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分析目前大学教育存在的弊端,本文提出建立一种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工科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并结合学院机械类专业的实际情况,展示了我院在建立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工科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指出了具体化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学科竞赛 工科 实践教学体系 改革方法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221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42-02
引言
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多元化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高等学校面临着如何科学地确定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等重大课题。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为重点”,明确指出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以推进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毫无疑问,创新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其责任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1]。因此,正确认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培养高等教育的地位,寻求对大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课题[2]。
1. 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当今中国的教育模式依旧是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所以大学生的教育还存在其固有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有依赖心理,缺乏探究精神,倾向于直接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去发现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学生人数众多,而相关教师却相对较少,造成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掌握不够,不能因材施教。对于有不同特长的学生采取相同的教学手段,这样使许多优秀学生失去了更好的培养机会。
(3)学生在学习何种知识技能方面缺乏自由选择的权利。
(4)学校课堂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造成许多学生理论联系不上实际,不具备知识的综合能力,没有创新探索精神。
2. 学科竞赛的功能及作用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的教学三要素,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3]。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学科竞赛的作用和地位逐步提高。
学科竞赛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竞赛结果集中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协作精神,并反映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通过总结交流,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借鉴。竞赛活动的组织开展,为部分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更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的空间,同时为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全新的视角[4]。以学科竞赛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载体,培养学生科研兴趣 ,使众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对学生工程意识、科学精神、协作意识、团队精神、组织能力、竞争实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1]。
3. 建立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工科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
以我院机械专业为例,机械专业学生除了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本专业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以及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备的生产能力外,还要求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好的外语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工科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学科竞赛-教学改革”的教学互动模式,这种模式是针对工科教学特点,以学科竞赛为支撑,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原则,通过实践教学,引导科技创新,把学科竞赛的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最终实现教学改革。
构建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工科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是具有本学院特色的教学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较高技术技能和较强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1组织管理结构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活动。从规章制度方面来看,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从组织,培训,比赛及赛后经验总结,奖励措施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有了这些制度的保障,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均被大大提高。
3.2参与学科竞赛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针对国内相关的学科竞赛的特点,结合本院实际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教学方式。
针对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学院组织了数学兴趣协会,通过学生的自发组织及参与,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数模竞赛的比赛特点,了解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而挖掘有潜力的人才,为竞赛储备力量。并通过本院自己组织的竞赛,为数模竞赛选拔人才。除此之外,学院还专门开设了《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实践课程,系统的教授学生数学建模思想、所需的建模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参与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的目的在于“以赛促教”,通过参加比赛,总结在比赛中暴露出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推动我院机械专业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重点是加强实践教学环節。构建现代机械课程体系,减少课程设计重叠环节,引入现代机械设计理念,以实用性为主,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院专门开设了机械设计培训班,开放实验室和相关的实验设备,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学院为了推动机械现代化理念的形成,多次组织学生参与机器人大赛,有效的推动了机电融合,使教学向着高科技,现代化水平迈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院开展了机械与电相融合的课程,比如机械电子控制,电子实验等课程,系统讲述理论知识,并且加大学生实践课程比例,开放电子电工实验中心,其中包括:现代电子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以及工程实训中心,包括:电子工艺实习、数控模拟。
不可否认的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工科教学体系,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体性得到极大的锻炼。
4. 取得丰硕成果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支持学科竞赛工作,依托校电工电子中心、机械设计创新基地、机电实验中心和工程实训中心等,围绕“国家级、省部级竞赛——提高水平,争荣誉;校院级竞赛—— 扩大受益面,强能力”的思路展开工作,学校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的奖项位于重庆市高校前列。机电学院依据学校的相關规章制度,结合本学院专业的特点,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活动。近年学院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国家级奖励8项,有6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已连续10年超过90%。
5. 改革方法
由于学科竞赛的种类越来越多,涉及到的专业和理论知识越来越广,学院更加不能被动的应对学科竞赛所带来的有关教育体系的改革及挑战。面对日益变化的形式,学院应认真地分析及研究学科竞赛的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形成稳定的发展模式,把学科竞赛早日纳入到工科学生培养方案之中,将学科竞赛常态化,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培养计划,完善学院相关的管理制度,确保其能成为培养新时期工科应用创新型人才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方法如下:
(1)健全规章制度。其中包括赛前准备,赛后经验总结,奖励措施。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进行保障,学院就无法选拔出优秀的学生进行学科竞赛,比赛成绩也无法保障。
(2)组建科学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学科竞赛需要一支相对稳定,综合素质高的教练团队。学院有必要针对各类学科竞赛的特点以及学生需要组织相关老师进行综合培训。从而形成一支高素质,参赛经验丰富的教练团队。
(3)将学科竞赛的比赛要求融入到工科教学计划当中去。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良好循环。
众多实践证明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构建工科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具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和实习实训的有力支持,对于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长宏,张恒庆,王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5
[2]闫舒静,张兴会,李辉.“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互动模式的创建与实践[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3]李祖明,胡仁杰.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12
