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回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简史。从管理层次结构和信息粒度的角度,分析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剖析深圳大学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构建了深圳大学信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知识模块结构。以逻辑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信管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应该以“信息和知识的管理、加工和利用”为核心,以培养“系统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以追求信息化的理想前景为目标,深度挖掘信息化的内涵,实现组织机构、管理流程、生产技能、生产工具等多层次的创新。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创新人才知识模块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史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是由科技信息学、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和林业信息管理5个专业的基础上逐步产生的。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招收了我国第一届科技情报专业本科生,次年该专业并入中国科技大学。1978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开始招收科技情报专业本科生。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将“科技情报”改为“科技信息”。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招收了第一批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生。
信息学专业是在1993年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在1978年设立的“社科情报专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设立的情报学专业和20世纪70年代末开设的医学或农业图书情报专业的基础上合并而成。
20世纪70年代末,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由欧美等国引入我国大陆。1980年,清华大学首次试办该本科专业。
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林业大学开设了林业信息管理专业。
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目录》,将上述5个专业统一归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二、信管专业的问题域分析
从专业发展历史来看,信管专业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因此,该专业涉足的问题域应该属于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领域的相关问题。
1、管理的金字塔结构
从业务“粒度”的角度看,管理问题呈现出金字塔的层次结构,即运行层、控制层、决策层。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组织管理职能,即基层管理、中层管理、高层管理。基层管理负责运行控制的职能、中层管理负责管理控制的职能、高层管理负责战略计划的职能。
以“管理粒度”划分管理问题,是从系统论和认知论的观点解决管理问题的必然结果。相同粒度层次的问题应遵循一致的分析逻辑,不同粒度层次之间应遵循协同和支撑逻辑。因此,需要系统分析的专业知识来解决由于用户认知造成的偏差、不同系统逻辑之间的协调、在不同粒度内的因素变化所引起的系统震荡等问题。系统分析能力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信管专业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
2、专业知识的核心是“信息”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因此,从决策的角度看,不同“粒度”的管理层次需要相适应的“信息粒度”来支持决策,以满足管理业务和组织管理职能的实现。高层管理的职能是通过制定战略计划来实现的,需要战略级信息的支持,信息的表现形式为“知识”。中层管理的职能通过管理控制来实现,需要策略级的中粒度信息支持,信息的表现形式为结构化的“信息”。基层管理职能通过运行控制来实现,需要执行级的细粒度信息支持,信息的表现形式为“数据”。
以“信息粒度”划分管理决策,是管理决策活动对信息加工和信息使用的要求。不同“管理粒度”所呈现的管理问题的特征不同,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因此,从横向来看,信息的语法、语义、存储格式等要求保持一致。从纵向看,信息的加工应遵循“数据→信息→知识”递阶规律。因此,信息处理能力是信管专业又一重要培养目标。
三、从职业发展角度看信管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
从职业角度看,信管专业的就业去向离不开“信息化”。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指出:“信息化的内涵是改变人类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的方式,变为一种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的方式。”由此可见,信息化的核心是对信息和知识的加工、利用。
也有学者指出,信息化的理想前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最适合的人在最合适的组织中、最方便地拥有最适合的知识资源,做最擅长做的事情”。该观点的核心是对信息和知识的管理、加工和利用。
因此,信管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应该以“信息和知识的管理、加工和利用”为核心,以培养“系统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以追求信息化的理想前景为目标,深度挖掘信息化的内涵,实现组织机构、管理流程、生产技能、生产工具等多层次的创新。
四、我校信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
深圳大学确立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以培养“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事业骨干和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
如果要为创新型人才下一个确切的定义的确很难,但关于创新型人才的讨论却并不鲜见。在深入剖析我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我们力图在信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实践“双好、双快”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我们构建了我校信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知识模块结构,如图3所示。
在关于“创新”的讨论中,比较共识性的观点认为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创造性认知和创造性思维”。我们认为,要具备这个条件,就必须在专业培养中体现“双好、双快”——素质好、基础好。就信管专业而言,即是具备良好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素质以及良好的管理学、经济学和数理基础。普林斯顿大学在本科生培养目标的12项标准中就包含了详细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其中的“具有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就是对“双好、双快”的映证。
“上手快、转型快”是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上手快”体现了学生对专业精髓的把握,根据上述分析,在信管专业中应该映射为按照“系统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培养主线所形成的专业核心知识模块。“转型快”意味着在与专业相关的应用领域对知识的应用和创造能力的要求,在信管专业中,我们将其体现为专业拓展知识模块,同时也基本明确了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哈佛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5项标准之一——“在某些知识领域应当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映证了上述观点。比利时鲁汶大学校长马克?韦尔威纳( Marc. Vervenne)也强调指出,“大学是独立的批判性的机构。大学经过传授知识、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三个阶段后,第四个阶段应是创造环境,使学生具有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尽力融入社会,跳出学术的茧壳。”我们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专业拓展模块”也正是希望学生能用专业知识创造性地服务社会。
五、结束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交叉学科的特点。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应该以“信息和知识的管理、加工和利用”为核心,把握“系统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能力主线,追求信息化的理想前景。但在信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交叉有余,融合不够”。因此,从知识模块角度探讨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是合理的、可行的。但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践行信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将本专业学生推向创新的主战场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规范. 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叶斌,李丽,张灵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逻辑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2008,增刊:104-106.
[3]叶斌,李丽,张灵莹.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逻辑分析与构建.基于教学质量工程的高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5:68-73.
[4]王小汀,叶斌.突破传统管理模式,提升实验室创新能力.基于教学质量工程的高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5:152-157.
