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作品欣赏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器乐作品,打造多元的课堂呢?在本文,笔者通过不断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着力寻找一些有效的多元策略,来带领学生走进器乐作品欣赏,感受器乐作品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器乐作品欣赏;多元策略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音乐课本中作品欣赏占一半的比例。音乐作品欣赏中主要包括大量的器乐作品欣赏,器乐作品根据其名称、曲式结构、演奏形式等又可以划分为两个类别,分别是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品欣赏含有大量的标题音乐,例如:《打字机》《三只小猪》《玩具兵进行曲》等。这类作品的音乐形象生动鲜明,学生通过聆听易于理解与掌握。同时,在人音教材中也包含着部分非标题音乐,例如:《新疆舞曲第一号》《摇篮曲》《梦幻曲》等。这类作品的作曲家在创作时,并没有通过音乐来反映客观现实,而是通过音乐来抒发主观情绪情感等。面对这类较为抽象的作品欣赏,创作背景资料少,作品时间相对较长、欣赏难度大,如:采用单一、固定的教学方式完全无法满足学生的音乐需求。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如何有效的利用多元策略欣赏器乐作品呢?笔者在教学中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中总结,提炼了以下几点具有一定成效的教学策略。
一、主题记忆,多元学习
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中最突出、最富有乐思特征的部分,是作曲家情感、思想的表达的核心部分,它能给听者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在器乐作品欣赏教学中,主题记忆显得尤是重要,它是学习整个作品的核心部分。主题记忆的教学形式是多样如:巧设图形谱、哼唱主题旋律、填词记忆、节奏记忆等。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器乐作品主题如旋律、节奏、节拍、风格等特点,设计多元有效的主题记忆方法。
【课例】人音教材三年级上册《同伴进行曲》
《同伴进行曲》作品風格:坚定有力,节奏鲜明。本人通过对主题A进行分析,设计的图形谱是以重点突出作品的节奏特点和干音变化方式构成(如下)。学生在图形谱的学习下,能快速掌握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并更好的记忆主题。
二、全员参与,自主学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把个人对音乐的主观感受和理解过多的强加给学生。学生在欣赏课中常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积极性不高的状态。
笔者认为,在非标题的器乐作品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在备课中,教师深入挖掘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表达内涵,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作品;第二,在不曲解作品本意的情况下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把多元空间想象更多的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实践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教师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生动活泼、灵活多元的教学策略。
【课例】人音教材二年级下册《单簧管波尔卡》
本课教学重点是体验波尔卡舞曲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在课上把波尔卡舞曲的特点直接归纳好让学生记忆,这样的结果使学生学习被动性大,舞曲风格特点记忆不深刻。
在本课教学中,本人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过程进行教学。1.课前给出问题:波尔卡是什么?学生在疑问中主动查阅相关资料;2.课中分组展示:每组代表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单簧管波尔卡》《闲聊波尔卡》《铁匠波尔卡》三个作品,让学生行对比聆听。通过音乐主题聆听、舞步练习、舞蹈视频欣赏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波尔卡的节拍、速度特点,教师做知识的梳理和总结;3.课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学习其他舞曲风格如加伏特舞曲。把主体归还学生,使其全员参与,积极性更高,效果自然理想。
三、创设情景,个性学习
小学音乐作品欣赏中,器乐作品欣赏的主题,大部分仍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或音乐形象性。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器乐作品?教师可以尝试将主题音乐以情景的方式具象化、直观化。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生在欣赏同一作品时,他们的体会和想象是不一样的。在不曲解作曲家本意的前提下,教师通过鼓励学生根据音乐的作品自主多元的进行联想与创作,从而能够使学生更个性化的读懂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内涵。
【课例】人音教材四年级下册《乒乓变奏曲》
部分老师的教学方式首先是通过机械记忆主题,在学生记忆之后,教师通过音乐理论分析,让学生懂得每一个变奏的写作手法。学生在整个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感到音乐理论难度大且枯燥乏味。