[4]刘芳.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改革的一点体会[J].化工高等教育.2004.4
【关键词】学科竞赛 工科 实践教学体系 改革方法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221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42-02
引言
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多元化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高等学校面临着如何科学地确定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等重大课题。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为重点”,明确指出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以推进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毫无疑问,创新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其责任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1]。因此,正确认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培养高等教育的地位,寻求对大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课题[2]。
1. 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当今中国的教育模式依旧是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所以大学生的教育还存在其固有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有依赖心理,缺乏探究精神,倾向于直接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去发现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学生人数众多,而相关教师却相对较少,造成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掌握不够,不能因材施教。对于有不同特长的学生采取相同的教学手段,这样使许多优秀学生失去了更好的培养机会。
(3)学生在学习何种知识技能方面缺乏自由选择的权利。
(4)学校课堂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造成许多学生理论联系不上实际,不具备知识的综合能力,没有创新探索精神。
2. 学科竞赛的功能及作用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的教学三要素,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3]。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学科竞赛的作用和地位逐步提高。
学科竞赛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竞赛结果集中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协作精神,并反映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通过总结交流,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借鉴。竞赛活动的组织开展,为部分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更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的空间,同时为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全新的视角[4]。以学科竞赛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载体,培养学生科研兴趣 ,使众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对学生工程意识、科学精神、协作意识、团队精神、组织能力、竞争实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1]。
3. 建立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工科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
以我院机械专业为例,机械专业学生除了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本专业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以及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备的生产能力外,还要求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好的外语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工科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学科竞赛-教学改革”的教学互动模式,这种模式是针对工科教学特点,以学科竞赛为支撑,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原则,通过实践教学,引导科技创新,把学科竞赛的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最终实现教学改革。
构建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工科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是具有本学院特色的教学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较高技术技能和较强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1组织管理结构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活动。从规章制度方面来看,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从组织,培训,比赛及赛后经验总结,奖励措施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有了这些制度的保障,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均被大大提高。
3.2参与学科竞赛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针对国内相关的学科竞赛的特点,结合本院实际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教学方式。
针对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学院组织了数学兴趣协会,通过学生的自发组织及参与,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数模竞赛的比赛特点,了解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而挖掘有潜力的人才,为竞赛储备力量。并通过本院自己组织的竞赛,为数模竞赛选拔人才。除此之外,学院还专门开设了《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实践课程,系统的教授学生数学建模思想、所需的建模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参与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的目的在于“以赛促教”,通过参加比赛,总结在比赛中暴露出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推动我院机械专业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重点是加强实践教学环節。构建现代机械课程体系,减少课程设计重叠环节,引入现代机械设计理念,以实用性为主,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院专门开设了机械设计培训班,开放实验室和相关的实验设备,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学院为了推动机械现代化理念的形成,多次组织学生参与机器人大赛,有效的推动了机电融合,使教学向着高科技,现代化水平迈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院开展了机械与电相融合的课程,比如机械电子控制,电子实验等课程,系统讲述理论知识,并且加大学生实践课程比例,开放电子电工实验中心,其中包括:现代电子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以及工程实训中心,包括:电子工艺实习、数控模拟。
不可否认的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工科教学体系,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体性得到极大的锻炼。
4. 取得丰硕成果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支持学科竞赛工作,依托校电工电子中心、机械设计创新基地、机电实验中心和工程实训中心等,围绕“国家级、省部级竞赛——提高水平,争荣誉;校院级竞赛—— 扩大受益面,强能力”的思路展开工作,学校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的奖项位于重庆市高校前列。机电学院依据学校的相關规章制度,结合本学院专业的特点,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活动。近年学院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国家级奖励8项,有6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已连续10年超过90%。
5. 改革方法
由于学科竞赛的种类越来越多,涉及到的专业和理论知识越来越广,学院更加不能被动的应对学科竞赛所带来的有关教育体系的改革及挑战。面对日益变化的形式,学院应认真地分析及研究学科竞赛的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形成稳定的发展模式,把学科竞赛早日纳入到工科学生培养方案之中,将学科竞赛常态化,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培养计划,完善学院相关的管理制度,确保其能成为培养新时期工科应用创新型人才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方法如下:
(1)健全规章制度。其中包括赛前准备,赛后经验总结,奖励措施。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进行保障,学院就无法选拔出优秀的学生进行学科竞赛,比赛成绩也无法保障。
(2)组建科学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学科竞赛需要一支相对稳定,综合素质高的教练团队。学院有必要针对各类学科竞赛的特点以及学生需要组织相关老师进行综合培训。从而形成一支高素质,参赛经验丰富的教练团队。
(3)将学科竞赛的比赛要求融入到工科教学计划当中去。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良好循环。
众多实践证明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构建工科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具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和实习实训的有力支持,对于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长宏,张恒庆,王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5
[2]闫舒静,张兴会,李辉.“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互动模式的创建与实践[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3]李祖明,胡仁杰.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12
[4]刘芳.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改革的一点体会[J].化工高等教育.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