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艺术教育的普及,音乐考级成热门,也成为了家长对自己孩子学习音乐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和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我就经常听到很多家长非常自豪地说:“我的孩子已经过了某乐器十级!”从语气中不难看出家长,对于付出了多年辛苦收获而来成果的心理满足。考级已经成为众多音乐学童的攀登阶梯,和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进步的一个参考量。
学童们从一级一直学到十级,这个过程都是由音乐考级在起着记录、促进、鉴定的作用。对于不从事音乐专业的家长来说,十级已经是最高级了,很多家长在孩子拿到了十级的证书后,就认为已经超额完成了对孩子的艺术培养,拿到了十级证书就算是到了收获期。从而全力开始对文化课的教育,所以有很多学生都是在初中之前考完了十级。
由于笔者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经常接触到音乐考级的事儿,并且自己孩子也在学习音乐,所以就需要了解音乐考级的来龙去脉。目前,我观察有关音乐考级主要是考级的考试过程和考级的教材这两个部分,而我最熟悉的考级乐器就是钢琴和小提琴,这两套考级的教材我都仔细研读过。纵览全套教材,可以看出考级教材编写者都是有十分丰富教学经验的老专家,教材的编排设置也随着不断的再版修订而越来越合理,并配置了CD音响。考级的考试的规则和要求也在教材上面写的很清楚。相比而言,相当一部分院校的专业音乐本科教育,就其教材的层次性和规范性以及考试程序的严格性和严肃性,都不如这些考级教材上设计得合理。但就是在这种考级材料和考级设计越来越好的状况下,考级的质量却下滑了。
在与很多位专业老师的谈话中我了解到,目前在专业圈里,很多老师已经对自己的学生考级已经没有兴趣。他们都很强调说:考级是业余行为,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布置的曲目都是考级教材中没有的。的确,现在的钢琴和小提琴的教材確实非常丰富,选曲的自由度非常大,每个教师也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套路。但有些老师还要尽量避开考级教材,不让学生参加考级,可奇怪的是,这些专业老师又经常会流露出对考级曲目编排的认可,如某个曲目是九级的,某个曲目是十级的。说明这些老师并不是不认可考级教材的划分,但为何否认考级的结果呢?答案就是考级行为的严重不规范,对考级行为的不认可!
音乐考级本来是个艺术和教育行为,但现在彻彻底底的已经变成一个经济行为了。1989年中国音协的音乐考级开始举办,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收入的增长,学习艺术的孩子越来越多,学习音乐的程度也越来越深,有考级需求的学生数量十分庞大,经济效益也就十分可观。考级主办方也专门成立考级办公室,而考级的直接成本仅有专家评委的劳务费、差旅费、组织考级报名工作人员的行政支出、考级的场地费及证书的制作工本费等,而考生每人收取100—200元不等,平均十分钟考一位,一天下来收入就不少了,而每年春秋两次考级,连续多天到处巡游,已经成为一个经济支柱,所以音乐考级这块肥肉自然也引起众多部门的竞争。
因此,多种音乐权威单位均推出自己的考级体系,目前中国就有六个音乐考级体系在同时运行,有省音协考级、中国音协考级、中国音乐学院考级、中央音乐学院考级、上海音乐学院考级、各地方音乐学院考级等。这些考级各自平行、各自独立,覆盖范围和本单位的行政覆盖区相同,由于考级市场庞大,甚至已经有机构联合国外的音乐学院在国内宣传。
国外的音乐考级机构和品牌也很多,有些考级品牌已经超过百年,这要比国内的考级机构成立的时间更持久,如:USMCE美国联邦音乐考级,美国GMT音乐等级考试,美国CME钢琴考级,英国圣三一音乐考级,联合国的IMAA艺术等级评鉴等等。这些国外的考级机构也纷纷渗透到了中国,各种考级机构的竞争和品牌大战也正在上演。音乐考级本来只是一个艺术教育行为,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经济行为,国内的考级质量也已经严重下滑。