在实际教学中,本人把更多的自主权给予学生。在学生初步感受作品后,引导学生思考:“当你听到这个作品及主题的每次变化时,你联系到了怎样的场景呢?”有学生说:“这是一场‘校园乒乓友谊赛’,不同的变奏代表着我们班级不同的主力在场上与别班奋勇拼杀。”部分学生说:“我认为这是在家观看奥运会中,中国和日本队乒乓球的精彩对决。”……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打开了思维,班级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起来。学生指出的这些场景都是合乎情理的。
在欣赏教学中,学生个性的情景创设,能加深其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根据不同的变奏,学生能编创属于他们的不同音乐场景。变奏曲的欣赏就不再是了解乏味的写作技巧学习和曲式结构的了解。
四、编创实践,创新学习
在小学阶段音乐课本中,器乐体裁已有涉及到:舞曲、进行曲、摇篮曲、变奏曲、交响童话等等。学生们在不断积累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到小学中高段开始初步具备编创旋律和节奏的能力。在课后拓展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简单作品的编创与创作。在编创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潜力,感受的多元的编创带来的无穷快乐。
【课例】人音教材二年级上册《海上风暴》
作品片段《海上风暴》主要描写的是培尔·金特在成为百万富翁之后的回国途中,在海上遇到暴风雨袭击的情景。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不同的海上情景,如:风平浪静、惊涛骇浪、恢复平静等。学生可以通过分组,选择其中一副画面,利用打击乐器、自制打击乐器、人声、身体节奏等方式表现海上的各种音响,在生生参与的过程中合力表现培尔·金特在海上遇到暴风雨的整个过程。课后,教师还可以更换其他场景主题,比如生活中“雨声”,引导学生观察记录雨的声音,如:大雨、细雨、暴雨、风雨交加等。在记录后尝试小组合作,利用多元的形式编创出属于自己的小作品。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音乐器乐欣赏教学过程中,除了笔者所提及的策略,教师可以尝试更多、有效的多元策略进行欣赏教学。通过器乐作品欣赏的多元策略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在运用多元策略的过程中,教师也应重视策略使用度的把握,忌浅尝即止和过分重视形式而忽略作品本身和作曲家的意图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2]华洁.探究音乐主题记忆,突破器乐欣赏难点[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5(3)
[3]周少先.音乐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J].体育·美育,2013(3)
[4]许丽萍.幼儿园民族音乐欣赏活动的多元策略[J].早期教育·教学研究,2012(12)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器乐作品欣赏;多元策略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音乐课本中作品欣赏占一半的比例。音乐作品欣赏中主要包括大量的器乐作品欣赏,器乐作品根据其名称、曲式结构、演奏形式等又可以划分为两个类别,分别是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品欣赏含有大量的标题音乐,例如:《打字机》《三只小猪》《玩具兵进行曲》等。这类作品的音乐形象生动鲜明,学生通过聆听易于理解与掌握。同时,在人音教材中也包含着部分非标题音乐,例如:《新疆舞曲第一号》《摇篮曲》《梦幻曲》等。这类作品的作曲家在创作时,并没有通过音乐来反映客观现实,而是通过音乐来抒发主观情绪情感等。面对这类较为抽象的作品欣赏,创作背景资料少,作品时间相对较长、欣赏难度大,如:采用单一、固定的教学方式完全无法满足学生的音乐需求。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如何有效的利用多元策略欣赏器乐作品呢?笔者在教学中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中总结,提炼了以下几点具有一定成效的教学策略。
一、主题记忆,多元学习
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中最突出、最富有乐思特征的部分,是作曲家情感、思想的表达的核心部分,它能给听者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在器乐作品欣赏教学中,主题记忆显得尤是重要,它是学习整个作品的核心部分。主题记忆的教学形式是多样如:巧设图形谱、哼唱主题旋律、填词记忆、节奏记忆等。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器乐作品主题如旋律、节奏、节拍、风格等特点,设计多元有效的主题记忆方法。
【课例】人音教材三年级上册《同伴进行曲》
《同伴进行曲》作品風格:坚定有力,节奏鲜明。本人通过对主题A进行分析,设计的图形谱是以重点突出作品的节奏特点和干音变化方式构成(如下)。学生在图形谱的学习下,能快速掌握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并更好的记忆主题。
二、全员参与,自主学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把个人对音乐的主观感受和理解过多的强加给学生。学生在欣赏课中常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积极性不高的状态。
