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索了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从调整财务管理的内容、树立人本华的理财观念、建立健全企业整体财务战略和监督体制、强化风险管理、建立企业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等方面论述了新时期的财务管理。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现状;改善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不够乐观,存在诸多问题,面对所出现的问题,企业集团应适应新的管理体制和需要,建立一套适应公司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因此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已势在必行。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 理财观念落后,风险意识薄弱
集团财务管理在思想上受旧的企业财务制度的影响,集团财务管理人员观念滞后,建立了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财务管理理念。
(二) 资金管理松散
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上普遍存在着方式落后,手段欠缺等问题,下属企业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不平,体外循环现象无法避免,投资随意性大,沉淀现象,周转慢,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日益显露。
(三)协调手段缺乏,预算活动难以开展
许多企业集团并未通过产权纽带联结起来,内部结构松散,缺乏凝聚力,尚未形成集团利益的整体意识,往往过于强调局部利益,整体的预算还处于简单的“拍脑袋”方式,财务预算工作对每个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企业集团更显重要。
(四)管理體制不畅
不少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上过度分权,造成无法控制、驾驭各子公司,难以从集团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统一安排投资和融资活动,结果是下属企业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损害了集团的整体利益。
(五)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分析能力较差,不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具体到财务工作时,最突显的矛盾是伴随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核心地位的确定,财务人员分析能力与现实需求有较大差距。
(六)监控制度缺乏,财务监督力度不强
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集中于事后控制,缺乏至关重要的事前预算,事前无预算,而事中的控制也往往限于年度利润规划,从而事中控制流于形式,从而导致企业集团的效益滑坡和资产大量流失。
二、企业集团加强财务管理的思考
(一)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风险预警系统就是能够对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便于风险信息传递预防系统。它可以使风险住处源、风险信息传输系统和风险管理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企业要想有较强的“免疫力”就必须加强风险预防,因此,应设置和启动风险预警系统以加强风险的预防。
(1)首先,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状态,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密切注意与财务活动相关的各种因素,如环境因素、目标因素、制度因素等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从对因素变化的动态分析中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例如,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运用产学的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可以提高高效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其次,建立一个便于风险住处情报传递的风险信息系统,通过建立这样一个“绿色通道”,可以使财务人员能够从各个渠道及时、准确获得风险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迅速传递给其它信息使用者,从而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风险信息传递的真实、准确、快捷和高效。
(3)再次,要对风险有超前决策,尽可能使风险消除在潜伏期,财务管理者应对发生风险损失前显示出征兆充分给予重视,及时采取措施,矫正和扭转这种风险现象,做到防微杜渐。
(二)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加强资金平衡工作,充分发挥资金调度作用
1、实行财务统一安排,资金统一安排,严格用款计划。
2、企业资金由调度统一管理,根据需要安排,确保资金的有效运用。
3、建立内部银行,实行内部银行结算办法。
(三)建立健全整体财务战略和财务监督体系,及时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和财务会计报告
1、结合国内外市场情况编制本年度的财务预算报告。
2、成员企业根据集团的财务预算编制本企业的财务预算报告,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要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对生产资金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严格限制无预算资金支出,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体证及时偿还到期银行贷款。
(四)合理配置财务管理权,理顺产权关系,建立健全子公司体系
1、集团总公司中与分公司之间的财务管理权配置。
(1)分公司与分公司内部的一个非法人体。
(2)分公司具有相对独立的财务责任和财务利益,这种财务责任和利益与财务权力相结合才能得以实现。
2、集团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财务管理权配置
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拥有独立的财务管理权。公司董事会和经理人依法对其内部的财务战略决策和日常财务决策制定方案并负责执行,而子公司董事会决定的重要财务战略决策方案,又必须以集团公司审查批准。
3、依法管理子公司投资,融资事项。企业集团应通过法定成序加强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的资金控制,建立健全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企业集团内部结算中心的功能,对集团内部各企业实行统一结算。要利用网上银行等先进手段,强化对集团内部企业资金结算的动态管理,集团通过网上银行支付授权查询等办法,随时调动内部企业的闲置资金。要搞好银行合作,通过银行统一授信的办法实行由集团统一向商业银行贷款,根据需要分配给成员企业使用,贷款到期后再有集团统一还款。这样做既可以降低分散筹资成本,又可以降低信贷资金的风险。
(五)加大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的投入,提升财务管理层次 1、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财务工作发展的关键是要靠“转变",而“转变"的首要任务是“变观念",这其中就包括“什么样的人才胜任什么样的业务工作"的观念转变。
(1)提高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他们的收入,根据最新对企业财务人员待遇调查显示,“财务人员的薪酬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个问题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确是关系着财会行业的生存与发展。
(2)加大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在知识和人才上进行必要的积累。要建立和完善培养、培训体系,采用多种形式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优化人才结构,增加人力资本的价值。要创造条件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用事业、工作环境和制度吸纳和稳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选派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国内和国际深造。以良好的素质和能力适应现代经济财务管理的要求,与国际财务管理接轨。
2、将人才资本的所有者作为企业后利润分配的参与者。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掌握知識技术的员工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成为利润形成和分配的主要因素。
3、从制度上入手,正确处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避免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现象。
(六)建立健全集团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实现财务管理电算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国际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卫星通讯技术等创新,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观念,把全球连成一个“地球村",这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和国家,而是全世界。随着财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广,对信息质量的越来越高。企业财务部门既要定期编制各种财务报表、进行核算;又要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等经济活动,这就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而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化,使得传统手工操作方法难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此种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而实现财务管理电算化将是企业集团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 陈锴锋 《中国企业缺少什么》《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年第5期
[2] 张功富 《财务理论与研究》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8月
