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辞海》编辑室接待翁闿运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书法界,翁闿运也是个资历甚深的著名书法家了。在我年轻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有幸与他有次交流,聆听他谈书法。
  1974年秋,我正借调《辞海》编辑室参加《辞海》文学条目的修订。尽管《辞海》有文学分册和艺术分册,但当时的文学编辑和艺术编辑却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合称文艺室。文学编辑有聂文辉、汤高才,艺术编辑有郭术、陈炳等。艺术的门类较多,只记得郭术分管电影等,陈炳分管美术、书法等。戏曲之类的条目似乎都由一个叫老张的分管。我当时只有二十几岁,与文艺室的编辑都很熟。
  一天下午,陈炳忽然对我说:他有工作上的事,要临时到外单位去下,过一会儿有位叫翁闿运的老先生要来,约好的,叫我帮忙先接待一下,他3点钟光景会回来。我一口答应。因为我听说过翁闿运,正好见识见识。
  陈炳走后没多久,果然来了一位长者,约模60来岁,头发花白,穿一件浅棕色的外套,走路前倾,但步子还利索,两眼炯炯有神,一进门就东张西望的,像是在找人。我说:你是不是翁闿运先生?他说正是。于是我赶紧引他入坐,把陈炳的关照向他说明了一下。接着便给他倒水泡茶,一本正经地接待起来。
  从谈话中得知,他是具体负责《辞海》书法条目的修订工作的,有些问题正要和陈炳商量。因为他是书法家,我便用接待的机会正好向他请教书法。当时周慧珺刚出版了第一本书法字帖,名声很大,我便问:“你看周慧珺的书法怎么样?”他身子往椅子靠背上一仰,说:“周慧珺是我的学生。”我大惊,居然碰到周慧珺的老师了!于是一连提了几个当代的著名书法家,他都摇摇头,不以为然。我见他都不那么认同,有点困惑了。他似乎也看出了我的困惑,便对我说:“你要看帖,练书法,最好是看古人的,学古人的。”我颇感新鲜,因为“文化大革命”倡导厚今薄古,从没听到过这种说法,便又问:“古代的书法家很多,究竟从谁的书法入手进门呢?”他非常明确地说:“苏东坡。”接着又补充道:“苏东坡是大文豪。他的楷书和行书都很好,可以经常看看、练练,不会错。”
  当时陈炳办公桌边上正好有几本古人的书法字帖,他就随手翻阅,随手讲解。正当我听得津津有味时,陈炳回来了,刚好3点钟。我的接待工作也就此结束。
  20多年后,我曾在枫林路的一家饭店又碰到过翁闿运。当时这家饭店的老板爱好艺术,曾把上海艺术界的各路名人邀请来吃饭,记得有顾振乐、赵宏本、高式熊、乔奇、陈醇、许艺城、邓廷毅、蒋伟等。老板还为一些著名书画家开辟了画室,提供纸砚笔墨。我也不知是谁介绍的,混迹其中。那次冬夜,高朋满座,觥筹交错中,又是唱歌又是朗诵,热闹非凡。翁闿運那时80岁,年龄最大,穿件开襟短大衣,头戴绒帽,也兴致勃勃地起身为大家朗读了一首他写的五言律诗。说老实话,如果不是主持人陈醇介绍,我还真认不出他了。因为其时他面容清癯,脸庞明显比以前消瘦,人也萎缩了一些,只有从他的眼神中尚能依稀忆起昔日的印象。
  由于当时人多,我也未上去嘘寒问暖,旧事重提,恐怕他也不记得了。只与坐在边上的顾振乐等老先生交流请益。数年后,翁闿运去世,终年95岁。
其他文献
2014年是杨沫诞生一百周年。这位《青春之歌》的作者临终时把为数并不丰厚的积蓄捐献出来设置奖金,令人敬佩,一些回忆文章中谈及她的革命身世与创作道路,也颇具时代特点,很有思考价值。然而,但凡一提到张中行,这个《青春之歌》中余永泽的生活原型,杨沫的第一任丈夫,不少人对杨就难免有些不以为然了。  读过小说、看过电影的人,对余永泽这个知识分子中的反面典型,都留下过深刻印象。尤其在搬上银幕时,通过于是之先生
期刊
刊发《人民日报》社论后意犹未满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在1版重要版面刊登毛泽东精心修改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这部影片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下面这段文字,是毛泽东亲笔写下的:“像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者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
期刊
辜振甫:台湾儒雅精明实业家  两岸对话协商开启人  我与辜振甫先生素昧平生,我是在1993年到人民日报社履新后,从新加坡第一次“汪辜会谈”的新闻报道中认识了他。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以推动两岸关系走向和平统一,作为两岸协商对话的开启人,而青史留名。  新加坡“汪辜会谈”后,由于李登辉访美搅局和陈水扁当选“总统”鼓吹台独,两岸关系停滞了五年多。直到1998年初,汪道涵先生审时度势,主动出招