[5]邓春梅,刘焰余.对美国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和借鉴[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4:164-166.
[6]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7]周宏仁.信息化概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0.
[8]张树人,方美琪.Web2.0与信息系统复杂性变革[M].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创新人才知识模块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史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是由科技信息学、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和林业信息管理5个专业的基础上逐步产生的。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招收了我国第一届科技情报专业本科生,次年该专业并入中国科技大学。1978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开始招收科技情报专业本科生。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将“科技情报”改为“科技信息”。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招收了第一批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生。
信息学专业是在1993年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在1978年设立的“社科情报专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设立的情报学专业和20世纪70年代末开设的医学或农业图书情报专业的基础上合并而成。
20世纪70年代末,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由欧美等国引入我国大陆。1980年,清华大学首次试办该本科专业。
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林业大学开设了林业信息管理专业。
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目录》,将上述5个专业统一归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二、信管专业的问题域分析
从专业发展历史来看,信管专业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因此,该专业涉足的问题域应该属于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领域的相关问题。
1、管理的金字塔结构
从业务“粒度”的角度看,管理问题呈现出金字塔的层次结构,即运行层、控制层、决策层。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组织管理职能,即基层管理、中层管理、高层管理。基层管理负责运行控制的职能、中层管理负责管理控制的职能、高层管理负责战略计划的职能。
以“管理粒度”划分管理问题,是从系统论和认知论的观点解决管理问题的必然结果。相同粒度层次的问题应遵循一致的分析逻辑,不同粒度层次之间应遵循协同和支撑逻辑。因此,需要系统分析的专业知识来解决由于用户认知造成的偏差、不同系统逻辑之间的协调、在不同粒度内的因素变化所引起的系统震荡等问题。系统分析能力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信管专业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
2、专业知识的核心是“信息”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因此,从决策的角度看,不同“粒度”的管理层次需要相适应的“信息粒度”来支持决策,以满足管理业务和组织管理职能的实现。高层管理的职能是通过制定战略计划来实现的,需要战略级信息的支持,信息的表现形式为“知识”。中层管理的职能通过管理控制来实现,需要策略级的中粒度信息支持,信息的表现形式为结构化的“信息”。基层管理职能通过运行控制来实现,需要执行级的细粒度信息支持,信息的表现形式为“数据”。
以“信息粒度”划分管理决策,是管理决策活动对信息加工和信息使用的要求。不同“管理粒度”所呈现的管理问题的特征不同,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因此,从横向来看,信息的语法、语义、存储格式等要求保持一致。从纵向看,信息的加工应遵循“数据→信息→知识”递阶规律。因此,信息处理能力是信管专业又一重要培养目标。
三、从职业发展角度看信管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
从职业角度看,信管专业的就业去向离不开“信息化”。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指出:“信息化的内涵是改变人类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的方式,变为一种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的方式。”由此可见,信息化的核心是对信息和知识的加工、利用。
也有学者指出,信息化的理想前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最适合的人在最合适的组织中、最方便地拥有最适合的知识资源,做最擅长做的事情”。该观点的核心是对信息和知识的管理、加工和利用。
因此,信管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应该以“信息和知识的管理、加工和利用”为核心,以培养“系统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以追求信息化的理想前景为目标,深度挖掘信息化的内涵,实现组织机构、管理流程、生产技能、生产工具等多层次的创新。
四、我校信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
深圳大学确立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以培养“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事业骨干和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
如果要为创新型人才下一个确切的定义的确很难,但关于创新型人才的讨论却并不鲜见。在深入剖析我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我们力图在信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实践“双好、双快”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我们构建了我校信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知识模块结构,如图3所示。
在关于“创新”的讨论中,比较共识性的观点认为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创造性认知和创造性思维”。我们认为,要具备这个条件,就必须在专业培养中体现“双好、双快”——素质好、基础好。就信管专业而言,即是具备良好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素质以及良好的管理学、经济学和数理基础。普林斯顿大学在本科生培养目标的12项标准中就包含了详细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其中的“具有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就是对“双好、双快”的映证。
“上手快、转型快”是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上手快”体现了学生对专业精髓的把握,根据上述分析,在信管专业中应该映射为按照“系统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培养主线所形成的专业核心知识模块。“转型快”意味着在与专业相关的应用领域对知识的应用和创造能力的要求,在信管专业中,我们将其体现为专业拓展知识模块,同时也基本明确了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哈佛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5项标准之一——“在某些知识领域应当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映证了上述观点。比利时鲁汶大学校长马克?韦尔威纳( Marc. Vervenne)也强调指出,“大学是独立的批判性的机构。大学经过传授知识、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三个阶段后,第四个阶段应是创造环境,使学生具有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尽力融入社会,跳出学术的茧壳。”我们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专业拓展模块”也正是希望学生能用专业知识创造性地服务社会。
五、结束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交叉学科的特点。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应该以“信息和知识的管理、加工和利用”为核心,把握“系统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能力主线,追求信息化的理想前景。但在信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交叉有余,融合不够”。因此,从知识模块角度探讨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是合理的、可行的。但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践行信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将本专业学生推向创新的主战场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规范. 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叶斌,李丽,张灵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逻辑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2008,增刊:104-106.
[3]叶斌,李丽,张灵莹.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逻辑分析与构建.基于教学质量工程的高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5:68-73.
[4]王小汀,叶斌.突破传统管理模式,提升实验室创新能力.基于教学质量工程的高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5:152-157.
[5]邓春梅,刘焰余.对美国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和借鉴[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4:164-166.
[6]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7]周宏仁.信息化概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0.
[8]张树人,方美琪.Web2.0与信息系统复杂性变革[M].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管理学院)