各种音乐培训机构即是音乐考级助推者也是质量下滑的助推者,这些手里掌握有大量学生资源的培训机构,自然就成为考级机构的卖方。考级办通过给与培训机构以团购和批发价来获取更多的考生资源。而培训机构则能通过考试考级来赚取考级报名费的零售价与批发价差额。培训机构向家长展示考级的通过率来展示自己培训机构的竞争优势。这样培训机构赚钱了,考级机构也赚钱了,学生也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级别证书,而就在家长考生、培训机构、考级单位三者皆大欢喜的情况下,考级质量开始下降了。三种功利心态叠加在一起引起了一场考级闹剧,考级的严格性和严肃性被打折。
所以一些奇怪的考级现象就出现了:
1、由于考级评委可以被直接请到培训学校去考试。这种考官被和培训机构已经作了非常充分沟通之后的考试,其严肃性也就荡然无存。
2、众多学生只弹一两首考级曲目。由于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付考级,所以由一位教师通过大班教学手段带领一群学生,只练这几个曲子,这样也就降低了教学的师资成本,所以就让一群学生突击练习某几首曲子。
3、对于一些难度很大的曲子,老师只让学生弹前面的部分,而遇到快速或华彩技巧段的时候,恰好被考官中途叫停,这些培训机构就充分利用了考官的权利而使成绩不佳的考生也能顺利过关。
4、考试级数虚高,目前的考生几乎没有连续考级而达到终点的,家长嫌费钱,学生嫌费力,培训机构嫌教学成果不够突出,所以学生都是跳着报考,认为这样就可以加速通向成功。
5、自己选择教材中的一两首曲目练习考试,而不是,按照考试级要求的,把必要的音节练习曲乐曲都练好了以后,由专业老师任意抽查。这种投机心理把很多必须要的学习内容都给省略了。
所以,考级的考官,当然就十分清楚拿到证书学童的实际水平,所以他们会才不认同现在音乐考级的衡量作用。
音乐考试是一个社会的标尺,也是一种衡器,就和一杆秤、或马路上的红绿灯一样,应该就有法律效力。但目前的考级纯粹是一个民间行为,没有任何法律性的规定和保障,当考级被经济目的所运用的时候,又没有法律风险的情况下,人们就可以肆无忌惮的降低艺术标准,来获取更大的利润。但同时也降低自身的道德底线和艺术道德底线,这就是今天的考级局面。市场有些不法商贩利用来蒙骗顾客,一旦被发现也就呆不下去了。这个七两称的现在就是现在的音乐考级现象,原来多家大中院校在招生中都承认考级的结果,例如某高校招收艺术特长生就规定,超过9级以上可以免初试,但现在也开始纷纷取消这个规定。因为考级质量下下滑,大家都不再相信了,这样下去考级还能走多远?又有哪个部门来为考级的正义性、权威性负责?居然连考级评委都不愿意认可的考级,还能走多远呢?
作者简介:王林,陕师大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作曲硕士导师,副教授,作曲与音乐学系主任。
学童们从一级一直学到十级,这个过程都是由音乐考级在起着记录、促进、鉴定的作用。对于不从事音乐专业的家长来说,十级已经是最高级了,很多家长在孩子拿到了十级的证书后,就认为已经超额完成了对孩子的艺术培养,拿到了十级证书就算是到了收获期。从而全力开始对文化课的教育,所以有很多学生都是在初中之前考完了十级。
由于笔者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经常接触到音乐考级的事儿,并且自己孩子也在学习音乐,所以就需要了解音乐考级的来龙去脉。目前,我观察有关音乐考级主要是考级的考试过程和考级的教材这两个部分,而我最熟悉的考级乐器就是钢琴和小提琴,这两套考级的教材我都仔细研读过。纵览全套教材,可以看出考级教材编写者都是有十分丰富教学经验的老专家,教材的编排设置也随着不断的再版修订而越来越合理,并配置了CD音响。考级的考试的规则和要求也在教材上面写的很清楚。相比而言,相当一部分院校的专业音乐本科教育,就其教材的层次性和规范性以及考试程序的严格性和严肃性,都不如这些考级教材上设计得合理。但就是在这种考级材料和考级设计越来越好的状况下,考级的质量却下滑了。
在与很多位专业老师的谈话中我了解到,目前在专业圈里,很多老师已经对自己的学生考级已经没有兴趣。他们都很强调说:考级是业余行为,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布置的曲目都是考级教材中没有的。的确,现在的钢琴和小提琴的教材確实非常丰富,选曲的自由度非常大,每个教师也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套路。但有些老师还要尽量避开考级教材,不让学生参加考级,可奇怪的是,这些专业老师又经常会流露出对考级曲目编排的认可,如某个曲目是九级的,某个曲目是十级的。说明这些老师并不是不认可考级教材的划分,但为何否认考级的结果呢?答案就是考级行为的严重不规范,对考级行为的不认可!
