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环境下,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正处于一个相当尴尬的地位。而学具,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信息化教室全面铺开的今天可谓备受冲击。本文将从教学大纲出发,分析初中阶段立体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尴尬,及打破这一困局的一种可能。
【关键词】初中数学 立体几何 学具教学 空间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65-01
在初中阶段,立体几何的初步教学及学生空间认知想象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初中阶段对学生的空间认知、想象能力培养的缺位,相当部分学生在初接触立体几何相关内容时经常表现出认知与理解上的困难。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初中阶段的立体几何教学应做到“快、准、狠”,即占用课时少、手段及目的清晰、效果明显。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具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学具是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它既能将较为复杂抽象的知识进行直观演示,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一、立体几何教学中学具教学应得到重视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具、学具不足,再加上信息化多媒体课堂的全面铺开,相当部分的教师在立体几何初步相关知识授课过程中,偏向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资料的展示而忽视了学具的使用。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
立体几何教学有其特殊性。此课程是建立在对三维模型的理解与认知之上,而无论是板书、课堂投影展示或是使用其它印刷品资料所能呈现的,都只是一个三维模型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可以说,这些方法都无法准确而全面地传递教学所需传达的信息。仅用二维的介质,却想清晰直观且全面地表达一个三维对象,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及想象能力的过程中,使用一张再精美的印刷品图示,也比不上一个粗糙的学具模型。
而且,更好的感性认识积累,在像空间思维及想象这样的能力培养中非常重要。从直观性原则出发,通过使用学具使学生能更好地对认知对象进行观察,能让他们形成对学习对象的更丰富的感性认识,而更丰富的感性认识,则意味着更深刻的理解与理性认识。
二、学具教学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使用学具不仅是对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更是对其的一种尊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就是一个转化的过程,即通过教师的讲授、对资料的阅读以及对实物的操作、感知等方式,对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转化为自身认识结构的过程。这一转化需要通过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的发展过程才能完成。其中“动作”与“感知”是认知的起点,也是学生在归纳出“概念”时所需信息的来源。
而学具教学则是对这一理论的最好体现,通过与学具之间的交互这一“动作”与近距离观察所产生的充分的“感知”,将会是良好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24.4圆锥侧面展开图时,由于很多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对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并且扇形的弧长是底面圆的周长较难理解,使用学具教学可以有效的解决学生的难点。笔者认为这节课可以在学生小学阶段已具备对圆锥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用直角三角形旋转给出圆锥的一系列概念,再利用圆锥的实物模型,把其侧面沿一条母线展开,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并能将圆锥中的元素与展开图扇形中的元素互相转化,最后应用圆锥及其侧面展开图之间对应关系进行计算。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三、学具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亲手制作学具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这一理论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也得到了印证。根据英国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的研究成果显示,在认知过程中引入触觉,确实能有效地增加受试者对物体的记忆能力。
例如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中29.3这个让学生亲自动手的课题学习,在相当部分教师的课堂中被略去或改成了简单的教师实物或投影展示。在笔者看来,这都是一些让人痛心的现象。在授课中运用学具,让学生通过三视图制作立体实物模型,体会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强化对三视图、展开图、立体图形之间的转化的认识,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四、学具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学生通常对动手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学具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自己动手学到了知识,学到了方法,同时也体验了成功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习的兴趣。
应该坦言,在初中阶段关于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并非重点。但抛开功利的观点,站在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及初高中知识体系的衔接的立场上来看,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的问题确实应该得到重视。而在这一问题上,学具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现在正在日益被遗忘的方案,应该说有着它无可代替的优越性,值得我们重新对其进行认识。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其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其学习能力的提升,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参考文献:
[1]冉启明.直观性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09,(30):116
[2]卢晶晶. 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 提高教学效益[J].青海师专学报 教育科学,2005,(S3):131
[3]夏树文.运用认知规律——提高课堂效益[J].2011,(8):57