期刊
陈克文(1898—1986),1898年9月2日生于广西岑溪县一个颇有新思想的自耕农家庭。1919年9月,他考入广州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高师毕业后,经同乡甘乃光介绍,加入了国民党。后任粤军总政治部宣传干事、广东省党部宣传干事、《国民新闻》日报编辑,并与同学成立“知用学社”,开办“知用中学”。1935年,陈克文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参事,其间经历了七七事变、迁都、重庆大轰炸、还都南京等变迁。1948年
期刊
董芷林按:李康年(1898—1964)先生,曾是鼎鼎大名的爱国民族资本家。“九一八”事变后,他倡议组建中国国货公司,气节凛然,广为传颂,并开办萃众、中国钟厂、鸿兴三家知名轻工业公司。1957年,他因提出定息赎买需20年的议案,掀起轩然大波,被打为“全国工商界十大右派”之一,1964年死于中风。  我的岳母郑毓秀女士是李康年先生的外甥女。我婚后经常拜访李传芳舅舅,听他提及故人往事,无限追忆,不胜唏嘘
期刊
编者按:口述历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历史研究方法学科,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并以其在挖掘史料、保存即将逝去的声音与弥补文献资料不足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全世界得到了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口述史专家和专业研究团体。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为了充分挖掘文史馆馆员群体中蕴含的丰厚人文历史资源,抢救“鲜活的历史”,推动口述历史研究工作,传承历史记忆,于2013年7月正式成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研究中心。著名历史
期刊
“特务嫌疑”是1955年“肃反”运动中复旦大学给杨兆龙所拟的三大罪状之一,但罪证却没有列出一条。相反,他一生有不少反帝爱国的事情。  一生反帝爱国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商内外棉七厂资本家借口存纱不敷,故意关闭工厂,停发工人工资。工人顾正红带领群众冲进厂内,与资本家论理,要求复工和开工资。日本资本家非但不允,而且向工人开枪射击,打死顾正红,打伤工人10余人,成为“五卅”运动的直接导火线。第
期刊
数任领导锐意改革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解放日报》在王维和陈念云两任党委书记兼总编辑的领导下,对“文革”十年给新闻媒体造成的破坏,进行大力拨乱反正,不断推进新闻宣传报道的改革,在全国新闻界创造了许多个历史新时期的“第一”或“最早之一”。  王维一上任,1978年11月就在《解放日报》头版开辟“短新闻”专栏,以力倡短新闻,来改革“文革”中形成的长而空、主题先行、头版只登“老三篇
期刊
本刊讯(记者楊之立)为了借助新媒体扩大“世纪”品牌的读者群,本刊自2016年开始搭建新媒体综合传播平台:创建《世纪杂志》微信阅读公众号,节选本期和往期杂志中的精华内容刊登,以飨读者;与文汇App、《国家人文历史》公众号、《澎湃新闻》等知名媒体平台合作,推出优质文章。经过一年多的运营,上述尝试都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世纪杂志》微信公众号成立于2015年12月,2016年1月28日发布了首篇文章
期刊
蒋介石下野,改组后的国民政府  内政外交陷困局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党当局奉行不抵抗、不直接交涉和诉诸国际联盟的政策,其结果是日本很快占领了东三省,国难日甚一日。在朝野一片指责声中,当年12月15日蒋介石不得不辞去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长等本兼各职,一周后参加了標志国民党内宁、粤、沪三派“统一”的四届一中全会开幕式后,便仓促往赴浙江奉化故里。继蒋介石之后,行政院副院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