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初中物理教师为跟上潮流,纷纷把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和各种各样的活动等“时尚”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课堂当中,使课堂热闹无比、精彩纷呈,真可谓“可观”至极。然而,在冷静反思后总感觉这样的课堂创新过度,最终成了花架子。这种刻意地求新立异,一味地追求课堂形式上的热闹,只顾营造虚美的做法,完全忘了初中物理课堂的本真。
一、远离空洞的热闹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许多教师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认为越热闹的课堂越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其实往往会演变为一种虚美的外在形式,并没有真正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堂堂课热闹,节节课低效”的怪现象。
例如:《探究液体压强》一节,授课教师讲完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后,马上让学生用桌面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大多数学生领到任务后,都不知如何展开。教师不得不急着“救火”:一会指导这组做实验,一会向那组补充实验条件,最后授课时间不够,授课教师也只得匆忙归纳结论下课,结果是学生学得云里雾里,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另外,在课堂小组讨论环节中,虽然学生“各抒己见”,貌似讨论之声响成一片。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集体提问时,回答的答案千篇一律。甚至有部分教师认为讨论的问题越多,解决的学习问题就越多。殊不知,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在于课堂的热闹和学生讨论问题的多少,而在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多少。这种只重视课堂讨论的热闹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失败的课堂教学。
二、远离刻意的求新立异
近年来,许多物理教师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刻意地追求花样翻新,甚至生搬硬套一些优秀教师的新异课堂模式,这种东施效颦的做法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与情感并没有在“参与”和“活动”中被真正地激活。课堂上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控制和减少烦恼的噪声”时,在屏幕上打出以下阅读提纲: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2)优美的歌曲一定是乐音吗?(请举例说明)
(3)从环保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4)上课时间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来源于哪里?
教师推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开始“热闹非凡”“兴趣盎然”地讨论起来。但检测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实际情况却并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在讨论一些跟本课无关的话题。可想而知,大多数学生最后也许什么也没学到,这样的课堂一定是低效的。
三、重视物理实验操作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课堂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课件是用来模拟物理实验的,如有的课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各种实验仪器、仪表和元件进行模拟,形成虚拟实验室,使学生可以进行虚拟实验。有部分教师为了贪图方便,喜欢用这类课件来替代本应由教师或学生现场操作的实验,使物理实验丧失了在物理教学中所起的作用。由于计算机模拟真实实验的操作过程都是人为设置好的,因此学生的操作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样的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例如:《欧姆定律》一节中,研究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关系。有这么一个flash课件:在电路实物图中,当你用鼠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图中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随之发生变化,同时电脑自动计算出相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利用这样的课件来进行演示讲解,虽然显得方便简捷,却失去了物理实验的操作性和验证性,充其量只是一个“电子游戏”。
四、不可忽视黑板和粉笔的功能
现在许多教师把上课时各个精心安排的环节都做在了课件上,授课时,教师只要点击鼠标,顺着课件把学生带进一个美仑美焕的声色世界,随着屏幕上“再见”的出现,一节课也就接近了尾声。这种放电影式的课堂教学,往往使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和记录,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越学越差。在课堂教学中,黑板和粉笔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初中物理,学生只有牢记基本概念、定律、公式、单位等,才谈得上灵活运用。而教师的板书,以及学生做笔记的过程对学生牢记这些内容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责任编辑 罗峰
一、远离空洞的热闹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许多教师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认为越热闹的课堂越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其实往往会演变为一种虚美的外在形式,并没有真正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堂堂课热闹,节节课低效”的怪现象。
例如:《探究液体压强》一节,授课教师讲完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后,马上让学生用桌面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大多数学生领到任务后,都不知如何展开。教师不得不急着“救火”:一会指导这组做实验,一会向那组补充实验条件,最后授课时间不够,授课教师也只得匆忙归纳结论下课,结果是学生学得云里雾里,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另外,在课堂小组讨论环节中,虽然学生“各抒己见”,貌似讨论之声响成一片。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集体提问时,回答的答案千篇一律。甚至有部分教师认为讨论的问题越多,解决的学习问题就越多。殊不知,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在于课堂的热闹和学生讨论问题的多少,而在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多少。这种只重视课堂讨论的热闹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失败的课堂教学。
二、远离刻意的求新立异
近年来,许多物理教师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刻意地追求花样翻新,甚至生搬硬套一些优秀教师的新异课堂模式,这种东施效颦的做法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与情感并没有在“参与”和“活动”中被真正地激活。课堂上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控制和减少烦恼的噪声”时,在屏幕上打出以下阅读提纲: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2)优美的歌曲一定是乐音吗?(请举例说明)
(3)从环保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4)上课时间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来源于哪里?
教师推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开始“热闹非凡”“兴趣盎然”地讨论起来。但检测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实际情况却并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在讨论一些跟本课无关的话题。可想而知,大多数学生最后也许什么也没学到,这样的课堂一定是低效的。
三、重视物理实验操作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课堂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课件是用来模拟物理实验的,如有的课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各种实验仪器、仪表和元件进行模拟,形成虚拟实验室,使学生可以进行虚拟实验。有部分教师为了贪图方便,喜欢用这类课件来替代本应由教师或学生现场操作的实验,使物理实验丧失了在物理教学中所起的作用。由于计算机模拟真实实验的操作过程都是人为设置好的,因此学生的操作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样的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例如:《欧姆定律》一节中,研究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关系。有这么一个flash课件:在电路实物图中,当你用鼠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图中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随之发生变化,同时电脑自动计算出相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利用这样的课件来进行演示讲解,虽然显得方便简捷,却失去了物理实验的操作性和验证性,充其量只是一个“电子游戏”。
四、不可忽视黑板和粉笔的功能
现在许多教师把上课时各个精心安排的环节都做在了课件上,授课时,教师只要点击鼠标,顺着课件把学生带进一个美仑美焕的声色世界,随着屏幕上“再见”的出现,一节课也就接近了尾声。这种放电影式的课堂教学,往往使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和记录,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越学越差。在课堂教学中,黑板和粉笔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初中物理,学生只有牢记基本概念、定律、公式、单位等,才谈得上灵活运用。而教师的板书,以及学生做笔记的过程对学生牢记这些内容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责任编辑 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