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私用焦点之外

来源 :百姓生活·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oo00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张父亲骑车送女儿上学的照片在网上“疯传”,知情人称,骑车男子是安徽省芜湖市副市长詹云超,很多网友对此表示深受感动。记者联系上詹云超本人,他确认,照片中骑车送女儿上学的人就是他,并称,自己几乎每天都骑车送女儿上学,“这是父亲应该做的事”。显然,这样一则新闻给公车私用者上了一个很大的“紧箍”。
  副市长送女不应成新闻
  


  詹云超作为父亲,每天送女儿上学尽到了父亲的责任,詹云超作为副市长,骑自行车送女儿说明其公私分明,尽到了官员的本分,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也为其他官员做出了表率。按照公车管理规定,詹云超作为副市长不仅没有坐专车的待遇,更没有动用公车送女儿上学的特权,官员骑车送女儿上学很正常。正如詹云超所言:“这是一位父亲应该做的 事”。本不该成为新闻,却被网友过分拔高、一致叫好,令人感慨。从某种意义上讲,网友为此叫好实际上是对某些官员公车私用的讽刺。
  虽说从制度的角度讲,官员骑车送女不值得表扬,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公车私用简直就是新闻“牛皮癣”。别说像詹云超这样的副厅级干部公车送女儿上学屡见不鲜,就是级别比詹云超低得多的干部公车私用也是司空见惯。詹云超骑车送女的照片被网友“疯传”的同时,来自《新快报》的报道说,广州区一位老伯因为监督公车私用,88岁母亲被人丢纸钱。新华网还有消息说,河南许昌县林业局副局长俎建立公车私用醉驾造成一死一伤后,县林业局要求员工集资出钱赔偿死者家属。与公车私用的官员相比,詹云超坚持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确实难能可贵。
  就拿不少地方给公车设立特殊标识来说,将公车的用途行踪曝光于公众的视野之内,希望对公车使用者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这项措施的目的不在于让百姓知道公车被私用,而在于公车私用的责任与后果。如果问责不到位,处罚轻描淡写,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公车贴标识的作用就比较有限了。
  公车私用谁有发言权
  就是带有特殊执法标志的公车也是私用泛滥。河南电视台记者吕建福曾拍摄过一组公车私用的照片:景区里的市委市政府专用车、饭馆旁的医疗车、公园里的税务车,亮着警灯接孩子的警车,各种带有特殊标志的公车应有尽有。如此易于分辨和拍摄的特殊公务车都可以随意私用,一小块“公车”标识,如何承受公车私用监管之重?至于GPS定位更是一种内部监管措施,老百姓根本没有发言权。
  坊间对公车使用有一段经典的三分法概括:“公务车三分之一公用,三分之一家用,三分之一司机用。”从一些地方封存公车的经验看,减少公车完全可以满足工作需要。因此,审批部门可以参照“三分法”或者“每周少开一天车”的比例,削减公车采购计划,避免公车浪费,引导公车改革潮流。对于公车私用,要前移监管关口,引入外部监督,让纳税人去监督公车私用。不管公车私用是否造成后果,不管媒体是否曝光,都要严厉处罚。使公务人员认识到,公车私用,花的不仅是公家的钱,自己也得不偿失,从而筑牢公车私用防火墙。
  高考公车煞人眼
  近几年,每逢高考和中考,总有一些公车沦为官员的私家车,一辆辆公车堂而皇之地接送官员子女参加考试,在众目睽睽之下十分抢眼,民众很是不满。某种程度上讲,高考或中考对官员子女是一次人生的大考,对他们的官爸官妈来讲,其实也是一次官德的大考。
  媒体时不时地曝光公车私用现象,涉及党政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等,出现了大面积的车轮腐败。必须承认,汽车已经成为公务人员必配的办公用品,就跟一支笔、一张纸一样,是为方便公务员办公用的。从这个角度讲,只要是工作真正需要,只要公车是拿来为人民群众办事和服务的,按照什么标准配车、车子怎么使用,老百姓都没意见。但现在社会对公车问题之所以有那么多怨气,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不满公务人员开着公车办私事。
  


