多的事,我们可以寻“常”而入,将常态生活作文写得非比寻常。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江田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一、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然而,现在的孩子却缺乏生活体验,他们的生活被固定化了,周一到周五上学、放学、睡觉,周六周天则是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培训班。这种计划中的生活犹如一潭死水。情感体验匮乏,习作时自然就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怎么在一成不变的常态生活中找到写作的乐趣,采撷写作的素材呢?
1. 用心观察生活。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平时认真观察周围的一切,待到写作时,方知生活处处皆景致,时时可入文。如:写人,可以写父母、兄弟姐妹、同学、老师、环卫工人、公交车乘客等;写景,可以写校园、小区、公园、旅游景点等;叙事,可以写上课、课间、做家务、逛街等;状物,可以写教学楼、书包、文具盒、超市等。
2. 用笔记录生活。每一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看似重复的生活,却有着不重叠的轨迹。如果不及时用笔记录下来,这些不一样的“精彩”就会随着时间的逝去渐渐在我们记忆里淡化。这就要求我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平日发生的事情、观察到的事物,哪怕是看到的文章,用笔记录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
3. 用脑思考生活。生活是本博大精深的无字书,我们会观察、会记录,还要会思考。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观察者就有一千种不同的感悟。作文有了感悟,就有了灵魂,有了生命。因此,我们要学会引导学生在平凡的人和事中,发现不一样的美,发掘不一样的哲理和智慧,用“事件感悟”的模式将这些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来。比如,可以写观察日记:明天周一了,晚上狂补作业。感悟: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昨日不努力,今日徒伤悲。可以写剪贴日记:粘贴一枚农民埋头插秧的邮票。感悟:有付出才有收获。学习也一样,今日不断耕耘,他日才能硕果累累。还可以写读书日记、气象日记等等。
用心观察,用笔记录,用脑思考,生活的浪花千万朵,写作的素材便无穷尽。常态生活作文就是从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事中来,同一件事,心情、感悟不同,就会翻出不一样的浪花。
二、聚焦:一花一叶总关情
1. 选材聚焦。就是选材要小。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一看到“敬佩”两个字,有的学生立即将目光投向周恩来总理、雷锋叔叔、航天英雄,定位太高,人物不熟悉,只能通过查阅资料展开习作。有的学生从默默工作的清洁工阿姨、兢兢业业的交警叔叔等入笔,这些人固然也可以,但不常接触,想写出真情实感,难!其实,身边的人物很多,如一起学习的小伙伴、学识渊博的老师、辛苦工作的父母等都可以入手写。聚焦一两件反映人物品质的事,写出真情实感,这就是常态生活作文。
2. 细节聚焦。很多学生寫作文都是在凑字数,好不容易凑满字数送上来,教师评价“表达不够生动,内容不够具体”。明明一件事完完整整写出来了,怎么就不够具体呢?因为下笔没有落到实处,细节没有聚焦。只有通过聚焦细节,才能将文章写得生动、有温度。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都是关于父母之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抓住不同人物的语言描写,父亲的话,儿子的话,他人的话,互为映衬,互为承接。一句“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将父子之间的信任、爱通过语言描写得淋漓尽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聚焦父亲和母亲不一样的评价语言,写出父母对孩子同样深的爱。这些就是细节。细节可以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也可以是时间、物件、地点、天气的聚焦,当写作聚焦到细节的时候,作文就有亮点,有情感。
3. 情感聚焦。就是将浓墨重彩花在主人公身上,无关的次要人物少费笔墨。如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作文:体现人和人之间关爱的事情。一位学生题为《那一声“咳咳咳”》作文,从日常生活中母亲早早起床给“我们”备早餐,抓住母亲一入秋就咳嗽声不断这个细节,将母亲关爱孩子的画面与声声咳嗽联结在一起。但学生花很多的笔墨写自己每次听到母亲咳嗽时的担忧、劝母亲吃药等内容,虽然做到选材聚焦和细节聚焦,却没抓住情感聚焦。既然是写母亲对孩子的关爱,笔者认为应该花大部分的笔墨描写母亲关爱孩子时的神态、语言、动作,而孩子的语言、神态、动作则应该是一种衬托描写,在关键处做点睛之笔即可。
三、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
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写,所呈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观察的角度不同,笔下的世界就不一样。
1. “五感”互调。同一件事,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角度来写,角度不一样,写出来的内容也就完全不同。如写炒菜:可从味觉上写品尝多次炒菜,一次比一次美味;可从嗅觉上写炒菜的香味;可从听觉上写炒菜的声音,不同的人炒菜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母亲是噼里啪啦,热油热炒,节奏稳当,父亲是稀里哗啦,手忙脚乱,我是哐当哐当,锅跌碗碎;还可从视觉上写炒菜的颜色搭配;等等。
2. 人、物交换。写人的文章可以从物的角度来写。如写理想:可用拟物的手法,写毛毛虫变成蝴蝶,追求理想,不畏艰难;还可用一条河流的形成来自喻,道阻且长,我心悠然。物即人,人即物,物我相融。再比如前面举的炒菜例子,可以从“花菜历险记”“盘子的新来客”“厨房里的看客”等角度来写。还有环保类的文章也可以尝试用拟人的手法,从物的角度写。比如:“鱼的病例本”“河流的哭泣”“老鼠的信”“蟑螂的建议书”等。
3. 人、人互换。写人写事的文章可以从不同的人物角度来写。再来看看炒菜的例子,可从父亲、母亲的角度来写“我”学会炒菜,主题是“吾家有儿初长成”,父母欣慰孩子的成长。再比如《友谊树》,好友俩人一起在村子里的树下玩,人成长,树成长。分离、再聚。这棵树承载着俩人昔日友情的回忆。可先从A角度写俩人的事情,分离后,切换成B角度来写多年后的相思、再聚。
王崧舟老师说:“作文就是将易逝的生命兑换成耐久的文字。作文,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生命成长。”是啊,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很多的事,我们可以寻“常”而入,将常态生活作文写得非比寻常。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江田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