[4] Simon Lacey , Christine Campbell. Mental representation in visual/haptic crossmodal memory: evidence from interference effect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06,59(2):361-367
【关键词】初中数学 立体几何 学具教学 空间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65-01
在初中阶段,立体几何的初步教学及学生空间认知想象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初中阶段对学生的空间认知、想象能力培养的缺位,相当部分学生在初接触立体几何相关内容时经常表现出认知与理解上的困难。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初中阶段的立体几何教学应做到“快、准、狠”,即占用课时少、手段及目的清晰、效果明显。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具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学具是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它既能将较为复杂抽象的知识进行直观演示,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一、立体几何教学中学具教学应得到重视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具、学具不足,再加上信息化多媒体课堂的全面铺开,相当部分的教师在立体几何初步相关知识授课过程中,偏向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资料的展示而忽视了学具的使用。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
立体几何教学有其特殊性。此课程是建立在对三维模型的理解与认知之上,而无论是板书、课堂投影展示或是使用其它印刷品资料所能呈现的,都只是一个三维模型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可以说,这些方法都无法准确而全面地传递教学所需传达的信息。仅用二维的介质,却想清晰直观且全面地表达一个三维对象,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及想象能力的过程中,使用一张再精美的印刷品图示,也比不上一个粗糙的学具模型。
而且,更好的感性认识积累,在像空间思维及想象这样的能力培养中非常重要。从直观性原则出发,通过使用学具使学生能更好地对认知对象进行观察,能让他们形成对学习对象的更丰富的感性认识,而更丰富的感性认识,则意味着更深刻的理解与理性认识。
二、学具教学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使用学具不仅是对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更是对其的一种尊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就是一个转化的过程,即通过教师的讲授、对资料的阅读以及对实物的操作、感知等方式,对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转化为自身认识结构的过程。这一转化需要通过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的发展过程才能完成。其中“动作”与“感知”是认知的起点,也是学生在归纳出“概念”时所需信息的来源。
而学具教学则是对这一理论的最好体现,通过与学具之间的交互这一“动作”与近距离观察所产生的充分的“感知”,将会是良好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24.4圆锥侧面展开图时,由于很多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对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并且扇形的弧长是底面圆的周长较难理解,使用学具教学可以有效的解决学生的难点。笔者认为这节课可以在学生小学阶段已具备对圆锥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用直角三角形旋转给出圆锥的一系列概念,再利用圆锥的实物模型,把其侧面沿一条母线展开,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并能将圆锥中的元素与展开图扇形中的元素互相转化,最后应用圆锥及其侧面展开图之间对应关系进行计算。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三、学具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亲手制作学具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这一理论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也得到了印证。根据英国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的研究成果显示,在认知过程中引入触觉,确实能有效地增加受试者对物体的记忆能力。
例如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中29.3这个让学生亲自动手的课题学习,在相当部分教师的课堂中被略去或改成了简单的教师实物或投影展示。在笔者看来,这都是一些让人痛心的现象。在授课中运用学具,让学生通过三视图制作立体实物模型,体会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强化对三视图、展开图、立体图形之间的转化的认识,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四、学具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学生通常对动手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学具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自己动手学到了知识,学到了方法,同时也体验了成功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习的兴趣。
应该坦言,在初中阶段关于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并非重点。但抛开功利的观点,站在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及初高中知识体系的衔接的立场上来看,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的问题确实应该得到重视。而在这一问题上,学具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现在正在日益被遗忘的方案,应该说有着它无可代替的优越性,值得我们重新对其进行认识。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其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其学习能力的提升,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参考文献:
[1]冉启明.直观性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09,(30):116
[2]卢晶晶. 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 提高教学效益[J].青海师专学报 教育科学,2005,(S3):131
[3]夏树文.运用认知规律——提高课堂效益[J].2011,(8):57
[4] Simon Lacey , Christine Campbell. Mental representation in visual/haptic crossmodal memory: evidence from interference effect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06,59(2):36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