音乐考级本来是个艺术和教育行为,但现在彻彻底底的已经变成一个经济行为了。1989年中国音协的音乐考级开始举办,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收入的增长,学习艺术的孩子越来越多,学习音乐的程度也越来越深,有考级需求的学生数量十分庞大,经济效益也就十分可观。考级主办方也专门成立考级办公室,而考级的直接成本仅有专家评委的劳务费、差旅费、组织考级报名工作人员的行政支出、考级的场地费及证书的制作工本费等,而考生每人收取100—200元不等,平均十分钟考一位,一天下来收入就不少了,而每年春秋两次考级,连续多天到处巡游,已经成为一个经济支柱,所以音乐考级这块肥肉自然也引起众多部门的竞争。
因此,多种音乐权威单位均推出自己的考级体系,目前中国就有六个音乐考级体系在同时运行,有省音协考级、中国音协考级、中国音乐学院考级、中央音乐学院考级、上海音乐学院考级、各地方音乐学院考级等。这些考级各自平行、各自独立,覆盖范围和本单位的行政覆盖区相同,由于考级市场庞大,甚至已经有机构联合国外的音乐学院在国内宣传。
国外的音乐考级机构和品牌也很多,有些考级品牌已经超过百年,这要比国内的考级机构成立的时间更持久,如:USMCE美国联邦音乐考级,美国GMT音乐等级考试,美国CME钢琴考级,英国圣三一音乐考级,联合国的IMAA艺术等级评鉴等等。这些国外的考级机构也纷纷渗透到了中国,各种考级机构的竞争和品牌大战也正在上演。音乐考级本来只是一个艺术教育行为,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经济行为,国内的考级质量也已经严重下滑。
各种音乐培训机构即是音乐考级助推者也是质量下滑的助推者,这些手里掌握有大量学生资源的培训机构,自然就成为考级机构的卖方。考级办通过给与培训机构以团购和批发价来获取更多的考生资源。而培训机构则能通过考试考级来赚取考级报名费的零售价与批发价差额。培训机构向家长展示考级的通过率来展示自己培训机构的竞争优势。这样培训机构赚钱了,考级机构也赚钱了,学生也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级别证书,而就在家长考生、培训机构、考级单位三者皆大欢喜的情况下,考级质量开始下降了。三种功利心态叠加在一起引起了一场考级闹剧,考级的严格性和严肃性被打折。
所以一些奇怪的考级现象就出现了:
1、由于考级评委可以被直接请到培训学校去考试。这种考官被和培训机构已经作了非常充分沟通之后的考试,其严肃性也就荡然无存。
2、众多学生只弹一两首考级曲目。由于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付考级,所以由一位教师通过大班教学手段带领一群学生,只练这几个曲子,这样也就降低了教学的师资成本,所以就让一群学生突击练习某几首曲子。
3、对于一些难度很大的曲子,老师只让学生弹前面的部分,而遇到快速或华彩技巧段的时候,恰好被考官中途叫停,这些培训机构就充分利用了考官的权利而使成绩不佳的考生也能顺利过关。
4、考试级数虚高,目前的考生几乎没有连续考级而达到终点的,家长嫌费钱,学生嫌费力,培训机构嫌教学成果不够突出,所以学生都是跳着报考,认为这样就可以加速通向成功。
5、自己选择教材中的一两首曲目练习考试,而不是,按照考试级要求的,把必要的音节练习曲乐曲都练好了以后,由专业老师任意抽查。这种投机心理把很多必须要的学习内容都给省略了。
所以,考级的考官,当然就十分清楚拿到证书学童的实际水平,所以他们会才不认同现在音乐考级的衡量作用。
音乐考试是一个社会的标尺,也是一种衡器,就和一杆秤、或马路上的红绿灯一样,应该就有法律效力。但目前的考级纯粹是一个民间行为,没有任何法律性的规定和保障,当考级被经济目的所运用的时候,又没有法律风险的情况下,人们就可以肆无忌惮的降低艺术标准,来获取更大的利润。但同时也降低自身的道德底线和艺术道德底线,这就是今天的考级局面。市场有些不法商贩利用来蒙骗顾客,一旦被发现也就呆不下去了。这个七两称的现在就是现在的音乐考级现象,原来多家大中院校在招生中都承认考级的结果,例如某高校招收艺术特长生就规定,超过9级以上可以免初试,但现在也开始纷纷取消这个规定。因为考级质量下下滑,大家都不再相信了,这样下去考级还能走多远?又有哪个部门来为考级的正义性、权威性负责?居然连考级评委都不愿意认可的考级,还能走多远呢?
作者简介:王林,陕师大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作曲硕士导师,副教授,作曲与音乐学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