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基本认知和良好习惯的关键时刻,是迈入社会之前的一个重要拐点,利用思想意识渗透教育构完善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对学生形成爱国思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爱国教育渗透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爱国教育;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主要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法律概念。创建科学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在思想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新课改下,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创新之举,让爱国思想意识培养走进课堂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爱国教育渗透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以后,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如果想要将红色文化故事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教师一定要对课堂教学设计予以重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这种形式既符合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选择具有生动案例的红色文化素材,通过案例让学生感受文化,并予以传承。例如,在学习“建设美好祖国”的时候,如果想让学生知悉并理解其文化含义,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闪闪的红星》的经典片段。片段中潘冬子父亲响应号召,积极主动参加红军,留下了潘冬子和母亲在家。同时,潘冬子的母亲也是抗战的一员。在这一背景下,潘冬子立志要参加红军,片段的最后潘冬子如愿以偿成了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教师可以以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为出发点,将红色故事融入教学当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使爱国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立足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互动
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要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基础上积极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以课堂上高质量的师生互动与课堂愉快学习氛围的构建来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思考,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与渗透。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教师一般会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其虽然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讲解了诸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向学生传达爱国思想,但由于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没有加入自己的主动思考,其被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既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精神。
例如,利用“榜样力量”将“时代精神”运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模仿能力以及好奇心,从道德与法治课文的人物背景出发,引发学生对一些行为的思考,并且通过“榜样力量”,为学生的德育品质树立良好的榜样。因此,为了使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思考,将教师讲的知识融会贯通,主动思考,教师在课堂的实践中可以有意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课堂提问,小组合作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来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共同探讨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新式教学的组织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学地位的转变,其在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也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主动思考,开展爱国主义思想的锻炼。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主题教育
当前的教育实践有着可供利用的多样化教学资源,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为了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来提高其教学的质量,以课堂组织的有效来吸引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实践与课堂学习,以此来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了一定便利,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相对较为抽象的文字描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构建起较为具体的形象化认知,并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情境的构建可以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通过对于学生视觉、听觉的调动促进学生思考的开展,在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容易被激发,当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主动思考,开展课堂教学也是在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进行培养与锻炼。
例如,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少年有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提前让学生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预习,并引导学生除了去图书馆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资料的查找,将关于“梦想”的故事写一份笔记,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享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进行自由的交流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梦想到底是什么,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伟人的梦想以及平凡人的梦想,时代楷模的人生追求等这些问题。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课堂主题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可以利用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大家去分享自己的理解,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鼓励大家去思考,相互辅助。
结论
综合而言,在思想意识的基礎上实现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改革是一种必然趋势,也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探索多元化教育方式,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不断从实践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裘玲菲.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国家认同感培养为例[J].知识文库,2020(01):126.
[2]宋广亮.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新课程(下),2019(12):163.
[3]姜波.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之思[J].新课程(中学),2019(12):268.
[4]李海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9(11):229.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爱国教育;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主要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法律概念。创建科学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在思想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新课改下,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创新之举,让爱国思想意识培养走进课堂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爱国教育渗透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以后,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如果想要将红色文化故事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教师一定要对课堂教学设计予以重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这种形式既符合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选择具有生动案例的红色文化素材,通过案例让学生感受文化,并予以传承。例如,在学习“建设美好祖国”的时候,如果想让学生知悉并理解其文化含义,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闪闪的红星》的经典片段。片段中潘冬子父亲响应号召,积极主动参加红军,留下了潘冬子和母亲在家。同时,潘冬子的母亲也是抗战的一员。在这一背景下,潘冬子立志要参加红军,片段的最后潘冬子如愿以偿成了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教师可以以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为出发点,将红色故事融入教学当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使爱国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立足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互动
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要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基础上积极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以课堂上高质量的师生互动与课堂愉快学习氛围的构建来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思考,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与渗透。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教师一般会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其虽然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讲解了诸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向学生传达爱国思想,但由于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没有加入自己的主动思考,其被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既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精神。
例如,利用“榜样力量”将“时代精神”运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模仿能力以及好奇心,从道德与法治课文的人物背景出发,引发学生对一些行为的思考,并且通过“榜样力量”,为学生的德育品质树立良好的榜样。因此,为了使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思考,将教师讲的知识融会贯通,主动思考,教师在课堂的实践中可以有意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课堂提问,小组合作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来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共同探讨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新式教学的组织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学地位的转变,其在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也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主动思考,开展爱国主义思想的锻炼。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主题教育
当前的教育实践有着可供利用的多样化教学资源,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为了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来提高其教学的质量,以课堂组织的有效来吸引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实践与课堂学习,以此来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了一定便利,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相对较为抽象的文字描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构建起较为具体的形象化认知,并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情境的构建可以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通过对于学生视觉、听觉的调动促进学生思考的开展,在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容易被激发,当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主动思考,开展课堂教学也是在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进行培养与锻炼。
例如,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少年有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提前让学生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预习,并引导学生除了去图书馆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资料的查找,将关于“梦想”的故事写一份笔记,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享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进行自由的交流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梦想到底是什么,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伟人的梦想以及平凡人的梦想,时代楷模的人生追求等这些问题。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课堂主题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可以利用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大家去分享自己的理解,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鼓励大家去思考,相互辅助。
结论
综合而言,在思想意识的基礎上实现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改革是一种必然趋势,也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探索多元化教育方式,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不断从实践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裘玲菲.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国家认同感培养为例[J].知识文库,2020(01):126.
[2]宋广亮.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新课程(下),2019(12):163.
[3]姜波.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之思[J].新课程(中学),2019(12):268.
[4]李海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9(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