笔者认为,在非标题的器乐作品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在备课中,教师深入挖掘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表达内涵,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作品;第二,在不曲解作品本意的情况下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把多元空间想象更多的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实践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教师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生动活泼、灵活多元的教学策略。
【课例】人音教材二年级下册《单簧管波尔卡》
本课教学重点是体验波尔卡舞曲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在课上把波尔卡舞曲的特点直接归纳好让学生记忆,这样的结果使学生学习被动性大,舞曲风格特点记忆不深刻。
在本课教学中,本人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过程进行教学。1.课前给出问题:波尔卡是什么?学生在疑问中主动查阅相关资料;2.课中分组展示:每组代表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单簧管波尔卡》《闲聊波尔卡》《铁匠波尔卡》三个作品,让学生行对比聆听。通过音乐主题聆听、舞步练习、舞蹈视频欣赏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波尔卡的节拍、速度特点,教师做知识的梳理和总结;3.课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学习其他舞曲风格如加伏特舞曲。把主体归还学生,使其全员参与,积极性更高,效果自然理想。
三、创设情景,个性学习
小学音乐作品欣赏中,器乐作品欣赏的主题,大部分仍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或音乐形象性。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器乐作品?教师可以尝试将主题音乐以情景的方式具象化、直观化。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生在欣赏同一作品时,他们的体会和想象是不一样的。在不曲解作曲家本意的前提下,教师通过鼓励学生根据音乐的作品自主多元的进行联想与创作,从而能够使学生更个性化的读懂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内涵。
【课例】人音教材四年级下册《乒乓变奏曲》
部分老师的教学方式首先是通过机械记忆主题,在学生记忆之后,教师通过音乐理论分析,让学生懂得每一个变奏的写作手法。学生在整个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感到音乐理论难度大且枯燥乏味。
在实际教学中,本人把更多的自主权给予学生。在学生初步感受作品后,引导学生思考:“当你听到这个作品及主题的每次变化时,你联系到了怎样的场景呢?”有学生说:“这是一场‘校园乒乓友谊赛’,不同的变奏代表着我们班级不同的主力在场上与别班奋勇拼杀。”部分学生说:“我认为这是在家观看奥运会中,中国和日本队乒乓球的精彩对决。”……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打开了思维,班级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起来。学生指出的这些场景都是合乎情理的。
在欣赏教学中,学生个性的情景创设,能加深其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根据不同的变奏,学生能编创属于他们的不同音乐场景。变奏曲的欣赏就不再是了解乏味的写作技巧学习和曲式结构的了解。
四、编创实践,创新学习
在小学阶段音乐课本中,器乐体裁已有涉及到:舞曲、进行曲、摇篮曲、变奏曲、交响童话等等。学生们在不断积累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到小学中高段开始初步具备编创旋律和节奏的能力。在课后拓展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简单作品的编创与创作。在编创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潜力,感受的多元的编创带来的无穷快乐。
【课例】人音教材二年级上册《海上风暴》
作品片段《海上风暴》主要描写的是培尔·金特在成为百万富翁之后的回国途中,在海上遇到暴风雨袭击的情景。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不同的海上情景,如:风平浪静、惊涛骇浪、恢复平静等。学生可以通过分组,选择其中一副画面,利用打击乐器、自制打击乐器、人声、身体节奏等方式表现海上的各种音响,在生生参与的过程中合力表现培尔·金特在海上遇到暴风雨的整个过程。课后,教师还可以更换其他场景主题,比如生活中“雨声”,引导学生观察记录雨的声音,如:大雨、细雨、暴雨、风雨交加等。在记录后尝试小组合作,利用多元的形式编创出属于自己的小作品。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音乐器乐欣赏教学过程中,除了笔者所提及的策略,教师可以尝试更多、有效的多元策略进行欣赏教学。通过器乐作品欣赏的多元策略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在运用多元策略的过程中,教师也应重视策略使用度的把握,忌浅尝即止和过分重视形式而忽略作品本身和作曲家的意图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2]华洁.探究音乐主题记忆,突破器乐欣赏难点[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5(3)
[3]周少先.音乐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J].体育·美育,2013(3)
[4]许丽萍.幼儿园民族音乐欣赏活动的多元策略[J].早期教育·教学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