[3] 陈念东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经济与管理》 .2006第9期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现状;改善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不够乐观,存在诸多问题,面对所出现的问题,企业集团应适应新的管理体制和需要,建立一套适应公司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因此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已势在必行。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 理财观念落后,风险意识薄弱
集团财务管理在思想上受旧的企业财务制度的影响,集团财务管理人员观念滞后,建立了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财务管理理念。
(二) 资金管理松散
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上普遍存在着方式落后,手段欠缺等问题,下属企业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不平,体外循环现象无法避免,投资随意性大,沉淀现象,周转慢,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日益显露。
(三)协调手段缺乏,预算活动难以开展
许多企业集团并未通过产权纽带联结起来,内部结构松散,缺乏凝聚力,尚未形成集团利益的整体意识,往往过于强调局部利益,整体的预算还处于简单的“拍脑袋”方式,财务预算工作对每个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企业集团更显重要。
(四)管理體制不畅
不少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上过度分权,造成无法控制、驾驭各子公司,难以从集团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统一安排投资和融资活动,结果是下属企业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损害了集团的整体利益。
(五)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分析能力较差,不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具体到财务工作时,最突显的矛盾是伴随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核心地位的确定,财务人员分析能力与现实需求有较大差距。
(六)监控制度缺乏,财务监督力度不强
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集中于事后控制,缺乏至关重要的事前预算,事前无预算,而事中的控制也往往限于年度利润规划,从而事中控制流于形式,从而导致企业集团的效益滑坡和资产大量流失。
二、企业集团加强财务管理的思考
(一)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风险预警系统就是能够对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便于风险信息传递预防系统。它可以使风险住处源、风险信息传输系统和风险管理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企业要想有较强的“免疫力”就必须加强风险预防,因此,应设置和启动风险预警系统以加强风险的预防。
(1)首先,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状态,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密切注意与财务活动相关的各种因素,如环境因素、目标因素、制度因素等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从对因素变化的动态分析中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例如,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运用产学的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可以提高高效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其次,建立一个便于风险住处情报传递的风险信息系统,通过建立这样一个“绿色通道”,可以使财务人员能够从各个渠道及时、准确获得风险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迅速传递给其它信息使用者,从而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风险信息传递的真实、准确、快捷和高效。
(3)再次,要对风险有超前决策,尽可能使风险消除在潜伏期,财务管理者应对发生风险损失前显示出征兆充分给予重视,及时采取措施,矫正和扭转这种风险现象,做到防微杜渐。
(二)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加强资金平衡工作,充分发挥资金调度作用
1、实行财务统一安排,资金统一安排,严格用款计划。
2、企业资金由调度统一管理,根据需要安排,确保资金的有效运用。
3、建立内部银行,实行内部银行结算办法。
(三)建立健全整体财务战略和财务监督体系,及时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和财务会计报告
1、结合国内外市场情况编制本年度的财务预算报告。
2、成员企业根据集团的财务预算编制本企业的财务预算报告,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要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对生产资金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严格限制无预算资金支出,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体证及时偿还到期银行贷款。
(四)合理配置财务管理权,理顺产权关系,建立健全子公司体系
1、集团总公司中与分公司之间的财务管理权配置。
(1)分公司与分公司内部的一个非法人体。
(2)分公司具有相对独立的财务责任和财务利益,这种财务责任和利益与财务权力相结合才能得以实现。
2、集团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财务管理权配置
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拥有独立的财务管理权。公司董事会和经理人依法对其内部的财务战略决策和日常财务决策制定方案并负责执行,而子公司董事会决定的重要财务战略决策方案,又必须以集团公司审查批准。
3、依法管理子公司投资,融资事项。企业集团应通过法定成序加强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的资金控制,建立健全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企业集团内部结算中心的功能,对集团内部各企业实行统一结算。要利用网上银行等先进手段,强化对集团内部企业资金结算的动态管理,集团通过网上银行支付授权查询等办法,随时调动内部企业的闲置资金。要搞好银行合作,通过银行统一授信的办法实行由集团统一向商业银行贷款,根据需要分配给成员企业使用,贷款到期后再有集团统一还款。这样做既可以降低分散筹资成本,又可以降低信贷资金的风险。
(五)加大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的投入,提升财务管理层次 1、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财务工作发展的关键是要靠“转变",而“转变"的首要任务是“变观念",这其中就包括“什么样的人才胜任什么样的业务工作"的观念转变。
(1)提高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他们的收入,根据最新对企业财务人员待遇调查显示,“财务人员的薪酬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个问题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确是关系着财会行业的生存与发展。
(2)加大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在知识和人才上进行必要的积累。要建立和完善培养、培训体系,采用多种形式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优化人才结构,增加人力资本的价值。要创造条件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用事业、工作环境和制度吸纳和稳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选派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国内和国际深造。以良好的素质和能力适应现代经济财务管理的要求,与国际财务管理接轨。
2、将人才资本的所有者作为企业后利润分配的参与者。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掌握知識技术的员工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成为利润形成和分配的主要因素。
3、从制度上入手,正确处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避免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现象。
(六)建立健全集团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实现财务管理电算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国际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卫星通讯技术等创新,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观念,把全球连成一个“地球村",这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和国家,而是全世界。随着财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广,对信息质量的越来越高。企业财务部门既要定期编制各种财务报表、进行核算;又要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等经济活动,这就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而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化,使得传统手工操作方法难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此种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而实现财务管理电算化将是企业集团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 陈锴锋 《中国企业缺少什么》《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年第5期
[2] 张功富 《财务理论与研究》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8月
[3] 陈念东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经济与管理》 .2006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