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卷

来源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学校校刊有两个栏目正在征文。请你根据对栏目名称的理解,选择其中一个,参与投稿。可以讲述经历,可以抒发感想,也可以阐述观点。
  【栏目一】   涉世之初
  【栏目二】   神往之境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現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专家评析】
  这是一个任务型写作命题,在形式上设置了“征文”情境,在内容上设置选项,开放性大,可以让学生抒写真我。体现出这样的命题特点:设置情境,任务驱动;限定范围,不设障碍;贴近生活,有话可说;设置选项,关照全体。
  文题要求考生根据栏目名称完成征文任务,这样的情境设定非常接近考生真实的生活,要求完成征文的任务更能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两个栏目有一定的范围限制,但预留的写作空间广阔,又不设审题障碍,便于考生自由发挥。栏目一的涉世之初,意谓“经历”,写作要紧扣“初”,写出自己在生活中最开始的人事经历,可以是感受,可以是独特的生活体验,也可以是经历后的感悟。栏目二的神往之境,可以写虚,也可以写实,可以写向往的地方,如美好山川、魅力城市,可以是心中向往的理想生活,如对人类美好社会的描述。
  题目设置两个栏目,便于考生选择,无论是精于叙事还是擅长议论,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从而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较好地体现了考场作文“必须让考生有话可说”的命题原则。
  今年的写作命题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考生在写作中,只要能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就会有自己的认识、体验、感受和感悟,从而写就扣题之作。这样的设题给了考生较大的思考空间,充分体现了写作对思维的关注,凸显了对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架构”和“思维品质”的考查。
其他文献
一 “校园一景”片段作文  初春料峭,万物仍然沉寂,操场一角的结香园却飘来缕缕芳香,引得我们一群人忍不住循香觅花。  放眼望去,五六蓬米黄色的绣球状结香就那么乖巧地别在操场的红色跑道边,好像是旗袍衣襟上极雅致的盘扣。香气就是从那儿传来的。它红褐色的枝条光秃秃的,可每一根枝条都顶着一个米黄色的小绣球,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密,整株花树就成了一个大绣球。愈近香气就愈浓烈,我真切地理解了“馥郁”这个词,许是
期刊
《朝花夕拾》作为鲁迅创作生涯中唯一一部散文集,以其犀利隽永的文笔与深沉的内涵,在中国文坛久负盛名。洋洋洒洒十篇佳构,有这么几篇尤为值得玩味。  開篇之作《狗·猫·鼠》便是一篇颇具分量的文章,其中论述了作者著名的怪癖“仇猫”的由来——竟只是因为猫在其创作时总是“喵喵”乱叫和谄媚邀宠。而作者养“隐鼠”的童年小事也令人忍俊不禁。后续的诸多文章也是行云流水,掷地有声,将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
期刊
【中考文题】  “这次考试我要超常发挥!”  “能正常发挥,就很不错!”  其实不只是考试,生活中很多事情,如跑步、画画、比赛、表演等,人们都希望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对此,你有过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讲述经历和见闻,可发表见解,也可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字数600-800;(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专家评析】  相
期刊
沈荣尔,浙江省宁波海曙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高级教师,海曙区名师,省优秀教研组组长,宁波市教坛新秀,宁波市中考命題专家组成员。 任教班级学生在各级各类阅读、写作竞赛中屡获佳绩。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从教以来多次开设区级、市级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和专业讲座,受到广泛好评。
期刊
宇宙、文明,都无比宏大,遥不可及。  相比之下,人类就显得渺小,不足为道。  然而,在渺小的人类之中,有人将自己的眼光投向远方,有人有所舍弃,有人在传承中改变命运。  高塔下的小镇:小视野,大视野  一个小镇,人们无忧无虑,过着伊甸园一般的幸福生活。小镇有一座威力巨大的高塔,它守护着这个小镇,并且会杀死每一个跨入小镇生死线的入侵者。这高塔,使得这个小镇拥有了一个安全却又十分闭塞的空间。  久而久之
期刊
【专家评析】  宁波中考作文题以教材(八年级游记写作和九年级议论文写作)为根本,追求教、学、评的一致,设置写作支架以实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个人生活(阅读)情境中写作,努力让语文学习回归生活。题目从“旅行,可以改变认识,可以改变习惯,可以改变观念……”切入,要求学生从“写一篇游记”“写一篇议论文”这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  由于写作切入点明确聚焦,所以没有审题立意上的障碍。“提示”抓住游记或议论文的核
期刊
水是生命之源,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能回望英雄事迹;远看现代的长河,你能看到祖国充满希望的未来。  縱观中国上下五千年,水贯穿其间,水文化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的进步,水污染却也日益严重,实行“五水共治”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我们要从点滴做起,保护水资源,守护水文化,尽到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为了了解、感受水文化,弘扬和传承水文化,我们开展了此次项目活动
期刊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人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古今名言都在告诉我们:旅行是有力量的。  旅行让我们看见世界的高度,也改变我们自己的高度。  苏轼谪居黄州,那是命运给他安排的孤苦之旅,给他带来了什么?黄州承天寺,皎月如水,他与友步于中庭,自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做了“江山风月”的主人。从此,不独名胜入眼,寻常之景亦有别样之美。在赤壁,他感叹岁月如流,“浪淘尽,千
期刊
【中考文题】  阅读以下新闻标题,在任务单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③不出现校名、人名等透露作者真实身份的信息。  【专家评析】  本题为情境任务型材料作文,旨在引导考生表达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考查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设题关注语文“由外而内”的阅读理解与“由内而外”的运用表达。考生需通过新闻标题的阅读来理解、思考、分析社会现象,而后根据不同任
期刊
攥着手中的50元钱,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今天我自己乘坐公交车回家。  背着书包,和同学一起走出校门,立刻就受到了热情的车夫们的“围追堵截”。“同学,坐车吗?”“同学,去哪里?”每一个车夫的脸上都写满了殷切的期望,让我不知道选谁的车好。  平时爸爸送我,都把车停在路口,让我步行穿过小巷去学校。他们的车,就停在巷口。大多数时候,车夫们都围在一起聊天、抽烟,或是打牌。看到有人经过,他们就会殷勤地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