  “公、专、罚”搞好车改
  “限车”必先“限权”。“公车改革”必须破除特权思想,让官员做回“公仆”,公车切实“公用”。但是,大量事实表明,让公权归公和公车交公,不能企望于官员的幡然醒悟和自我节制,必须借助强有力的社会监督和制度约束。鉴于目前各地对公车监管的改革尝试,笔者认为,破除特权思维必须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彰显一个“公”字。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车改革首先需要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一方面借鉴国外经验,为公车涂以区别于民用和商用的识别标记,将公车使用标识化,以方便社会监督。另一方面,要将公车消费公开化,对公车数量和每年用于购车、使用及养护的支出,定期向社会公布,以接受公众评议。
  二是取消一个“专”字。现实生活中,官员配车几乎成为官场相互攀比的潜规则,因此,只有取消“专车”,限制“特权”,才能防止公车私用,提高公车使用效率。沈阳市浑南新区将区管60辆公车组成公务车队为120个部门服务的做法,值得借鉴。
  三是强化一个“罚”字。好制度贵在执行力,虽然公车超编、超标泛滥,公车私用屡见不鲜,但是,鲜见有人因此而受到处罚。所以,为了确保公车改革的效果,相关部门必须按照制度规则严格实施问责,否则,缺乏问责的车改,难以遏制特权,也注定流于形式。
  公私不分、公私利益混淆、公私身份不清、公仆服务意识缺失、监管措施不到位、管理无方、处罚无力等,这些都是公车私用的矛盾点。看来在我国,公车私用并不缺少约束制度,但真正缺少的是,从上到下“动真来硬”触碰既得利益者的决心和行动。限制公务车,光靠各单位的自律是不够的,还应该借用社会的力量,各级人大机关也应该积极介入。只要各级官员做出表率,只要人大审核、媒体曝光、公众盯防同时给力,公车私用的“牛皮癣”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摘编自:人民网、新华网、《广州日报》)
其他文献
张丽与李军原系夫妻关系,二人婚后不久育有一子李亮。2007年10月25日,李亮因交通事故死亡,死亡时李亮未婚,无子女,也未留有遗嘱。李亮生前在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呼家楼北街证券营业部开立有股票帐户,该帐户对应的是招商银行北京东三环支行的相应银行帐户。  张丽与李军婚前时常吵架,李亮去世后,二人矛盾不断加深。2010年5月,张丽与李军经人民法院审理,判决离婚,张丽要求分割李亮股票名下的财产,但因
期刊
在山阴县电业局对面,一栋二十余层的商住楼已经盖了十二层,位于商品街文化中心后面的商住楼已竣工,门面房开始出租;顺着同太路往西交警队家属区边上的佳列饭店也建起了两层;公路段的科技大楼正在建设;岱岳乡南大道村的六栋无名住宅区几乎接近尾声……这是记者在山西省山阴县采访时见到的情景。  立项有“文章”  2012年5月9日,山阴县的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位于山阴县同太路电业局对面的商住楼手续不全,是‘先上
期刊
人老了之后最害怕的是什么?  答案是孤独。人一旦老了,最害怕的不是死,因为死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自然规律,所以人老了最害怕的是孤独。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留下了一个个孤独的老人留守家园,这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被人们称为“留守老人”。  随着时间的逝去,山西省泽州县赵良村的“留守老人”们逐渐减少,“留守老人”不仅要劳作于田间地头,有的还要承担起抚养孙  子孙女的重任。老人们在
期刊
2012年2月23日凌晨5时,柯占军刚从境外执行特殊任务归队,就打电话给李正涛支队长,说要到单位来看看他,李支队长告诉他:“你刚回来,一定要好好休息。”可他还是到了单位,听说有案子,就请求支队长一定要让他上,最后好说歹说,经分管禁毒工作的冯晓冬副局长同意才上了一线。  最后的两小时    这是警方“经营”了近一个多月的一起特大境内外勾结武装贩毒案。2月23日下午6时许,警方按照制定的抓捕方案,分几
期刊
在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无论出租车司机、摩托仔还是酒厂工人,俨然都成了“推销员”。他们会熟练地询问来客“付多少订金”,并主动介绍“能调出好酒的厂子”。在令人昏昏欲睡的长途客车上,每一笔可能的生意都让无处不在的“推销员”们激动起来。  赤水河两岸  这个镇上,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说有三百多家酒厂,但行业内的统计数据是上千家。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私人作坊。  一河之隔的另一个小镇——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同样
期刊
这个榜单与以往的富豪榜有些区别,它只对中国40岁以下的年轻富豪进行排行,在上榜的33位富豪中,富二代仅有8位,其余均是靠自己打拼创业的年轻新贵。胡润百富创始人兼首席调研员胡润表示:“多数人认为十亿以上的年轻富豪都是继承的,但其实错了,他们中大多数都是白手起家。”  1998年刘强东自主创业,专做IT代理和零售,2004年转型做电子商务成立京东商城,目前京东商城已成为中国B2C市场最大的网购平台。在
期刊
《宜宾酒地方制造工艺和制造标准》是全国最早由地方政府制定的白酒酿造标准,这个标准颁布于2010年10月18日。从国内造酒行业来说,这也是除国家标准外,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地方制酒标准。  宜宾是中国原酒生产基地,占据中国白酒金三角之一角(泸州),另两角为棉竹和遵义(怀仁)。白酒金三角,四川就占据两角,可见四川在中国白酒之中的地位。  白酒的酿造与当地水质、土壤、空气等生态环境紧密相关。业界公认,在
期刊
近年来,高端白酒的酒价如“脱缰野马”。成倍飙升背后,公款消费甚至涉及腐败的暗流涌动,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本次酒价下挫的直接因素正是中央明确表态公款禁购高档烟酒。专家表示,治理“三公”消费,不妨从天价白酒开刀。  高端白酒“明涨暗跌”  近年来高端白酒上涨堪称眼花缭乱。一瓶53度飞天茅台零售价从600多元疯涨到2000多元,五粮液、水井坊、国窖1573、洋河梦之蓝等一批白酒身价也“腾云驾雾”,迅
期刊
味精乃称调百科之王,是社会发展到今天之称。  生姜是否百科之精,天知,你知,我醒。  天翔先生,在枯燥无味的书法之海,四十余载的奋斗,乃称是书法还是字,你悟,他悟,我懂。  天翔先生出书前,字稿让我看,实想让我发些见解,我看之后一字之结——美。  中国字称方块之拼,形象之合,我不知道哪个先家所提之论,但实属确也。  我没有书家对天翔作品之评,如此云云。但我确知,天翔是出自书香门第,但长在动乱之代,
期刊
吴冠中和容铁两位画家的作品,其独特的构思、独创的形式、独到的意境以及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令他们成为当代中国美术界耀眼的明星。  吴冠中生于江南水乡,其笔墨多优美、舒展而少强悍、厚重,无论描绘什么题材,笔端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终身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这一创作理念,在研究中西绘画异同的基础上寻找两者的结合点,选择了将中国传统水墨写意与西方现代表现性绘画融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